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
地震是一种强烈的地质现象,它给建筑物破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设计网壳结构的时候,稳定性分析是一项重要而必不可少的工作,考虑到地震作用可能对网壳结构的损伤。
网壳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该体系由一系列外形复杂、空间自由度高的单元串联而成。
这种结构是由穿孔板按既定的节点规范组装而成,表面薄板的体积份额较大,穿孔的形状规整,并使用钢筋连接,利用连接效应形成立体位置关系,通过多重依靠实现穿孔板的抗压、抗弯及抗扭效应。
同时,网壳结构的立体复杂程度也给它带来了良好的抗震能力。
在地震作用下,网壳结构的特点也带来良好的抗震性能。
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在弹性设计中视网壳结构非线性反应,考虑内力和外力效应及各种构件的耗能释放效应,对这种结构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裂缝和滑动破坏是在抗震设计中常见的危害因素。
网壳结构的穿孔板也具有较优的抗震性能。
一般情况下,当穿孔板处于比较大的挠度或力的作用下时,由于穿孔铰链的钢斜拉力和相邻板块间的摩擦力,穿孔板的箱口处可能出现断裂或局部折叠。
此外,穿孔板的结构和表面处理有不同的表现:增加结构复杂性,可以提高抗震性能,延缓破坏时间。
同时表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穿孔板的物理机械性能,从而提高其韧性,充分释放地震作用造成的损伤。
大规模静力试验和模型试验证明,穿孔板的振动阻尼特性显著改善,这也使得网壳结构在受地震作用时的稳定性由原来的线性变为非线性,从而获得了较优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中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优缺点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是为了在地震发生时,减少建筑物的损毁和人员伤亡。
在抗震设计中,结构设计方法是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采用柱、梁、架等单元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的。
在抗震设计中,框架结构通常被用来作为建筑物的主体支撑结构。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好,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
然而,框架结构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容易出现局部塌陷、刚度分布不均等问题。
2. 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抗震性能比较好的结构形式,它能够将建筑物整体刚性提高,从而有效减少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受力和破坏程度。
剪力墙结构也是建筑物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
但是,剪力墙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它会造成非常大的刚度反应,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结构设计方法,它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钢结构的另一个优点是制造过程较为简单、容易精确控制尺寸等特点,因此在一些特殊场合中,钢结构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钢结构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它的造价相对一般的混凝土结构来说更高,而且在火灾或小规模爆炸等事故中,钢结构的抗灾能力相对较差。
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将混凝土在施工前进行预应力处理,以提高强度和抗震性能的方法。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具有重量轻、刚度高等优点,因此在高层建筑和大型桥梁的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预应力混凝土失效,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将会严重受到威胁。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悬挂链条结构、网壳结构等,在不同的场合下,也可以被考虑使用。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
鸟巢的抗震原理是啥
好的,我将详细讲解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的抗震设计原理:
1. 鸟巢的主体结构采用了独特的钢结构网壳设计,这种网壳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
2. 钢结构网壳可类比蜘蛛网,其网状体系具有较强的整体稳定性和冗余度,能够
有效抵御地震的多向作用。
3. 网壳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每个模块之间用钢节点连接,既保证整体工
作也允许微小移动,增强变形能力。
4. 钢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而钢结构网壳抗震主要依靠结构整体抗拉能力。
5. 网壳的钢管截面采用椭圆形管段,这种截面形态抗扭强度优异,有利于增强抗
震稳定性。
6. 鸟巢的钢结构采用了轻型高强钢材,这种高强韧钢材料进一步提升了抗震性能。
7. 结构基础采用了大直径桩基础,保证了悬臂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8. 设置了层层震隔装置,包括橡胶支座、制震器等,以过滤地震能量。
9. 采用了先进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各种情况进行计算模拟,优化了抗震结构方案。
10. 经过高强度的“抗震表演测试”,验证了鸟巢设计的抗震效果。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鸟巢优异抗震性能的设计原理和手段。
大跨度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设计探析一、引言大跨度网壳结构是一种具有较高抗风、抗震性能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体育场馆等领域。
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是大跨度网壳结构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设计和构造需要充分考虑结构力学和材料工程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结构设计的角度进行对大跨度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的探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大跨度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的特点1. 大跨度大跨度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一般指的是跨度在100米以上的结构形式,具有较大的空间覆盖范围和较高的空间利用率。
在大型建筑和体育场馆中,大跨度结构能够提供更加宽敞的室内空间,满足不同活动和使用的需求。
2. 三心圆柱面形三心圆柱面是指以同一轴线为对称轴,同时具有三个中心的圆柱面,其形态复杂而独特。
在网壳结构中,三心圆柱面形的选择能够有效地分散结构的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网壳结构网壳结构是一种以曲面为支撑面的结构形式,具有较强的自重分布和受力均衡能力。
在大跨度建筑中,网壳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小结构的自重,并提高结构的抗风、抗震性能。
1. 结构稳定性大跨度网壳结构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稳定性,采用合适的曲线形状和结构节点布置方式,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对于大跨度结构的自重和外部载荷需要进行充分的计算和分析,确保结构在使用期间能够保持稳定。
2. 结构承载能力大跨度网壳结构的承载能力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荷载标准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计算。
在结构的材料选择和截面设计上,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压和受拉性能,确保整体结构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3. 施工可行性大跨度网壳结构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结构的曲线形状和节点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施工可行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有效地控制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以某大型体育馆为例,该体育馆采用了三心圆柱面网壳结构,跨度达到了150米以上。
网壳结构案例简单分析网壳结构是一种由连续曲面构成的结构形式,具有稳定性好、强度高、质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体育场馆等工程领域。
下面以建筑领域的网壳结构案例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案例一: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是一座综合性体育馆,采用大跨度、大空间的网壳结构设计。
该体育馆的外形呈现出流线型的造型,整个建筑结构由一个由流线型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组成的半流线型壳体组成。
该体育馆采用了双壳结构设计,内外两层网壳之间通过钢柱连接,形成了稳定的整体结构。
内层网壳主要承担荷载,外层则起到防水、保温和装饰等作用。
该体育馆的网壳结构设计突破了传统结构的限制,实现了大跨度、大空间的结构需求。
网壳结构的采用使得整个建筑结构极为轻盈,给人以开放、流畅的感觉。
同时,网壳结构的外观造型独特,成为该体育馆的标志性建筑,增加了城市的地标性与艺术性。
案例二: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卉大厅中国花卉博览会花卉大厅是一座专门展示各种花卉的建筑,采用了网壳结构设计。
该建筑呈现出一个半球形的外形,内部采用由钢桁架支撑的网壳结构。
网壳结构的内侧覆盖着透明的玻璃幕墙,使得室内充满了自然光线,为花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网壳结构的外侧则由彩虹色的层叠板构成,形成了美观的外观。
该花卉大厅的网壳结构设计实现了自由曲面的建筑形式,使得内部空间显得开放、明亮。
网壳结构的采用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美观、轻盈。
室内外环境的统一,使得花卉展示更加生动。
同时,该建筑的网壳结构还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可以抵御自然灾害。
网壳结构能够通过合理的网格分布来均匀承受荷载,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此外,网壳结构还具有易于施工、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在很多需要大跨度、大空间的建筑领域,网壳结构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网壳结构的优点包括稳定性好、强度高、质量轻、施工周期短等。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网壳结构在建筑领域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美观的外观。
钢丝网抗震隔墙工程施工一、前言钢丝网抗震隔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
在地震频次较高的地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尤为重要,因此钢丝网抗震隔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钢丝网抗震隔墙的施工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施工前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施工前准备1. 设计方案确认在进行钢丝网抗震隔墙的施工前,首先需要确认设计方案,包括隔墙的位置、尺寸、厚度等参数。
设计方案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隔墙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能。
2. 材料准备钢丝网抗震隔墙的主要材料包括钢丝网、混凝土、钢筋等。
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足够的材料,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质量。
3.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施工设备和工具。
在施工前,需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认识和理解。
4. 施工设备检查施工设备包括水平仪、切割机、打桩机等,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施工设备的使用对隔墙的施工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施工工艺1. 地基处理在进行钢丝网抗震隔墙的施工前,需要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处理包括挖土、填土、夯实等工序,需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 钢丝网安装钢丝网的安装是钢丝网抗震隔墙施工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先将钢丝网切割成适当的尺寸,然后用钢筋焊接将钢丝网固定在地基上。
在安装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钢丝网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确保隔墙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 隔墙浇筑隔墙的浇筑是钢丝网抗震隔墙施工的重要环节。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料比例和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同时需加入适量的钢筋,提高隔墙的抗拉性能和承载能力。
4. 隔墙表面处理隔墙的表面处理包括抹灰、涂料等工序,可以提高隔墙的防水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需控制好材料的质量和厚度,确保表面光滑和坚固。
网架(网壳)结构支承方式及支座设计的探讨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钢构公司张长根内容摘要:在网架(网壳)结构设计中,下部支承结构、支座型式及边界条件的选定,对网架(网壳)结构的稳定性、杆件内力、支座反力、节点位移、用钢量等至关重要。
在实际设计中通过把网架和下部结构连成一体整体分析计算,选择合理的下部支承结构及支座型式,以期使网架(网壳)结构设计更安全、经济、合理。
关键词:支承结构、支座型式、支座节点、边界条件、弹簧刚度0引言在各类空间结构中,刚性体系中的网架( 网壳)结构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空间杆系结构,由于其受力性能好(理论上杆件只受轴力作用)、刚度大、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好、承载力强、受支座不均匀沉降影响小、适应性强,而计算理论的日益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对任何极其复杂的三维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成为可能,因此网架(网壳)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中。
但网架(网壳)结构如果其支承结构、支座型式及边界条件设计不合理会对网架(网壳)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重要影响。
1. 支承结构与支承方式目前在很多工程中,网架(网壳)一般由专业的钢构公司根据事先假定的边界约束条件进行设计,再将他们算出来的支座反力作为外加荷载作用到下部支承结构中。
把网架(网壳)和下部支承结构分开计算,网架支座相对于下部结构的位移虽然可以通过弹性约束方法模拟,但是由下部支承结构变形带来的支座沉陷等支座本身的变位很难估算准确,算出来的结构内力在某些情况下会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可能会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下部结构可能是柱,也可能是梁,也可能是其他结构形式,不仅刚度是有限的,而且具体工程刚度差异可能很大,在这种假定条件下,算出来的杆件内力、支座反力及下部结构内力与采用网架支座刚度为实际刚度且上、下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力学模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相同的。
另外,分开计算还割裂了上下部结构的协同工作,使得上、下部结构的周期和位移计算均不准确。
通常网架的支承可以分为周边支承、点支承以及点支承与周边支承混合使用三种方式,周边支承是将网架周边节点搁置在梁或柱上,点支承则是将网架支座以较大的间距搁置于独立梁或柱上,柱子与其他结构无联系。
网架( 网壳)结构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空间杆系结构,由于其受力性能好(理论上杆件只受轴力作用)、刚度大、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好、承载力强、受支座不均匀沉降影响小、适应性强,而计算理论的日益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对任何极其复杂的三维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成为可能,因此网架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中。
但网架结构如果其支承结构、支座型式及边界条件设计不合理会对网架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造成重要影响。
1. 支承结构与支承方式目前在很多工程中,网架(网壳)一般由专业的钢构公司根据事先假定的边界约束条件进行设计,再将他们算出来的支座反力作为外加荷载作用到下部支承结构中。
把网架(网壳)和下部支承结构分开计算,网架支座相对于下部结构的位移虽然可以通过弹性约束方法模拟,但是由下部支承结构变形带来的支座沉陷等支座本身的变位很难估算准确,算出来的结构内力在某些情况下会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可能会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下部结构可能是柱,也可能是梁,也可能是其他结构形式,不仅刚度是有限的,而且具体工程刚度差异可能很大,在这种假定条件下,算出来的杆件内力、支座反力及下部结构内力与采用网架支座刚度为实际刚度且上、下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力学模型所计算出来的结果肯定是不相同的。
另外,分开计算还割裂了上下部结构的协同工作,使得上、下部结构的周期和位移计算均不准确。
通常网架的支承可以分为:周边支承、点支承以及点支承与周边支承混合使用三种方式,周边支承是将网架周边节点搁置在梁或柱上,点支承则是将网架支座以较大的间距搁置于独立梁或柱上,柱子与其他结构无联系。
网架(网壳)搁置在梁或柱上时,可以认为梁和柱的竖向刚度很大,忽略梁的竖向变形和柱子轴向变形,因此网架(网壳)支座竖向位移为零,网架(网壳)支座水平变形应考虑下部结构共同工作。
在周边支承网架(网壳)支座的径向应将下部支承结构作为网架(网壳)结构的弹性约束,而点支承网架(网壳)支座的边界条件应考虑水平X和Y两个方向的弹性约束。
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设计要点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是一种具有高度自由曲面形态、兼具结构和空间美学特征的建筑结构形式。
它具有轻巧、灵活、透明、美观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体育馆、展览馆、剧院等建筑类型。
下面是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设计的一些要点。
1.结构形式选择: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一般采用双层曲面结构形式,即内外两层曲面构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内外曲面通过构件连接,形成一种稳定的结构体系。
双层结构可以提供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保证空间的连续性和透明性。
2.力学分析: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的力学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需要进行静力分析、动力分析、稳定性分析等,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结构的内力分析,可以合理优化结构的各个构件,提高结构的效果。
3.空间形态设计: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空间形态,满足不同建筑类型的功能需求。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空间流线、观众视线、采光照明等因素,合理布置结构形态,保证空间的舒适性和美观性。
4.材料选择: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的材料选择要兼顾强度、刚度、轻量化和耐候性等性能要求。
一般常用的材料有钢材、薄壁混凝土、聚碳酸酯等。
需要根据具体设计要求和经济性考虑选择合适的材料。
5.结构连接: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的构件连接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之一、合理的连接方式可以提高结构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连接方式一般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销连接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
6.预应力设计: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一般采用预应力设计,通过预应力连接构件和增加结构刚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预应力设计需要进行详细的力学分析和计算,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7.施工工艺: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的施工需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
一般采用场拼法或组装法进行施工,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高精度的加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精确度。
总之,大跨度柱面网壳结构设计要点包括结构形式选择、力学分析、空间形态设计、材料选择、结构连接、预应力设计和施工工艺等。
大跨度双层网壳屋盖结构的设计前言:大跨度的双层网壳由于其整体性好,覆盖空间大,耗钢量省、施工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作为工业建筑、体育馆、会馆等结构的屋盖结构。
这类结构为空间多自由度铰接体系,具有杆件多、节点多,动力性能极为复杂等特点。
本文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分析了该类结构体系的主要静力和动力特性,对在设计中起控制作用的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进行了较详细和全面分析和研究。
最后,对必不可少的抗震构造措施进行简要介绍。
【关键词】双层网壳;支承体系;竖向地震;抗震性能;抗震构造工程概况某水泥厂石灰石均化库的屋面圆形楼盖的直径为102.00m,球型壳体球径为58.07m,矢高30.30m,楼盖支座高度5.52m;屋面楼盖的结构形式采用双层球面网壳,网格采用正交四角锥系,肋环型布置,环向数为,径向为,支座数为32个。
网壳厚度为m。
竖向支承系统由钢筋混凝土柱和混凝土环梁组成。
结构分析和设计分析模型:本工程利用Autodesk公司的AutoCAD软件建模,采用北京建研院pkpm系列工程设计软件的PMSAP软件进行计算分析。
网架的杆件采用空间铰支杆单元来模拟。
网壳支座节点与混凝土柱采用固定铰支座。
荷载作用:荷载工况主要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和温度作用,各项荷载的取值如下:1)恒荷载(DL):杆件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
屋面板自重0.25为kn/m2,按照屋面板的面积折算为集中力作用于网壳上弦的节点上。
2)活荷载(LL):屋面检修活载:0. 50 kn/m2,积灰荷载:0.50 kn/m2,雪荷载0.625 kn/m2。
取三项活载中最大的雪荷载进行设计。
按照屋面板的水平投影面积折算为集中力作用于网壳上弦的节点上。
3)风荷载(WL):场地的基本分压为0.563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 类。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中表7.3.1中第35款旋转壳顶中f/l=30.3/102>1/4的情况下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摘要:某大型煤棚屋盖,采用双层正放四角锥圆柱面网壳,设计过程中运用3D3S 空间结构计算软件进行设计计算,并用SAP2000软件对其进行模态以及反应谱分析,研究其抗震性能等结构动力特性,综合分析了多种荷载工况组合下杆件应力比和结构动力特性。
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的振型、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杆件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变形量也在可控范围以内,结构设计规范合理。
关键词:柱面网壳模态分析结构工程1工程概况大跨结构有许多为人所肯定的优点,如受力合理,刚度大且质量轻,造价低,结构形式多变,不仅可以满足受力要求还可以突出结构的美,是现在的主流结构形式,另外,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文体、工业事业的繁荣发展,大跨度高性能结构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轻质高强材料的研发和改进极大的丰富了结构计算理论,使得对任何极其复杂的大跨度结构的分析与设计成为可能。
大跨度结构在材料、工艺和设计在业界堪称先进,它的研究和发展同样标志着国家建筑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因而,从小到简单的雨蓬、公路收费站,大到形态各异的体育馆、会展中心、候车(候机)厅、大型机库、煤棚等重要建筑,都可以见到大跨度结构。
本工程系某大型煤棚屋盖,下部用混凝土框架作支撑,网壳式屋盖既美化了结构的外观,同时也兼顾了结构物的使用功能(详见图1)。
结构采用双层正放四角锥圆柱面网壳,通过层间竖向、斜向撑杆支承屋面结构,屋盖长边跨度45m,短边跨度为30m,矢跨比1/3。
图1柱面网壳平面布置图2计算简图该工程为双层正放四角锥圆柱面网壳,下部采用混凝土框架作支撑。
本次研究只取上部网架三维建模进行计算。
结构应用Q235B 级钢上弦两纵边支撑,采用刚性铰支座。
用热轧无缝钢管作杆件,通过加肋、不加肋两种形式对空心球施焊,网架自重为46.62kg/m 2。
图2柱面网壳计算模3使用程序和计算依据本次研究应用空间结构设计软件3D3S,参考建筑效果图和下部原结构施工图、JGJ7-91《网架规范》、GB5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17-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和GB5017-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计算。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作者:邢佶慧, 沈世钊, XING Ji-hui, SHEN Shi-zhao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90刊名:低温建筑技术英文刊名: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年,卷(期):2005(5)1.Ahmed Ghobarah Performance - based Design i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ate of Development[外文期刊] 2001(03)2.汪梦甫;周锡元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设计[期刊论文]-建筑结构 2003(03)3.戴国莹2001抗震规范与89抗震规范的若干对比[期刊论文]-建筑结构 2002(12)4.马宏旺;吕西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 2002(12)5.钱稼茹;罗文斌建筑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期刊论文]-建筑结构 2001(04)6.曹资;张毅刚单层球面网壳地震反应特征分析 1998(08)7.郭海山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及抗震性能研究[学位论文] 20028.范峰;钱宏亮;邢佶慧;支旭东 沈世钊强震作用下球面网壳动力强度破坏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06)9.邢佶慧;柳旭东;范峰;沈世钊单层柱面网壳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期刊论文]-建筑结构学报 2004(06)10.沈世钊;支旭东网壳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2005(01)11.邢佶慧网壳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学位论文] 20041.范峰.钱宏亮.谢礼立最不利地震动在网壳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世界地震工程2003,19(3)2.黄鑫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学位论文]20073.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会议论文]-20004.张建胜.武岳.沈世钊Ritz-POD法在大跨屋盖结构风振分析中的应用[会议论文]-20065.林斌.武岳.沈世钊大跨悬挑屋盖结构的气动减振技术研究[会议论文]-20076.王康.张亚杰.WANG Kang.ZHANG Ya-jie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桁架结构设计研究[期刊论文]-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6)7.沈世钊大跨空间结构理论研究若干新进展[会议论文]-20058.范峰.支旭东.沈世钊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大跨钢结构设计[会议论文]-20039.董聪.王丽水.刘宪明大跨体育场馆的研究与发展[会议论文]-200310.张晔江.赵宪忠.陈以一.沈祖炎50M直径单层球网壳整体模型试验研究[会议论文]-1999本文链接:/Periodical_dwjzjs200505013.aspx。
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探讨
【摘要】众所周知,网壳结构的应用日益广泛。
目前有关网壳结构的静力稳定问题已经得到系统解决,而针对其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够,网壳结构抗震性能不同于传统多高层结构和网架结构形式,因此,如何对大跨空间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是工程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大量数值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网壳结构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网壳结构的倒塌及破坏机理,提出网壳结构动力破坏新概念以及适用于网壳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关键字】网壳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能够造成人员伤亡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损失,对社会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为减轻地震所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人类与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虽然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地震工程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就近20余年来说,全球发生的许多大地震,仍然造成大量严重的工程破坏和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例如1976年我国的唐山地震、1994年美国的northridge 地震、1995年日本的阪神地震及1999年台湾的集集地震。
随着城市现代化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几十年翻一番。
因此,了解地震灾害的特点,采取正确的对策,方能保证防
震减灾收到实效。
鉴于地震预报和地震转移分散均不能很好的实现,因此,工程抗震成为目前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成为当前最被关注的课题之一。
常见的建筑结构防震措施
目前,用于建筑结构防御地震的措施主要有:传统的抗震设计、结构控制理论(如减震、隔震等)。
传统的抗震设计是适当增加结构的刚度,以抵抗地震作用,或合理布置结构的刚度,使结构部件在地震时不同步地进入非弹性状态,具有较大的延性,消耗地震能量。
上述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安全性难以保证。
当突发地震超出设防烈度时,房屋会严重破坏
适应性有限制。
当地震发生时,虽然结构本身的破坏可以控制,但是房屋内的重要设备可能会遭到破坏
经济性欠佳。
它通过增大构件断面,加大配筋来抵抗地震。
断面越大,刚度越大,地震作用也越大,所需断面及配筋也越大。
如此恶性循环,大大提高了建筑造价,并且随着设防烈度的提高,造价也急剧增加,通过增加结构刚度来抵御地震作用,其材料用量大,不经济。
一种主动的抗震策略是对结构施加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和结构共同抵御地震作用,尽可能减轻对结构自身的损伤。
这种主动策略也就是结构振动控制对于网壳结构进行振动控制是保证结
构安全、减小地展灾容损失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网壳结构的广泛应用
网壳结构是一种曲面形结构,是大跨度空间结构中一种举足轻重的主要结构形式。
网壳结构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1、网壳结构兼有杆系结构和薄壳结构的主要特性,杆件比较单一,受力比较合理。
2、网壳结构的刚度大、跨越能力强,在跨度超过100m的结构中仍有大量的应用。
3、网壳结构可以用小型构件组装成大型空间,小型构件和连接节点可以在工厂预制;而且现场安装简便,不需要大型的机具设备,因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较好。
4、网壳结构的设计分析可以借助于通用有限元计算程序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不会有多大难度。
5、网壳结构造型丰富多彩,不论是建筑平面,还是空间曲面外形,都可以根据创作要求任意选取。
正是因为以上这些优点,近几十年来,网壳结构在各种大型体育场馆、剧院、会议展览中心、机场候机楼、干煤棚等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十年,我国的网壳结构向着跨度更大、体系更复杂、设备更昂贵的方向发展,这些建筑结构新颖、规模宏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或国家的标志性建筑,并为世人瞩目。
四.网壳结构的特点
经以上网壳自振特性分析可知,与一般传统结构动力特征不同,网壳结构频率与振型具有以下特点:
1、网壳结构自振频率密集
单层球面网壳、柱面网壳的自振频率均非常密集,单层球面网壳还有数个周期相同的振型,这是由于结构有多个对称轴所致。
由于频率密集,在网壳地震响应计算时应考虑各振型间的相关性。
在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动力分析时,若仍采用平方开方公式进行振型祸合则导致误差较大。
2、网壳以水平振型为主,第一振型一般为水平振型
网壳振型呈现水平振型与竖向振型参差出现,水平振型较多,一般网壳结构第一振型均为水平振型。
这是由于网壳结构起拱后,其竖向刚度增大而水平刚度减弱的缘故。
3、地震响应贡献较大的振型出现较晚
一般框架动力计算可选前几个振型效应进行组合,即可满足使用精确度。
而经过对网壳振型分析,网壳结构第一振型均为反对称振型,对地震响应贡献较大的对称振型出现较晚,所以采用振型分解法计算网壳地震响应时,不能仅取前几个振型,至少应选取前20阶振型进行组合,否则计算结果不安全。
对复杂大跨度网壳,还需取超过20个振型响应进行组合。
五.网壳结构的形式与分类
油罐罐顶网壳招标有两种结构,分别为三角形结构和子午线结构。
为了便于更好地选择满足现场及工期需要的投标单位,现对两种结构网壳进行如下比。
1、两种结构特点
(一)子午线式网壳结构
(1)工艺特点
子午线网壳主体由球面上分别以x轴及以z轴为旋转轴的两组子午线相交而成。
网壳杆件全部采用不等边角钢。
两组子午线网杆间采用搭接,搭接面采用连续满角焊;单根子午线的连接采用对接,须保证对接接头全焊透和全熔合以保证焊接质量。
锥板是网壳的沿边构件,采用加厚钢板与罐壁顶板成20~30。
角度焊接,将罐壁与罐顶连成整体。
每道网杆的两端采用垫板及连接板将网杆与罐壁及边环梁连成一体;连接件采用钢板组焊而成。
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子午线网壳结构形式
(2)边节点及上、下网杆安装
照给出的各边节点的弧长值,在罐壁上作各边节点垂线长度为500mm,再用水准仪找出x、z轴水平基准面,与等分垂线交成十字线,十字中点就是连接件的交点位置,然后分别将a、b、c、d各连接件按编号点焊在位置上,同时检查通过中心的两只连接件是否完全一样。
拼接x方向的第一根长网杆,且按焊接要求焊接完成。
装x方向的第一根网杆着落在中间n根支撑杆上,测量各节点的y值应为该节点的y+dy值,差值允许±8ram,n根都测量合格后,网杆两端再边节点与罐壁板分段焊接。
然后分别x方向第二根、第三根以z轴为对称,两边安装;然后安装z轴方向的第一根长网杆,节点1与x方向的长网杆节点l
重合,依次的节点位置必须重合点焊固定,两端点也与边节点连接件点焊固定,分别用同样的方法,以x轴线为对称轴线两边对称安装点焊。
(二)三角形式网壳结构
(1)结构特点
三角形式网壳结构由长度相同的网杆承插组成三角形,三角形之间同样采用承插形式连接,网杆材料采用工字/槽钢等结构型钢,安装时从外向里逐罔进行安装,组装完毕后将最外侧与边梁连接进行焊接固定。
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
图2:三角形网壳结构形式
(2)现场安装
组装工作在搭建的脚手架上进行,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即保证安全,又要便于组装操作。
由于节点种类多,为便于安装定位,按安装标记线组装。
安装标记线是所在节点的球面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