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x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13
16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免疫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黄 华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派姆单抗(商品名可瑞达)、信迪利单抗(商品名达伯舒)等在各类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rAEs)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其在发生时间上与传统抗肿瘤药物有着显著差异,通常可于给药后数周至数年内发生,故密切观察并随访患者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一般而言,不同部位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皮肤毒性>胃肠道毒性>肝脏毒性>肾毒性>肺毒性>内分泌毒性。
研究发现,ICIs相关皮肤毒性的发生率为34%~45%,其临床表现为斑丘疹和瘙痒,严重的皮肤不良反应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史-约综合征,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
ICIs相关消化系统毒性,如腹泻发生率为12.1%~35.4%;结肠炎发生率为0.7%~9.1%,可伴有腹痛、便血、发热或其他胃肠道症状。
ICIs相关肝脏毒性的发生率为5%~10%,临床表现大多数为小叶性肝炎。
ICIs相关肾脏毒性的发生率为9.9%~29%,绝大多数表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ICIs相关肺毒性的发生率为2%~5%,早期症状为非特异性,如咳嗽、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ICIs相关内分泌毒性,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发生率分别为5%~8%和3%;垂体炎的发生率为1%~17%;1型糖尿病是相对少见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目前缺乏大规模的队列研究报道,尚无明确的发病率或患病率报道。
近年来随着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相关治疗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对此笔者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免疫治疗有更多了解。
对于ICIs相关肺毒性的治疗时机和手段,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ICIs相关肺炎分类依据,包括停止ICIs治疗、对症治疗和皮质类固醇激素。
大多数肿瘤细胞逃脱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抗原丢失,不能被免疫细胞发现。
17--19%的晚期肺癌患者有效。
1. 如何预判效果?2.如何使用?3.AE:副作用I-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是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
逃避免疫是免疫耐受,外周和中枢耐受2种。
临床主要是外周免疫耐受的组成部分。
淋巴细胞增生,免疫功能活跃。
PD-1抑制剂副作用发生几率如下图三到四级的严重反应只有20%,停止用药的只有5—10%联合2种免疫抑制剂用药,三到四级57%牛皮癣,风湿病等免疫性疾病肿瘤因素,癌旁的相关性肺炎发生慢性感染:免疫的发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B)靶药依赖肝药代谢酶P450,免疫抑制剂不这样,副作用发生跟个体相关,跟剂量相关性比较小副作用大多可逆,1,停药,2加入干预措施,如激素。
相对靶药化疗发生的晚一些。
肝毒性2个月出现,甲状腺毒性三个月出现等。
内分泌副作用,垂体副作用可能不可逆,持续久联合应用毒性更明显如何治疗副作用ESMO的毒性管理指南是认可度最高的三四级毒性考虑入院治疗,一级不用激素二级局部用激素,三级以上用激素大剂量和强激素,如环磷酰胺抗组安药如扑尔敏,强激素如甲强龙糖皮质激素肝脏毒性,肝功能异常,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影像+生化的联合应用检查。
轻度肝损,1.3倍的ALT,AST,护肝。
2级延迟,先护肝再治疗,三四级终止免疫治疗并不再用这种药内分泌毒性比较隐秘。
垂体炎危险,脑核磁促甲状腺素升高,级别不同,相应处理。
脱水,血压,延迟或暂停免疫治疗,用激素等替换疗法可以控制的话可以推迟但不需要终止免疫治疗腹泻多,腹痛。
出血、发烧,体重下降是危险信号糖皮质激素用上干预一级,止泻。
二级,糖皮质激素可以考虑。
,三四级终止免疫治疗英利昔单抗可改善肠瘘克隆氏病人的长期后果,是类克,属于生物制剂类药物,对大多数AS效果较好,但也只能控制停了一样很可能反弹。
免疫相关肺炎发生率不高,但生命危险大。
不吸烟的人恢复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