【医学ppt课件】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19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湿热黄疸的药物,称为利湿退黄药。
本类药具有利湿退黄的功效。
所谓利湿退黄,就是通过清利湿热,消除壅滞,使胆汁循其常道,排泄畅利,而消退黄疸的治疗作用。
主要适用于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赤者。
此外,本类药物清利湿热之功,还可用于湿温,湿热疮疹等证。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苦寒。
苦能降泄,寒能清热。
主要归脾、胃、肝、胆经。
使用本类药应根据黄疸的病机而进行配伍。
若湿热阳黄而里热偏盛者,应与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配伍;其湿浊偏盛者,应与化湿和利湿药配伍;若寒湿阴黄,宜与温里药配伍。
若湿温、湿热疮疹,当与清热解毒药、清利湿热药配伍,以提高疗效。
【出处】 ------《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或滨蒿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等的全草。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等地。
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
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
归肝、胆、脾、胃经。
【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应用】1.用于黄疸。
本品苦寒降泄,长于利胆退黄,为治黄疸要药。
又因本品善于清利脾胃肝胆湿热,故更以治湿热阳黄,发热、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者见长。
治湿热黄疸其热偏盛者,常与清热泻火药配伍,如《伤寒论》茵陈蒿汤,其与栀子、大黄同用;其湿偏重者,常与利水渗湿药配伍,如《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以之与茯苓、猪苓、泽泻等药同用。
若治寒湿阴黄,黄色晦暗,畏寒腹胀,常与温里药配伍。
如《张氏医通》茵陈四逆汤,以之与附子、干姜等药同用。
2.用于湿温,湿疹,湿疮。
本品苦寒,能清利湿热。
治湿温邪在气分,发热困倦、胸闷腹胀、小便短赤,常与黄芩、滑石、木通、藿香等清热燥湿及清热利湿药配伍。
治湿热疮疹,常与黄柏、苦参、地肤子等清热燥湿或杀虫止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宜。
【用法用量】煎服,10~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