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治传统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865.50 KB
- 文档页数:39
近代法国政体特点近代法国政体特点:1. 君主立宪制度——法国第三共和国在1875年成立,采用了君主立宪制度。
国家元首为总统,但其权力相对较小,居于国家政治地位的最高层级。
在君主立宪制下,国会及其各部门拥有更大的权力,包括议会成员选举,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工作等。
2. 各级行政制度——法国政治体系中的行政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
中央政府行政机构为总理和其内阁。
而地方政府分为22个大区、101个省、3452个区和36000多个市镇。
3. 政治势力分布——法国在20世纪初及中期,政治势力主要是由社会党、共产党以及右翼势力所掌握的。
在1946年推出的新宪法中,令其他政党得以获得政治权利。
4. 选举制度——法国在政治制度中,采用了比例代表制度,所有参选的政党按获得挑选票数比例来分配席位。
这种选举制度保证了各政党在国会中的代表性。
5. 思想激进——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法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活充满了激进和革新意识。
政治和文化变革的标志是1905年的教育法案,它迫使天主教和公共教育部门的分离,最终获得了国会通过。
6. 工会和抗议活动——法国的工会和抗议活动非常活跃,这是法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
法国工会通常寻求与雇主达成协议,保护工人利益,并提高工人的待遇。
7. 民主自由——法国政治体系中的民主自由是充分保障的。
法国宪法规定了个人自由和权利的保护,包括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结社自由、思想自由等。
这些权利得到了严格保护,包括通过宪法法院来维护。
总之,法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多样性、自由和平衡。
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存在着政治和经济变化,但法国的政治体系始终以民主自由、团结合作、平衡稳定为核心。
<center><strong>法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strong></center>法国的政治制度变迁历史悠久,它在政治上曾经经历过很多不同形式的政体。
从法兰西统治到帝国制,从君主专制到政体多元演变,历经无数次政治重建,最终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法国政治体系。
首先,法国的政治制度由古老的法兰西统治开始。
该政体以君主制为基础,而法兰西王国由尊敬的国王统治,他是贵族的主人,也是圣女贞德时期法国国教的保护者,他拥有授特权的权力,以及议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传递信息和指令的传统机关。
第二,法兰西王国最终被包围罗马教皇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压缩,其集权政治产生了帝国制,没有人可以抗拒圣女贞德立法的强力执行。
大教堂保护了教会和宗教习俗,成为宗教和政治力量的中心。
第三,随着法兰西王国的衰落,法国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受到人民积极抗议的激烈环境和政治变革的影响,君主专制体制瓦解,统治的威胁逐渐在人民的政治参与下消散,这也为社会民主运动和未来法国形成的政治文明奠定了基础。
最终,新政府——即大革命政府——在1789年以法典为基础建立了法国共和政体,多元体系取代了君主政治,法国变成一个民主国家。
1958年,法国正式进入五角制度,实施以两院制为基础的分权制。
此后,法国实现了政治体系的进一步变革,实施了司法、行政和军事独立的制度,并加入欧洲联盟,建立了现阶段的法国政治体系。
综上所述,法国政治体系的演变历经岁月洗礼,政治制度也由法兰西王国走向了目前的五角制度。
它历经了从君主专制到政治多元化以及司法系统建立的变迁,在不断探索、接受和发展中形成了今日的法国政治体系。
<center>THE END</center>。
法国的政治制度1政府(行政)制度政府制度是现代民主制度的核心,它的基本原则是分权制衡。
近代以来法国政府制度更替频繁,最终通过1958年宪法建立了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得以确立。
在半总统半议会制下,法国产生了"单翼统治"与"左右共治"交替出现的独特政治现象。
半总统半议会制是法国集权传统和民主传统的结合体,它在法国的创造性建立,在世界范围内打破了议会制和总统制在政府制度领域两分天下的局面,成为不可忽视的"第三力量"。
由于法国的政治体制比较特殊,所以这部分讲得详细一些。
1行政体制1它既有总统制的特点,又不完全是总统制,总统有权掌握行政决策权,却并不直接领导政府全部活动。
同时又有议会内阁制的特点,但又不完全是内阁制,他虽然保留了议会制的痕迹,存在一个以议会为基础的内阁制政府,但内阁不仅要对议会负责,还要对总统负责,政府成员也不能是议会成员,从而改变了议会和内阁一体化的议会内阁制格局。
所以说法国第五共和国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半议会制,的混合体制。
2行政权二元化:行政权二元化,又称政府双头制。
所谓“政府双头制”政府领导体制是指在政府行政系统内部有两个行政领导主体共同行使国家最高行政领导权的一种政府体制。
它既不同于最高行政领导权掌握在一个主体手中的“行政单头制”,也不同于最高行政领导权掌握在两个以上的行政领导主体手中的“行政多头制”。
在法国,“政府双头制”政府领导体制意味着总统和总理共同分享国家最高行政领导权。
所谓“分享”也并非完全“平分”行政领导权或平行行使行政领导权,在二元化格局中,总统的权力大于总理,掌握最高领导权,所以总统是真正的行政首脑。
总统是权力中心,宪法赋予其国家元首的权力,又赋予其部分行政权,从而掌握政府决策权,成为事实上的行政首脑。
总理由总统任命,他给总统提名以任命其他官员,并领导政府活动,是法定的行政首脑。
形成总统、总理共同行使行政权的政治双头制。
法国的政体与国体一、法国的政体(一)法国政体的演变从历史上看,法国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875年宪法颁布,法国政体极不稳定,复杂多变,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半总统制等。
具体阶段特征如下:⑴1789年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⑵1789年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了国王,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⑶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中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⑷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1815年,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⑸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是君主立宪政体。
⑹1848年,二月革命后建立第二共和国。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直到1870年9月4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再建共和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属于议会共和制政体。
⑺1940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
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第四、第五共和国时期。
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
这表明法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半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
(二)第三与第五共和国政体的不同1、第三共和国:议会制共和制(1)议会制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
同年,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1875年宪法,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A、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B、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古代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演进——法国宪政革命的深刻解读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重要国家之一,其政治制度演进历史源远流长。
其中,古代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则是影响了世界的重要一环。
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宪政革命,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经历了不少曲折。
一、古代法兰西王国的政治制度在古代法兰西王国时期,法国政治体制属于君主制。
这种政治制度下,国王是法国政治权力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力几乎无与伦比。
国王可以通过行使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力来控制国家事务,而且其权力具有神圣性。
在君主制下,法国的行政机构,如财政、军队控制等方面,大部分都由国王的亲信或官员来掌控。
而对于司法制度来说,则由王权辖下的高等法院来处理民事、刑事等案件。
二、君主立宪制下的法国到了18世纪末,法国社会经济情况严重恶化,导致政治局面也出现了很大的动荡。
1789年,以巨额债务和个人领地为主的老贵族和国王在财政破产、青铜匠起义以及国家财政赤字的背景下,成立了法国的“三级会议”,即贵族、神职人员和庶民代表。
随着三级会议开会,法兰西王国在1789年-1792年间进入了君主立宪制期间。
在此期间,国王权力开始受到一定限制,国王只能通过议会来颁布法令。
同时,也开始将社会与国家分开,并且规定了公民权利、制定了法律和立法机构等。
三、宪政革命后的法国19世纪初,法国经历了宪政革命,从君主立宪制到宪政制度。
这一制度的出现,使得法国政治制度正式转向现代化,也奠定了法国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在宪政制度下,法国国家权力被限制在国民议会范围内,即通过三个管辖机构来进行协调。
而且,国家权力被授权给制宪国民会议,这个机构负责制定宪法和议会选举法等法律法规。
总的来说,古代法兰西王国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再到宪政革命,经历了政治制度演变的曲折历程。
这一过程中,法国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思想上的斗争、实践上的探索,使得法国政治制度逐渐走向了现代化,成为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典范之一。
法国政治制度
法国政治制度是一个複雜而有個性的政治制度。
它在歷史上形成了新的政治制度,並且不斷發展和創新,滿足社會的演進和發展的需求。
法國政治制度由五個不同的機構組成:內閣、議會、法院、政府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
法國的內閣是由總統任命的,是法國政府的最高執行機構,負責領導政府的政策工作,並向總統報告。
法國的議會由議會兩院組成,分別是上議院和下議院。
上議院由法國全國代表組成,下議院由全國地區代表組成。
議會是法國政府最重要的立法機構,負責制定法律。
法國的法院是法國政府的司法機構,負責審判各種案件,法院分為最高法院、行政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和上訴法院等多種法院。
法國的政府部門是由總統任命的,其職責是負責法國各項內部事務,如財政、經濟、外交、教育、文化、社會安全、貿易等。
法國的行政管理部門是由省級政府控制的,是法國政府的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政府的決定,並監督執行各省政府的政策。
法國政治制度是一個多元、獨特和發展複雜的政治制度,為法國政府提供了全面和有效的管理和組織。
法國政治制度的
建立和發展,為法國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法國政治制度的發展,一直多樣化,以滿足社會不斷演進和發展的需求。
它不僅提供了有效的政府管理,而且為法國社會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使得法國社會發展更加健康和充滿活力。
14世纪的法国政治制度处于封建社会晚期,这一时期的法国政治结构复杂,主要特点如下:1. 封建割据:法国在14世纪时,封建割据现象严重,各地的封建领主拥有相对独立的权力,包括征税、司法和军事等。
国王的权力受到大封建主的制约,国王与大封建主之间存在着强化王权与限制王权的斗争。
2.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国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包括实行募兵制,建立常备军,以减少对封建领主骑士的依赖。
同时,国王也会通过授予贵族特权来换取他们的支持。
3. 三级会议:三级会议(Estates-General)是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三个等级组成:第一等级是高级教士,第二等级是世俗贵族,第三等级是富裕市民。
三级会议在国王需要征税或处理重大问题时召开,以协商和达成共识。
4. 中央集权的尝试:尽管封建割据严重,但法国国王在14世纪期间也进行了一些中央集权的尝试。
例如,通过设立中央官僚机构,如财政官(Bailli)和参事(Conseiller),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 百年战争的影响:14世纪的法国历史中,百年战争(1337-1453年)是一个重要事件。
这场战争导致了法国领土的丧失,国王被俘,但最终法国人民在圣女贞德的领导下成功反击,结束了战争。
战争结束后,法国开始逐步恢复和加强中央集权。
6. 法律与司法:法国的法律体系在14世纪逐渐发展,国王试图通过法律来规范封建领主的行为,减少私斗,维护国家秩序。
例如,实行“国王四十日”和平制度,禁止在国王领地内私斗,领地外的纷争由国王裁决。
7. 经济与社会结构:14世纪的法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兴起。
城市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在增加,这为后来的中央集权和三级会议的召开提供了社会基础。
这一时期的法国政治制度是封建社会向中央集权国家过渡的阶段,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市民阶层的崛起,为法国后来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法国政体概要法国政体: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
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
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
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
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
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
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
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
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党和共产党。
法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随着历史不断推进,法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逐渐形成,这一时期的法国社会仍然受着封建制度的束缚,在政治和社会结构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特点。
本文将对法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发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法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
在此期间,法国的政治权力集中在一个国家君主身上,即国王。
国王拥有最高的权力,控制着整个国家。
然而,国王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他需要倚靠领地贵族和教会权力来维持统治。
法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组织是领地,领地贵族掌握着实际的政治权力。
他们拥有土地、军队和法律权力,可以管理自己的领地,并参与国家事务。
此外,在领地内部,封建主和农奴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即封建主提供保护和土地,农奴则为封建主提供劳动和军事服务。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法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
在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分为三个主要阶层。
第一阶层是教会,占据着特殊的地位。
教会在社会中拥有广泛的财产,并拥有幅员辽阔的土地,教士们在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们是文化、学问的传承者,同时也拥有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权力。
第二个阶层是贵族,他们是封建主,拥有土地、财富和特权。
贵族享受特殊待遇,有自己的法律,也可以享受独立于国家法律之外的特权。
第三个阶层是农民和城市居民,他们是封建制度中的最低层。
农民和城市居民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依附于领地贵族的土地,为贵族提供务农和劳动服务。
法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与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
首先,这一结构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
贵族和教会享有很多特权,而农民和城市居民则受到各种限制和压迫。
农奴的地位被束缚在领地上,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
其次,这一结构也造成了社会的封闭性,贵族和教会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普通人民很难有机会参与到社会事务中来。
此外,由于教会的权力庞大,它对思想和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一定的制约。
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与革命传统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对法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范围内的革命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
这场革命带来了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传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
首先,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在革命爆发之前,法国社会存在着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这使得法国社会的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国王和贵族手中。
而法国大革命则明确提出了人民的主权和平等的概念,打破了封建专制的桎梏。
通过《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它强调了人民的权利,包括言论自由、财产权、选举权等。
这些政治思想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逐渐被接纳和发展,成为了民主政治的核心原则。
其次,法国大革命还带来了一系列革命传统。
首先是革命的武装斗争传统。
法国大革命中,人民起来推翻了王室专制,自发组织起来,赤手空拳地与统治者进行斗争。
这种武装斗争的传统在后来的革命运动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如俄国十月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等。
其次是革命的政治运动传统。
法国大革命激发了人们的政治意识,让人民认识到他们有权力参与政治事务,因此政治运动成为了一个持续的现象。
例如,法国大革命后,民主派与共和派的斗争、右翼与左翼的对立都在法国政治中一直延续到今天。
最后是革命的理想追求传统。
法国大革命中,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等理想的追求无疑取得了一些成就,这种追求成为了后来革命运动中的共同目标。
然而,法国大革命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是恐怖统治的问题。
法国大革命后期,革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极端手段,如恐怖法庭和断头台等,用以清洗反对派和反革命势力。
这些行动虽然帮助革命巩固了政权,但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其次是无政府主义的问题。
在法国大革命后期,无政府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他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主张全面的个人自由。
然而,无政府主义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总之,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思想和革命传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政治制度考点
一、总体构成
法国政治制度是一个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一个半总统制共和国,由总统、议会、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二、总统制
法国总统制是一种总统负责全国政治、行政、外交等领域的政治制度。
总统是法国宪法赋予的最高权利机构,他是国家的元首,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最高的决策权。
三、议会制
法国议会制度是一种多党制,由两院组成,分别是国民议会和上院。
国民议会是法国最高立法机关,由来自全国各地的547名议员组成,议会职权包括立法、审查政府预算、审查政府行动等。
四、司法制
法国司法制度是一种独立的司法制度,司法机关是法国宪法赋予的最高权力机构,司法机关负责审理案件,判决案件,执行判决,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
古代法国的政治和文化制度在古代的法国,政治和文化制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这也是法国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必然历程。
那么,古代法国的政治和文化制度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代法国的政治和文化制度。
一、封建制度在古代法国,封建制度是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
封建制度始于9世纪,并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进和进化。
在封建制度中,领主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的大部分权力,而农民和农奴则为领主提供劳动力和财富。
封建制度中还存在着一个等级制度,领主之间的地位和权力也不尽相同。
封建制度还带来了精神上的影响,例如对于自由的限制和服从的观念。
同时,封建制度也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例如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及艺术和建筑等方面的创新。
二、中世纪教会中世纪的法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教会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会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权力也非常大,有时甚至超越了国家政府的权力。
同时,教会还在文化和教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许多文化的标志物,例如哥特式教堂和巨幅绘画,都是教会艺术的重要成果。
三、国家姓氏制度在古代法国,国家姓氏制度也很重要。
在这种制度下,人们的姓氏与其祖先、出身和地区等密切相关。
姓氏的起源和意义也很丰富多彩,蕴含着许多历史和文化的趣味。
四、文化传承在古代法国,文化传承也非常重要。
人们通过讲故事、歌唱、绘画和雕刻等方式来记录历史和传递信仰,这些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化生活,也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同时,古代法国的文化生活也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中出现了各种新潮的思想和文化现象。
许多重要的法国文化产生于公元11世纪至公元14世纪之间,例如小说、诗歌和戏剧等艺术形式。
总之,古代法国的政治和文化制度丰富多彩,这些制度的演进和创新也为法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制度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法国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从中汲取启示,进一步推动自己所处的时代的发展进步。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1)法国的国家机构①法国总统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总统的主要职权: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有权解散议会(国民议会)。
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
宣布紧急状态。
②法国议会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A国民议会: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参议院: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
C议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政府的施政纲领、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
财政权(财政法案、经济计划大纲由议会进行审议和表决)。
监督权(议会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③法国总理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总理的主要职权: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
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拥有外交权(与总统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2)法国政体的运行①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是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
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控制国家局势,决定国家命运。
②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议会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表现在多方面:政府的施政纲领、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财政法案、经济计划大纲由议会进行审议和表决;议会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