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7.10 KB
- 文档页数:2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①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②影响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③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①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北师大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 = 1000m,1m=10dm,1dm = 10cm,1cm=10mm,1mm = 1000μm,1μm=1000n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60s。
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等。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公式为v=(s)/(t),国际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可以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这里的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是由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敲鼓时是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声音在15^∘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知识点、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选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物D.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答案】D【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静止只是相对的,所以研究物体运动时,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不单是机械的运动,A 不正确。
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相同,比如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果一样。
B不正确。
c.地球上一切物体都能选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物。
c不正确。
D.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D正确。
考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点评:本题是一道概念考查题,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理解进行了考查,比较简单.2.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是静止的B.它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D.它绕地心转动一周的时间是24h【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静止只是相对的,所以研究物体运动时,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好参照物,所以A 错误;与地球同步,它与地球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它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所以B正确;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所以c正确;D.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与地球同步,地球自转一圈是24h,所以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绕地心转动一周的时间是24h。
第一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①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②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③熔化图象:④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⑤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温度不断上升。
⑥熔化的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②凝固图象:③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⑤凝固的条件:a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第一节运动与静止答案:(1)参照(2)位置随时间(3)运动(4)参照物(5)相对(6)直线1.参照物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这个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谈重点三点理解机械运动①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总是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②参照物可以选择除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③为了研究问题方便,我们常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且不必说明,若选其他物体作为参照物更合适时,则一定要先作出说明。
析规律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三个步骤一“选”(参照物);二“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例1-1】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临沂更是美丽壮观。
位于临沂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临沂城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解析:乘客坐在电梯内和电梯一起运动,因此乘客之间或乘客与电梯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彼此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乘客上下运动时,与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及地面上运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若以它们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答案:C提示: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所选择的参照物,即看要判断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
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就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就是静止的。
【例1-2】某火车站并列停靠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列车向东运动了,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的是()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B.甲车不动,乙车向西C.甲车向西,乙车不动D.甲车向西,乙车向东解析:两列火车都停靠在车站上,相对地面都是静止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x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2、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与静止》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知识点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运动的描述有可能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
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 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选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物 D.在研究
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答案】D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静止只是相对的,所以研究物体运动时,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不单是机械的运动,A不正确。
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相同,比如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果一样。
B不正确。
C.地球上一切物体都能选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物。
C不正确。
D.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D正确。
考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本题是一道概念考查题,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理解进行了考查,比较简单. 2.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静止的 B.它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它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D.它绕地心转动一周的时间是24h 【答案】A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静止只是相对的,
所以研究物体运动时,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 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好参照物,所以A错误; 与地球同步,它与地球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它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所以B正确; 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所以C正确; D.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与地球同步,地球自转一圈是24h,所以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绕地心转动一周的时间是24h。
故选A 考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本题是一道概念考查题,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理解进行了考查,比较简单. 3.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在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相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B.乙车C.船D.树木答案A 试题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要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被研究的物体是乙车乘客,选择甲列车为参照物,乙列车和甲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乙车乘客是运动的. 故选A.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掌握由参照物能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由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选择参照物.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