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的月亮
- 格式:ppt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7
古人作品中写月的名句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柳永:宣清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背银觥、孤馆乍眠,拥重衾、醉魄犹噤。
永漏频传,前欢已去,离愁一枕。
暗寻思、旧追游,神京风物如锦。
念掷果朋侪,绝缨宴会,当时曾痛饮。
命舞燕翩翻,歌珠贯串,向玳筵前,尽是神仙流品,至更阑、疏狂转甚。
更相将、凤帏鸳寝。
玉钗乱横,任散尽高阳,这欢娱。
柳永:长相思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
巷陌纵横。
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
凤烛荧荧。
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
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
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
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陆龟蒙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月亮的诗句十个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月亮的诗句十个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月亮的古诗一0首1、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译文:光明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似乎地上泛起了1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1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唐·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1半,另1半隐蔽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由于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1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3、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1轮明月与我相伴。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漫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5、唐·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头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1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1比冰清玉洁的美妙姿容。
6、唐·李白《半夜吴歌·秋歌》长安1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长安城内1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静边疆战斗,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7、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古人笔下的月亮,常常被赋予雅致的称谓,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月亮作为天体中的一部分,以其静谧的美感和神秘的意蕴,成为了古代诗人笔下最喜爱描绘的对象之一。
在古代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下面我们将通过探讨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来一窥古人对月亮的美好赞美。
一、明月1. "清辉一轮出海波,古木阴阴夜色多"(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将进酒》)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4.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院萤飞露不滴"(贺知章《登鹳雀楼》)5. "静态水明月,移舟泛芙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二、皓月1. "皓魄传清辉,遂令夜发光"(佚名《间关词》)2. "皓臆欲人意,思君不见君"(林逋《酬娄秀才见宿》)3. "闻道黄龙战,心悲日月长"(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皓姿婵娟,清风生瑞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贺《古别离》)三、明皎1. "明皎孤魄何婆娑"(杜甫《赠卫八处士》)2. "湖天明皎镜"(郑板桥《题西湖白堤》)3. "明皎浮沉各异势"(王安石《泊船瓜洲》)4. "皎洁辉光夜皆明"(韦应物《滁州西涧》)5. "明遇适逢青草晚,吾铭漫照白云中"(刘禹锡《陪谢十二著吉诗》)以上为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的一部分,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也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文学艺术的高超驾驭能力。
这些雅称诗句以其精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古典诗词中的月李天姿 南京林业大学摘 要:从古至今月一直是文人骚客们用来抒发情感的对象,她是相思之情的化身,她引发人的无限遐想,对人生,对世间万物进行思考,她是永恒,她也是瞬息万变,她给人带来感伤但又可以是悠闲、旷达情怀的代名词……就是这样,月成了诗人词人们的宠儿。
关键词:月;相思;人生感悟;闲适旷达;清幽雅致作者简介:李天姿,女,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7级中文系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88-02谈起月亮,大多数人脑中首先闪现的就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或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确实如此,在众多古典诗词中,月一直都是文人骚客们偏爱的对象。
在各个诗人笔下,月有时抒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时抒发对人生的感叹,有时又是感伤流离之苦,不同的心境,在作者笔下是不同的月,她纯洁美好寓意团圆,她又凄凉悲惨寓意分别,她那么神秘,引发人的无限遐想。
那么就让我们去摸索去探讨这蕴含着丰富情感的月。
一.以月诉相思说起月,人们不免会联想到相思二字,更别提那些身处异乡,难以与亲人见面的游子们,看到满月想到无法和亲人团圆,看到残月想到与故乡分别之久,思念更深。
无疑,在众多的咏月古诗词中这一类是最多的。
李白的《静夜思》在这类诗中可谓是脍炙人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举一抬之间,浓浓的相思之情显露无遗,本就是一个不眠之夜,诗人在室外的井栏边看着洒满一地的银白色月光,仿佛一层白霜,带有丝丝寒意,而冷的不仅是月光更是诗人那颗孤独寂寞的心,想抬头舒缓却又看到一弯月,相思之情一瞬间爆发,但远在他乡无可奈何,只能低头黯然神伤,一人独自品尝思乡之苦。
他在《长相思》这首诗中也写道“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夜里“我”在昏黄的灯光下,想她想到欲断魂。
满心满脑都是在远方的那个人儿,但我们却相隔两端,抬手卷帘,望着这一轮明月,就好像透过这月可以看见那心爱的人儿一般,可又想到彼此无法相见,只有长叹一声作罢,这相思之情除了月亮又有谁懂呢?再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咏月的诗词三百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是诗人们眷恋的对象,被他们吟咏、追寻,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见主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带来三百首咏月的诗词,以展示月亮在古人笔下的美丽形象。
第一部分:望月怀人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闲几点。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 月下独酌 (杜甫)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 明月几时有 (苏轼)世人皆晚而不舍,予亦来早而修短。
自问年来何岁也,心中独得明月光。
第二部分:月光佳景1.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月夜 (白居易)清景无限似当年,花开终不为客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第三部分:思乡之情1. 长相思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2.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 相见欢 (杨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 客中行 (杜甫)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四部分:田园诗情1. 月夜 (杜牧)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孟浩然)独宿千叶庵,寒江万木瘴。
瞻望古典诗词中的月亮
古往今来,诗人们对月亮情有独钟,尤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们常常借月抒怀,赋予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1.表达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2.表达思亲之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3.表达思友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4.表达离愁别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5.表达悠然闲适之情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6.表达乐观豁达之情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表达凄婉忧郁之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8.表达失意怅惘之情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苏轼《虞美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9.表现幽静和谐环境气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杨万里《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10.表现朦胧幽雅环境气氛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作者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明月也确乎有情,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
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人描写月亮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篇1:秋宵月下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篇2:寄人
朝代:唐代
作者:张泌
原文: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篇3:月出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