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第三章
- 格式:pptx
- 大小:207.74 KB
- 文档页数:60
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下列哪项属于民事法律纠纷的特点?A.纠纷的主体全是自然人B.纠纷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C.只能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D.当事人可以处分纠纷的内容2【单选题】(10分)“切蛋糕的人最后拿蛋糕”的例子代表哪种程序正义?A.不完善的程序主义B.纯粹的程序主义C.完善的程序主义D.不纯粹的程序主义3【多选题】(10分)以下哪些纠纷可以运用民事诉讼解决?A.甲与乙之间因乙未支付甲借款利息发生的争议B.甲男与乙女之间因就分手后甲男是否要支付乙女青春损害费发生的争议C.甲与乙之间就某宗教戒律发生的争议D.甲与乙之间就汉朝的建立时间发生的争议4【多选题】(10分)纠纷解决的方式有哪些?A.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B.民事诉讼C.当事人协商处理D.商事仲裁5【判断题】(10分)纠纷是社会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A.对B.错6【判断题】(10分)人民调解属于私力救济。
A.对B.错7【判断题】(10分)民事诉讼是解诀民事纠纷的唯一法定途径。
A.错B.对8【判断题】(10分)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A.错B.对9【单选题】(10分)王某和李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但是对于共同财产的分配存在较大争议,无法协议解决,那么王某和李某不能通过()的途径解决该财产争议。
A.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B.提起民事诉讼C.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D.协商10【多选题】(10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点是()。
A.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一方始终是法院B.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多对关系既分立又统一的综合体C.法院居于主导地位D.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平等的诉讼法律关系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下列关于民事诉讼法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在我国领域内提起的民事诉讼,不仅适用于中国人,也适用于外国人和无国籍人B.对民事诉讼法施行前受理的案件不适用C.民事诉讼法仅适用于处理民事案件D.仅对中国公民和法人适用2【单选题】(10分)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管辖,以法律强制规定和任意规定为标准,可分为?A.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B.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C.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D.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3【单选题】(10分)禁止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体现了民事诉讼法的何种原则?A.辩论原则B.诚信原则C.处分原则D.平等原则4【多选题】(10分)下列哪些选项是民事诉讼法的渊源?A.《人民法院组织法》B.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所有不附条件的国际条约C.《宪法》D.司法解释5【多选题】(10分)民事诉讼法对人的效力范围是?A.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B.不在我国居住或营业,但是在我国进行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C.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但是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有关规定其有关民事诉讼应受我国法院管辖的外国人D.在我国居住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在中国的外国企业和组织6【多选题】(10分)下列哪些属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强行规定?A.法官的回避B.地域管辖规则C.合议庭的组成规定D.专属管辖规则7【判断题】(10分)我国实体法以不溯及既往为原则,从旧;而程序法以溯及既往为原则,从新。
题目:下列案件中属于专属管辖的是)。
选项A:级别管辖选项B:专属管辖选项C:一般地域管辖选项D:移送管辖答案:一般地域管辖题目:刘某于甲县搭乘宏达公司的轮船前往乙县,在途经丙县时发生交通事故,索赔未果,欲诉船主。
已知刘某和宏达公司的住所地分别位于丁县和戊县,该案有管辖权的法院包括()。
选项A:乙县人民法院选项B:甲县人民法院选项C:丙县人民法院选项D:丁县人民法院选项E:戊县人民法院答案:丙县人民法院, 戊县人民法院题目: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
选项A: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选项B:几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选项C: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选项D: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答案: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题目:下列案件中,应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的是()。
选项A:已年过七旬的刘某,对因不满开发商现在的促销房价低于自己原购房价,而向开发商提起解除购房合同之诉选项B:在外地上大学11个月且已迁户口至求学地的殷某,对其父提起索要学费诉讼选项C:董某对被宣告失踪的丈夫提起离婚诉讼选项D:汪某对两年前离开自己独自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在国内提起离婚诉讼选项E:养父黄老汉,对因犯抢劫罪在某监狱服刑的养子,提起解除收养关系之诉答案:董某对被宣告失踪的丈夫提起离婚诉讼, 汪某对两年前离开自己独自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在国内提起离婚诉讼, 养父黄老汉,对因犯抢劫罪在某监狱服刑的养子,提起解除收养关系之诉题目:老叶家住某市A县农村,早年丧妻,一人抚养三个儿子——叶大、叶二、叶三成人,三个儿子成婚后分别居住在该市甲区、乙区、丙区。
2012年6月以来老叶患某种老年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然而三个儿子因为花费太高拒绝支付治疗费,并不给其生活费。
老叶无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被迫于2013年7月向A县法院起诉,要求三个儿子给予赡养费和医疗费。
法院受理之后,经审理判决三被告每月给付老叶800元赡养费,并支付以后的医疗费。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09(二)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几本案例书结合教材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法律方面的知识,多关注一些法治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节目,提高程序法意识;(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要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概况: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三章 民事诉讼的目的与价值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民事诉讼的目的1.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民事诉讼目的又称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或诉讼目的。
它是以观念形态表达的,国家进行民事诉讼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或结果。
民事诉讼目的的实质包括:(1)民事诉讼目的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直接实施诉讼活动的法院或诉讼参与人。
(2)民事诉讼目的是国家对进行民事诉讼结果所期望达到的一种理想模式。
(3)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 民事诉讼目的的表现形式 民事诉讼的目的 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方式 维护社会秩序说我国民事诉讼目的论学说 诉讼目的多元论 纠纷解决说利益保障说 民事诉讼目的性价值 程序公正 诉讼效益 民事诉讼的价值 实体公正 民事诉讼工具性价值 秩序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民事诉讼的目的与价值①国家权力是民事审判权的来源与基础,民事审判权则是国家权力的内容之一。
②国家权力的性质决定民事审判权的本质,民事审判权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
(4)当事人对自己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自由支配是民事诉讼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2.民事诉讼目的的表现形式(1)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不同,统治者设计的民事诉讼目的借以表现的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国家也不尽相同。
(2)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以独立方式表现民事诉讼目的提供了契机,近代法典编纂运动使民事诉讼法得以独立,民事诉讼目的也随之得以集中体现。
①1807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应当被认为是最先独立确立民事诉讼目的的法典。
②1877年颁布的《德国民事诉讼法典》确立的民事诉讼目的,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法的典范,决定了大陆法系国家近代民事诉讼目的的基本倾向。
③英美国家主要以判例法、不成文法的形式表现其特定的民事诉讼目的。
3.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方式(1)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方式,如何设置实现诉讼目的的方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①从诉讼程序技术上如何规制民事诉讼各基本要素间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即诉讼构造。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LAW30502.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3.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4.课程性质:必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7.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实训6学时)8.学分:4二、课程概述《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学生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法律原理,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通过理论教学、课堂讨论、观摩庭审现场及模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将民事诉讼的相关理论知识、立法规定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 本章是对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问题所作的概括论述。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2. 把握民事纠纷的各种解决机制。
3. 了解民事诉讼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讲授学时:2主要教学内容: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1.民事纠纷的概念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述3.ADR二、民事诉讼1.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2.民事诉讼的目的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三、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性质2.民事诉讼法的效力3.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1.民事诉讼法与宪法2.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3.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4. 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法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 要求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基本原则的内容。
2. 要求理解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讲授学时:3主要教学内容: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1.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2.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3.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分类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诉讼权利平等的内容2. 诉讼权利平等的根据3. 诉讼权利平等的保障三、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1.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概念2.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意义四、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1. 法院调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2. 法院调解原则的历史演变3. 进行法院调解必须自愿、合法4. 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五、辩论原则1.辩论原则的概念2. 辩论原则的意义3. 辩论原则的形式和内容六、处分原则1. 处分原则的概念2. 处分原则的意义3. 处分原则的内容七、诚实信用原则1. 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2. 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3.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八、检察监督原则1.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概念2.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意义3.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 学生了解民事审判中的四项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