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个人简介及作品集
- 格式:docx
- 大小:55.08 KB
- 文档页数:2
阿城作品七册阿城作品七册,包括《棋王》、《树王》、《孩子王》、《父亲王》、《儿子王》、《情书王》和《告别王》。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一、阿城作品简介阿城,原名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七册作品涵盖了阿城不同时期的创作,展现了其写作风格的演变和成熟。
二、阿城作品主题与风格阿城的作品以农村题材为主,注重对人性、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剖析。
他的笔触细腻,文字简练,情感真挚。
在讲述一个个真实、质朴的故事的同时,传达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探究。
三、阿城作品的影响力阿城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新时期农村小说的代表”。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屡获大奖,还受到国际文坛的关注,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阿城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作家,成为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四、推荐阅读顺序1.《棋王》:讲述了一个农村棋手的传奇故事,以棋为载体,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2.《树王》: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的变革。
3.《孩子王》:描述了一个乡村教师与一群孩子的成长故事,体现了对教育的执着和关爱。
4.《父亲王》:讲述了一位父亲为了子女的成长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感人至深。
5.《儿子王》:以一个儿子的视角,描绘了父亲形象的伟岸与无奈。
6.《情书王》:通过一封封情书,展现了真挚的爱情与人生抉择。
7.《告别王》:以一个老人的告别,寓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生。
五、结语阿城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读者可通过阅读这七册作品,领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感受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体悟人生的酸甜苦辣。
首先来了解下他: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8月出生,陕西西安人,1966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
现任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陕西省作协主席、党组成员。
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1965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1979年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报告文学散文以及创作漫谈50余篇。
其中9部(篇)作品获全国及各大刊物奖。
已出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夭折》,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白鹿原是他的代表作:在接受采访时,陈忠实表示自己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应该是写得比较真实。
他说:“作家写作应该坚持真实性第一这个基础原则,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这也是读者对你的作品和你这位作家建立信任感的基础。
哪怕一个情节或细节虚假,他就不信任你了,开始排斥你的作品。
这是要害。
当然,真实性不是文学创作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创作上的问题需要解决。
”20年过去了,回顾自己的创作,陈忠实坦言《白鹿原》也有不少瑕疵。
“一些人物的行为、情节其实可以更圆润。
比如,白灵回故乡参与的那次革命,里面穿插了很多内容,我现在觉得一些场景在艺术上看不太自然。
”不过,陈忠实表示不会再改写。
他不仅不打算改写《白鹿原》,而且也没有再写长篇的计划,“写不动了,老了。
”陈忠实透露,其实刚写完《白鹿原》时他曾想写长篇,写一部描写解放后现实生活的作品。
“但是我觉得自己对那种生活的理解程度还没有达到非要表述的程度,尽管这种生活是我直接体验的,而《白鹿原》中的生活是间接体验的。
”陈忠实说,如果作家对自己所写的生活的独到性挖掘得不够,开掘深度不能超越读者理解的深度,读者就没必要读你的作品;如果你的独到发现能够超越他的理解,他就有新鲜感,读过后也能弥补他对生活的理解。
《白鹿原》开篇第一句话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不少读者和评论家认为陈忠实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
陈忠实及作品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灞桥区西蒋村。
1962年高中毕业,做乡村小学、中学教师和区、乡干部20年,1982年调陕西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初中二年级在作文本上写作第一篇小说。
1965年初发表处女作散文,197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迄今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等30余种作品集。
其中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现任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白鹿原》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2、《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收集了作者自2002年至2006年之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2篇、散文、随笔57篇,文论、对话49篇,共40余万字,由于作者近几年未出版图书,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出版本书是为了给关心他、研究他的读者与机构一个交代。
3、《凭什么活着》我唯一恳求上帝的,是给我一个清醒的大脑。
而今天所有前来聚会的朋友和我的亲人,就是怀着上帝的意愿来和我握手的。
4、《我的行走笔记》我上过美国那幢被恐怖分子炸毁的高层建筑,却没有留下一字,倒是在街头的一座雕塑前久久驻足,那是一辆坦克驮着的巨型口红。
5、《我的关中我的原》本书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最新散文集。
全书以作者生活的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自然、人文风貌为主题,以“真实的生命体验”为主线,展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貌,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令读者身临其境,心领其情,自然地走进原下、走进关中。
陈忠实简介:1942年6月22出生于陕西,1962年9月至1964年8月:西安郊区毛西安公社将村小学任教;1964年9月-1968年7月: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团支部书记;1968年12月至1978年7月: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工作;1978年7月至1980年3月: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1980年3月至1982年11月: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副馆长;1982年11月至今:陕西作家协会工作,1985年任副主席,1993年任主席。
主要创作体裁:小说、1965年开始发表散文,处女作散文《夜过流沙沟》。
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蓝袍先生》、《地窑》等多种,1993年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因此被看作是“陕军东征”的代表人物。
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
现任陕西作家协会主席。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娶六丧六,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急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战栗。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
白嘉轩是其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几千年中国宗法封建文化所造变的一个人格典型。
在他身上包容了中国文化传统全部的价值——既有正面又有负面。
他既是一个刚真的男子汉、富有远见的一家之长、仁义的族长,又是一个封建文化、封建制度的身体力行者。
写法上,《白鹿原》在总体写实的基础上,糅以民间传说和灵怪色彩,既表现出关中地区的民情风俗,又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染力。
小说的语言朴素、平实,是高密度的大笔勾勒,具有节奏感和耐人的韵味。
总之,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是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时代广场的蟋蟀作者简介20字蟋蟀作者简介:蟋蟀作者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著名作家,他的名字叫陈忠实。
他出生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曾任《新闻联播》编辑,现任《新华社》编辑。
陈忠实的作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大师”。
他的作品曾获得过多项文学奖,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文学奖”。
陈忠实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大师”。
他的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陈忠实的作品《蟋蟀》是他的代表作,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新时代的故事,以一只蟋蟀为主角,讲述了它在新时代的挣扎和奋斗,以及它在新时代的生存之路。
该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经典”。
陈忠实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大师”。
他的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他的作品《蟋蟀》更是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经典”,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陈忠实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大师”。
陈忠实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大师”。
他的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他的作品《蟋蟀》更是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经典”,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陈忠实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他的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他的作品《蟋蟀》更是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经典”,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陈忠实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新时代的文学大师”。
他的作品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他的作品《蟋蟀》更是。
著名文学家陈忠实作品发表年表1964年调入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并担任校团支部书记。
12月,在《西安晚报》的《春节演唱》专栏发表陕西快板1篇。
1965年1月28日,在《西安晚报》发表快板《一笔冤枉债——灞桥区毛西公社陈家坡陈广运家史片断》。
3月6日,在《西安晚报》发表诗歌《巧手把春造》。
共14行。
3月8日,在《西安晚报》文艺副刊发表散文处女作《夜过流沙沟》。
随后陆续发表《杏树下》(1965-4-17)、《樱桃红了》等散文。
1966年2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发表《春夜》(1966-3-25)和《迎春曲》(1966-4-17)等散文特写。
1968年与初中肄业的农村女子王翠英结婚。
婚后共育两女一子。
在毛西公社东李八年制学校任初中教员。
1971年年末,被抽调到毛西公社协助工作。
1972年担任公社卫生院院长。
8月27日,在《西安日报》发表革命故事《配合问题》。
10月22日,在《西安日报》发表散文《雨中》,后陆续发表散文《寄生》、《闪亮的红星》等。
散文《水库情深》发表于内刊《郊区文艺》。
1973年春,担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成为国家正式干部。
编写村史《灞河怒潮》,陕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出版,印数:25000册。
5月6日,在《西安日报》发表散文《青春红似火》。
7月,散文《水库情深》发表于《陕西文艺》第1期。
11月,短篇小说处女作《接班以后》发表于《陕西文艺》第3期。
1974年1-6月,以“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第八期学员”身份,在延安南泥湾学习。
9月,短篇小说《高家兄弟》发表于《陕西文艺》第8期。
第一次以作家身份接待日本文化访华团。
32岁。
1975年发表短篇小说《公社书记》、特写《铁锁——农村生活速写》(《西安日报》4月12日)。
被任命为中共毛西公社副书记。
1976年3月,参加《人民文学》编辑部在北京的一个创作笔会。
发表短篇小说《无畏》(《人民文学》第3期)。
6月20日,在《西安日报》发表特写《社娃——农村生活速写》。
陈忠实先生作品集
成名作《白鹿原》;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另外还有《信任》,《立身篇》、《十八岁的哥哥》《青海高原一株柳》等《白鹿原》,撼人心魄的高峰在一九八五年创作中篇小说《蓝袍先生》的时候,陈忠实便开始了关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深入思考。
为了完成一部堪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的死后可以放在自己棺材里当枕头用的大书,为了完成这部曾经拟名为“古原”,后来定名为《白鹿原》的长篇小说,陈忠实花了两三年的时间作了几方面的准备:一是历史资料和生活素材,包括查阅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搞社会调查;二是学习和了解中国近代史,阅读中国《近代史》、《兴起和衰落》、《日本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梦的解析》、《美的历程》、《艺术创造工程》等中、外研究民族问题和心理学、美学的新著;三是艺术上的准备,认真选读了国内外各种流派的长篇小说的重要作品,以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包括研究长篇结构的方法。
他特别重视的有中国当代作家的《活动变人形》(王蒙)、《古船》(张炜),外国作家的则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莫拉维亚的《罗马女人》以及美国谢尔顿颇为畅销的长篇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陈忠实的生平事迹介绍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陈忠实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其创作的小说《白鹿原》发行逾200万册,被评论家认为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并被国家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是其代表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跟大家分享的陈忠实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陈忠实人物介绍1.职务陈忠实于1965年初发表处女作,创作生涯已历45年。
历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是中共第十三、十四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第七、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党组成员。
他是西北五省自建国以来除柯仲平外,第二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一重要职务的作家。
居住于陕西省西安市。
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石油大学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双聘教授。
2.创作陈忠实现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随笔等。
陈忠实已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七卷、散文集《生命之雨》《告别白鸽》《家之脉》《原下的日子》等著作76种。
截止20xx年,陈忠实及其作品共荣获文学奖21项,其中三部(篇)作品获得全国大奖,《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荣获省级以上文学奖17项,其中主要有: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1983年《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散文《原下的日子》获20xx年《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日子》获20xx年首届蒲松龄小说奖,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获20xx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20xx年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20xx年第13届百花奖,20xx年陈忠实荣获由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
陈忠实的《白鹿原》一、作者简介陈忠实(1942一),出生于陕西西安东郊灞桥区蒋村,1962年9月至1964年8月,在西安郊区毛西安公社将村小学任教,1 964年9月一1968年7月,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1 1968年1 2月至1 978年7月,在西安郊区毛西公社工作,1978年7月至1980年3月,任西安郊区文化馆副馆长,1980年3月至1982年11月,任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副馆长,1 982年11月以来,在陕西作家协会工作,1 985年任副主席,1 995年任主席1965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9年以来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还有报告文学、散文等,主要创作体裁为小说,散文。
陈忠实是中国西部文坛代表作家之一。
其9部作品获全国及各大刊物奖。
长篇小说《白鹿原》获茅盾文学奖。
二、情节概述白鹿村的族长白嘉轩自从以两亩天字号水田换了白鹿显现的鹿子霖的那块地后,第七房妻子便好好活了下来,从此人财两旺。
张总督反正,清巡抚逃走,后又带人马反扑,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为张总督做说客,使关中百姓免遭涂炭。
清帝退位,鹿子霖被任为乡约,下令收印章税,激起民愤,白嘉轩发动“交农壮举”。
鹿子霖的儿子兆鹏,兆海进西安新式学堂后,白鹿书院的学生们也纷纷进城,朱先生便关了书院,重修县志。
白嘉轩的儿子孝文、孝武也回了家。
白嘉轩的女儿白灵加入了共产党,而上了军校的恋人兆海却加入了国民党。
白灵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给一个同志做太太。
不想此人竟是令自己牵肠挂肚的兆鹏。
两人假戏真做,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后来白灵死于清党。
兆海战死在中条山,长工鹿三之子黑娃做了土匪,起了内乱,孝文趁机请他下山新建炮营。
黑娃明里跟国民党,却暗中为游击队办了许多好事,在兆鹏的配合下,逼孝文起义,解放县城.白孝文当了县长,黑娃当了副县长。
然而,半年后,黑娃却以杀害共产党的罪名被抓。
鹿于霖被民兵押到台下去陪斗,看着处死黑娃等人的情景,疯了。
陈忠实个人简介及作品集
陈忠实,男,汉族,1942年6月出生,陕西西安市灞桥区霸陵乡西蒋村人,1966年2月入党,1962年9月参加工作,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
陈忠实,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
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
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2006年12月15日,“2006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