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通运输“十二五”教育与培训发展形势与需求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8.30 KB
- 文档页数:4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是指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
该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对于促进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探讨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首先,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这意味着要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弥补城乡教育差距,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规划纲要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水平。
这意味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规划纲要还强调要注重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和意义不可忽视。
首先,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通过推动教育改革和加强教育质量监控,纲要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其次,规划纲要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通过关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纲要也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的进一步实现。
再次,规划纲要的出台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通过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我国的教育事业可以与国际接轨,借鉴先进经验,为推动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然而,纲要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纲要要求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仍然存在城乡和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不均衡现象。
来凤县“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第一章“十一五”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评价1.1 来凤县域概况来凤县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南端,地处鄂湘渝三省交界处,东南邻湖南省龙山县,西接重庆市酉阳县,东北邻本省宣恩县、西北与咸丰县相连,实属鄂湘渝三省(市)要冲、湖北“西大门”。
来凤县下辖翔凤镇、绿水乡、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乡等五乡三镇和一个省管开发区、四个社区,185个村,县城翔凤镇。
来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土家、苗、瑶、汉等17个民族。
全县总面积1339平方公里,总人口30余万,其中土家、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1.2%。
来凤县山水融汇武陵神韵,自然风光奇特秀丽,民族民间文化特色浓郁,具有丰富奇特的旅游资源。
1.2 来凤县交通运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2009年,来凤交通运输工作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战略决策机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和州交通局的目标责任及拟定的工作方案,按照“干部职工素质提升年、项目前期工作年、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效益年、农村公路养护达标年、列养公路养护争先晋位年和行业管理规范化建设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团结一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交通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009年完成农村通达公路建设55公里,新建矿区公路19.2公里,完成通畅建设混凝土路面32公里,完成短洞桥2号桥墩钻孔灌注桩基及墩柱浇筑,完成来革、革东线安保工程建设和漫水渡口达标改造及15个客运候车亭、40个招呼站的布设。
2009年加大了列入国家养护公路的养护管理力度,干线年均好路率达到91.8%,干支线年均好路率达到89.3%。
继续实行和完善公益性岗位农村公路养护用工制度,农村公路的养护质量有较大提高。
全年共完成投资3618万元。
2009年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安吉高速公路已进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恩施至来凤段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交通运输部目录前言 (1)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第一节发展需求 (1)第二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第三节发展目标 (4)第二章综合运输 (7)第一节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 (7)第二节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8)第三节加强城市客运管理 (9)第四节提高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10)第三章公路交通 (11)第一节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11)第二节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13)第三节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 (14)第四节完善公路市场管理 (15)第四章水路交通 (16)第一节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 (16)第二节加快发展内河水运 (17)第三节提升水运服务能力和水平 (19)第四节加强水运市场管理 (20)第五章民用航空 (20)第一节增强机场保障能力 (21)第二节建设现代空管服务系统 (22)第三节提高民航服务能力 (23)第四节加快发展通用航空 (24)第五节确保航空持续安全 (25)第六章邮政业 (26)第一节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 (26)第二节构建快递服务体系 (27)第三节加强邮政行业管理 (28)第四节促进交通邮政协同发展 (28)第七章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29)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 (29)第八章绿色交通 (33)第一节强化节能减排 (33)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35)第三节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36)第四节加强节能环保监管 (36)第九章安全与应急保障 (37)第一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37)第二节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38)第三节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 (39)第十章保障措施 (40)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的指导性 (40)第二节加强资金保障,完善投融资政策 (41)第三节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41)第四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2)第五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 (43)附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指标汇总 (44)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变化趋势分析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部门,随着全球化和贸易的增加,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对交通运输行业人才需求与变化趋势的分析。
一、人才需求1.专业技能人才:交通运输行业需要各种专业技能人才,如物流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航海技术、航空管理等。
这些专业领域的人才在运输、仓储、配送、交通规划、交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复合型人才: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如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环境科学等。
3.高层次人才: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些人才通常具备较高的学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突出的创新能力,能够在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变化趋势1.智能化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正逐步实现智能化。
智能化交通系统、自动驾驶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交通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因此,对具备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增加。
2.绿色化趋势: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交通运输行业也在逐步实现绿色化。
新能源汽车、绿色物流、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环保转型。
因此,对具备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增加。
3.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物流、跨境运输、国际航空管理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来支撑。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交通运输行业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调研与分析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涉及交通工程、交通管理、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对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专业人才的素质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养方案的设置在我国的高校中,交通运输专业多数处于工程类或者经济类专业之中。
培养方案涉及到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内容。
2.实践教学环节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
实习实训通常包括企业实习和专业实训两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毕业设计则是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师资力量交通运输专业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虽然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师资力量在不断壮大,但对于行业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
二、问题分析1.课程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由于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技术和管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培养方案需要不断调整更新,使之符合行业实际需求。
目前,一些高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存在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的问题,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机会,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出现适应性不足的情况。
一些高校交通运输专业的师资力量结构不合理,缺乏行业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人才,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需求,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对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1.课程设置的调整根据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增加新兴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内容,使之更符合行业实际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增加企业实习和专业实训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加大对师资力量的培养力度,引进更多行业经验丰富的实战型人才,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师的实战能力和实践经验,使之更贴近行业实际需求。
交通运输发展调研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未来趋势,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一)公路运输公路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里程持续增长,国省干线公路的技术等级逐步提高。
农村公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但部分地区的公路仍然存在路况不佳、拥堵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和重要交通枢纽路段。
(二)铁路运输铁路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高速铁路的发展令人瞩目,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
铁路运输的速度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然而,铁路网络的覆盖还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一些偏远地区的铁路交通仍有待加强。
(三)航空运输机场数量不断增加,航线网络日益密集,航空运输在长途客运和货物运输中的作用逐渐增强。
但航空运输受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航班延误问题时有发生,同时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水运运输内河航道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港口的吞吐能力不断提升。
沿海港口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内河航运的发展相对滞后,航道等级和通航条件有待改善。
二、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问题(一)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尽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差距。
部分地区的交通网络密度不够,交通瓶颈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
(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不便,信息共享不足,导致综合运输效率不高。
例如,铁路与公路、航空之间的联运机制还不够完善,影响了旅客和货物的快速中转。
(三)交通运输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交通运输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存在晚点、晚点、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公共交通的舒适性、便捷性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在高峰时段,交通拥堵严重,影响了出行体验。
(四)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道路运输领域,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存在。
第七章交通科技与信息化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推动交通运输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十二五”时期,要以科技进步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推进科技进步一、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推进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完善行业重点实验室布局,优化实验室研究方向,重点加强交通安全、节能环保、智能交通、决策支持等领域实验室建设,对符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领域和方向、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有重大作用的行业重点实验室,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培育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
在明确总体布局、建设模式、实施方式、管理机制和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行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民航工程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等领域建设15个左右行业研发中心,促进行业技术开发和成果工程化、产业化。
加快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建设。
继续加大对直属交通运输科研机构基础条件投入,重点支持应用基础研究装备、重大关键仪器设备和大型综合试验场建设;继续支持工程建养、运输、信息、安全、节能、环保和决策支持等领域科研条件建设;注重发挥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性作用,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科研基础条件建设。
二、加强重大科技研发支持重大交通科技专项。
以重大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为主,依托重大工程建设,着力支持跨江海通道大型结构工程建设关键技术、内河航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新一代智能交通技术开发与应用、新一代公路基础设施维护技术与装备开发、水上搜救打捞、航空安全等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等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实用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成果。
突出交通科技研发重点。
以实用性、前瞻性技术为主,紧密结合全国和区域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开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港口与航道建设与养护、内河通航枢纽、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城市客运、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交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交通运输信息化、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支持等重点方向研发,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2012年第07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7,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3期)Total No .283收稿日期:2012—03—11作者简介:杨坤道(1961—),男,湖北潜江人,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教授,教育硕士。
研究方向:校长培训,学校管理,教育公平等。
培训者如何引领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基于湖北省“十二五”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状况与培训需求调查杨坤道(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本文以湖北省“十二五”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状况与培训需求调查为依据,对校长培训动因、培训方法、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模式等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培训者的立场,提出相应的引领策略。
关键词:培训者;引领;校长;专业发展中图分类号:G4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1)07—0054—02一、调查背景为了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强化培训的有效性,我省“十二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从追问“为什么培训”出发,于2011年9月由湖北省教育干部培训中心牵头,组织省内专家学者30余人,分三组历时3个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湖北省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状况及培训需求调查”,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此次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填写者包括中学校长200名(初高中校长各100名)、小学校长200名;正校长100名,副校长300名(分管教学、德育和后勤校长各100名)。
本次共下发问卷400份,回收381份,有效问卷360份。
抽样调查由调查组在黄冈、十堰和宜昌三地进行,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考察学校等方式进行。
1.中小学校长参训动因调查情况中小学校长参训动因调查共设九个项(可多选),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提高个人素养、学习新知识更新理念,所选比例分别为:75.8%、70%和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