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京张高铁通信信号专业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489.64 KB
- 文档页数:4
BIM技术在京张高铁电力和电气化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刘义勤,郭戈,刘贺江,吴松,孙春晖(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36)摘要:在京张高铁电力和电气化工程施工中开展BIM技术应用研究,包括设计深化、优化电缆排布、优化大型设备施工方案、指导工厂化预制、驱动自动化生产线和辅助施工管理等,实现了升级腕臂自动化装配线和提升施工管理信息化水平2项应用创新。
通过深入应用BIM技术,为智能京张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BIM;施工;电力工程;电气化工程;京张高铁中图分类号:U2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61X(2020)01-0102-04 DOI:10.19550/j.issn.1672-061x.2020.01.102北京—张家口高速铁路(简称京张高铁)地处华北地区的北京市和河北省,线路全长173.96km,设计最高速度350km/h。
在京张高铁电力和电气化工程施工中,开展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
1BIM模型构建1.1BIM数据标准确定结合京张高铁电力和电气化工程特点,制定了《京张高铁电力、电气化BIM技术应用标准》。
项目遵循统一的建模原则与应用规范,确保BIM模型颗粒度、模型信息、模型命名以及施工BIM技术应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1-4]。
1.2BIM几何模型建立根据项目深化设计需要,建立电力、电气化专业构件库。
将构件库与工程设计信息进行参数化结合,形成了程序化、自动化的快速建模方法,提高了建模效率和精度,做到全部模型中无重复、无命名杂乱的构件。
电力、变电和接触网专业的BIM模型见图1。
1.3BIM属性信息完善以后期运维为目标,将设备的厂商信息录入模型,以模型为载体实现信息的可追溯式管理。
通过以运维为目标的数据标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将数据分为施工应用数据、施工过程数据、运维数据3类。
2BIM技术应用基于BIM技术开展设计深化、优化电缆排布、优化大型设备施工方案、解决接口问题、指导工厂化预第一作者:刘义勤(1982—),男,高级工程师,博士。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
BIM 技术不仅适用于建筑行业,也可以在铁路通信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
铁路通信施工是铁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安全隐患、优化设计方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发展趋势。
1.施工管理BIM模型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更清晰地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包括结构、管线、设备等信息。
在施工前,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冲突检测等工作,提前解决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进度管理、材料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2.安全管理铁路通信施工涉及到大量的设备、工程车辆和人员,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利用BIM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BIM技术还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
3.数据管理铁路通信施工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包括工程图纸、工程档案、施工记录等,需要进行统一管理。
BIM技术可以整合这些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准确性,还可以帮助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二、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优势1.提高施工效率利用BIM技术,施工人员可以在电脑上对工程进行全面的模拟和分析,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提前规划施工方案,减少现场的试错和调整。
这样不仅缩短了施工周期,还提高了施工的精度和质量。
2.降低施工成本通过BIM技术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投入,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3.减少安全隐患BIM技术可以帮助发现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降低了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进行。
京张城际铁路BIM环保管理随着众多客运专线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时,人们对高铁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环保问题越发重视。
为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应充分运用新技术对环境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京张城际铁路起自北京北,抵至河北张家口,全线长约174km,2016年上半年开工,2019年底建成。
京张城际铁路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km有砟轨道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km 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
京张铁路不仅有力保障2022冬奥会举办,还带动北京科技、金融和人才优势与张家口环境资源优势互补,促进京张联动发展。
冬奥之都——张家口京张城际铁路在解决北京西北部运输问题的同时,需要做到环境问题可预测、可感知、可分析、可控制,为实现“绿色京张”“智慧京张”提供支持。
中国铁路总公司针对京张城际铁路信息化建设,专门成立了BIM项目组,不仅将“三站三隧”BIM应用、重点工程无人机倾斜摄影、BIM与GIS 融合三维可视化管控等技术应用于京张,还利用BIM技术,实现大量、多维度数据的综合展示分析功能,从而提升对环境数据的综合利用,达到环境在线监测设备获取现场数据与管理手段紧密结合的目标。
建设期环境监控环境监控系统由部署在现场的在线仪表、数据集成设备和远端环境监控平台组成。
在线仪表与数据集成设备以在线仪表数据物理接口为界,数据集成和环境接口平台以服务器软件接口为界。
环境监控系统架构在线仪表在线仪表使用物理、化学原理,将单一时刻某项或某几项环境因素转换为确定的数字量数值,并与数据集成设备通信。
在线仪表部署是监控系统的神经末梢,一般在以下地点部署:•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工程设施出口,如污水排放口、锅炉烟囱、噪声源等•治理设施,如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环境敏感点、敏感区,如医院、学校、水源地、居民区等•人员活动区、工作区、聚集地•厂界、边界、交界数据集成数据集成一般由多种通信技术、数据接收模块、数据上报模块和本地服务器组成,是一项软硬件结合的技术服务:•由铺设线路和通信调试组成,一般由在线仪器设备厂家与仪器安装服务打包、共同完成•数据集成工作十分依赖设备本身特点•为保证系统数据安全,应设置本地服务器存储数据,并部署数据接收模块和数据上报模块环境监控平台数据平台完成监测数据的展示、统计、预警、管理和导出工作。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建筑行业也逐渐引入了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其中BIM技术成为了近年来建筑行业的一个热点。
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模型的数字化技术,将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信息模型中,使各个参与方能更好地进行协同工作。
在铁路通信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也逐渐被推广和使用。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能够为项目管理和协调提供有效的工具。
通过BIM技术,可以构建一个三维的数字模型,模拟出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
在这个模型中,可以标注出所有相关的信息,如设备安装位置、线缆走向、设备连接关系等。
这些信息的准确和一致性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和计划,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优化。
在通信施工中,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传统的设计流程往往需要设计师进行大量的手绘和计算,而且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
而通过BIM技术,设计师可以在数字模型中进行设计,可以实时地查看设计结果,并进行可视化的分析和优化。
这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减少了设计修改的次数和成本。
BIM技术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施工进度和安全分析。
在铁路通信施工中,进度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通过BIM技术,可以将施工进度信息与数字模型结合起来,实时地展示施工的进度和计划。
可以通过模型进行安全分析,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前进行预防。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BIM技术还可以为通信施工的运维提供支持。
在施工完成后,通信设备的运维和维护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
通过BIM技术,可以将设备的运维信息整合到数字模型中,建立设备台账和维护计划。
这样可以方便运维人员查找设备信息,进行设备维护和故障排查。
运维人员还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虚拟操作和培训,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领域中所占地位较高的一类运输方式,其信号的运维通常是以人工操作的形式,但是随着其运输量等的提升,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达到并满足工作的需求。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开始朝向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BIM技术的涌现可以更好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进程。
将该项技术投入到项目的施工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内,可以进一步的优化专业交叉施工的顺序,同时有效的提高生产的效率。
本文主要就BIM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我国某铁路工程项目为例,深度的探究该项技术在其工程中应用的要点。
标签:铁路建设;通信工程;BIM技术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铁路运输的发展态势也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传统固化的铁路信号运维一般是以人工的形式为主,铁路车次数值以及相关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这一状况下,会导致铁路信号运维工作量以及难度逐渐的变高,对铁路行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需要赋予其信息化、智能化的特性,使得其可以较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态势。
利用BIM技术,处理好铁路信号通信时期所存在的各类问题,综合考虑和其项目相关联的各项数据信息,并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整合项目的相应信息,让其模型更具可视化的特性。
1工程概况为了能更为深入的分析BIM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要点,本文主要以我国某一铁路工程项目为例进行探究,该铁路工程主要是连接两个城市的主要通道,其起点于西方,逐渐的朝向东部延伸,其路过多个县市,最终达到目的地。
对其项目进行全局性的分析,铁路运行的线路会直接影响到这两个省的经济发展状态。
其铁路沿线所处的环境较为繁杂,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化,想要让该工程项目进展的更为顺畅,就需要开展更为高效合理化的设计工作,借助BIM技术,使得其所制定出的施工方案更具可行性。
2BIM技术在铁路通信设计中的应用在该铁路工程项目中选择一段为试验段,就该试验段进行具体化的设计,构建出相对应的BIM模型,其模型对于通信专业来说,突破性意义较强。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6-22T06:49:57.55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4期2月下作者:李湘山[导读] 近年来,工程项目建设持续发展,也在工程项目中融合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类型李湘山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近年来,工程项目建设持续发展,也在工程项目中融合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类型,其中BIM技术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类型,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要求,落实各专业之间的优化,降低在施工中存在的交叉,满足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与效率要求。
铁路通信工程是我国交通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在铁路通信工程中,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满足铁路通信工程建设效率与质量的提升,同时减少在工程项目中各施工部门之间存在矛盾而导致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更加直观的展现项目设计效果,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增长。
基于此,本文针对BIM技术在铁路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BTM技术;铁路通信工程;应用中图分类号:U284 文献标识码:A引言自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融入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类型,其中BIM技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中,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效率要求。
BIM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过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在工程项目中满足对三维模型的建立,保障工程项目管理具备较强的可视化特点,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保障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效果的体现。
在铁路通信工程中,通过BIM技术应用能够结合工程项目要求,满足对三维数据模型的建立,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保障设计效率提升。
1 BIM技术概述BIM技术是当前工程项目中的先进技术类型,以CAD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对工程项目设计的优化,在很多行业中BIM技术都发挥着关键作用,而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宽。
铁路项目、建筑项目都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关键项目类型,通过BIM技术应用能够推进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BIM 技术在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铁路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铁路信号工程具有多子系统、设备离散布置、系统网络连接、信号集中控制、表达抽象及逻辑制约关系复杂等特点。
围绕基于BIM技术实现多源异构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一核心目的,分析当前铁路信号工程领域BIM相关技术标准及建设现状,从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信息交换维度出发,探讨信号专业参与协同平台研发的必要性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信息化辅助设计方案,并通过二维可视化辅助设计软件进行验证。
研究表明:对于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BIM应用,不能照搬现有的技术,需要结合本专业的设计特点,以信息交换为核心进行相应的辅助设计软件开发,提升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信息化水平和设计效率。
关键词:铁路信号;工程设计;BIM技术;信息化引言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通过三维模型以数字化的方式表达项目建设的工程信息,并以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IFC)为通用信息交换标准实现工程信息共享,在铁路信号系统设计中广泛应用。
铁路信号线缆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巨大,应用线缆三维模型进行安全交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统一全线工艺标准同时有效解决传统安装工艺用料计划不准、线缆施工交叉、工艺不美观等问题。
因此,实现高效准确的三维布线是目前铁路信号系统BIM建模研究的热点。
1BIM技术及其应用特点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是一个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过程和资源集成在一个模型中,方便工程各参与方的使用。
BIM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而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
BIM能够利用创建好的模型提升设计质量,减少设计错误,获取、分析工程量成本数据,并为施工建造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撑。
2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特点分析(1)子系统多。
轻量化BIM技术在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2-31T07:46:17.65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19期作者:潘安邦[导读] BIM技术在铁路信号施工过程中,从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以及后续控制环节,都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潘安邦身份证号:33070219890701****摘要:BIM技术在铁路信号施工过程中,从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以及后续控制环节,都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分享和协调,从而可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效结合不同的员工,提高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该技术是我国铁路行业向前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后需要更广泛的应用,同时相关管理人员也要注意提高运营商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将技术与使用相结合,实现其最大效益,使其成为推动铁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BIM;信号施工;铁路建设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正在发生变化,尤其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交通体系的完善也成了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铁路作为交通体系的基本单位,在这其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铁路工程在近些年来的不断完善与改革,信号工程建设逐渐成了铁路工程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信号工程建设质量对于整体铁路工程的正常运转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所以在近些年来,为了能够促进信号工程质量的显著提升,引进先进的新型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铁路信号工程中的BIM技术概述BIM技术是现代出现的模型名称,全称是建筑信息模型。
简单地说,该技术是知识共享的一种方法,在一个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决策密钥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提供给相关决策者来决定。
在此过程中,可以统一提取、修改和保存各方面的各种核心信息,以反映各自的工作。
通过这种多种信息共享,政策制定者可以建立一个全面的信息存储库,最直观地掌握自己的决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当前情况。
目前铁路建设工程中信号施工比较常用的BIM技术,不仅如此,还可以从施工维护、建设管理等多个角度开始,让不同的用户进行相同的更新和维护。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探讨随着BIM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铁路通信施工也逐渐开始使用BIM技术。
BIM 技术为铁路通信施工带来了诸多优势,如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利用等。
本文将探讨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1.施工图设计阶段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最先应用的便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传统的设计方式需要多次修改,效率低下,而BIM技术可以在一开始就将所有信息整合到一个模型中,为施工图设计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BIM技术可以通过3D建模、构建信息数据或者虚拟现实等形式来呈现设计效果,这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容易感性地理解和评估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协调与管理阶段在协调与管理阶段,BIM技术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跟踪施工进度和项目预算,同时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与设计团队、施工人员等进行协调和交流。
BIM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智能化的进度管理和材料管理,同时可以将模型数据整合到一个平台上,从而为项目成员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加强对项目的管控能力。
3.施工实施阶段在施工实施阶段,BIM技术可以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准确度,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成本。
BIM技术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模型数据和信息,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施工方案,减少误差和浪费。
同时还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的模型变化和协作,从而加强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管理。
4.后期运维阶段在后期运维阶段,BIM技术可以为铁路通信项目提供更为全面和精准的数据支持,从而帮助进行设备维护、设备更新、设备更换等工作。
BIM技术可以为设备管理提供更为详细的设备信息和维护记录数据,同时还可以为设备维修和更新提供更为准确的空间信息。
1.提高施工效率2.降低成本BIM技术可以减少建造过程中的错误和冲突,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BIM技术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材料管理和进度管理,从而减少材料浪费和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BIM技术在铁路信号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将计算机技术作为重要的辅助技术之一,而在具有国家生命线铁路的信号工程施工中也存在计算机技术辅助建设的影子,本文提到的BIM技术则是铁路信号工程施工中计算机辅助技术重要施工技术。
关键词:BIM技术;铁路信号;工程施工;应用一、BIM技术信号优势对于铁路信号工程项目来说,除了BIM技术,其他的技术在工程设计、模拟施工以及运行维护方面都有明显的缺陷,可以说,BIM技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通过BIM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三维可视化设计。
在此过程中,不同型号、种类的设备不可以采用同一建模方法,建模完成之后,依据生产厂家提供的信息以及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三维空间模型可以由设备翻模转化而来,利用BIM技术,处理好模型的位置问题,就可以完成三维可视化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不涉及规范,但是专业程度很高的潜在性问题。
如果利用传统的审校方式很难发现这些问题。
这就是BIM技术优于传统技术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可实现三维可视化和精确定位信号专业设计交付件是信号工程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设计交付件一般包括双线图和二维成果的信号平面图等等,这些图非常不直观,因为图纸中对于线路位置就仅仅是以图形位置表示,标注也只包括里程和坐标。
导致施工过程中故障频发。
比如说,设备外缘界线不达标、线路界线遭到设备外缘入侵等等。
对于桥梁、站场、路基、隧道以及线路来说,BIM技术只要在站前专业先期进行建模就可以模拟出完工后的整体效果。
这个技术有利于开展站后专业设计工作,既直观,又能精确定位设备模型。
传统模式中,由于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模型与线路之间角度大小、位置关系都无法确定,设备极易遭到侵限。
BIM技术不仅能提高尺寸数据的精确度,还能准确看到各个模型线路的布设状态。
2、可实现碰撞、遮挡综合检查及管线径路合理布置传统的技术在解决显示遮挡、碰撞以及管线径路选择等问题方面一直存在不足。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信息设计中的应用作者:张延明来源:《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中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BIM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到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
利用BIM技术可以为铁路通信信息设计提供诸多好处。
文章介绍了铁路通信信息设计基于BIM的模型建立、3D可视化、碰撞检查、工程量统计、仿真模拟等具体应用,并提出采用统一铁路IFC数据存储标准解决铁路通信信息BIM设计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BIM技术;铁路通信信息设计;IFC标准引言当今铁路处于大发展阶段,以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经营管理现代化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和行车自动化等高新科学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随着高速和准高速客运专线修建,以及电气化改造力度加大,使得各种“弱电”设备处于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甚至是十分恶劣的应用环境中。
各种电子设备要在铁路上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与环境互动,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交换,才能随时把握环境变化的信息,建立一种与周围环境融洽的关系。
任何一种实用技术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环境不仅是通信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而且是它生存和发展乃至创新的必要条件,否则便面临落后淘汰的命运。
1BIM技术的含义及其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的数据化工具。
BIM可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施工、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维技术制作的通信信号室内施工图纸主要是由线段、线条、图形、符号等元素组成,对于施工中线缆桥架的尺寸、安装位置、线缆路径的贯通情况、室内布线的碰撞情况都难以详细明确,施工过程中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的经验指导室内综合布线施工。
由于施工环境或技术人员人为因素,线缆布线经常会出现“错、漏、交叉”等问题,造成大量返工和电缆材料的浪费,影响了整体的工艺美观效果,不合理的布线也给后续的运营维护埋下隐患。
京张铁路BIM案例
京张铁路是中国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连接了首都北京和河北省的张家口市。
为了保障铁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京张铁路进行了全过程管理和协调。
首先,在设计阶段,BIM技术被用来建立数字建模。
通过收集现场测量数据和采集工程相关信息,建立了一个整合了地理、测绘、结构、设备等各种数据的三维数字模型。
该模型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人员优化设计方案、规划工程进度和资源分配。
其次,在施工阶段,BIM技术被用来进行协调管理。
通过将各个专业的设计模型进行整合,实现了各种施工工序之间的直观呈现和协调。
通过模拟施工过程,可以在施工前就发现可能存在的冲突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避免了后期修补和改动的损失。
同时,BIM技术还能够与施工进度进行关联,提供及时的施工信息和监控,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再次,在运营维护阶段,BIM技术被用来进行数据集成和展示。
在京张铁路的BIM模型中,不仅包含了基础设施的建筑和结构信息,还有各种设备和管线的运行数据。
通过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铁路设施的全面监管和管理。
同时,BIM技术还能够通过模型展示的方式,对外展示铁路工程的建设成果,提升工程形象和品牌价值。
综上所述,京张铁路BIM案例为我们展示了BIM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
通过BIM技术的数字建模、协调管理和数据集成,能够实现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提高工程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工程形
象和品牌价值。
相信在未来,BIM技术在铁路工程和其他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BIM技术在高速铁路设计中的应用概述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一种数字化的设计工具,将建筑设计中的所有元素整合为一个三维模型,包括结构、管路、电气和机械等。
BIM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强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协调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BIM技术在高速铁路设计中的应用。
BIM在高速铁路设计中的应用一、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在高速铁路设计前,需要先进行地形勘测、地理信息、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传统的方式需要人工测量,耗费时间和人力成本高。
而利用BIM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获取数据,并通过BIM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效率,减少前期人力和成本投入。
二、3D模型构建和优化高速铁路设计需要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包括路轨、桥梁、隧道等。
传统的方式需要手工绘制,费时费力,容易出现误差。
而BIM技术则可以通过CAD等软件进行3D建模,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对3D模型进行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碰撞检测和优化在高速铁路的设计和施工中,由于管道、电缆等各种设施的存在,会出现多种交错的模型,可能会出现干涉和冲突。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一一排查和修改,效率低,成本高。
而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碰撞检测和优化,自动识别出模型中存在的碰撞和冲突,并进行自动化的修改,减少了错误的可能性,提高了效率。
四、协调和监控在高速铁路的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设施和设备进行协调和监控,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度。
传统的方式需要人工巡查,效率低,且易出现漏检和误判。
而利用BIM技术,可以将整个工程的数据和信息集中于一个平台,并进行可视化的监控和协调,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度。
BIM技术在高速铁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强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协调性。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探讨随着我国铁路交通基础的不断发展,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BIM技术作为现代建造业的新兴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篇文章将就BIM技术在铁路通信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BIM技术概述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建筑物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多模式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新兴技术。
BIM技术能够将建筑物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数据模型中,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全过程信息,能够提供模型可视化、模型交互、模拟分析等功能,有效提高建筑物建造质量、节约建造成本。
在铁路通信施工前,由于铁路线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的施工方案往往存在缺陷,容易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
而采用BIM技术,可以通过对线路建模和仿真,优化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预测。
此外,BIM技术还可以通过可视化展示,形成共识,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风险。
在铁路通信施工中期,常常需要面对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问题。
而BIM技术通过提供数字化模型和信息化工具,可以方便施工团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理清工作进度和任务等信息,从而有效提高协同效率。
在铁路通信施工后期,BIM技术依然可以通过数字化建模和模拟分析等技术,进行运营和维护方面的工作。
例如,通过使用可视化交互技术,可以将铁路通信线路的实时状态和维护信息同步展现,提高运维效率和减少管理成本。
1、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BIM技术的核心特点就是把业务数据融入到“数字模型”中。
与传统施工方法不同,BIM模型可以在进行铁路通信施工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提供立体化信息的管理与控制,并将各专业之间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流程集成在同一个平台上。
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快速检查并定位,提高人工调试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工具下线的时间。
2、安全性高施工过程中,BIM模型可以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模拟,在模型中进行虚拟实验,测试施工方案或风险控制想法,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断更新和调整。
70世界轨道交通2019.06产品浩亭M12 PushPull,连接实力派从绿皮火车到复兴号动车组,铁路行业一直在快速发展中。
连接器作为铁路大动脉的重连接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连接器领先供应商,浩亭针对铁路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操作简单、节省空间和高效传输的连接解决方案,以匠心和智慧造就连接器的“复兴号”速度。
当前,中国的高铁技术正迅猛发展,对高铁连接也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浩亭颠覆传统,创新地推出了全新增强型产品——M12PushPull推拉式连接器。
这款连接器采用无螺纹锁定方案,可实现轻松盲插。
既无需使用任何工具,也不需严格拧紧扭矩即可完成连接。
既能节省安装时间,又能降低人为操作的失误率。
比起使用传统的M12螺纹版连接器,浩亭M12PushPull连接器无需工具,只需简单插入即可,可节省最少75%的组装时间,平均每个连接可节省约22.5秒。
当连接次数达到一百万时,节省高达780多个8小时工作日。
使用浩亭M12PushPull连接器,连接将不再是一场考验耐力的测试,将真正帮助装配工人减轻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浩亭M12PushPull连接器是空间节省的高手。
由于无需再对连接器进行螺纹拧入操作,因此节省了需要为连接工具预留的操作空间。
独特的斜角式外壳设计使侧式电缆出口可缩短外壳门至开关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缓解列车车载环境中高昂的空间成本。
另一方面,车载设备和元件不断微型化,也将有效地为乘客们提供更加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
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振动和严苛的环境对连接可靠性的要求极高,一旦连接出现故障,将影响列车能否准时、顺利地运行。
浩亭M12PushPull无需安装工具即可达到IP65/67级防护标准,360度锁定和屏蔽设计确保可靠连接。
其抗冲击和抗振动性能达到I E C 61373要求,还具备出色的防火性能,符合DINEN45545-2标准,即使在严苛环境下,凭借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它也能“面不改色”,发挥如常。
BIM技术在京张高铁通信信号专业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4-10T05:21:07.167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2期作者:曹朝阳[导读] BIM技术在铁路通信信号专业的实际应用探索,关于模型的建立,施工过程中的引用及对BIM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结合的技术展望。
曹朝阳通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摘要:BIM技术在铁路通信信号专业的实际应用探索,关于模型的建立,施工过程中的引用及对BIM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结合的技术展望。
关键词:BIM;BIM模型;虚拟施工;首件定标;云计算;物联网Abstract: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of BIM Technology in railway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specialty,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l,the refer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technical prosp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BIM Technology with cloud computing and Internet of thingsKeyword:BIM;BIM;BIM model;Virtual construction;The first engineering standard;cloud computing;Internet of thingsBIM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推广,它可以实现工程信息的集成,从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直至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终结,各种信息始终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施运营单位和业主等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根据铁路工程验收标准建立BIM模型模型建立是开展所有BIM应用的基础,为BIM更好的应用在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建设,通过郑万、商合杭的BIM应用摸索,在京张高铁项目中我们开创性的根据铁路通信信号专业工程验收标准,对模型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对设备和施工材料建立多级类目库分类划分,形成模型与模板,模型作为单元可直接用于工程建模;模板为二维图形或半成品单元,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一定配置后方可用于工程建模。
按照此原则建成国际国内首套铁路通信信号基础模型库,共建成模型327个,结合各专业特点:通信专业共有模型215个:其中室内模型176个,室外模型39个。
信号专业共有模型107个:其中室内设备模型75个,室内施工材料10个,室外设备模型22个。
站前及强电共有模型5个。
以通信专业为例,模型库如下图二、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实施应用BIM技术在京张施工项目中真正实现了正向指导施工,实现了优化施工设计、物料准确提报、工厂化预制加工、虚拟施工、辅助工程实施首件定标。
1、优化施工设计进行虚拟建造在工程开始之前完成了模型的建立,结合图纸及现场的实际,初步进行设备的摆放,线缆的布放,对每一道工序进行可视化推演,模拟施工全过程,论证及优化施工方案,实现工程虚拟建造。
1)实现线缆碰撞检查。
二维图纸不能用于空间表达,使得图纸中存在许多意想不到的碰撞盲区,各专业分工作业,依赖人工协调项目内容与分段,这也导致往往存在着专业间碰撞,甚至本专业碰撞。
同时,在设备与管道线路的安装方面还存在着软碰撞的问题(即实际设备、管线间不存在实际的碰撞,但在安装方面会造成安装人员、机具不能到达安装位置的问题)。
碰撞检测基于BIM可视化技术,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就可以对项目进行碰撞检查,彻底消除硬碰撞、软碰撞,优化工程设计,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与返工的可能性,对设备、缆线、槽架、管道排布方案进行优化。
最后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碰撞优化后的三维方案,进行施工交底、施工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提高了与业主沟通的便捷。
在京张专业实际施工中,由于各专业暂未合模,线路碰撞检查只能对本专业机房内缆线进行检查,优化线缆路径,避免交叉,以确定线路径向;实现接口检查预警,提高各专业施工的协同效能。
2、物料准确提报,实现精确物资管理在项目部拿到专业安装施工蓝图后,根据蓝图构建BIM图纸三维模型,形成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把原来分散在各安装图纸的工程信息汇总到一起,形成一个汇总的单位工程基础数据库。
安装材料BIM模型数据库的最大优势是包含材料的全部属性信息,由于BIM模型的空间精准可靠,运用BIM模型,根据BIM图纸自动生成线缆、槽架、机柜底架等物料数量及规格型号,结合施工进度,方便施工精准物料提报,防止“长料短用、整料零用”,做到物尽其用,减少浪费及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节约成本。
3、工厂化智能预制加工BIM模型可以完成构建加工、制作图纸的深化设计,通过软件自带功能将所有加工详图(包括布置图、构件图、零件图等)利用三视图原理进行投影、剖面生成深化图纸,精确呈现在图纸上所有的尺寸。
施工需要的支架、槽架、底座、卡件等通过深化设计产生的加工数据清单,直接交付生产厂家或者3D打印设备进行加工,提高预制精度,缩短预制周期。
保证了构件加工的精密性及安装精度。
线缆的长度可以在车间根据BIM图纸进行预先切割,进行预制,现场直接布放,避免现场测量切割,缩短工期。
4、进行虚拟施工1)模拟施工,确定工序以机房线缆布放顺序为例,要求无交叉。
机房线缆众多,往往布线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影响施工进度,增加人工成本。
根据BIM虚拟施工过程,生成线缆布放顺序,缩短工期。
2)实现可视化技术交底。
结合施工方案、BIM模型、施工模拟进行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交底。
根据BIM可视化效果进行专项施工方案、关键工艺展示、将复杂部位简单化、透明化,对专项方案的工序进行合理排布,能够提前对重要部委的安装进行动态展示,提供施工方案讨论及技术交流、交底的虚拟现实信息,使施工技术人员看到并了解施工过程和结果,直观了解整体布置情况、施工细节。
1、辅助工程首件定标利用BIM模型的三维特性,360度直观可视,对设备的布置、安装、对工程技术的重难点关键工艺展示、对施工工序的搭接、新型复杂施工工艺、质量进行全方位检视,利用三维效果预演的方式解决各方的要求,根据要求进行现场修改,最终完成后进行首件定标的工程实施,缩短首件定标周期。
2、推动建维一体传统的运营管理阶段存在问题主要是目前竣工图纸、材料设备信息分离,设备信息往往以不同的格式或形式存在于不同的位置,信息的凌乱造成运营管理的难度,BIM模型解决了这个问题,BIM的核心在于信息的传递,设备、材料在不同阶段属性信息都可以反映。
BIM参数模型可以为业主提供建设项目中所有系统的信息,在施工阶段做的修改将全部同步更新到BIM参数模型中,形成最终的BIM竣工模型,该模型作为各种设备管理的数据库为系统的维护提供依据。
三、铁路工程中BIM应用的不足1)各专业间还未能形成合模,各专业具有各自独立的BIM模型,各专业使用不同的BIM软件,BIM模型的合模有一定的问题,软件彼此的兼容性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开发。
2)工程算量,基于BIM设计模型算量的软件较少,都不能满足国内铁路工程的实际应用,急需进行第二次开发。
四、BIM在铁路工程中的发展展望1、BIM技术与云计算BIM与云计算集成应用,将BIM应用转化为BIM云服务,将BIM应用中计算巨大复杂的工作转移到云端,以提升计算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数据储存能力,可将BIM模型及其相关的业务数据同步到云端,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访问并共享。
2、BIM技术与物联网BIM与物联网集成应用,实质上是工程全过程信息的集成与融合。
BIM技术发挥上层信息集成、交互、展示和管理的作用,而物联网技术则承担底层信息感知、采集、传递、监控的功能。
二者集成应用可以实现工程全过程“信息流闭环”,实现虚拟信息化管理与实体环境硬件之间的有机融合,二者集成应用将会产生极大的价值。
五、结束语BIM技术在高速铁路通信信号工程建设中应用将越来越广泛,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实现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电务运维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推动电务运维管理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1]BIM应用案例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BIM技术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接第435页三、经济性分析设冷渣器产热量为X(X=8.5MW~27.4MW),由冷渣器进水温度为45℃,设出水流量为y1,出水温度为y2,由公式X=cm△t÷3.6[1],(其中,c:水的比热,4.18kJ/(kg*K);m:质量流量,t/h;△t:冷渣器进出口温度差,℃),整理后可得方案一:y1=1000X/58.05;整理后可得方案二:y2=1000X/310+45。
设方案一余热回收制冷量为Q1,方案二余热回收制冷量为Q2,计算结果见表一。
表一由表可知,当X≥15.5MW时,方案一和方案二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当X<15.5MW时,溴化锂机组制冷量对于水量的变化和对于水温的变化其敏感性是不同的。
对于溴化锂制冷机组而言,若热源水温达到设计要求而水量不足时,制冷量与入口水量成正比关系;若热源水量满足设计要求而水温偏低时,制冷量随温度降低衰减迅速,当水温低于70℃时便不再制冷。
同样的规律在其他品牌的溴化锂制冷机组中亦存在,只是品牌不同,对温度和水量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例如,双良对水温的敏感度较芿原要大,而LG对水温的敏感度则比双良更大。
此外,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相同工况下方案二比方案一消耗的蒸汽量更多,需要的壳管式换热器规格比方案一的要大,因此选择方案一更优。
四、总结在实际工程中,因余热质、量的变化受生产条件和生产规模的变化,且往往不存在规律性,使得热回收式制冷系统在设计时存在比较复杂的情形。
本文以高安项目中央空调站制冷系统设计为依托,通过计算得出以下结论供工程参考:由于定流量情况下热源水温的变化对制冷机组制冷能力的影响比定温度情况下水量的变化要大,因此工程中,当余热量无法完全满足制冷需求,需要额外补充热源满足时,采取定温度变流量的系统方案更有利于减少系统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1] 连之伟主编.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