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形状记忆陶瓷-第四节-形状记忆高分子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7
学生姓名:王立鹏教学号:32130615学号:12130916形状记忆材料形状记忆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初始形状)的固体材料,在某一低温状态下经过塑性变形后(另一形状),通过加热到这种材料固有的某一临界温度以上时,材料又恢复到初始形状,这种效应称为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材料简称SMM,是指具有一定初始形状的材料经形变并固定成另一种形状后,通过热、光、电等物理刺激或化学刺激的处理又可恢复成初始形状的材料。
其分类主要是合金,陶瓷,高聚物。
最早发现并研究的是合金类形状记忆材料。
而其实质是合金内部热弹性马氏体形成,转变,消失的过程。
合金类(SMA):1.Ti-Ni系形状记忆合金2.铜基系形状记忆合金3.铁基系形状记忆合金1.Ti-Ni系形状记忆合金:具有丰富的相变现象、优异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高阻尼特性,是当前研究得最全面、记忆性好、实用性强、应用最为广泛的形状记忆材料。
Ti-Ni合金有3种金属化合物:TiNi2,Ti2Ni,TiNi(高温相为体心立方晶体B2,低温相为复杂的长周期堆垛结构,属于单斜晶体),Ti-Ni SMA耐腐蚀、疲劳、磨损,生物相容性好,是目前唯一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形状记忆合金。
2.铜基合金的某些特性不及NiTi合金,但由于其加工容易,成本低廉(只及NiTi的1/10),铜基系形状记忆合金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Cu-Zn-Al及Cu-Zn-Al-X(X=Mn、Ni),Cu-Al-Ni及Cu-A1-Ni-X(X=Ti、Mn)和Cu-Zn-X(X=Si、Sn、Au)等系列。
铜基系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明显低于Ti-Ni合金,形状记忆稳定性差,表现出记忆性能衰退现象。
3.铁基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既有通过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来获得,也有通过应力诱发ε-马氏体相变(非热弹性马氏体)而产生形状记忆效应。
SMA应用:连接紧固件,飞行器用天线,医学应用。
陶瓷类:氧化锆基陶瓷的形状记忆效应。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引言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作为一类智能材料,因其可以在适当的刺激条件(如温度、光、电磁或溶剂等)下,响应环境变化,而相应发生形状转变的能力,为解决科学技术难题带来了一种新的方法。
1950年,第一次报道了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交联聚乙稀聚合物,并在文中描述了具体的表征方法。
这类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与其它形状记忆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和陶瓷相比,具有变形量大、赋形容易、响应温度易于调整,质量轻、价格低、以及易加工成型等优点。
而且易于设计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的生物材料,比如手术缝合线、支架、心脏瓣膜、组织工程、药物释放、矫形术及光学治疗等。
1.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分类SMPs根据刺激响应的不同可分为热致型,电磁致型,光致型,化学型以及水致型,其中热致型是研究最广也是研究最成熟的一种高分子材料。
热致型SMPs 由固定相和可逆相两部分组成,其中固定相通常是由化学交联或物理交联点构成,其可以决定初始形变;可逆相通常由结晶结构构成,可随温度变化而进行可逆的软硬化转变。
1.1 热致型SMP热致型SMP是指材料在初始条件下开始受热,当加热温度达到相转变温度时,同时给材料施加外应力,然后再外力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迅速下降至室温,材料会保持暂时形状,即使在撤去外应力后材料依旧可保持这种状态,直到再次在无应力条件下加热,温度再次达到相转变温度时,材料才会自发地恢复到初始形状。
以聚氨酯为例其可以通过改变嵌段共聚物的成分和比例,来改变聚氨酯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相容性、组织相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性质。
形状记忆聚氨酯由软段和硬段组成,其中硬段主要由二异氰酸酯和扩链剂组成,因此刚度比较大,抑制了材料变形过程中大分子链的塑性滑移;软段主要由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等线性分子组成,因此能够进行较大的形变.一般情况下,在温度增加到软段的转变温度之上时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处于高弹态,而且软段微观布朗运动的加剧,致使材料容易变形,此时因为硬段还处于玻璃态,所以阻止了分子链滑移的同时产生了一个内部的回弹力;当温度从冷却的温度增加到软段的转变温度以上时,硬段储存的应力释放,进而导致了材料能够回复到初始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