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明清美术浙派: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就与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承随着两地的画家入宫廷就职明代宫廷绘画呈现了取法南宋画院兼师北宋名师的面貌人称之为院体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吴伟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由于他们都是浙江人因此称为浙派.戴进:善山水也工人物和花茑集南宋四家之长.传世作品<风雨归舟图>以兼工带写的方法描绘了风雨交加中的树石渔夫逆风归舟气氛和人物形态有声有色.吴伟:兼有粗笔写意细笔或白描几种.人物画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以水墨酣畅全以气胜能得自然神韵.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是吴门画家的代表人物是明代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画派重视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崇尚简洁而儒雅的艺术格调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文人精神与审美情趣四人或师或友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影响深远沈周:山水人物花卉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取景平凡简洁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庐山高图>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直瀑布草木茂盛气魄雄伟.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文佂明:其山水以细笔为只要面目缺少空间纵深表现追求平面感树木稜角分明略有变形唐寅:开创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的艺术形象<秋风执扇图>描绘一名手执扇面冷漠凄凉于秋风之中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年长色衰被遗弃妇女的深刻同情仇英:出身工匠跻身于文人画家行列,其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严谨设色艳丽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仙山楼阁图>画面群山紧锁与烟云之中楼阁掩映幽深远高. 明清的木板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明清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垢河北的武强四川绵竹这些地区生产力强艺术水平高.题材内容广泛:戏文故事,仕女娃娃,耕织生产时事风俗等.体裁形式多样制作方法一般是套色版印刷和印绘结合.北方以天津杨柳青为代表,绘制风格主要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作品多是人物表现人的各种活动吸取了前代绘画的工笔纤维细写意的传统雕与绘结合笔法匀整细致设色鲜明调子强烈.南方以苏州桃花坞为代表.题材突出城市风光风俗时事.技法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的方法.有两大特点1木刻接近绘画主要是刀法的创造与改进印后敷色达到效果.2是受欧洲的版画影响,采用线画法案透视阴影加以表现.年画19世纪以后日趋衰落.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版画插图情况1:明代中期因市民文化与民俗文学的昌盛版画在吸取小说插图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某些著名画家参与创作以即版画工艺的进步又进一步把版画推广到其他的领域不仅提高了版画报艺术的水平而且成了传播画法丰富文人及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媒介.扬州画派:1是清代活动在扬州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少堂高凤翰等有人成为扬周八怪>2这批画家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等等3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重视创作学古而不拘泥而古4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龚贤:长于山水师董源.风格分为两点1墨龚采用多便的积墨方法浓烈墨色黑中透明2白龚不着晕染简略淡雅作品<山水图><千岩万壑图>龚贤山水是中国画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影响深远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cui王原祁四人合称继承了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的临摩。
中国美术史名著选读之明清时期写作特点:传统的重视一家之言、史论结合的特点削弱了,重视资料性的成分加重了。
许多画史成了画家传记。
对资料的收藏、整理、编录,是和美术史的实用目的诸如收藏、鉴赏相关连。
收藏的队伍成分发生变化,由南北朝时的士大夫阶层,发展为普通人群,故书画家字号类的书籍有了需求。
1、列传体的画史继承传统继续发展。
2、公私著录蓬勃发展,形式完备而多样。
3、出现了各种各样整理以往美术史籍的丛书。
美术史的汇编,如《王氏书画苑》,如《佩文斋书画谱》(书学、画学、书家传、画家传、书辨正、画辨正等)。
著录的类编,如《式古堂书画彚(huì)考》。
工具书性质的汇编,《历代画史汇传》。
简明的年表性的书籍,《画法年表》。
工艺美术史方面的汇编,如《竹人录》、《景德镇陶人录》。
画史文献:1、明清的列传体书画史:《无声诗史》,《明画录》。
2、地域性的画史:《吴郡丹青志》,《虞山画志》。
3、按画科、画史编写的画史:《墨梅人名录》。
4、按性别或身份编写的画史:《玉台画史》5、宫廷绘画史籍:《南宋院画录》、《国朝院画录》6、年表、人名录:郭础《画法年表》,陈豫钟《明画姓氏韵编》。
7、题跋、着录类的史籍文献:《珊瑚网》、《钤山堂书画记》、《墨缘汇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元末明初陶宗仪的《书史会要》陶宗仪有《南村辍耕录》,三十卷,记见闻,元代典章制度轶事、元末农民起义等。
《古刻丛抄》,抄汉至南宋七十一种碑刻。
《书史会要》九卷,补遗一卷,共十卷。
书成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
择100余种书籍,编录上古至元代的书法家传记,评论简洁、允当,系统而较详尽。
分卷给历代书家列传记。
补遗,收录400余人,绝大多数是鲜为人知的书法家,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搜辑史实的用心。
明代朱谋垔(yīn)《书史会要续编》一卷,系采录明代书法家传记,补充上了明代的书法家。
价值:收集资料丰富,文笔简练,有个人看法,评价有褒贬,评论公允。
所收书家很多,是他人所未收。
明清美术
浙派: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就与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承随着两地的画家入宫廷就职明代宫廷绘画呈现了取法南宋画院兼师北宋名师的面貌人称之为院体此派的代表人物是戴进,吴伟艺术上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由于他们都是浙江人因此称为浙派.戴进:善山水也工人物和花茑集南宋四家之长.传世作品<风雨归舟图>以兼工带写的方法描绘了风雨交加中的树石渔夫逆风归舟气氛和人物形态有声有色.吴伟:兼有粗笔写意细笔或白描几种.人物画以秀劲见长兼能写真山水以水墨酣畅全以气胜能得自然神韵.
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是吴门画家的代表人物是明代声势最浩大影响最深远延续时间最长的文人画派重视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崇尚简洁而儒雅的艺术格调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理想的文人精神与审美情趣四人或师或友艺术风格各异对后世影响深远
沈周:山水人物花卉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取景平凡简洁喜用粗笔皴点宏敞厚重.<庐山高图>表现庐山山峰叠岭垂直瀑布草木茂盛气魄雄伟.是作者本人思想境界的体现.
文佂明:其山水以细笔为只要面目缺少空间纵深表现追求平面感树木稜角分明略有变形
唐寅:开创了一种细腰纤瘦眼眉细小樱桃小口的艺术形象<秋风执扇图>描绘一名手执扇面冷漠凄凉于秋风之中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年长色衰被遗弃妇女的深刻同情
仇英:出身工匠跻身于文人画家行列,其工笔人物青绿山水刻画严谨设色艳丽追求幽淡高雅的格调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仙山楼阁图>画面群山紧锁与烟云之中楼阁掩映幽深远高. 明清的木板年画: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民间有深厚的基础明清著名的年画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垢河北的武强四川绵竹这些地区生产力强艺术水平高.题材内容广泛:戏文故事,仕女娃娃,耕织生产时事风俗等.体裁形式多样制作方法一般是套色版印刷和印绘结合.北方以天津杨柳青为代表,绘制风格主要受到清代画院的影响作品多是人物表现人的各种活动吸取了前代绘画的工笔纤维细写意的传统雕与绘结合笔法匀整细致设色鲜明调子强烈.南方以苏州桃花坞为代表.题材突出城市风光风俗时事.技法采用敷色和彩色套印的方法.有两大特点1木刻接近绘画主要是刀法的创造与改进印后敷色达到效果.2是受欧洲的版画影响,采用线画法案透视阴影加以表现.年画19世纪以后日趋衰落.
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版画插图情况1:明代中期因市民文化与民俗文学的昌盛版画在吸取小说插图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某些著名画家参与创作以即版画工艺的进步又进一步把版画推广到其他的领域不仅提高了版画报艺术的水平而且成了传播画法丰富文人及市民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媒介.
扬州画派:1是清代活动在扬州的著名画派主要成员有金农,郑板桥,黄慎,李少堂高凤翰等有人成为扬周八怪>2这批画家绘画主要是写意花鸟人物次之山水较少内容主要是梅兰竹菊花鸟枯石等等3在艺术上主张师造化重视创作学古而不拘泥而古4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龚贤:长于山水师董源.风格分为两点1墨龚采用多便的积墨方法浓烈墨色黑中透明2白龚不着晕染简略淡雅作品<山水图><千岩万壑图>龚贤山水是中国画发展重要的里程碑.影响深远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cui王原祁四人合称继承了明末董其昌的绘画理论注重对古代文人画的临摩。
在临摩中总结发展了我国山水画报的技术对我过传统山水画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他们只重临古的做法使绘画缺少生气和创意走向程式话。
清初四僧:弘仁,鬂残,八大,石涛不同与四王在继承借鉴了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同时不拘泥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用灵活自如的笔墨表达自己的思想。
四僧的出现打破了清出四王摹古习气的沉闷气息给清初的画坛带来生机。
朱耸的作品:1明宗室,号八大山人。
抱亡国失家之痛混迹蝉堂犹不能解脱内心的苦闷,于是常借书画发泄内心的苦痛积郁。
2其写意花鸟以寓意的手法奇特的形象简放的笔墨孤傲群雄的格调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风貌其花鸟缘物寄情表现自我将物象人格化以达讽喻之意《牡丹孔雀图》描绘两只丑陋的孔雀通过诗画结合讽刺清王朝贵族大臣的奴才像和对清王朝的蔑视
3朱耸的绘画作品是个人意志与现实发生激烈碰撞时溅出的火花是情感的凝结和宣泄,是人生品质和理想的写照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艺术超越了艺术既有的典范。
石涛:在绘画上有很深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话语录》概括起来美学思想有两个1是强调有“我”在如何对待前人经验问题上他与泥古不化者有着原则上的分歧,深深的摒弃南北宗论对古法亦步亦趋的谬说,而主张“我自用我法”他认为前人的经验是表现事物的一种基础或材料但觉不能拿前人的成法代替自己的创作,深深的表达了艺术贵在创新贵在有我的思想把传统的六法论推象新的境界。
同时把绘画这门艺术语言汇入了当时整个文坛进步潮流——抒发情感,性灵之中給清代绘画带来生气。
2是强调“一画”是对:古法用笔“新的概括。
画家观察自然感受万物总是要受统一的“一画”(形式感美感)观的作用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冷漠的。
董其昌:明末绘画大家。
松江派的代表。
提出了南北宗论》他借禅宗南北二派“顿”“渐”的修行方式,把唐代以来的山水文人画水墨画和院体画大体划出轮廓。
文人画似南宗。
院体画似北宗。
北宗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
以至马夏之辈。
南宗以王维始用渲淡传为米家父子以至元四家》北宗注重功力南宗注重天趣。
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奠定了文人画在历史上的地位。
由于他崇南贬北的思想导致了画坛理论的混乱,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陈洪绶:擅长人物花鸟山水。
最具特色的是版画,题材上寄托了明末黑暗社会下的悲愤和希望。
《西厢记》把锋芒直指封建理教和封建婚姻制度。
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作品。
陈洪绶为它做的插图通过生动的形象出色的表达了原作的主题思想。
《水浒叶子》画家为40多为梁山好汉塑造了正面的形象,歌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披露了作者鄙视封建统治的思想。
人物画用笔概括夸张变形然而风神逼真生动是他绘画的主要特征。
显示了中国人物画特有的风貌。
崔子忠:善画人物仕女肩工肖像。
衣纹多屈曲转折笔墨清丽。
《云中玉女图》画面上一玉女站立在漂忽升腾的云中,侧首注视下方。
人物衣纹和云彩都用线笔勾线。
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曾鲸:在肖像画上继承了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和以墨为之的表现技法。
通过人物的面貌眼神的细微处理揭示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
《王时敏像》《张卿子像》
任熊,任熏,任伯年: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画家,人物山水花鸟都能,主要成就在花鸟和人物上。
肖像画方面,以传统的写真技法基础上吸收了外来的画法。
线条富有概括力根据不同对象,运用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对象的神态气质。
花鸟画经营位置上不拘一格。
颜色明丽爽快。
他在生活中发掘素材。
创造诗一般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