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书信常用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8
古人书信用语如下:
1. 致敬之辞:
- 拜启(称呼对方)
- 敝函(谦称自己的信函)
2. 自我介绍:
- 窃书生某某(自称为书生某某)
- 忝居某职(谦称自己的职位)
3. 表达问候:
- 问安(向收信人问好)
- 寒暄(共同寒暄)
4. 表达感激:
- 谢恩(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
- 深感钦佩(对对方的品德或才能表示钦佩)
5. 表达关切:
- 关心(对收信人的身体或工作等表示关心)- 承蒙关照(对对方的关心表示感激)
6. 结尾祝愿:
- 谨启(结束语)
- 祝安(对收信人的祝福)
以上词汇在古代书信中常见,展现出古人交际时的礼貌与情感表达。
古代书信祝福语
古代书信祝福语是古人用来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它们充满了深情和诗意。
下面是我根据题目要求列举的10个古代书信祝福语,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行文风雅,思绪万千,愿你身体健康,心灵宁静,岁月悠长,幸福长存。
2.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但愿你心中的美好愿望能如繁星般闪耀,永远照亮前行的路。
3. 愿你在平凡的日子里,收获不平凡的幸福;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出绚丽的人生。
4. 愿你的生活如春天般绚丽多彩,如夏天般热情奔放,如秋天般丰收满盈,如冬天般安宁祥和。
5. 风卷残云,雨过天晴,愿你的人生如阳光般明媚,如花朵般绽放,如音乐般动听。
6. 愿你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见世界的美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灵,感受生活的温暖。
7. 愿你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和喜悦,每一刻都洋溢着幸福和欢乐,每一步都迈向成功和成就。
8. 愿你的人生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如烛光般温暖,如星光般闪耀。
9. 愿你的心灵如一片湖水般宁静,如一片蓝天般明朗,如一朵花朵般绚烂。
10. 愿你的每一个愿望都能实现,每一个目标都能达成,每一份付出都能得到回报。
以上是我为你列举的10个古代书信祝福语,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祝你生活幸福美满,前程似锦!。
古代人的书信格式古代书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
(二)告辞或思慕语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此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思慕语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的情感。
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
(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
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古代书信范文欣赏古代书信是人们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还反映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篇古代书信范文,感受古人的文字之美。
第一封信是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书》。
信中,韩愈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他写道:“自君之出矣,无所遗恨。
然闻君之在扬州,愿闻一音。
盖闻君之在扬州,心常结念。
”这封信简洁而深情,表达了韩愈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的豪情壮志。
第二封信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赤壁怀古》。
苏轼在信中写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他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展现了对历史的追忆之情。
这封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感慨。
第三封信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的《赤壁赋》。
信中,马致远对赤壁之战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写道:“烈焰千古,英魂永存。
壮哉!赤壁之战,英雄豪杰,气吞山河,一战成名。
”这封信雄辩慷慨,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赞美之情,展现了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第四封信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浮生六记》中的《石钟山记》。
冯梦龙在信中写道:“石钟山之奇险,令人叹为观止。
登山顶,俯视群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他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之情。
这封信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古代书信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承载了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采。
通过欣赏古代书信范文,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文字之美,还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人对于书信的雅称呼
古人对于书信的雅称呼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
1. 书信:是最普通的称呼,指书写于纸张上的信件。
2. 简札:指短小精悍的书信,通常是为了询问消息、传达命令、请人事等事宜而写出的短信。
3. 章书:指重要的公文、奏章等,通常是由高级官员或皇帝所写的正式文件。
4. 御札:指皇帝亲笔写的信件,通常是对臣属的特别指示、命令或寄语。
5. 砚简:指文人雅士主要用来往的书信,常常以诗文的形式写出,也可以附上绘画等内容。
6. 经书:通常是指宗教经典、佛经、道书等,也可以指书信中所用的经句。
7. 遗书:指临终前所写的遗嘱、遗言、遗书等,通常是希望后人能够遵照自己的意愿去办事。
8. 回书:指回复他人来信的书信,通常是对来信内容进行回应或评论。
9. 折子:指轻松愉快的书信,通常是为了表达情感、交流思想、
分享生活的点滴。
10. 珍藏:指收藏一些名人的书信,通常是因为这些信件具有艺术、历史、价值等方面的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常识篇一: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顺颂商祺使用格式跟此致敬礼是一样的,顺颂空两格,商祺换行顶格,但是顺颂商祺用于商业文书中,即祝生意兴隆之意.是商祺.是中国书信礼仪中的问候祝颂语。
现在的人也很少用笔写信了,即使写信或者写电子邮件也很少使用这些文言词了,一般也就是“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祝贺语。
在以前的书信中经常会看到“x祺”,“x安”,“x福”,“x禧”,“x吉”之类的祝福,比如“商祺”,“文祺”,“近祺”,“筹安”,“德安”,“客安”,“冬安”,“财安”,“曼福”,“年禧”,“新禧”,“春禧”等等。
关于祝颂的方式也根据对象的辈分和尊卑有关,如给长辈写信一般用“敬请福安”,“敬颂崇祺”,同样给上级写信一般用“恭请”,“敬请”,“祗请”等,给平辈写信一般“即请大安”,“顺祝商祺”,给晚辈用“顺问”即可。
语言知识:旧事书信常用祝颂、问候语对祖父母:敬叩金安敬请福安叩请金安恭祝健康长寿对亲友长辈:敬请钧安敬颂崇祺敬颂福祉恭请福绥恭叩钧安敬祝康乐顺叩崇祺恭请万福对女长辈:恭叩慈安敬请坤安敬请淑安恭请懿安对师长:恭请海安敬请教安恭请教祺敬请讲安对平辈:即颂时祺敬候佳祉谨颂大安祝你健康祝你安好顺颂时绥敬候坤祺(女)并颂妆安(女)对晚辈:即问近安顺询近祉祝进步祝健康祝幸福快乐即颂近好对政界:敬请勋安恭请钧安祈请政安对军界:敬请戎安恭叩麾安即颂勋祺敬问戎安对学生;并询学安敬颂学祺顺祝进步对作者:顺候著安敬请著福顺祝撰安即颂著祺对编者;肃请编安即颂编祺对商界;敬请筹安并颂财安顺颂筹祺顺颂筹祉祝生意兴隆祝财源茂盛对宗教人士:敬请道安即颂法安恭请法安即颂禅安对旅行者:敬请旅安顺请客安此祝行安谨问旅安对已婚者:敬祝俪安敬候俪祉恭请双安顺颂俪祺贺婚:恭请岩喜顺贺大喜恭请喜安祉贺大喜祝新婚幸福快乐贺新年:恭贺新禧顺贺新祺并颂新祺敬贺岁祺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祝新春大吉大利吊唁:敬请礼安顺候孝履用候苫次请节哀顺变问病:即颂痊安顺候痊安著早日康复按时令:敬颂春祺即颂春安敬候暑安肃请夏祺即颂夏安此颂暑祺谨颂秋安顺候秋祺顺问秋安敬颂冬绥敬请冬安敬颂炉安对全家:恭请阖府清福恭祝阖家清泰祝全家安好篇二:书信常用祝颂语书信格式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第一部分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一、书信格式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
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
这类文字在魏晋到隋唐之际非常流行,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谢元撰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撰有《书仪》二卷。
《崇文总目》称王宏、王俭、唐瑾,以及唐裴茝、郑余庆,宋杜有、刘岳尚等都有《书仪》传世。
此外还有专供夫人、僧侣使用的《妇人书仪》、《僧家书仪》等。
有学者敦煌文献中发现了上百件"书仪"类文书,比较著名的有郑余庆书仪、杜友晋书仪等。
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一封通常意义上的书信,至少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署名。
由于收信人年龄、身份的不同,写信时所使用的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祝愿语等也都有相应的区别,弄错了就会贻笑大方,就是失礼。
这套语言相当复杂,后文再略述。
二、敬称首先我们要谈到书信中必须使用的敬称和谦称,这是中国书信文化最基本的常识,它所要体现的,则是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敬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
敬称的方式很多,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是将古代爵称等转换成敬称。
例如"君",原指天子或者君王,《诗-大雅-假乐》" 宜君宜王",此处的君就是指诸侯。
后来,"君"转化为比较宽泛的敬称:称父亲为家君,称已故的祖先为先君,妻子称丈夫为夫君等等。
也可以用作对他人的尊称,《史记-申屠嘉传》:"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时至今日,君作为尊称的用法在日语中依然保留着。
为什 古代书信常用顿首中国用书信作为往来沟通的方式,可以追溯至 千五百多 前春秋战国时代 如 古诗十九首 ︰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言长相思, 言久离别书札就是信函 来渐渐的古人在写信时,往往总会在信首或信尾的地方,写 “某某顿首再 ”,那为什 要用“顿首”二字呢?自古中国素有“礼 之邦”之称,古人尤 重视“礼”,因 制定了许多的礼仪规周礼‧春官‧大祝 有“九 ”︰稽首 顿首 空首 振动 凶 奇 褒 肃 ,在古代是行敬礼之意,九 是按 时的跪 动作和对象,做了 格的规 ,也就是依 的等级 社会身份,在 的场 所使用的九种跪 礼仪 所以前四种称为“ ”, 常用之 礼, 五种则依附于四种 过流传 来,比较常见使用的则为稽首和顿首稽首是一种俯首至地的最敬礼,一般用于臣子 见君王和祭祀先祖的礼仪 书 ‧舜典 ︰“禹 稽首,让于稷契暨皋 ” 周礼‧春官‧大祝 ︰“稽是稽留之 ,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 稽首, 中最重,臣 君之 ”所以,稽首是臣子对君王所行的隆重而恭敬的大礼, 仅施礼者要屈膝跪 ,并且头 到地 要停留较长一段时间如 左传‧ 公二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是臣子对国君所行之大礼 又 左传‧僖公 十 载︰“孟明稽首曰 ‘君之惠, 以累臣衅鼓,使 就戮于秦 ’”在秦晋交 时,秦将孟明战败被俘,晋襄公听信文嬴的话放他回国,虽然晋襄公是敌国的君王,孟明在谢罪时 是对他行稽首之大礼 因 , 来有些文人向皇帝 书时首尾就会用“稽首”二字以示恭敬顿首和稽首是有区别的 顿首是跪 在地,然 引头至地,就立 举起 因为头触地的时间很短, 略作停顿,所以 顿首 周礼‧春官‧大祝 注 “顿首 ,头 地也 ”疏 “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 举,故 顿首 ”顿首是古代跪 礼节中较轻的一种,一般用于地位相等或 辈间 而 种顿首礼,庄重 过于谦卑,所以 人给君王以外的人写信时,在首尾处就采用“顿首”二字以示礼貌如李 答 武书 尾称“李 顿首” 王羲之写给住在山阴的朋友张侯的慰问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 想安善, 果为结 力 次,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丘迟 陈伯之书 ︰“迟顿首 陈将军足 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 陈伯之书 是一封文情并 的 降信,作者丘迟用“顿首”作为书信的开头和结尾, 卑 亢得表现出对收信者的敬意,也表达了自己劝降的诚意随着资讯的快速传递,现在人 人之间的联系 得多元化,古代的 些繁文缛节也被简化了 如果人人都能够以真诚 善良 忍让的心去和人交往,对方必能感 到自己的心意而互相体谅 尊重, 实 就是最大的“礼”了。
古人书信往来的古诗及注释1、小梅枝上东君信。
雪后花期近。
南枝开尽北枝开。
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
——(宋)晏几道《虞美人·小梅枝上东君信》译文:梅枝上的小花是东君的来信。
雪融化后花也快开了。
南边枝头的花朵开完后北边的花朵也开了。
这是被陇头游子寄过来的春天啊。
2、空园数日无芳信,侧侧残寒犹未定。
——(清)吴婴凤《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译文:空寂的园里几天不见春的音信,令人悲伤的春寒还没有停。
3、夫成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唐)陈玉兰《寄外征衣》译文:你守卫在边关,我却在吴地,凉飕飕的西风吹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正在为你而担忧。
我寄上一封简短的书信,信中每一行字上都浸透了我的眼泪,寒气来到你身边的时候,我寄出的寒衣不知收到没有?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春望》译文: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讯难得,一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5、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朝)袁凯《京师得家书》译文: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译文:这首诗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7、《京师得家书》明代: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释义: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8、《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中,身居洛阳城内的游子,不知家乡的亲人怎么样了;写封家书问候平安,要说的话太多了,又不知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