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最优组织形式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502.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三章营销渠道的结构模式计划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分销渠道的长度,。
技能目标:能对具体企业或产品选择适合的渠道结构。
【教学重点】1.直接渠道的概念、类型及优缺点2.间接渠道的概念及优缺点3.营销渠道宽度的类型4.营销渠道的系统结构的类型及其优势与劣势【教学难点】渠道宽度决策是本讲难点。
【讲授的内容提要】第一节营销渠道的长度结构模式一、分销渠道的长度(层级)二、直接渠道三、间接渠道第二节营销渠道的宽度结构一、渠道宽度决策二、密集型分销渠道三、选择性分销渠道四、独家分销渠道第三节营销渠道的系统结构一、传统渠道模式二、垂直渠道系统三、水平渠道系统第四节复合渠道一、复合渠道的类型二、复合渠道的优缺点【讲授的知识点提炼】第一节营销渠道的长度结构模式一、分销渠道的长度(层级)分销渠道的长度,即分销渠道的层级,是指产品或服务从生产商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所经历的中间环节的数目。
零级渠道又称为直接渠道、短渠道,是指没有渠道中间商参与的一种渠道结构。
零级渠道的特点:①分销渠道⊥只有处于起点的生产商和终点的用户,没有中间商环节。
所以又称为零层营销渠道;②商品在销售到消费者和最终用户之前,商品所有权属于生产商,而商品所有权从生产商直接转移到消费者或最终用户,仅发生一次所有权转移便完成流通;③消费者所获得商品的价值基本上全部来自生产商或者生产性活动,因而生产商获得全部的销售收入和利润;④商品的销售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具有双重身份;⑤把商温,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或最终用户的人员是生产商的派出人员或者说是生产商的销售代表,这些人受雇于生产商,不具备独立商人的资格,也不是以消费者或者代理人的身份出现。
一级渠道,是指在分销过程中包含一个层级的渠道中间商。
二级渠道,在分销过程中包含两个层级的渠道中间商。
二、直接渠道直接渠道(direct channel)是一种最短、最简单的销售渠道,没有中间商,消费品的生产企业派推销员与顾客接触,拜访客户,通过各种方式,例如邮购、电话销售、上门推销、电视直销、生产单位自己开办销售处等办法,把本企业的产品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
第三章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的原则是()A.活动性原则B.综合性原则C.适宜发展性原则D.独立自主性原则【解析】 B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选择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原则。
综合性原则,就是要求所选的教育内容不只是包含某一方面发展的内容,要加强各发展领域的联系或某一领域内部的联系,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经验与概念。
题干示例只体现了对某一方面发展的关注。
2.下列选项中属于过程性的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是()A.童话故事B.科技产品C.饮食习惯D.观察讲述【解析】 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分类。
根据教育内容的形态可分过程性内容和对象性内容。
幼儿园教育的过程性内容是指幼儿园教育活动类型,是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共存的时空形式,如观察、讲述、表现等。
A.B.C三项属于对象性内容。
3.“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的教育内容属于()A.智育内容B.体育内容C.德育内容D.美育内容【解析】 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分类。
根据目标可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幼儿体、智、德、美等方面。
其中,德育的内容有:文明礼貌教育、社会行为教育、社会情感培养、个性品质培养。
“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就属于德育内容里的个性品质培养。
4.幼儿园教育的“方向盘”是指()A.幼儿教育方法B.幼儿教育内容C.幼儿教育目标D.幼儿园教育目标【解析】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幼儿园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以教育目的、教育方针规定及幼儿教育目标等为宗旨,以把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为依据,针对幼儿因机构的特点及其教育实际情况而制定出来的目标。
它与其他幼儿教育形式的目标共同组成幼儿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目标来实施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幼儿园教育的“方向盘”,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5.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是()A.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需要B.社会发展的需要C.我国的教育目的D.学前教育目标【解析】A6.教育不仅让儿童学会认知,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高万晨20191016577(一)判断题1.决策的目的就是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2。
决策首先必须识别机会或是发现问题。
()3。
从实际情况看,决策者只要按正确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办事,最终选择的一般都是最优方案。
()4.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5。
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 )6.群体决策更容易导致妥协.()7.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一实施一再决策一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8。
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决策的基本依据,所以组织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变动。
()(二)填空题1.决策要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2。
决策的核心要素是。
3.决策者可以通过行动方案的,,,以及在组织中产生的结果来评价和选择方案。
4.根据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决策问题可分为,,三种类型。
5.确定组织目标和拟订行动计划的过程,其实质就是。
6。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
7。
一般而言,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
8。
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方案的选择有四个基本准则,即,,。
(三)选择题1.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
A。
明确目标B。
筛选方案C。
诊断问题(识别机会)D。
集思广益2.企业面临的境况日益繁多,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慧与经验来确定,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
A.多目标协调B。
下级意见C.动态规划D。
集体智慧3。
下列关于决策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组织外部视角看,决策的任务是增强核心竞争优势B。
从组织内部视角看,决策的任务还包括调整和优化组织管理体系C.从外部环境视角看,决策的任务是让组织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D.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让组织保持创业精神也是决策的题中应有之义4。
每位决策者都要制定目标,但处于不同组织层次上的管理人员所关注的目标是不同的,其中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应制定。
二、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在前面阐述的公司总体战略的3种类型—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中,实施发展战略的又可以采用不同的途径。
(一)发展战略选择的途径发展战略一般可以采用三种途径,即外部发展(并购)、内部发展(新建)与战略联盟。
1.外部发展(并购)。
外部发展是指企业通过取得外部经营资源谋求发展的战略。
外部发展的狭义内涵是并购,并购包括收购与合并,收购指一个企业(收购者)收购和吸纳了另一个企业(被收购者)的业务。
合并指同等企业间的重新组合,新成立的企业常常使用新的名称。
2.内部发展(新建)。
内部发展是指企业利用自身内部资源谋求发展的战略。
内部发展的狭义内涵是新建,新建与购并相对应,是指建立一个新的企业。
3.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实体之间为了达到某种战略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
合并与兼并就意味着战略联盟的结束。
(二)并购战略1.并购的类型。
企业并购有许多具体形式,这些形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
(1)按并购双方所处的产业分类。
按并购方与被并购方所处的产业相同与否,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3种。
这种分类实际上是对前面所阐述的发展战略的两种类型:一体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实施途径选择的阐述。
①横向并购,是指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产业,实现优势互补,扩大市场份额。
②纵向并购,是指在经营对象上有密切联系,但处于不同产销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按照产品实体流动的方向,纵向并购又可分为前向并购与后向并购。
前向并购是指沿着产品实体流动方向所发生的并购;后向并购是指沿着产品实体流动的反向所发生的并购。
③多元化并购,是指处于不同产业、在经营上也无密切联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2)按被并购方的态度分类。
按被并购方对并购所持态度不同,可分为友善并购和敌意并购。
①友善并购,通常是指并购方与被并购方通过友好协商确定并购条件,在双方意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实现产权转让的一类并购。
②敌意并购,又叫恶意并购,通常是指当友好协商遭到拒绝后,并购方不顾被并购方的意愿采取强制手段,强制收购对方企业的一类并购。
生产运作管理第一章基本概念1、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是什么?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基本职能:生产运作、财务和营销。
生产运作是一切社会组织最基本的活动,财务就是为社会组织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营销就是要发现与发掘顾客的需求,让顾客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三项基本职能是相互依存的。
其中,发现需求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有了资金和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能力,如果该产品或服务没有市场,那将毫无意义;有了资金和市场,但却制造不出产品或提供不了服务,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被别人占领;有了市场和生产能力,但没有资金购买材料、支付工资,显然也不行。
所以三项职能都相互依赖于其它职能。
2、阐述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内容和目标。
答:定义:生产运作管理是对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过程的管理,它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内容:生产运作管理大体可以分为对生产系统设计的管理、对生产运行过程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改进过程的管理。
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生产运作设施的定点选择、生长运作设施的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
目标:高效、灵活、准时、清洁地生产合格产品和提供满意服务。
3、订货型生产与备货型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答:备货型生产: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经过市场预测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补充成品库存,通过维持一定量成品库存即时满足用户的需要。
特点:(1)产品标准化程度高(2)生产效率高(3)用户订货提前期短(4)库存水平高(5)难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订货型生产:指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的生产。
特点:订货型生产:(1)产品标准化程度低(2)生产效率低(3)用户订货提前期长(4)库存水平低(5)对顾客个性化需求满足度高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1、什么是运营战略,以及它与企业战略的关系?答:运营战略是指在企业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总体计划,为实现企业战略提供生产运营部门的行为路径。
第四节基础缝型服装的成型技术形式发展到今天有缝合、粘合、编织等多种方法,但主要方法是缝合。
缝合是将服装部件用一定的线迹固定后作为特定的缝型的组合形式。
缝迹和缝型是缝合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选择与面料相配,并符合穿着强度要求的线迹和缝型,又是影响缝合质量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线迹的国际标准缝纫机种类很多,同一种缝纫机又可形成多种线迹结构来适应不同的服饰用途,所以线迹名称种类繁多。
为使用方便,根据线迹的形成方法和结构上的变化,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1年拟定了线迹类型国际标准ISO 4916-1991 ,将线迹分成各种类型和型号。
各种国际标准的线迹图形,分为以下6大系列88种:100系列——单线链式线迹,7种;200系列——仿手工线迹,13种;300系列——锁式线迹,27种;400系列——多线链式线迹,17种;500系列——包缝链式线迹,15种;600系列——覆盖系列线迹,9种。
二、缝制服装常用的线迹及性能在服装生产中常用的线迹,依照我国的习惯,分以下4种类型。
(一)锁式线迹:也称梭缝线迹,是由两根缝线在缝料中交叉锁套形成的线迹。
面线1和底线a分别在缝料的正反面呈相同的外形。
有的线迹在缝料的正面不露缝线,形成各种锁式撬边线迹(表3.4-1)。
(二)链式线迹:是由一根或两根以上缝线串套联结而成。
链式线迹用线量较多,拉伸性较好(表3.4-2)。
(三)包缝线迹:由一根、两根或多根缝线相互串套在缝料边缘上形成的线迹。
最常用的是三线、四线和五线包缝线迹(表3.4-3)。
(四)覆盖链式线迹: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直针线和一根弯针线相互循环穿套,并在缝料表面配置一根或多根装饰线而形成的。
我国习惯上将这种类型的线迹也称为绷缝线迹。
见表3.4-4,数字1、2表示直针线,a为弯针线,Y和Z为装饰线。
一般选用光泽好的人造丝线或彩色线(表3.4-4)。
三、缝型的国际标准方法缝型,即缝纫的形式,就是由一系列的线迹和线的形式与一层或数层缝料相结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