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与策略——以肇庆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6
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肇庆新区管委会,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单位:现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肇庆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肇庆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29日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推动我市“三旧”改造工作取得新突破,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我市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提供更优质的土地资源保障,根据《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管理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79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府〔2019〕7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决策部署,遵循市场规律,发挥政府主导优势,以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以优化“三旧”改造配套政策体系为基础,全力推动“三旧”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肇庆市位于广东中西部,西江北岸,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1]。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主要粮食种植区和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之一,水稻产业是全市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9%和10%以上,占珠三角36%和40%以上,规模居全省和珠三角前列[2]。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结合实际,大力推动水稻产业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笔者对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发展现状1.1水稻种植情况肇庆市一直以坚持发展粮食优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高要、封开、怀集3大粮食主产区为主战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通过分析2018—2022年间统计数据(表1)[3],可以发现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际间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6.43万hm 2和100.42万t 以上,分别占全市粮食生产的84%和88%以上。
在水稻单产方面,肇庆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等措施,水稻平均单产从2018年的6112.81kg·hm -2提高到2022年的6449.65kg·hm -2,实现水稻单产的稳步提高。
表12018—2022年肇庆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粮食面积/万hm 219.5519.5519.9219.9620.04粮食产量/万t 113.38118.29121.22122.43123.36水稻面积/万hm 216.4316.5216.7916.7816.87水稻产量/万t 100.42105.10107.36108.05108.78水稻单产/kg·hm -26112.816362.746393.536439.376449.65注:数据来源于历年《肇庆统计年鉴》和肇庆市统计局公开数据。
78July 2018 /广东经济【内容摘要】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增长极,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使肇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
本研究以肇庆为视角,明确肇庆的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分析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融合发展策略。
【关键词】肇庆 湾区经济 协同发展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机遇、挑战与策略研究陈洪超 唐建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城市融合,重在实现从传统概念中的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向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社会一体化转变。
如何一个在跨境多中心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城市定位和错位发展,将是大湾区内11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
[1]肇庆作为大湾区内一个欠发达的城市,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路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尽快改变目前肇庆“半珠半山”的状态,最大可能挖掘肇庆发展潜力,在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竞争中找到肇庆的城市发展定位等问题,都亟待需要我们深化认知与系统思考。
一、肇庆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现实意义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重塑着珠三角城市群与港澳之间的发展格局与经济形态,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新概念也由此而产生。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由无序蔓延向有序聚合的发展格局转变,形成了以广深港为核心的经济中心与多个门户城市共同发展的趋势。
[2]借鉴世界主要湾区建设经验,湾区内城市群间的不同城市应有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以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最终实现湾区城市群间社会一体化融合协同发展。
目前肇庆已经俱备快速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主要条件,诸多比较优势已经使得肇庆由大湾区经济洼地向经济崛起之地快速转型。
第一,区位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为肇庆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地区合作构建的国家战略,包括粤东西北的广东省、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和澳门等九个城市,总面积560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00万。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这一区域聚集了高新技术、金融、教育等领域的优势资源,为肇庆带来了诸多机遇。
一、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计划建设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为此,相关各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包括交通、水利、通信等。
肇庆地处大湾区的中心地带,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肇庆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为当地的物流、旅游等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二、产业升级转型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金和企业资源,形成了高新科技、金融、物流等产业资源的集聚。
这些资源的集聚将为肇庆带来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推动当地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使得当地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三、科技创新驱动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大量的高新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地。
肇庆在此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大湾区的科技资源与创新环境,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转化,提高当地市场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这将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肇庆的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动能。
四、金融与服务业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发达,拥有深厚的金融资源和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之一。
这将为肇庆的金融与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推动当地金融机构及企业在资源整合、市场开发及业务服务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五、教育文化融合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多所世界一流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良好的教育资源与文化环境为当地培养高层次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肇庆在此背景下,可以通过与大湾区的教育资源对接,加速推动人才培养与引进,促进当地的科技创新与人才交流,推动当地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肇庆未来重点工作规划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肇庆市将聚焦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城市现代化的有机融合。
下面是肇庆未来重点工作规划。
首先,肇庆将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基地。
支持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研发中心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肇庆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
完善农民收入保障机制,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土地整治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肇庆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肇庆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推动一小时交通圈形成。
建设智慧城市,推动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改善城市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肇庆将注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繁荣。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
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景区和特色小镇,提升肇庆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文体旅融合。
最后,肇庆将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
完善城市安全体系,加强社区治理,提升居民安全感。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服务水平。
以上是肇庆未来的重点工作规划。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肇庆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第39卷第3期肇庆学院学报V ol.39,No .32018年5月JOURNAL OF ZHAOQING UNIVERSITY May 2018区域城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与策略——以肇庆市为例何桂芳(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广东肇庆526061)摘要:区域城市的发展各有各的实际情况,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有自已的特殊性。
以区域城市肇庆为例,对其经济发展状况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对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区域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8445(2018)03-0047-06收稿日期:2018-01-12作者简介::何桂芳(1985-),女,广东肇庆人,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
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及国内外改革的实践经验(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重大举措,其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
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实施,中央明确要运用好产业政策和改革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
(二)国内外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经验1.美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经验供给侧改革源自美国20世纪70年代未的供给学派。
根据供给学派观点,政府减税并配合各种解除管制政策后,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幅提升,企业也会增大投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而供给增加会引发产品价格的下降,进而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供给增加会带来收入增加,从而引起消费需求增加。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依据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实施了供给侧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施大幅度的减税计划、解除对部分行业的竞争管制和削减社会福利[1],其中,减税是核心。
里根的政策目标非常清楚,即缩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改革最终没有获得预期目标,其原因是当时美国处于经济衰退期,有效需求不足。
里根的实践表明,在总需求不足的经济衰退期,即使政府做出了必要的改革,微观效率的改进也不见得会取得实际成效,在经济总体过剩的环境下,企业也不大可能有动力去增加产品供给,故难以产生里根期望的立竿见影的效果。
2.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践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不止一次上演了依靠供给侧改革解决短期宏观经济周期问题的好戏。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轻工业产品普遍短缺,而政府主导的国有工业体系却无力供给足够的轻工业产品。
于是,政府放开准入限制,大量的乡镇、私营、外资乃至地方国有企业纷纷涌入轻工行业,相关产业立刻出现供需两旺的繁盛景象。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这项改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1998年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重约在4%左右,而到了2004年该比重飙升至8%,几乎以一己之力将中国GDP 重新推回到10%以上的超高速增长。
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强势启肇庆学院学报第39卷动,钢铁等重化工业产品突然从过剩变成短缺,价格连年暴涨,居然成为新世纪初叶中国最炙手可热的产业。
2000—2007年大概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繁荣期。
我国供给侧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成就,是因为中国居民存在着对某些商品和服务的有效消费需求,但是,在各种限制性制度下,商业资本却难以进入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领域,导致供给严重不足,潜在的有效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行业准入与福利分房制度就是一种典型的供给抑制政策,行业准入与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破除了供给抑制政策,潜在的产品与住房消费需求立刻就被激活。
我国供给侧改革经验表明:中国要成功实施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对准存在明显供给抑制政策,从而有大量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领域,着力破除供给抑制政策,释放有效需求。
二、肇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状况与重点(一)肇庆工业及第三产业主要子业发展状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加速,企业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究竟包括哪些能力,目前仍处于争论之中。
我们认为至少包括三种能力:一是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可通过成本这个综合指标反映出来,管理能力强表现为同质量条件下产品成本低,或同成本的条件下产品质量高。
二是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强就能在较短时间、以较低营销费用把产品销售出去,并把销售金额如期收回。
三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无技术突破的产品创新,二是技术创新力[2]。
由于其他企业的模仿,产品创新企业获得的竞争优势是短暂的,只有那些进行技术创新并用新技术生产产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竞争优势。
在三种能力中,营销能力是中心,它能将管理的成本优势及创新的技术优势转变为利润。
基于以上考虑,产业评价主要评价的是产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和市场空间。
为此,我们以全国产业发展状况为评价标准,选择市场占有率及资产贡献率、第三产业主要子业市场占比、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等指标①,对肇庆市产业发展状况及竞争力进行评析,以便清晰认识肇庆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状况,为准确把握肇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思路及对策打下基础。
肇庆市工业产业竞争优势分析情况见表1,肇庆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见表2,肇庆市第三产业主要子业发展状况分析见表3。
从表1的数据分析可知,肇庆市的工业产业在细分的37个行业中,有30个行业具有一定优势。
尤其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与全国同产业相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但肇庆这些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2014年市场占有率同2012年的市场占有率相比虽有一定的增长,增长幅度较小。
这说明肇庆工业产业基本是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太强,市场占有率增长乏力。
从表2分析可知,肇庆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落后于全国水平,远远落后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这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肇庆发展后劲不足及发展速度落后的重要原因。
从表3分析可知,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市场占比有增长外,其他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的市场占比都处于下降状态,尤其是旅游业下降幅度较大,这和肇庆旅游历史文化名城很不相称,说明肇庆传统三产服务业的发展较为稳定,但现代三产服务业由于创新不够,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这不利于肇庆枢纽门户城市的建设;尤其金融是经济发展核心,金融不发展将阻碍着整个肇庆经济的发展。
①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市场占有率=肇庆某行业销售额÷全国某行业销售额×100%。
产业优势系数=肇庆资产贡献率÷全国资产贡献率×100%。
48第3期何桂芳:区域城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与策略表1肇庆市工业产业竞争优势分析表项目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014年全国资产贡献率0.14260.15810.19400.06540.15230.19360.19730.14030.16960.20220.22330.15520.08730.16050.16650.19400.10710.16880.07300.13800.14590.05420.07930.12810.12040.10280.18630.07830.12110.10440.14310.10910.18090.05930.06290.08820.0256肇庆产业优势2014年资产贡献率0.44670.17290.50590.29710.18240.41020.15700.19500.32350.31650.39210.14640.13730.24560.30250.19600.24080.01050.00280.38670.24770.54050.04470.28820.11990.33510.06050.45340.15010.19660.20970.30800.27420.63210.07860.18580.0466产业优势系数3.13241.09362.60754.54451.19752.11870.79601.38991.90761.56551.75580.94291.57221.52961.81691.01012.24800.06240.03772.80171.69839.97000.56322.25020.99613.25840.32485.78821.23931.88421.46582.82421.515510.65821.24942.10661.8206肇庆产业市场占有率2012年0.08260.09550.13880.00000.00570.01480.01150.25350.02950.09040.06470.06100.04060.04900.05640.00050.03490.02140.00830.03080.06810.00370.07770.11980.00830.00980.00810.00660.01100.03420.00690.02330.40870.03230.02340.00430.03792014年0.09970.06760.12780.01110.00680.01630.01610.02730.02650.10940.07760.08900.04810.06590.04890.00090.03820.02010.00530.03910.07460.00410.07560.13330.00910.01280.00960.00750.01070.03680.00850.03260.51290.05990.02680.02610.0549注: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2013年、2015年统计年鉴,肇庆市2013年、2015年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