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26
绍兴银利电镀五金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INSTITUTE OF INDUSTRY EP & D, ZHEJIANG PROVINCE国环评证:乙字第2007号二OO八年八月目录第1章项目概况 (1)1.1项目由来 (1)1.2建设项目情况 (1)第2章工程内容 (3)2.1项目概况 (3)2.2公用工程 (4)第3章周围环境概况 (5)3.1周边环境状况 (5)3.2周边环境质量现状 (5)3.3保护目标 (5)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7)4.1空气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7)4.2水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8)4.3声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8)4.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8)第5章污染防治对策及经济技术论证 (9)第6章公众参与 (10)6.1公众参与 (10)6.2公示 (10)第7章环评总结论 (11)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绍兴银利电镀五金有限公司原位于绍兴市区寨下梅溪,二环线以内,公司主要进行滚轴、灯罩、窗饰杆、电器开关等的电镀加工,共有各类机械生产线23条,年生产能力为滚轴镀铬3万支、灯罩镀锌3000t、窗饰杆镀铜100000支、电器开关镀镍300t、镀银加工件150t,制版印花轴15000支。
根据绍兴市政府、区政府城中村改造方案,该公司被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围,要求该公司在2007年8月份前完成搬迁工作(目前公司建筑已经拆平),公司决定,租用绍兴宏智机电电镀业有限公司位于绍兴县滨海工业区马鞍分区的1#厂区生产厂房,从事电镀生产加工,同时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环保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通过采用电镀新工艺、新技术,淘汰含氰、高铬电镀工艺,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拟设全自动电镀生产线共11条,其中镀铬线3条、镀硬铬线1条、镀锌线6条、制版线1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1.2.1编制依据 (2)1.2.2编制原则 (2)1.2.3编制内容 (3)1.3承办单位情况 (3)1.4建设规模 (4)1.4.1建设规模 (4)1.4.2项目建设期 (4)1.5结论 (4)第二章项目的背景和必要性 (6)2.1项目提出的背景 (6)2.1.1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取向背景 (6)2.1.2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土地资源紧张的需求背景72.1.3 旅游资源需求不断加大与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背景 (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项目的法律、政策框架与实施条件 (13)3.1法律、政策框架 (13)3.1.1 拆迁安置主要依据的法律和政策 (13)3.1.2 拆迁安置涉及的相关法律与政策条款 (14)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17)3.2.1经济条件 (17)3.2.2 社会条件 (19)3.2.3市政基础设施条件 (20)3.2.4 政府支持 (21)第四章建设规模与实施方案 (22)4.1项目建设规模 (22)4.2 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 (22)4.3 拆迁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 (23)第五章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33)5.1电气专业设计方案 (33)5.1.1供电要求与负荷等级 (33)5.1.2 供电范围及容量 (33)5.1.3低压配电系统 (33)5.1.4接地及安全 (34)5.1.5防雷系统 (34)5.2给排水设计方案 (35)5.2.1给水方案 (35)5.2.2排水方案 (35)5.2.3消防 (36)5.3管线综合方案 (36)5.4照明设施方案 (36)第六章节能篇章 (38)6.1编制目的 (38)6.2节能措施 (38)6.2.1建筑节能 (38)6.2.2机电设备节能 (38)6.2.3照明系统节能 (39)6.2.4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 (40)6.3节水措施 (40)第七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42)7.1场址周边环境对项目的影响 (42)7.2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要求 (42)7.3环境设计 (42)7.4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43)7.4.1噪音污染防治措施 (43)7.4.2扬尘防治措施 (43)7.4.3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44)7.5.运营期内环境保护措施 (44)7.5.1 建筑设计 (44)7.5.2 废气的防治措施 (45)7.5.3 废水的防治措施 (45)7.5.4 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 (45)7.5.5 噪音处理 (46)第八章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47)8.1项目组织机构设置 (47)8.2机构职责 (48)8.2.1项目公司职责 (48)8.2.2项目公司各职能部门职责 (49)8.3项目管理 (50)8.3.1政府对项目的管理 (50)8.3.2项目公司对项目的管理 (51)8.3.3贷款银行对项目的管理 (51)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53)9.1总体进度计划 (53)9.2进度计划制定的原则 (53)9.3详细进度计划 (53)第十章招标方案原则、依据、条件 (56)10.1招投标方案的原则 (56)10.2招投标方案的依据 (57)10.3招投标方案的策划及实施 (58)10.4项目招标范围、组织形式、方式 (5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11.1投资估算 (61)11.1.1估算依据 (61)11.1.2投资估算包括的内容 (61)11.2资金筹措 (69)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70)12.1**镇土地拍卖价格分析 (70)12.2土地出让收入及效益预计 (73)12.3借款偿还能力分析计算 (73)12.4综合分析与建议 (74)第十三章社会评价 (75)13.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75)13.1.1项目对所在地居民收入的影响 (75)13.1.2项目对所在地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75)13.1.3项目对所在地居民就业的影响 (76)13.1.4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 (76)13.1.5项目对所在地区弱势群体利益的影响 (76)13.1.6项目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 7713.2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77)13.2.1 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序 .. 7713.2.2 各类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77)第十四章风险分析 (78)14.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78)14.1.1拆迁安置风险 (78)14.1.2融资风险 (79)14.1.3规划风险 (79)14.1.4政策风险 (80)14.2风险程度分析 (80)14.2.1项目的拆迁安置风险 (80)14.2.2 项目的融资风险 (80)14.2.3 项目规划风险 (80)14.2.4 项目政策风险 (81)14.3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 (81)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83)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项目承办单位:诸暨市**镇新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城中村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
这些城中村往往是由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属居住,并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
为改善城中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必要进行城中村改造项目。
二、项目目标1.改善城中村居民居住环境,提供优质住房;2.完善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3.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增加公共服务设施;4.优化城中村的空间设计,改善居住体验。
三、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改造项目能够满足居民对良好居住环境的需求。
2.高效利用:城中村改造项目可以将原有的住宅区重新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城中村改造项目,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四、项目方案1.房屋改造:对城中村的建筑进行整修和装饰,提高居住质量,增加居民的满意度。
2.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中村的供水、供电、排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和升级,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度。
3.公共设施增设:增加城中村的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满足居民生活的各类需求。
4.绿化美化:对城中村的空地进行绿化,增加城中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五、项目投资与收益1.投资规模:预计投资规模为5000万元。
2.收益预测:项目改造完成后,可以提高城中村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生活水平,吸引更多人才流入城市工作和生活,提高城市竞争力,从而带来经济收益。
3.投资回报期:预计投资回报期为10年。
六、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确定项目实施的地点和范围,编制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建设阶段: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开展房屋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3.竣工验收:对改造项目进行验收,确保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4.后期运营:建立健全城中村改造项目的运维管理机制,持续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营。
七、项目风险与对策1.资金风险:可积极争取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多渠道筹措项目所需的资金。
城市土地整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一、项目背景城市土地整治项目一直是推动城市发展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报告旨在对某城市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得到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
二、项目概况该土地整治项目位于某市XX区域,总占地面积约XXX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XX公里水系治理、XX公里道路疏解和XX个生态公园建设等内容。
项目旨在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评价方法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了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考察、资料调查、专家访谈和数字模拟等。
通过对项目涉及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项目实施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
四、环境影响及风险评估1. 水系治理方面:- 水环境质量改善,减少水体污染风险;- 需要对河道进行改造,对部分水生生物和湿地生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2. 道路疏解方面:- 有效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降低交通噪音和空气污染;- 建设过程中会对周边土地、植被和野生动物造成暂时干扰。
3. 生态公园建设方面:- 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场所,改善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避免过度干扰。
五、环境影响管理措施为减少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具体的环境影响管理措施包括:1. 水系治理阶段:- 河道改造应与生态保护相协调,采用生物复育技术恢复水生生物和湿地生境;- 施工期间控制施工污水排放,做好施工现场垃圾处理。
2. 道路疏解阶段:- 选择低噪音路面材料和建设噪音屏障,减少交通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采用湿地绿化和生态廊道等方式,保持生态连通性,促进野生动物迁徙。
3. 生态公园建设阶段:- 引入生态专家参与方案设计,确保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兼顾;- 合理规划绿地和植被,保持生态多样性。
六、环境监测与评估为确保项目实施后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
包括:1. 定期对水质、空气质量和噪音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2. 及时发现环境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城市道路改造环评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由于道路的承载能力、交通流量和城市规划的不匹配,许多城市道路出现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市决定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提高交通效率,提供安全畅通的道路环境。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对市中心的主干道进行整体改造,包括拓宽道路、增设交通信号灯、完善公交站点与人行道等。
改造范围涵盖A街、B路和C巷。
预计改造工期为12个月,总工程投资为1000万元。
其中,道路拓宽工程占60%,信号灯和公交站点等设施改造占40%。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空气质量评价根据相关环保标准和监测数据分析,道路改造项目不会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改造工程将采用低污染设备和材料,减少施工期间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改造后的道路将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从而减少汽车排放产生的空气污染。
2. 噪声影响评价根据噪声测量和分析结果,改造工程将对周边居民的噪声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减少噪声影响,我们将在施工期间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低噪音设备和施工技术、设置隔音屏障等。
改造后,道路交通拥堵减少,噪声水平也将相应降低。
3. 生态环境评价改造工程将涉及部分绿地和树木的移植或砍伐。
为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将在改造前制定详细的绿化方案,并在改造后进行相应的绿化补植工作,保证绿化覆盖率不降低。
此外,改造后的道路设计将考虑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鼓励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环境保护措施为确保道路改造工程对环境的最小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期间控制扬尘。
使用湿式喷淋等技术,减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
2. 控制噪音污染。
采用低噪音设备和工艺,设置隔音屏障,减少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 绿化补植和生态恢复。
对于需要移植或砍伐的植物,计划进行合理的绿化补植,并在改造后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
老旧小区改造环评报告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大量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存在着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
为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本报告针对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
2. 背景该老旧小区位于某市市中心,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总占地面积约100亩,共有20栋住宅楼。
由于历经多年的使用,该小区存在以下问题:2.1 环境脏乱差:小区内存在大量垃圾堆放、绿化不良等问题,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扰;2.2 基础设施老化:小区内部分楼栋的电线、供水管道等设施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2.3 外部交通不畅:小区附近缺乏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居民出行不便。
3. 环境影响评价为了保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不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改造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噪声改造项目可能引起施工噪声。
为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在施工期间采取相应的隔音措施,避免夜间施工,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
3.2 扬尘改造项目可能产生大量扬尘。
为预防扬尘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单位应配备洒水车辆进行路面洒水,采取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
3.3 废弃物处理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妥善处理。
施工单位应指定专门的区域进行废弃物收集,并定期委托合法单位进行处理,确保废弃物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4. 改造方案为解决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改造方案如下:4.1 环境改善4.1.1 清理垃圾:对小区内的垃圾进行清理,设置分类垃圾桶并张贴相关宣传标语,提倡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4.1.2 绿化美化:增加小区内的绿化面积,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
4.1.3 涂料更新:对外墙面和楼道进行粉刷,使用环保型涂料,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4.2 基础设施更新4.2.1 电线更新:对老化严重的电线进行更新,确保供电安全稳定。
青岛恒锦置业开发有限公司四方区孤山村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论1.1 前言四方区孤山村改造项目位于青岛市四方区金沙路,项目改造包括两个地块。
A 地块为:金沙路以东、晶华玻璃厂以西、省丝绸进出口公司仓库以南、双星海逸山景小区以北区域;B地块为:山东海通达物流公司仓库及省丝绸进出口公司仓库以西、现有围墙以东及以南、青岛宝龙制衣有限公司以北。
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总用地面积88343.6m2,总建筑面积226113.0m2,设计居住户数2218户,规划居住人口6654人。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法规的规定,青岛恒锦置业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四方区孤山村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青岛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接任务后,立即进行了项目厂址踏勘,收集了有关资料,并开展了现场监测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1.2.1 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公布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公布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公布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公布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施行);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4号令,2003年1月1日起实施);10、《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3月18日);11、《青岛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青岛市人民政府,1995年12月29日);12、《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青岛市人民政府,2000年3月29日)。
城中村改造项目可研报告一、项目背景城中村是指大城市中出现的集中居住区,通常由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低收入人群居住。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也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城中村改造项目。
二、项目目标1.改造城中村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提供良好的住房环境;2.改善城中村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居民生活品质;3.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4.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城市环境;5.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和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1.拆迁计划:根据城中村的规模和情况,拆迁计划需要合理安排,确保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住房建设:改造城中村现有住房,提供改善的住房条件,并增加适量的住房供应。
3.环境整治:提升城中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加强垃圾处理和绿化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4.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中村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设备,提高城中村的基础设施水平。
5.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城中村的学校、医院、商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和就业。
6.社区管理:加强城中村的社区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提高居民的管理能力和居民参与度。
四、效益评估1.社会效益:改造后的城中村将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形象,并减少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经济效益:改造项目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经济水平,同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效益:通过加强环境整治和绿化建设,改造后的城中村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五、可行性分析1.技术可行性:城中村改造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需要有相关的技术支持和专业人员参与。
2.经济可行性:改造项目需要一定的投资,但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居住环境,可以提升土地价值和房屋租售价格,增加项目的收益。
3.社会可行性:城中村改造是一项人民群众普遍支持的项目,能够提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品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依据 (2)1.2.1法律法规 (2)1.2.2地方法律、法规 (2)1.2.3技术规 (3)1.2.4项目相关文件 (3)1.3评价目的及原则 (4)1.3.1评价目的 (4)1.3.2评价原则 (4)1.4环境功能区划 (4)1.5评价标准 (5)1.5.1环境质量标准 (5)1.5.2污染物排放标准 (6)1.6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8)1.6.1因子识别和筛选的目的 (8)1.6.2项目主要污染因子识别 (9)1.7评价等级与围 (10)1.7.1评价等级 (10)1.7.2评价围 (12)1.8评价容与评价重点 (12)1.8.1评价容 (12)1.8.2评价重点 (13)1.9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3)1.9.1污染控制 (13)1.9.2环境保护目标 (13)第二章项目拟建地环境概况 (15)2.1 自然环境概况 (15)2.1.1 地理位置 (15)2.1.2 地形地貌 (15)2.1.3 地质概况 (15)2.1.4 水系特征 (15)2.1.5 气候气象 (16)2.1.6 植被绿化 (17)2.1.7 地震设防 (17)2.1.8 资源概况 (17)2.2 社会环境概况 (18)2.2.1 城市性质与规模 (18)2.2.2 区位关系 (18)2.2.3 经济实力 (18)2.2.4 基础设施 (19)2.2.5 文物及其他 (20)第三章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21)3.1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21)3.1.1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及建设单位 (21)3.1.2项目建设位置 (21)3.1.3项目建设用地现状 (21)3.1.4项目投资及实施进度 (21)3.1.5项目建设容及经济技术指标 (21)3.1.6项目总体布局 (24)3.1.7公用及辅助工程 (25)3.1.8土石方平衡 (32)3.2工程分析 (33)3.2.1施工期源强分析 (34)3.2.2运营期源强分析 (38)3.3污染源强汇总分析 (43)第四章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6)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6)4.2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7)第五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0)5.1施工期废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0)5.2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3)5.3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3)5.4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5)5.5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7)第六章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9)6.1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9)6.1.1地下车库废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59)6.1.2居民、餐饮燃气废气及油烟影响分析 (60)6.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0)6.2.1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0)6.2.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1)6.3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62)6.4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66)6.5高层建筑影响分析 (67)6.5.1光遮挡影响分析 (67)6.5.2高层建筑对局部风场环境影响分析 (67)6.6景观生态影响分析 (67)6.6.1景观可接受性分析 (67)6.6.2生态环境适宜度分析 (69)6.7外环境影响分析 (73)第七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74)7.1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4)7.1.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减缓措施 (74)7.1.2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76)7.1.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6)7.1.4固体废弃物影响减缓措施 (77)7.1.5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8)7.2运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9)7.2.1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减缓措施 (79)7.2.2水环境保护措施 (79)7.2.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0)7.2.4固体废弃物影响减缓措施 (81)7.2.5外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82)第八章项目建设合理性分析 (83)8.1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符合性 (83)8.2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83)8.2.1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 (83)8.2.2道路交通设计的合理性 (83)8.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84)8.4公众意见 (84)第九章经济损益分析 (85)9.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85)9.2社会效益分析 (86)9.3经济效益分析 (87)9.4环境效益分析 (87)9.5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小结 (87)第十章公众参与 (89)10.1公众参与的目的 (89)10.2调查围与对象 (89)10.2.1公众参与的围 (89)10.2.2公众参与的对象 (89)10.3公众参与的方式 (89)10.3.1问卷调查 (89)10.3.2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90)10.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90)10.4.1随机走访调查统计结果 (90)10.4.2公众问卷的统计分析 (90)10.4.3媒体公示分析 (95)10.5公众参与调查结论与建议 (96)第十一章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 (98)11.1清洁生产 (98)11.1.1拟建项目节能措施 (98)11.1.2积极创建生态型住宅小区 (100)11.1.3建筑及装饰材料的选用 (101)11.1.4节约能源和资源措施 (102)11.1.5小结 (103)11.2总量控制 (103)11.2.1总量控制分析的原则、目的与意义 (103)11.2.2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与目标建议值 (104)第十二章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106)12.1环境管理计划 (106)12.1.1环境管理体制与机构 (106)12.1.2管理职责 (106)12.2环境监测计划 (109)12.2.1施工期监测计划 (109)12.2.2运营期监测计划 (109)12.3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监测)一览表 (110)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 (111)13.1项目概况 (111)13.1.1项目建设位置 (111)13.1.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11)13.1.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结论 (112)13.1.4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结论 (114)13.1.5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117)13.1.6公众参与结论 (118)13.1.7清洁生产结论 (118)13.1.8总量控制 (118)13.1.9综合结论 (118)13.1.10建议 (119)附图附图一项目交通位置图附图二项目平面鸟瞰图附图三项目区域位置图附图四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五总平面布置图附图六项目水平衡图附件附件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二项目备案的通知附件三项目备案登记表附件四初步设计的批复附件五项目环评委托书附件六项目环评咨询合同书附件七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告附表附表一项目审批登记表第一章总则1.1项目由来本项目是XX市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提高市民的居住环境,而确立的拆迁安置小区。
项目全部竣工后可容纳安置ZZZ村全部拆迁居民349户,剩余住房还可面向市场出售,良好的环境将使拆迁户的生活质量改善得到良好的改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目前,XX区YY路街道ZZZ村“城中村”改造一期(地块一)项目已获得了XX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登记备案,文号:市发改政务(备)[2013] 39号(详见报告附件二)。
ZZZ村位于XX市市中心,ZZZ村辖区总面积885.22亩,现有东淌子和轮窑两个自然村庄。
现有人口453户,1253人,流动人口468人。
村民住宅拆迁12万㎡,征用耕地605亩。
总拆迁费3.25亿元。
(一)东淌子区域为:东至西路以西,南至ZZ路以北,西至TJ路安置小区以东,北至HS街以南,CA路从村庄中间穿过,东淌子现有292户,800人,现有土地295亩(不含西路以东19.4亩)。
(二)东淌子棚户区规划建设土用地309.6亩(其中包含大坝滩村19亩土地),建成后将轮窑、原东淌子居住农户全部安置到该小区。
ZZZ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情况表根据《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本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经查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属于“U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类项目,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受XX区ZZZ村棚户区改造委托,QQ经纬环境工程技术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现场调查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达标排放、清洁生产”的原则,本着“科学、公正、客观、严谨”的态度,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市环保局、XX区环保局等环境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单位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给予了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意!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3)《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4)《中华人民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5)《中华人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4年7月5日;(6)《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7)《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8)《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9)《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10)《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98)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施行;(12)《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2日。
1.2.2地方法律、法规⑴《QQ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修正)》,1997年9月29日;⑵《QQ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Q政法[1997]12号;⑶《QQ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QQ环保厅,2012年7月;⑷《关于执行QQ省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的通知》,QQ省环境保护局,甘环开发[2001]98号,2001年12月25日;⑸《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2005年12月3日;⑹《QQ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甘政发〔2006〕73号;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2011年6月1日。
1.2.3技术规(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2.4项目相关文件⑴《ZZZ村“城中村”地块一改造建设项目》,环评委托书;⑵《XX区ZZZ棚户区改造有限责任公司XX区YY路街道ZZZ村“城中村”改造项目1#—12#楼初步设计咨询报告》,PP城市;⑶《关于对XX区ZZZ棚户区改造有限责任公司XX区YY路街道ZZZ村“城中村”改造项目1#—12#楼初步设计的批复》,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地字第201305031号),XX市城乡规划局,2013年5月;(5)《XX区YY路街道ZZZ村“城中村”改造一期(地块一)项目准予备案的通知》(市发改政务(备)[2013] 39号),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