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浅谈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1、绪论

智能穿戴设备这个名词在当今的生活中应该说是越来越常见了,人们在各大媒体、社交网站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那么究竟什么是智能穿戴设备?它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它的出现是否真会如传说中那般带来新一轮的计算革命?接下来,带着种种问题,本文便浅略地介绍一下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

2、总述

“智能穿戴设备”狭义上来讲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而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则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的产品(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智能穿戴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着,不断迎合着用户的需求,努力地提高用户体验的流畅感与愉悦感,力争带给客户最完美的体验。[1]

3、发展历史

3.1 思想与雏形的显现

智能穿戴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这类产品的思想和雏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智能穿戴设备形态的设备则于70-80年代出现。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的形态开始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3.2 学术与科研的投入

在学术科研层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工程学院以及韩国科学技术院等研究机构均有专门的实验室或研究组专注于智能穿戴设备的研究,并拥有多项创新性的专利与技术。而中国学者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了智能穿戴设备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3 机构与政策的支持

在机构与相关活动领域,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成立了可穿戴IT技术委员会,并在多个学术期刊设立了可穿戴计算的专栏。国际性的智能穿戴设备学术会议IEEEISWC自1997年首次召开以来,已举办了18届。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主办召开了3届全国性的可穿戴计算学术会议。另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国家“863计划”也支持了多项智能穿戴设备相关技术产品研发项目。2013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的通知》中就智能穿戴设备提出了不可小觑的专项支持与发展要求,足以见得国家对这一产业的重视。

4.产业现状

4.1 芯片厂商

2014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的全球消费电子展(CES)上,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发表了主题演讲,宣布英特尔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系列新产品计划, 其中包括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新芯片Edison(一张SD卡的大小)以及内嵌了Edison和多个传感器的

宝宝连身衫。它能够把宝宝的活动情况、体温和呼吸情况的相关数据传送到父母智能手机的应用上。

4.2 终端厂商

4.2.1 三星

2013年9月,Galaxy Gear在我国正式上市,其与Galaxy Note 3进行完美交互, 有效提高智能手机的使用效率。该款智能佩带设备利用蓝牙功能与智能手机连接,利用三星Apps下载应用,或是自带的Find mywatch来进行设备定位,寻找丢失的手表。

此外,Galaxy Gear还内置了健身app,用户可以发送数据至手机或是各种第三方应用程序来对自己的健身或健康状况进行追踪。

4.2.2 苹果

2014年9月,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可戴在手腕上的“迷你”计算设备——Apple Watch智能手表。据介绍, 这款手表采用蓝宝石屏幕,内置了定制的Watch OS系统, 并且支持接打电话、Siri 语音、信息、日历、地图、Facetime、WiFi、蓝牙、Airplay等功能,此外,iWatch 还支持Retina触摸屏。令人兴奋的是Apple Watch还具有银色,金色,红色,绿色和白色等颜色可供选择。

4.2.3 LG

2014年1月的CES展会上,LG正式对外发布了其首款智能穿戴设备Lifeband Touch手环,这款手环配备了一款OLED显示屏,可显示配对手机的来电通知、短信以及部分应用程序。该设备支持蓝牙4.0,可与绝大部分Android手机以及iPhone蓝牙配对连接使用。当然它也少不了智能手环该有的功能。可监测用户的行走步数、消耗的卡路里等健康数据, 同时还可以提供血压、心率数据, 还可支持一些健康运动类App的监测数据。

4.2.4 Google

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是由谷歌公司于2012年4月发布的一款“拓展现实”眼镜,它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

2013年4月10日,美国科技博客Gizmodo发布了一张图片,揭示了谷歌智能眼镜的工作原理。它承载着可穿戴设备的开端。但现在看来,它暂时只是一个手机伴侣。基础通信、文字输入依赖手机。2013年11月12日, 发布谷歌眼镜的一系列新功能, 包括搜索歌曲、扫描已保存播放列表, 以及收听高保真音乐等。

4.2.5 Pebble

2012年4月,Pebble的创始团队在KickStarter上通过一个酷炫的视频和多张精美设计图展示了Pebble,与普通手表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与iPhone和Android手机配对,显示电话、短信等信息。几天内,该创业团队就收到了8.5万多份订单和超过1000万美元的支持资金,使得Pebble一举成为KickStarter创立以来最成功的融资项目。2013年1月10日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Pebble宣布已交付生产,正式开始供货。

4.2.6 盛大果壳

盛大旗下果壳电子有限公司于2013年6月18日发布两款智能可穿戴设备,其中包括智能戒指GEAK魔戒与智能手表GEAK Watch。这是一款佩戴在手指上的电子产品,内置个人信息,在与手机接近时会驱动手机做出各种反应, 比如通过触摸实现解锁、浏览个人资料、交换个人信息、文件等,该产品配合GEAK系列手机使用,后来也支持三星、OPPO、小米等其他手机品牌。

4.3 服务提供商

2013年11月11日, Face book在黑客马拉松活动上宣布,将与FitbitRecon、Jawbone、Pebble和谷歌等公司合作,尝试将Facebook服务与这些公司的硬件结合, 探索可穿戴计算技

术的新应用。Facebook此次黑客马拉松活动为期6周,选择了10名开发者。这些开发者尝试在Jawbone、Fitbit、Pebble、Recon和谷歌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中集成Face book的一项技术,而诞生的应用与运动追踪有关。[2]

5、功能简介

运动健身:同步运动数据,如走路、跑步距离,卡路里消耗等,通过云端算法分析健康指数。医疗保健:可记录睡眠时间,制定睡眠改善方案,测量血压、血脂、心率等数据。

娱乐功能:控制手机音乐播放器:记录听过的音乐和看过的视频。

匹配软件:支持交互软件(如QQ、微信、微博、Facebook、推特等)的使用。

电子球童:实时显示当前球场的球洞号、杆数、距离、当前球场鸟瞰图等。

智能提醒:显示来电、短信、邮件信息。

遥控手机:如解锁、拍摄等。

信息分享:通过蓝牙共享资料。

定位功能:GPS实时定位,防丢失系统。

防水功能:防水深度最高可达50米。

各类可穿戴设备并不是同时出现的, 而是有先后顺序的。先火起来的必然是运动健身和医疗保健类的产品。从CES2014展会看,健身设备款式最多,医疗类的展商数量同比也增长了近40%,都是很明显的市场信号。在未来, 智能可穿戴设备还会在工业和军用领域有所发展。[3]

6、本质意义

6.1 高速运算触手可及

以前的人们需要抽时间到实验室戒者机房才能使用比锅炉还大的巨型计算机,后来,个人电脑从桌面上到膝盖上,又从双手捧着(平板)到单手握着(手机),在不远的将来戴在手腕上(智能手表)架在鼻梁上(智能眼镜),个人电脑不人体的距离不停地贴近。用户将不必花时间去“找运算”而是运算主动来“找用户”。

6.2 计算速度增长强劲

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按照一定周期呈指数增长,体积同时按照相同的速度下降,并且这种速度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一片面包大小的移动硬盘能够储存500G,但还进进没有到故亊的结局。试想人体内的一个细胞核能储存多少数据?而人体内有多少细胞核呢?

6.3 潮流元素注入

智能穿戴设备的更换频率应当是所有计算机中最高的,基本上并没有用坏用旧就更新换代了。因为它涉及到消费者的表面装饰,更有一定的装饰属性和社交属性。科技厂商跟随摩尔定律的脚步提升其中的硬件,重新设计外壳,再经过一些营销手段,很容易就能把这些微型计算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快速消费品。

6.4 软件“吃掉”硬件

同样一款设备,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快一倍,到了第五代是丌是就能比第一代快2?倍?当然不是的。这是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多年来达成的默契。更好的硬件开发出来,更好的软件和游戏也会应运而生,它们体积更大,占用更多内存和cpu,当前的硬件优势也就不那么明显了,逐渐也就不能满足需求了。这时新的硬件又被开发出来,周而复始,推动着整个行业不断向前。[4]

7、长远前景

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将用于办公、娱乐、运动、健康等领域,这也令这市场看起来更加诱人。国际著名调查机构Visiongain指出,未来5年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将如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一样,引领相关科技企业新一轮的爆炸式增长,这些企业的收入前景也非常乐观。而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在其报告中认为,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除了谷歌、苹果和三星之外,英特尔、微软、LG都有望试水这一领域。据其预测,今年可穿戴智能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8亿美元,而明年这一数值将增长近一倍至15亿美元,到2017年,智能穿戴设备的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500万件增至7000万件。

智能穿戴设备在今后10年里必将有蓬勃的发展,世界经济以及科技巨头的生存状态也必将随之发生重大发化。近一百多年来,总有一些公司很幸运地、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站在技术革命的浪尖之上。在这十年间,它们代表着科技的浪潮,直到下一波浪潮的来临。可以预见,下一波浪潮即将到来,有实力争夺巅峰位置的公司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5]移动技术正在逐渐进入人们随身携带的所有产品,这也将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电话、眼镜、手表、服装,可穿戴智能设备将会改变世界,让它变得更高效,更紧密,更多彩。

8、后序

智能穿戴设备的本意,是探索人和科技全新的交互方式,为每个人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而设备的计算方式无疑要以本地化计算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去定位和感知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非结构化数据,形成每个人随身移动设备上独一无二的专属数据计算结果,并以此找准直达用户内心真正有意义的需求,最终通过与中心计算的触动规则来展开各种具体的针对性服务。

智能穿戴设备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已经从幻想走进现实,它们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变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紧密人们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大大提高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为人们真正带来便捷,真正带来智能的针对性服务。

参考文献

[1]《2013年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研究报告》-Frost & Sullivan.

[2]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对PTAC的启示-王菁

[3]《CES2014报道》ICT每日观察

[4]《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从部件走向整体》-何玺

[5]《浪潮之巅》-吴军

智能可穿戴设备-资料

智能可穿戴设备 一、产品定义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 广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用户需求的变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与应用热点也在不断变化。 二、产品类别 1.按产品形态分: ?头戴:眼镜和头盔 ?手戴:手表和手环 ?衣服类:外衣、内衣和鞋类 2.按产品功能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 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3.按技术角度分: ?高端产品:智能手表、眼镜和头戴式可视设备。特点是内置通用OS、多媒体和连接性 ?不间断工作应用:智能手表和运动跟踪器。特点是内置RTOS、连接性和信号处理 ?专业市场:健康医疗、健身和时尚类型的产品。特点是小型和连接性 三、智能可穿戴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穿戴设备是一个典型嵌入式系统。嵌入式处理器(MCU或MPU)+传感器+射频。基于ARM Cortex M3的MCU 是穿戴设备主流处理器,蓝牙4.0(BLE) 是主要采用的无线协议技术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规划

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规划 ——产业投资建设规划 可穿戴行业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发展态势整体向好,但仍处于概 念火热、市场反应冷淡的阶段,存在产业链脱节,未能形成闭环的问题。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上游零组件厂商反响积极,包括芯片设计、小尺寸面板、射频技术、传感器等各厂商,纷纷推出专门针对可穿戴 设备的解决方案。而下游品牌开发商大多是创业型小企业,对方案厂 商的依附程度较高,自身缺乏研发与技术支持。因此下游开发商的需 求与上游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难以匹配,导致产业链断裂,从而影响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相关产业依托巨大的市场需求,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 本实现了上一阶段产业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 为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依据国家和xx省产业发展 规划,结合区域产业xx年发展情况,制定该规划,请结合实际情况认 真贯彻执行。 一、规划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 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 持续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 2、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 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3、需求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注重需求侧政策 支持和引导,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服务的应 用示范,将潜在需求转化为企业能够切实盈利的现实供给,培育符合 市场需求新消费新业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规划趋势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2018/7/17 对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感技术、显示技术、芯片技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提高续航时间技术等。展望了智能穿戴设备在市场、产业链方面与相关技术的融合、安全性及相关应用的发展趋势。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传统互联网 已经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智能穿戴设备近年来发展的非常迅速,成为一个热点行业。智能穿戴产品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从眼镜、娱乐、儿童监护、健康、智能家居、智能服饰到通信等领域,可以加入拍照、语音识别、镜片导航、体重监测等各种功能。可以认为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特点的智能终端,其展现形式不是手机,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可穿戴物品。它过借助传感器,与人体进行信息交互,是一种在新理念下诞生的智能设备,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升级。智能穿戴设备在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生活方式智能化方面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2 智能穿戴设备发展现状 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运动健康类、体感交互类、信息资讯类、医疗健康类和综合功能类等,每类设备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消费人群。运动和医疗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体感控制和综合功能类的设备有智能眼镜等,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信息咨询类的设备有智能手表,主要消费人群为大众消费者。从目前来看,医疗和运动健康类设备使用的用户较多。 随着智能穿戴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产品现象越来越严重,各类只具备单一功能的智能硬件纷纷开始与其他智能硬件寻求合作。在未来,随着单一领域的智能穿戴产品技术日渐成熟,不同领域和功能诉求的产品会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在功能上实现互补,从而带来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智能体验,发展方向也会日渐明确和多元化。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穿戴产品主要有手环类产品、手表类产品、眼镜类产品和便携医疗设备类产品等,如三星、索尼、华为、小米的智能手环,苹果、三星的智能手表,谷歌的智能眼镜等。此外,还有一些珠宝、纽扣类、饰品类以及可放入口袋或嵌入服装内的产品等,如施华洛世奇推出的SwarovskiShine太阳能可穿戴设备系列,Opening Ceremony推出的MICA智能手镯。 3 智能穿戴设备关键技术

分析可穿戴设备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分析可穿戴设备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1亿台,比之前增长16.7%,市场规模庞大。而随着消费升级及AI、VR、AR等技术的逐渐普及,可穿戴设备已从过去的单一功能迈向多功能,同时具有更加便携、实用等特点。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保健、导航、社交网络、商务和媒体等许多领域有众多可开发应用,并能通过不同场景的应用给未来生活带来改变。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可穿戴产品形态各异,主要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意念控制、健康穿戴、体感控制、物品追踪等。其中,医疗卫生、信息娱乐、运动健康是热点;产品功能方面,互联(NFC、Wifi、蓝牙、无线)、人机接口(语音、体感)、传感(骨传感、人脸识别、地理定位、各类传感器)是该类产品必不可少的功能。 智能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3D眼镜等,其中,智能手表是炙手可热的数码产品,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智能手机系统而连接于网络而实现多功能,能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音乐等。智能化系统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集合。随着市场对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增加,传感器、光纤通信、触控面板等领域将收益,也将带动稀有金属铟、锗、镓等品种消费增长。 可穿戴设备发展极具潜力。技术的迭代和商业上的可能性正在超越人们的想象,其功能从运动监测到短信和电话提醒,从玩游戏、在线教育到畅游互联网,可穿戴设备越来越让人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而Wi-Fi、智能蓝牙、NFC和GPS这些成熟技术,高效的无线连接设计也降低了可穿戴设备在处理能力和电量等方面的需求。专业人士对各类可穿戴设备近几年的增长做了预测,其中智能手表、运动手环、可穿戴医疗智能设备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智能眼镜、智能衣服等也呈增长态势。 发展趋势 智能穿戴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智能设备穿戴在人体之上这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专属的、个性化的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低功耗芯片、柔性电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正当智能手机领域表现白热化的分庭抗礼之势时,可穿戴设备浪潮犹如春夜的细雨一般,迅速弥漫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 自从去年4月Google Glass发布以来,移动可穿戴设备概念成为了市场中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代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潮流,进一步智能化、简便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时间,产业链中个各方都准备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新产品,让我们有些目不暇接。 当前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什么?应该如何区分?可穿戴设备的局限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猎云网就带您全面梳理相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一、种类的划分 当前,可穿带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能够规划出不同的类型。以下为猎云网提供两分类方式: ①按照应用功能划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绝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实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不过功能更增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能够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②按照佩戴位置划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缺乏依据,但是分类方法相对简单、界限清晰。·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 ·手表类:Pebble等辅助类智能设备。 ·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 ·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例如,能够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靴子等。 以下是猎云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总结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已经发布的、暂时未发布以及各种谣传)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海南大学 现代测控与控制技术大作业报告 题目: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姓名:车京运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指导老师:王磊老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摘要……………………………………………………………………一、可穿戴设备现状………………………………………………… 、可穿戴设备定义……………………………………………… 、可穿戴设备典型应用分析…………………………………… 、可穿戴设备技术环境………………………………………… () 芯片技术………………………………………………… () 传感器技术……………………………………………… () 技术………………………………………………… () 人机交互技术………………………………………… () 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 () 专利技术………………………………………………… 、可穿戴设备崛起……………………………………………… 二、可穿戴设备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可穿戴设备应对措施……………………………………………… 四、可穿戴设备对幼儿、老人等刚需群体的前景………………… 五、未来的趋势……………………………………………………… 六、结语………………………………………………………………参考文献………………………………………………………………现代测控测温实验……………………………………………………

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车京运 (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摘要:随着科技与业的发展,国内外掀起了可穿戴设备科技潮。如今,不同形态的可穿戴设备已从各个方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同时,随着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该论文首先介绍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技术环境,接着介绍其面临的问题,进而分析可采用的发展对策,最后就可穿戴设备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字:可穿戴设备现状发展趋势技术存在问题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穿戴设备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 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迅速升温吸引了众多企业厂商以及消费者,但是就目前来看,市场还处于初期阶段,正待领导者的出现。2017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264.2亿元。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8731.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502.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47%;流动资金2228.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53%。 达产年营业收入219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659.53万元,税金及附加182.70万元,利润总额5330.47万元,利税总额6248.41万元,税后净利润3997.8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250.5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61.05%,投资利税率71.56%,投资回报率45.79%,全部投资回收期3.68年,提供就业职位343个。 本报告所涉及到的项目承办单位近几年来经营业绩指标,是以国家法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为准,其数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均由公司聘请的审计机构负责;公司财务部门相应人员负责提供近几年来既成的财务信息,确保财务数据必须同时具备真实性和合法性,如有弄虚作假等行为导致的后果,由公司财务部门相关人员承担直接法律责任;

报告编制人员只是根据报告内容所需,对相关数据承做物理性参照引用,因此,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可穿戴设备项目可行性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研究报告

2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综述 2.1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定义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综合运用各类识别、传感技术、云服务等交互及存储技术实现用户交互、生活娱乐、人体监测等功能的智能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按照应用领域可以划分为医疗与保健、健身与健康、工业与军事及信息娱乐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覆盖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休闲游戏、影音娱乐等诸多领域。 2.2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分类 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按照产品形态可分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等。可穿戴设备通过连接互联网,同时与各类软件应用相结合,使用户能够感知和监测自身与周边环境的状况。 2.2.1智能手环 智能手环是拥有时尚属性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具有计步、测量距离、记录睡眠情况等功能。因其时尚的设计和智能属性,智能手环在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普及率较高。但由于智能手环市场技术门槛较低,智能手环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部分产品功能性有待提高。 2.2.2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是利用移动通讯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智能硬件设备。中国智能眼镜可通过语音或动作操控完成添加日程、地图导航、视频通话等功能。目前智能眼镜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较广泛,智能眼镜可以利用实时交互的功能减少人力支出,保护一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例如在生产巡检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智能眼镜进行设备识别、确保设备的操作工作的开展,并通过智能眼镜将后台的设备参数、检修记录等信息展现给现

场运检人员,通过智能眼镜的录像和拍照功能对作业流程进行全面记录。目前,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的突破是提高智能眼镜发展性能的关键,基于行业较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为扩大智能眼镜的市场规模,技术困局亟待解决。 2.2.3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利用内置智能化系统连接网络实现其功能。智能手表可以同步手机中的电话、短信、邮件、照片和音乐。同时智能手表还可以通过内嵌的传感器监测穿戴者的脉搏、心跳,以及准确追踪人体消耗的能量变化。目前,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发展较快,但产品受电池续航能力的影响,导致部分用户消费体验较差。 2.3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 据沙利文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仅有65.2亿元(见图 2-1),得益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支持,中国智能可穿戴行业得以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至304.1亿元,2014年-2018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7.0%。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购买力逐渐增强。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了中国智能可穿戴产品的普及,助力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发展。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持续提高,元器件、操作系统及开发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 停一停,回头看看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 社稷师杨 2013-09-23 10:22 1条评论 分享 标签:智能设备可穿戴 在医疗、军亊、科研、矿业、救援抢险等领域,使用者在必须特定的情形下携带一些必要的设备以维持平稳的环境戒进行操作。工业设计师将这些设备设计成服装的一部分戒一种特殊的服装以解决便携性的问题,从而解放双手,提高效率。这些设备被统称为“可穿戴设备”。 而可穿戴“智能”设备毫无疑问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多了“智能”两个字又有什么不同呢?这意味着这些设备不仅可以感叐和反应,更能记忆和思维。是在以往功能性设备基础上的巨大跨越。所以,可穿戴智能设备可以被定义为:经过便携化设计,具有独立智能操作系统的人机交互计算设备。 历史发展 以计算机为首的计算设备在提高运算速度的同时,也在身材上逐渐缩小。科技界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发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

早在数年之前,苹果公司巫经制造出一个轰劢一时的产品——iPodNano6——体积近似一小块巧克力一样的音乐播放器。用户使用的时候可以将它夹在衣服上的仸何一个位置,除了音乐它几乎不产生仸何存在感。除此之外,苹果公司还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佩戴方式,即通过特制的腕带,将它戴在手腕上,成为一块手表。 但是这样一款产品却并不能称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因为在本质上这款iPod 没有装载仸何智能操作系统,也不能自主对外互联,功能也局限于影音娱乐。它是一台在可穿戴性能上有大胆创新并成功实践的功能型设备。 当下还未批量上市就巫经名声大噪的Google Glass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可穿戴智能设备”。谷歌眼镜的关键部分是位于右侧镜架上的摄像头、麦克风和微型计算机。当消费者戴上它,来消息了,提示就在你眼前弹出,通过眼球跟踪技术,视觉焦点对准相关图标就能弹开内容;接下来语音识别技术将把你说出的回复转换成文字信息,确认后发出即可。路上遇见了美景,只需说一声“拍照”,高清照片就会被保存下来,所见即所得。诸如此类各种应用都可以便捷完成,省去了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滑劢解锁,找到点开应用图标再进行操作的一系列步骤。另一款被寄予厚望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则是苹果公司的iWatch。因为苹果公司强力的保密制度,外界除了知道苹果公司即将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外,其他的信息几乎一无所知。不过比较靠谱的猜想是通过一个类似手表的设备,用户可以轻松地不自巪的iPhone戒iPad进行交互。同样也是致力于让人们改掉“掏出手机刷微博”的习惯,转而培养一种更高效的使用方式。 相关技术 支持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的,是一项又一项创新的技术,以下列出几项巫经实现戒即将实现的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将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改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语音识别

可穿戴设备项目立项报告

可穿戴设备项目 立项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说明— 2018-202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处理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26588万台(包含蓝牙耳机),预计2017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增幅将达到16.7%,总销量将达到31037万台,全球总营收为305亿美元,其中有93亿美元来自于以苹果AppleWatch和三星Gear为代表的智能手表类产品。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到2021年,全球将卖出5.05亿台可穿戴设备,其中智能手表销售量将接近8100万支,占整体可穿戴设备销售量的16%;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将创造550亿美元营收,其中智能手表营收将高达174亿美元,是所有可穿戴设备当中最具潜力的类别之一。 该可穿戴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2412.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760.9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0.58%;流动资金3651.9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42%。 达产年营业收入27923.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426.94万元,税金及附加232.68万元,利润总额6496.06万元,利税总额7624.75万元,税后净利润4872.0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752.7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2.33%,投资利税率61.43%,投资回报率39.25%,全部投资回收期4.05年,提供就业职位551个。

报告内容:项目总论、项目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预测、产品规划及 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地方案、土建工程分析、工艺技术、环境影响分析、 职业保护、项目风险说明、项目节能说明、项目计划安排、项目投资情况、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项目评价结论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基于AR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电力工程应用研究

基于AR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电力工程应用研究 摘要本文拟分析基于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应用路径。探讨通过该技术,一批行业定制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改变施工作业形态,全面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和效能优化。 关键词AR技术;智能可穿戴设备;电力工程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式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应用得到飞速发展,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智能腕带等新兴科技产品正在改变部分行业的工作业态。 1 AR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AR技术全称是Augmented Reality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实现把虚拟图像叠加到真实世界画面之中并进行互动。 拟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基于AR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集摄像、存储传输、投影、操控功能于一身,以一种独立的、具有实时计算能力的设备,将真实世界影像与设备模拟影像合成在用户的视觉角度上,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全息投影,在透明光学元器件中把电网信息叠加在现实世界的可视范围内,并且允许操作者与设备进行高效交互。其物理承载形式一般是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 基于AR技术定制的电力工程行业产品,具有鲜明的应用价值,可对传统作业形态、施工组织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第一,解放双手。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所开发的具有类似功能的终端设备大多需要手持操作,但基于行业定制的电力智能可穿戴设备整合了现场工作人员繁杂的多种设备,可以帮助作业人员抛开手持终端限制,更加专注于作业本身。众所周知,在电力工程施工中,一线作业人员工作安全风险高、需要双手操作的施工环节多,解放双手对保障施工安全、减轻现场作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高效交互。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能够实现人机交互需求、数据实时传输。一是能够在操作者与设备之间进行高效交互,通过内置的传感器,通过声音、微肢体动作、面部表情动作等实现对设备的操控。设备能够通过全息投影,把虚拟信息叠加呈现在现实世界图像上,与操作者实现场景交互。二是能够实现前方与后方之间的高效交互。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作业人员所面对的、所需要的内容能够传递到后方施工组织现场,及时获取专业的指导。 第三,辅助决策。通过应用云端大数据、云计算及与业务模块的深度连接,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可提供工作业务支撑、辅助智能决策等功能,构建全方位智能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可穿戴设备趋势报告 正当智能手机领域呈现白热化的分庭抗礼之势时,可穿戴设备浪潮犹如春夜的细雨一般,迅速弥漫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 自从去年4月Google Glass发布以来,移动可穿戴设备概念成为了市场中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代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潮流,进一步智能化、简便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一时间,产业链中个各方都准备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新产品,让我们有些目不暇接。 目前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什么?应该如何区分?可穿戴设备的局限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猎云网就带您全面梳理有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一、种类的划分 目前,可穿带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以下为猎云网提供两分类方式: ①按照应用功能划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②按照佩戴位置划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缺乏依据,但是分类方法相对简单、界限清晰。 ·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 ·手表类:Pebble等辅助类智能设备。 ·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 ·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例如,可以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靴子等。 以下是猎云网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资料,总结的各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已经发布的、暂时未发布以及各种谣传)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变电巡检系统设计概述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变电巡检系统设计概述 发表时间:2019-07-15T16:05:40.24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23期作者:李晓鑫唐天天贾晓峰王淇锋张霞傅伯雄[导读] 随着“大云物移智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式发展,可实现实时信息互联、语音视频交互、地理定位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摘要:随着“大云物移智链”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式发展,可实现实时信息互联、语音视频交互、地理定位等功能的便携式智能可穿戴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就电力系统而言,及时对变电设备有效开展巡检工作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基础,而目前的传统巡检方式存在现场设备感 知度低、运检各专业间信息交互效率低、单兵装备实用性差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变电巡检系统,对于提升巡检质量、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变电巡检系统;巡检质量 1 前言 传统的变电站巡检作业高度依赖现场巡检人员,由于存在巡检人员工作经验差异、人机交互方式单一等局限性,变电站巡检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1]。因此,以智能可穿戴设备[2]为载体,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展变电设备巡检,可有效提升巡检业务管理水平,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 变电巡检系统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变电站巡检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除具备常规移动互联装备的GPS定位、录音、录像等功能外,还可通过蓝牙、USB等连接方式集成外围设备,提供红外检测、紫外检测、超声检测、放电检测等其他检测数据接入能力,为变电站巡检提供多种检测方式支持。 2.1 智能可穿戴设备硬件设计 (1)智能主机智能主机配置八核1.5GHz 海思麒麟CPU,安卓8.0系统,可接入USB/RJ45/RS232/RS485等外设。高清Retina 显示大屏支持手套及雨水操作模式,强光下可视,实现数据一键上传UHF 超高频RFID 与远距离二维码识别,ITC麦克风用来实现PTT对讲功能,报警求救以及隐蔽录音取证等功能。支持WiFi、蓝牙及USB 多种通讯方式,同时也支持4G LTE专网及4G公网全网通双通讯模块,北斗、GPS双模亚米级精确定位导航。WiFi模块采用驱动芯片为 BCM4325的无线网卡,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1Mbps/s,工作频段 2.4GHz,支持协议IEEE802.11b。蓝牙模块采用TI公司CC2550芯片,支持蓝牙4.0协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24Mb/s。 (2)智能头盔智能头盔采用原安全帽基础上集成外挂音视频采集装置。在满足变电站现场安全着装的同时,具备可拆卸、便携、高性能等特点,实时现场音视频与数据采集,语音操控,与后台双向通信。通过配置的1500万摄像头视频分辨率1920X1080,帧速率25帧/s,采集的视频经过H.246算法进行编码,与麦克风采集的音频数据进行整合,实现音视频采集和仪表数据读取。由于变电站环境的复杂性,对音视频采集装置的物理抗震抗摔要求较高,普通磕碰不应造成设备损伤。 (3)智能眼镜智能眼镜采用定制安卓系统,硬件具备强大存储运算分析能力、信息交互功能、数据加密。与主机一样支持WiFi、蓝牙等通讯,依据北斗GPS或AGPS双模精确定位,实现照相、摄像、导航、语音对讲及录音取证等功能,同时眼镜用户之间也可进行视频通话。眼镜采用手势操控,人机交互方便。CPU 采用联发科MT6592八核处理器,频率2GHz。RAM容量1GB,ROM容量8GB。GPS芯片采用SiRF公司第三代芯片SiRF starIII,可同时追踪20个卫星通道,定位精度3m~10m,锂电池容量为1000mAh,充电接口采用TypeC接口保障续航能力。 2.2 智能可穿戴设备通信方案 智能主机与智能头盔、智能眼镜采用蓝牙4.0技术进行通信,可以调整 LED 灯的开关及亮度、生命特征监控器、照相、摄像、语音通话等数据交互。 在整个变电站的四周布置多个WiFi 接入点,三种智能穿戴设备通过WiFi 连接到接入点,接入点与后台服务器则通过有线以太网进行连接。所以巡检人员的位置、音频、视频录像、图片、健康状况、危险预警,设备状况等信号即可进行实时交互。 由于变电站电磁环境复杂,对于信号传输干扰较强,为了准确定位人员位置,本文中的智能穿戴设备利用基于信号接收强度的二次定位的方法,即通过变电站设置的WiFi 接入点和穿戴设备内置的WiFi 模块实现精度为2m 左右的定位,以满足人员在电力设备巡检中的路径监测和位置定位。 2.3 智能可穿戴设备软件功能设计 (1)主站端功能设计主站端主要涵盖基础支撑、智能分析、数据自动关联、数据存储等功能。主站端制定巡检计划并编制巡检任务进行下发,对移动端提供数据支持;主站端接受移动端回传的执行过程信息后,进行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完成巡检任务并进行数据存储。主站端功能架构图如图1所示。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1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专题?智慧医疗 Thematic Forum ? Medical Wisdom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或贴近身体并能发送和传递信息的计算设备,它可以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接入移动互联网,实现人与物随时随地的信息交流。智能可穿戴设备分为生活健康、信息 咨询和体感控制类设备。其中,生活健康类的设备有运动、体侧腕带及智能手环;信息资讯类的设备包括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体感控制类的设 备包括Kinect 、Leap Motion 等体感控制器[1,2,3] 。 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其应用 谢俊祥 1 张琳 2 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20)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图书馆(北京 100089) 内容提要:智能可穿戴设备是可以直接作为配件穿戴在身上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在软件支持下感 知、记录、分析生命特征,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各类应用软件紧密结合,成为其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技术、市场发展、优势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智能可穿戴设备 发展史 种类 技术 临床应用 研发动向 The Review and Applica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XIE Jun-xiang 1 ZHANG Lin 2 1 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CAM & PUMC (Beijing 100020) 2 China Youth 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ciences, Librar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are the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the sport of the software, the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can sense, record and analysis the constant,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our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sorts, technology, market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smart and wearable devices. Key words: smart and surgical robots, history, structur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3-0018-06 中图分类号:TP21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02-25 0. 前言 1.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 目前,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 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 [4] 。

可穿戴设备学年论文

编号:129040642022 学年论文 题目:可穿戴设备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1级(1班) 姓名:白玉新 指导教师:包春花教授 完成日期:2014年5月11日

可穿戴设备 2012年4月Google Glass发布,移动可穿戴设备成为了市场的焦点。有人甚至认为可穿戴设备将代替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潮流,进一步智能化、简便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体验。一时间,产业链中个各方都准备进军可穿戴设备领域,各具特点的新概念、新产品,让我们目不暇接。 目前出现的可穿戴设备有什么?应该如何区分?可穿戴设备的局限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今天,我就带您全面梳理网络媒体有关可穿戴设备的问题。 一、种类的划分 目前,可穿带设备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规划出不同的类型。 ①按照应用功能划分: ·人体健康、运动追踪类:Nike+系列产品和应用(Fuelband)、Jawbone Up、叮咚手环、GlassUp、Fitbit Flex。以上这些可穿戴设备,主要通过传感装置对用户的运动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出记录和评估,大部分需要与智能终端设备进行链接显示数据。 ·综合智能终端类:Google Glass等。这些设备虽然也需要与手机相连,可是功能更加强大,独立性更强。未来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导产品。 ·智能手机辅助类:Pebble等。这些可穿戴设备作为其它移动设备的功能补充,一方面必须与智能手机等设备配合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简化智能手机的操作。 ②按照佩戴位置划分:这种分类方法虽然缺乏依据,但是分类方法相对简单、界限清晰。 ·手(臂)环类:主要以一系列运动记录手环、臂环为主。 ·手表类:Pebble等辅助类智能设备。 ·眼镜类:主要是以Google Glass等为主的新型智能终端。 ·智能服装类:主要由Geek开发,几乎没有正式发布的产品。例如,可以通过转化太阳能为电子设备充电的比基尼、靴子等。 以下是各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已经发布的、暂时未发布以及各种谣传)

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

“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将年定义为可穿戴设备元年,认为可穿戴设备将像年代的个人电脑和目前的移动智能终端那样 。国际IT巨头纷纷将可穿戴设备视为未来竞争的制高点,纷纷涉足可穿戴领域,谷歌先是开发Google Glass这样的可穿戴硬件,而后推出Android 操作系统以健全可穿戴设备开发体系。三星在智能手表方面密集推出新品,抢占市场。苹果智能手表虽未面世仍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英特尔则加大与终端企业的合作力度,推广可穿戴设备核心处理器。创新型中小企业Jawbone、Fitbit、Recon和Pebble 融资快速成长,选择在运动、健康等产品领域快速切入,还有一些创业企业则通过特定人群的差异化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并且获得较好的市场认可度。可穿戴设备产业正处于发展孕育期,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各类厂商加速战略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图1 可穿戴设备产业体系示意图表1 国外可穿戴设备开发典型企业

图5 过零点法估算转速 依托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基础,我国企业同样加快在可穿戴设备的战略布局和资金投入,探索差异化细分市场需求,重点开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智能手表方面,果壳电子的GEAK手表、优美通讯的Omate手表、映趣科技的inWatch、智器电子的Z-Watch等产品相继上市;智能手环方面,小米手环、百度咕咚手环、滕海视阳体记忆手环等快速抢占市场。但以上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创新功能少,面临一定程度的同质化风险。相比之下,我国厂商在针对细分市场应用服务方面的尝试则效果更好,360童卫士、宝宝树智能手表等针对儿童或孕妇的产品已经推出就引起市场关注,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方面做出有益探索。 表2 我国企业开发的可穿戴典型产品

运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研究

第37卷第3期2018年6月 福建体育科技 Fujian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7 No. 3 June 2018 运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研究 杨小帆,郭雅萍 (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过去曾应用于分析运动与健康的专业设备得到广泛的推广,实现了专业设备大众化的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史和 功能特点进行研究,发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具有平民化、小型化、集成化和便携时尚化的特点;目前可穿戴设备在使用中还存在着服务科学化、功能丰富化、平台虚拟化、设备私密性不足的问题,通过 探索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趋势,预测其将朝着服务的个性化、功能的专业化、软件平台的数据化、设备使 用的安全化趋势发展。 关键词: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文章编号:1004 -8790(2018) 03 -0017 -03中图分类号:G80 -05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Wearable Equipment YANG Xiao - fan , GUO Ya - p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 * an 71006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ming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professional equipment that used to analyze sports and health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and the process of popularization of professional equipment has been realized.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analysis the developing fea-tures of wearable devices logicall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ice is characterized by miniaturization, integration and portable fash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wearable devices,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of wearable devices will toward the scientific individuation of service, the rich specialization of function and the visualization and digital of software platform. Key words :sports; intelligent wearabl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end 当前研发和生产运动可穿戴设备的企业大多是电子类 企业,推动和炒作市场的是互联网公司,鲜有体育器械企 业和健身机构的参与,更是缺少体育专业人士参与产品开 发。大众用户使用可穿戴设备主要是为了监护自身身心指 标和使自己的身心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但电子企业 和互联网公司主要针对的电子产品的时尚、便携、功能的 丰富,无法满足大众对健康专业性的了解,为了使可穿戴 设备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大 众的身心健康需求,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应当与体育研究者、健身健康工作者等相关专业人员联合起来。本文从智能可 穿戴设备的发展具有平民化、小型化、集成化和便携时尚 化的特点出发,从而探索预测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1智能可穿戴的概述 穿戴式智能设备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思想和概念雏 形在20世纪60年代即已出现,而具备可穿戴式智能形态 的设备则于70 -80年代出现。随着计算机标准化软硬件以 及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形态开始 变得多样化,逐渐在工业、医疗、军事、教育、娱乐等诸 多领域表现出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可穿戴设备是 指采用具有先进的功能、特点的技术制造的可以佩戴在用 户身上的产品和电子设备,可以用来记录整理日常生活活 动或监测保护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目前大多数可穿戴设 备具备部分计算功能、以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完善陕西省全民健身活动的政府职能研究(12P009)。 作者简介:杨小帆(1979-),女,陕西长安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与社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