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子学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542.12 KB
- 文档页数:25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层划分为K<L<M<O<P<Q,对应电子层能量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按照能量较低者低优先排布原则.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 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注意:多条规律必须同时兼顾。
简单例子的结构特点:(1)离子的电子排布:主族元素阳离子跟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相同,如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阴离子更同一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排布相同:负氧离子,氟离子和氖的核外电子排布是相同的。
(2)等电子粒子(注意主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①10电子粒子:CH 、N 、NH 、NH 、NH 、O、OH 、H O 、H O 、F 、HF 、Ne 、Na 、Mg 、Al 等。
4-3-23+4-2-23+-++2+3 ②18电子粒子:SiH 、P 、PH 、S 、HS 、H S 、Cl 、HCl 、Ar 、K 、Ca 、PH 等。
4-33-2-2-++2+4 特殊情况:F 、H O 、C H 、CH OH222263 ③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阳离子有:Na 、NH 、H O 等;阴离子有:++43+F 、OH 、NH ; HS 、Cl 等。
---2--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11(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 、 Li 、Na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 、Mg 、He(3)最外层电子总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 、Ar(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 ;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 ;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Li 、P(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 、Be 、Al(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 、Si元素周期表的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He 例外)(2)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ⅡA、Ⅲ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①第2、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都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ⅠA、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总数;相差的数分别为2,8,8,18,18,32②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ⅢA~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电子行业核电子学及其进展1. 简介电子行业核电子学(Nuclear Electronics in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是指在电子行业中应用核电子学原理和技术的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核电子学在电子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本文将介绍电子行业核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
2. 基本概念核电子学是集成电路与核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其研究的核心是利用核技术方法和仪器来实现电子器件的性能优化和功能增强。
核电子学主要关注以下方面:2.1 放射性同位素应用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嵌入,可以实现电子器件的性能改善。
例如,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注入法可以提高电子器件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2.2 核探测器和核传感器核探测器和核传感器是核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可以用于测量和检测辐射,广泛应用于核能、医学影像、无损检测等领域,提高了相关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
2.3 核电子学器件核电子学器件是指利用核技术原理制造的电子器件,例如核电池、核电晶体管等。
这些器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高温、高辐射等恶劣环境下的电子系统。
3. 应用领域电子行业核电子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核电能源核电能源是核电子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利用核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设计和制造高效、安全、稳定的核电站。
核电站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还能为建设智能电网、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作出贡献。
3.2 智能医疗影像核电子学在医疗影像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核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核电子学还可以应用于放射治疗、核医学等领域。
3.3 环境监测核电子学在环境监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利用核技术的方法和仪器,可以对土壤、水体、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
这对于预防和应对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
3.4 无损检测核电子学在无损检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录绪论第一章核电子学系统中的信号与噪声 (1)1核辐射探测器及其输出信号 (1)一、核辐射探测器的要求和特点 (1)二、核辐射探测器的主要类别和输出信号 (2)三、核辐射探测器的基本性能(指标) (5)四、核辐射探测器的输出电路 (8)五、核辐射探测器输出信号的数学模拟 (10)2核电子学中的噪声 (11)一、噪声对核测量的影响 (11)二、噪声的分类和噪声源 (13)3核电子学中的信号与噪声分析基础 (16)一、时域和频域分析 (1)6二、核电子学中常见的基本电路分析基础 (17)三、核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网络 (20)4核电子学测量系统概述 (25)一、系统的基本组成······························································································································2 5二、核电子学常用的信号处理系统 (26)三、核电子学信号处理单元插件标准化 (28)习题与思考题 (29)【附录】常用的几项N I M标准 (30)第二章前置放大器...............................................................................................................34 1概述. (34)一、前置放大器的作用 (34)二、前置放大器的分类 (35)2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37)一、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主要特性 (37)二、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基本电路和实例分析 (42)三、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噪声分析和抑制措施 (44)四、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的进一步改进 (48)五、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噪声的实验测量 (50)3电压(灵敏)前置放大器 (53)4电流灵敏前置放大器 (54)习题与思考题 (56)第三章放大器 (58)1概述 (58)一、放大器在核测量系统中的作用 (58)二、谱仪放大器的框图介绍 (59)三、放大器的基本参量及测量方法 (60)四、其它类型的一些放大器 (66)2谱仪放大器的放大节 (67)一、放大节的结构 (67)二、分立元件构成的放大节电路 (69)三、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放大节电路 (73)3谱仪放大器中的滤波成形 (75)一、滤波成形电路在谱仪放大器中的作用 (75)二、最佳滤波器的讨论 (76)三、滤波成形电路的信息畸变 (79)四、无源滤波成形电路 (84)五、有源滤波成形电路 (95)六、时变滤波成形电路 (99)4通用谱仪放大器 (10)1一、基线恢复器····································································································································10 2二、通用谱仪放大器介绍 (107)5高能量分辨率高计数率谱仪放大器 (111)一、堆积拒绝方法·······························································································································11 1二、单元电路功能介绍 (112)三、堆积拒绝电路·······························································································································11 3四、死时间校正和允许最高计数率 (115)6快放大器 (117)一、概述 (117)二、快放大器的放大节电路 (118)7弱电流放大器 (121)。
061300103 张欣欣第四次作业1.根据核探测器输出信号的特点,说明核电子学和一般电子学的区别。
在核科学与技术的实际应用中, 都需要采用电子学方法对核辐射进行测量, 都需要对核探测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
整个过程可简单描述为:用电子学方法收集辐射粒子在探测器内产生的电荷而形成电信号,经过信号模拟处理(放大或成形)和数字化之后,送入专用的数字化处理系统或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这些辐射粒子所携带的各种物理信息(能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特性)。
简单流程示意如下:辐射→探测器→形成电信号→模拟处理→数字化→计算机或专用设备数据采集→在线分析。
其中从形成电信号道数据采集和再现分析这一过程就是核电子学的研究范围。
由于探测器输出信号往往比较小, 一般情况下, 首先要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
核辐射探测器的输出信号是一系列幅度大小不一、波形不尽一致、前后间隔疏密不匀出现的时间随机分布的电荷或电流脉冲。
探测器输出信号为随机脉冲,具有时间特性、幅度分布的非周期性及非等值性。
则,由于信号统计性,要求核电子学用独特方法处理和研究。
2.核电子学中遇到的噪声主要有几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幅度分析和时间分析,那些噪声比较重要?在核电子学中遇到的噪声主要有三类:散粒噪声、热噪声和低频噪声。
对于幅度分析和时间分析,散粒噪声和热噪声最重要。
1.散粒噪声(探测器漏电流的噪声、场效应管栅极漏电流噪声):在电子器件中,载流子产生和消失的随机性,使得流动着的载流子数目发生波动,有时多些,有时少些,由此引起的电流瞬时涨落称为散粒噪声。
2.热噪声(场效应管的沟道热噪声、电阻原件的热噪声):由导体或电阻中载流子的热运动,使电路中的电流产生涨落造成。
与电路的外加电压和平均电流无关,主要与温度有关。
3.低频噪声(场效应管闪烁噪声):低频噪声即1/f噪声,又名闪变噪声或过量噪声,其噪声电压随频率的降低而增大,它的功率密度一般随1/ f而变化,在合成炭质电阻和晶体管,场效应管中,还存在一种随频率降低而增大的低频噪声。
《核外电子排布》讲义一、引言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而核外电子的排布则是理解原子性质和化学行为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走进核外电子排布的奇妙世界。
二、什么是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这就像人们在坐座位时,总是先选择靠近门口、比较方便的位置,然后再考虑更远、更不方便的位置。
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这是因为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够使原子的能量更低,更加稳定。
四、电子层与电子亚层1、电子层电子层通常用数字表示,从离原子核最近的一层开始,依次为第一层(K 层)、第二层(L 层)、第三层(M 层)等。
电子层的能量依次升高。
2、电子亚层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层,分别用s、p、d、f 表示。
s 亚层只有一个轨道,p 亚层有三个轨道,d 亚层有五个轨道,f 亚层有七个轨道。
五、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和字母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和亚层的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² 2s² 2p⁶ 3s¹。
2、轨道表示式用小方框表示轨道,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
这种表示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电子的排布情况。
六、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与电子层有关。
核电子学复习整理第一章一、名词解释探测效率:探测器探测到的粒子数与此时实际入射到探测器中的粒子总数的比值。
散粒噪声:(在电子器件或半导体探测器中)由于载流子产生和消失的随机涨落形成通过器件的电流的瞬时波动,或输出电压的波动,叫做散粒噪声。
分辨率:识别两个相邻的能量、时间、位置(空间)之间最小差值的能力。
(主要有能量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死时间校正:在监察信号的时间TIp内,如果再有信号输入都要被舍弃,因此监察时间就是堆积拒绝电路所产生的死时间。
计时电路就不应该把这个时间计入测量时间,而应从总的测量时间中扣除这个死时间得到活时间。
由测到的总计数除以活时间就是信号计数率。
这种办法称为死时间校正。
二、填空题1.核电子学是核科学与电子学相结合的产物;2.探测器按介质类型及作用机制主要分为:气体探测器、闪烁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3.核电子学中主要的噪声指三类:散粒噪声、热噪声、低频噪声;4.核辐射探测器的输出信号特点是:随机分布的电荷或电流脉冲。
(时间特性、幅度上是非周期非等值的);5.功率谱密度为常数即S(W)=a的噪声为白噪声。
三、简答题1.简述核电子学的信号特点。
答:1.随机性;2.信号弱,跨度大;3.速度快。
2.简述白噪声与干扰以及两者的区别。
答:干扰:主要是指空间电磁波感应,工频交流电网的干扰,以及电源纹波干扰等外界因素。
(可在电路和工艺上予以减小或消除)噪声:是由所采用的元器件本身产生的。
(可以设法减小但无法消除)白噪声定义为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噪声。
3.降低前置放大器噪声的措施有哪些?答:1.输入级采用低频噪声器件;2.低温运行;3.减少冷电容Cs;4.反馈电阻Rf和探测器负载电阻RD选用低噪声电阻,阻值一般在109欧~1020欧左右。
除此之外,用滤波网络来限制频带宽度,也可进一步抑制噪声。
4.构成核电子学的测量系统的三部分是哪些?答:1.模拟信号获取和处理,2.模数变换,3.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三个部分5.简述前置放大器的作用。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摘要:核辐射探测器是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及辐射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核辐射探测器的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二阶段:一是与辐射反应,生成某种信息,该过程属于核测控内容;二是该信息的记录、收集、处理,该过程属于核电子学内容。
关键字:核辐射、核电子学、核辐射探测器。
1 前言核辐射探测器,简称为核探测器,也称为核探测设备。
是一种辐射射线检测装置。
核辐射是原子核从某种能量状态或某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或状态发生转变时,在转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这是一个涉及原子或原子核的过程,从原子核中释放出的辐射。
γ辐射、中子辐射、α和β辐射等这些辐射都称为核辐射[1]。
X,γ射线都是属于电磁辐射范畴,X-ray 是由核外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是在核跃迁或粒子湮灭过程的中发出来的电磁辐射[2]。
核辐射探测器可以说是粒子物理研究以及核物理研究中最为基础,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技术和工具,核辐射探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
当辐射射线(或粒子)辐照到探测器的电荷灵敏区,而电荷灵敏区内的物质在辐射的激发下会产生出大量电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分别向正负电极移动而产生电学信号,对电学信号的分析整理,从而实现对辐射射线或粒子的探测。
高能物理事业、核技术及现代电子学的发展, 带动各种探测器技术不断发展。
辐射探测器是通过粒子与适当的探测介质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信息,经放大后被记录、分析,以转变为各种形式的直接或间接可为人们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从而确定粒子的数目、位置能量、动量、飞行时间、速度质量等物理量。
按照产生信息的方式,探测器大体上可分为计数器和径迹室两大类。
本文以探测器原理依据,分别介绍不同探测器原理,以及核电子技术在不同探测器的应用原理2.计数器类探测器计数探测器是应用最广泛的辐射探测器。
它以电脉冲的形式记录、分析辐射产生有关信息。
这种类型探测器的问世,导致了核电子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出现和发展。
最常用的计数器类探测器主要有气体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和闪烁探测器三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