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卢沟谣》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当今时代,创作歌曲不少,但是写给孩子的歌不多。
既动听又具有历史意义的歌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选择了《卢沟谣》这首歌,来作为合唱曲目。
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
《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过程目标: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在本首歌曲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
曲调清新、悠扬。
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音乐知识复习节拍练习:4/4试着拍一拍老师给出的这段节奏:X X X―∣X X X―∣XX XX X X∣X―――‖(1、学生试拍2、予以鼓励)同学们拍的都很正确,谁能告诉大家这段节奏的拍号?(四四拍)很好,四四拍的节奏中经常出现这种四拍的长音,无论在拍、读还是唱的时候我们都要注意把时值唱准确。
二、学唱新歌1、初听感受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沧桑,一边是和平的坦途。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唱歌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2011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第二课唱歌《卢沟谣》,歌曲采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写成,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呈现出卢沟桥百年的变迁。
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包括四个乐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并加入二声部合唱形式。
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结束句做了扩充。
这首作品在2011年被评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众最喜爱的10首爱国主题新歌”之一,同时在“唱响中国——群众最喜爱的新创作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进入前十名。
整首作品用简单的话语、平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目标:
1、完整演唱歌曲《卢沟谣》,了解童谣的特点,处不准确表达歌曲不同的情绪;
2、通过运用坚强、反复跳跃、倚音等音乐记号,合唱部分声部的均衡与声音的协和;
3、了解卢沟桥的历史,以音乐丰富情感陶冶学生,加强爱国、铭记历史的德育渗透。
教学难点:音域宽广,从1到低一个八度5。
教学重点:
1、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准确表达“渐强、倚音”等音乐记号演唱方式;
3、高音部分能用轻声唱准、唱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卢沟桥”图片,介绍卢沟桥,说说卢沟桥给你的印象(壮观、美丽);2,生观看视频,了解这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你的心情是(愤怒、。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五线谱)《唱歌卢沟谣》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歌卢沟谣》是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五线谱的形式呈现,歌曲内容富有童趣,旋律简洁优美,节奏明快,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他们善于模仿和表现,对于富有童趣和生动形象的的歌曲容易产生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唱歌卢沟谣》,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唱歌卢沟谣》,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谱能力,尤其是音高和节奏的识别。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和识谱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识谱能力和演唱技巧。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五线谱、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谱:每人一份《唱歌卢沟谣》的乐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唱歌卢沟谣》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初步观察五线谱的构成,简要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体会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乐谱,独立演唱歌曲。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组练习、接龙等形式,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卢沟谣》教案教材分析:《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
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大家知道北京都有什么吗?(天安门,故宫,鸟巢,水立方)今天我们唱的这首歌和一座桥有关,叫做卢沟桥。
我们都学过《卢沟桥上的狮子》这篇课文对不对?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它。
三、新课教学1、作品简介《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曲目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2、节奏练习(为掌握歌曲节奏做准备)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练习这首歌中的节奏。
(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3、旋律练习(1)音阶练习1 2 3 4 5 4 3 2 1(用“啊”唱)(2)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习。
(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附点音符的掌握)(3)全曲的识谱练习。
(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4)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习(1)歌词朗诵。
(2)带入歌词反复练习。
(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3)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5、课堂小结《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
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歌曲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新歌教学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
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庄严。
它就是“卢沟桥” (观看《卢沟桥》歌曲视频)好听吗?( )2【讲授】节奏读歌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卢沟谣》(板书)首先让我们跟随音乐的节拍,把歌词读一下。
(随音乐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四拍长音,要读准确)3【讲授】续听理解歌词接下来,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来欣赏《卢沟谣》,听完请大家从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一谈你对歌曲的理解?(看谱欣赏)《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
谁能告诉大家你的理解?你觉得歌曲的速度怎样的?(中速)歌曲从头到尾速度有没有变化呢?(一开始是中速,后来就变成稍慢了)这位同学听得很认真。
从歌曲中的速度提示语:稍慢、渐慢(板书)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那么歌曲速度的变化会不会引起力度、情绪随之的变化呢?请大家仔细聆听老师的演唱,听完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唱歌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卢沟谣》。
教学目标:
能体会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感,实践有深度情感体验的歌唱。
重点难点:
体会两段歌词不同的情绪,采用平缓抒情的叙述语气和铿锵激情的激烈语气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看图片,感受永定河的美丽风光,了解卢沟桥的悠久历史。
1、播放音乐(伴奏)课件展示卢沟桥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图片。
2、介绍卢沟桥及其历史背景
这条河叫做永定河,位于北京丰台区的宛平城,永定河又叫做卢沟,所以架在永定河上的这座桥就是我国著名的卢沟桥。
卢沟桥不仅有优美的风景,还有悠久的历史,它建成于1192年。
自建成后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并且它的桥柱上还雕刻了501只不同形态的石狮子,它们一起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二、歌曲第一段—平缓抒情,叙述卢沟桥的悠久历史
1、教师范读第一段歌词,学生了解歌词基本内容情绪情感。
师:这首童谣向我们描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带给你们什么样的心情?
2、学生按节奏轻声试读第一遍,基本熟悉歌词。
3、学生有情感地读歌词,采用叙述的语气,用动作辅助加强体会。
4、配乐朗诵歌词,深化情感体验,初步熟悉旋律。
5、学唱:。
新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音乐中的故事
第三课时唱歌《卢沟谣》
教学内容:
唱歌《卢沟谣》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的学唱,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品味它经历的历史沧桑。
2、运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及力度、速度的变化表现歌曲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语文课上,《卢沟桥的狮子》一课让我们领略了石狮的千奇百怪与栩栩如生,本次课要学习的歌曲《卢沟谣》以孩子的视角、用童谣的方式又向我们展示了别样的卢沟桥,先请大家来欣赏。
二、初听歌曲
1、听录音范唱
2、说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三、学唱歌曲
1、学习歌词
(1)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童谣风格。
(2)初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把握歌词的内涵。
2、再次欣赏歌曲,边听边为歌曲分段。
3、学唱曲谱。
(1)按乐句学唱。
(2)分析歌曲两个部分旋律上的变化再进行学唱。
(3)分析歌曲速度、力度变化和声部安排上的特点。
4、演唱歌词。
(1)读低声部的歌词,再填词演唱,注意声音的和谐与均衡。
(2)结合曲谱演唱中力度、速度变化和歌词表达的情感进行整体填词演唱。
四、拓展。
介绍这首作品在全国的影响力。
小学音乐人教版(简谱)五年级上册《音乐中的故事唱歌卢沟谣》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卢沟谣》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搜集材料,教师讲解了解卢沟桥的历史。
2、通过历史的引导,能够自主阐述出内心对历史的感受、体会,加强爱国、铭记历史的德育渗透。
3、通过聆听,能够自主跟唱歌曲。
4、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
5、通过对歌曲背景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歌唱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用历史与歌曲结合进行德育渗透。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历史,通过了解歌曲背景,把握歌唱情感。
教学流程:
一、了解历史
(一)了解卢沟桥
1、师:同学们,在学习歌曲之前,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历史小故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里,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为由,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同学们,那中国守军能答应吗?(不能)对,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就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反击,掀起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1937年的这场战争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
2、师:总结、补充。
3、师:你能描述一下对卢沟桥的印象吗?(板书:壮观、美丽)
4、师:老师送给大家一段描写卢沟桥壮观、美丽景色的歌曲。
请大家在聆听的同时思考这段歌曲的情绪是什么?(1――2遍)(板书:优美的、抒情的)(课件:歌词第一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唱歌卢沟谣》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唱歌卢沟谣》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卢沟桥为背景,歌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事件。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洁明了,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
他们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卢沟桥的历史意义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喜悦。
2.学会演唱《唱歌卢沟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2.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意义,感受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
2.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音乐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音乐教材、乐谱。
3.录音机、音响设备。
4.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卢沟桥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唱歌卢沟谣》,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琴声,学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演唱,检查他们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与抗日战争相关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唱歌)卢沟谣》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
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知识技能目标: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分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还要注重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的态势。
常规与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教学,贯穿于整个学期。
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歌曲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歌教学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座桥,它一边是历史的崎岖,一边是和平的坦途。
八百年风雨迷障,积淀了沧桑绘制庄严。
它就是“卢沟桥” (观看《卢沟桥》歌曲视频)
好听吗?( )
2【讲授】节奏读歌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卢沟谣》(板书)首先让我们跟随音乐的节拍,把歌词读一下。
(随音乐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四拍长音,要读准确)
3【讲授】续听理解歌词
接下来,请大家看着歌谱再来欣赏《卢沟谣》,听完请大家从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谈一谈你对歌曲的理解?
(看谱欣赏)
《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的歌,唱中国精神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