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教学思考
- 格式:ppt
- 大小:477.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选修三《国际组织概观》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理解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了解和分析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合作和促进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国际组织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重要的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合作和促进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国际组织的概念和种类;2.国际组织的组织架构和机构设置;3.重要的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合作和促进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国际组织的概念和组成结构,以及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和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讨论法:组织学生自由讨论,通过分享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通过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知道有哪些国际组织?这些组织都有哪些作用?”第二步:讲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和种类(20分钟)老师讲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和种类,并举例说明,引导学生理解国际组织这一概念,并熟悉各个国际组织的名称和性质。
第三步:讲解国际组织的组织架构和机构设置(20分钟)老师讲解重要国际组织的组织架构和机构设置,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并分析各个机构的作用和职责,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了解各个国际组织。
第四步:讨论重要国际组织的作用和意义(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各个国际组织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解读各个国际组织在维护国际合作和促进国际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第五步:小结与反思(10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反思,回顾本节课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后续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的方向和方法。
高二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课程标准的解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下列问题要有一个清晰地把握。
其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皆不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模式,这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户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其二,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
把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关键在于处理好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例如:介绍美国的两党制、三权分立制,可揭示其政体反映国体的事实。
教材的内容(设置为五个专题。
以下各专题就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的,希望同学们能逐一记忆)第一专题: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1、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有什么性质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国家性质的变化往往要引起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需要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来把握。
区别表现在它们的含义不同:国体规定了国家的内容,政体是国家的管理形式。
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有什么性质的国体,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政体,国家性质的变化,往往要引起政权组织形式的变化。
但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完全一样的,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政体也可能发生变化。
(2)、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是对立的两种政体。
专制政体的主要特征是“集权制”、“世袭制”、“终身制”。
专制政体集国家权力于少数贵族乃至个人(即君主)身上,君主是世袭、终身的。
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
因此,着眼于“三个面向”,较为具体地了解西方主要国家的特点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知道几个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内容目标A原学习要求B修改后为修改理由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说明政体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1.了解国家的产生、含义及构成要素2.了解国家的性质和历史类型。
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说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
理解代议制。
了解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
了解议会制和总统制。
1.了解国家的产生、含义及构成要素2.了解国家的性质和历史类型。
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了解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的区别。
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减少教学内容A62、与必修内容重复A、降低能级要求A5-B、合并相关内容A7、8-B5比较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理解国家形式既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又包括国家结构形式。
了解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2.了解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了解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多种因素。
懂得必须维护国家统一。
1.了解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2.比较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了解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多种因素。
1、减少教学内容A2、52、降低能级要求A5-B3引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资料,说明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了解国际组织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2.了解国际组织的主要特征和国际组织的分类。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谈谈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选修课程之一。
为什么开这门课?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今天,我就上述问题与教师共同作一些探讨。
一、为什么要开设《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这门课本课程教师教学用书的前言中说:“《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作为一门选修课,是对必修课《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供关注国际政治的学生选修。
”这是对本课程的性质和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的恰当说明。
国家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政治生活中许多问题都是围绕着国家展开的。
列宁说,国家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①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弄清了有关国家的基本问题,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把握政治生活中其他问题的实质。
这门选修课既是《政治生活》的延伸和扩展,又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三门必修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因为上述三门课程的论述,同样离不开“国家”这个行为主体,离不开国家对社会经济、文化和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离不开对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坚持。
一个国家公民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价值观等,都不可避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和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好《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这门课,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得到一次新的飞跃,为学好上述必修课程提供更明确的方向,也为有志于今后从事政治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学生打下更扎实的基础,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总起来说,《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是一门具有重要价值的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理解国家的实质,认识不同国家的性质,掌握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懂得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的同时,绝不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国家和国际组织》教材总体介绍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良乡分校覃遵君一、课程性质和编写依据(一)课程的性质高中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这门选修课,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观点教育,本课程以一般国家形式、几个典型国家形式和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领悟和了解,为今后投身于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第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是我国政治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第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性,提倡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明确主张。
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高中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指导下,观察国际现象,了解真实的国际社会,拓展国际政治视野,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有助于高中学生以敏锐的目光、开放的心态,批判地继承、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有助于高中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有助于高中学生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形式的特点和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组织,着眼于“三个面向”,培养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
本课程性质的基本定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性质定位──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观点教育;主要内容──几个典型国家的形式和国际组织;基本途径──了解和参与政治生活和民主建设;核心价值──培养学生的国家观点和世界眼光。
(二)本教材编写的依据1.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本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
200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面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会议指出,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
人教版高三思想政治选修三《专题五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性质、分类方法等基本内容;2.掌握联合国及其各机构的组成、机构设置、职能及作用;3.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历史渊源、性质及职能;4.强化全球治理意识,关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联合国与其各机构的组成、机构设置、职能及作用;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历史渊源、性质及职能。
2. 教学难点1.国际组织的性质、功能及分类方法;2.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以及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相关理论和知识,并以多样的教学手段展现国际组织的性质、功能和分类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3.自主学习法:通过网络资源、书籍、媒体等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讲解:国际组织的概念、性质、分类方法国际组织是指由主权国家或政府组成并且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性组织,是现代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组织的性质、功能、成员等因素,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类型。
2. 讲解:联合国及其各机构的组成、机构设置、职能及作用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组织,由193个独立国家成员组成,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在国际法和国际关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联合国下设6个主要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国际法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和特别法院。
3. 讲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历史渊源、性质及职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货币和金融合作机构之一,旨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增强金融稳定,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协调货币政策。
世界银行是一个专门致力于全球贫困和社会不公问题的国际金融组织,其使命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困、提高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