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及结构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2.50 KB
- 文档页数:3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原理及结构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通常由
锂化合物(如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构成,负极则由碳材料(如
石墨)构成。
电解质多是有机液体电解质,如碳酸盐溶液。
隔膜则用于隔
离正、负极,防止直接接触。
在充电过程中,正极会释放锂离子,并在负极上嵌入锂离子。
同时,
负极会释放电子,在外部电路中形成电流,用于供电。
锂离子在正极和负
极之间通过电解质和隔膜进行迁移。
当电池放电时,反应逆转。
负极释放嵌入的锂离子,同时吸收电子,
形成电流。
正极则重新吸收锂离子。
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人们对电池结构进行了不断改进。
例如,为了增加电池容量,可以采用纳米材料制作电极,以增加嵌入和脱嵌锂离
子的表面积。
另外,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人们还开发了具有较高熔点
的电解质,以防止在高温下电池发生热失控。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
嵌入和脱嵌来实现的。
通过不断改进电池的结构和材料,人们可以提高电
池的性能、容量和安全性,进一步推动锂离子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