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学期(初一下册) 因式分解
- 格式:pptx
- 大小:243.03 KB
- 文档页数:22
七年级因式分解知识点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也是中考考试中必考的内容之一。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便能够正确地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一、概念解析因式分解是指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若干个能够整除它的因式相乘的形式。
因式分解中,需要掌握的概念有:1. 多项式:由常数、变量和它们的乘积所构成的式子,例如,3x^2-2xy+5是一个多项式。
2. 因式:能够整除多项式的式子,例如,x+2是多项式3x^2+7x+6的一个因式。
3. 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若干个能够整除它的因式相乘的形式。
二、基本方法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是先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然后利用因式分解公式或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行分解。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
2. 利用因式分解公式或因式分解的方法进行分解。
例如,对于多项式2x^2+6x,我们可以先找到它的公因式2x,将它提出来,然后进行分解:2x(x+3)。
三、常用因式分解公式在因式分解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因式分解公式,包括:1.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例如,16-9可以分解为(4+3)(4-3)。
2.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例如,x^2+6x+9可以分解为(x+3)^2。
3. 二次差公式:a^2-b^2=(a+b)(a-b)。
例如,4x^2-9可以分解为(2x+3)(2x-3)。
四、解题技巧在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例如:1. 省略步骤:对于一些简单的多项式,不需要进行完整的因式分解,可以直接写出因式。
2. 细心观察:观察题目中的条件,有时可以直接得出因式分解的结果。
3. 综合运用:将多种因式分解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得出正确的结果。
五、例题讲解1. 因式分解多项式3x^2+12x。
解:首先,我们可以把3x和12x除以3,得到3x(x+4),即3(x+4)x。
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因式分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式分解》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1的内容,因式分解是初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解题方法。
通过因式分解,可以将一个多项式转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从而便于求解和化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因式分解的定义、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因式分解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
但是,因式分解作为一种独立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和难以理解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因式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因式分解的定义、方法和技巧。
2.难点:因式分解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例子,讲解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式分解的知识。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因式分解例子,用于讲解和示范。
3.练习题:准备一些因式分解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下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小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整式乘法是指两个或多个多项式相乘的运算,而因式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因式的过程。
下面将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来介绍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整式乘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多项式是由常数项、含有未知数的项及它们的系数的乘积相加或相减得到的代数式。
例如:3x²-2x+12.单项式与多项式: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例如:4x³;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的代数式称为多项式,例如:5x²+2x+33.多项式的乘法规则:多项式A和多项式B相乘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C,其每一项是A和B的对应项乘积的和。
例如:(3x+2)(2x-1)=6x²-3x+4x-2=6x²+x-2二、整式乘法的展开:1.一般情况下,多项式的乘积可以通过分配律展开。
例如:(2x+3)(x+4)=2x(x+4)+3(x+4)=2x²+8x+3x+12=2x²+11x+122. 特殊情况下,有一些常见的乘积公式可以直接应用,如(a+b)²=a²+2ab+b²和(a-b)²=a²-2ab+b²等。
三、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与性质:1.因式分解的定义: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因式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一个因式都是原多项式的一个因数。
2.公因式提取法:当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有一个公因式时,可以提取公因式。
例如:4x+2y=2(2x+y)。
3. 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按照其中一种规则进行重新排列分组,然后进行提取公因式的操作。
例如:4xy+2x+3y+6=2x(2y+1)+3(y+2)。
4.差平方公式:a²-b²=(a+b)(a-b)。
5. 公式的应用: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常常会用到如(x+a)(x+b)=x²+(a+b)x+ab等常见公式。
七下第九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点归纳小结知识点归纳:一、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注意底数可以是多项式或单项式。
如:532)()()(b a b a b a +=+∙+2、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如:10253)3(=-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n a a a )()(== 如:23326)4()4(4==3、积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23)2z y x -=5101555253532)()()2(z y x z y x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n m n m a a a -=÷(n m a ,,0≠都是正整数,且)n m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如:3334)()()(b a ab ab ab ==÷5、多项式按字母的升(降)幂排列:1223223--+-y xy y x x按x 的升幂排列: 按x 的降幂排列:按y 的升幂排列: 按y 的降幂排列:例.已知x 2+x -1=0,求x 3+2x 2+3的值.二、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运算:6、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如:=∙-xy z y x 3232 )2()3(22xy xy -⋅= ? 2232)()(b a b a ⋅-=?7、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c mb ma c b a m ++=++)((c b a m ,,,都是单项式)。
如:)(3)32(2y x y y x x +--= 。
8、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的的积相加。
【导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更强。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平,难度⼤⼤超过⼤学⼊学考试。
奥数对青少年的脑⼒锻炼有着⼀定的作⽤,可以通过奥数对思维和逻辑进⾏锻炼,对学⽣起到的并不仅仅是数学⽅⾯的作⽤,通常⽐普通数学要深奥⼀些。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初⼀年级数学公式:因式分解公式,欢迎⼤家阅读。
初中数学公式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1 )请写出图 3 所表⽰的代数恒等式.( 2 )试画出⼀个⼏何图形,使它的⾯积能表⽰:( a + b )( a + 3b )= a2 + 4ab + 3b2 .( 3 )请仿照上述⽅法另写⼀个含有 a , b 的代数恒等式,并画出与之对应的⼏何图形.解:( 1 )( 2a + b )( a + 2b )= 2a2 + 5ab + 2b2 .( 2 )答案不唯— ,如( a + 2b )( a + b )= a2 + 3ab + 2b2 ,与之对应的⼏何图形如图 5 所⽰.因式分解的技巧已知 a 、 b 、 c 为有理数,且 a2 + b2 + c2 = ab + bc + ca ,试说出 a 、 b 、 c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 a2 + b2 + c2 = ab + bc + ca∴ a2 + b2 + c2 - ab - bc - ca = 0∴ 2a2 + 2b2 + 2c2 - 2ab - 2bc - 2ca = 0∴ ( a2 - 2ab + b2 )+ ( a2 - 2ca + c2 )+( b2 - 2bc + c2 )= 0∴ ( a - b ) 2 +( a - c ) 2 +( b - c ) 2 = 0∴ a - b = 0 且 a - c = 0 且 b - c = 0∴ a = b = c因式分解的应⽤若a+b=4,则2a2+4ab+2b2-6的值为( )A.36B.26C.16D.2思路分析:2a2+4ab+2b2-6=2(a+b)2-6=2×42-6=26答案:B1 . 下列四个式⼦中与多项式 2x2 - 3x 相等的是( )A. 2B. 2C. D.2 . 要使式⼦ 25a2 + 16b2 成为⼀个完全平⽅式,则应加上( ).A. 10abB. ±20abC. - 20abD. ±40ab3 . 多项式 2a2 + 4ab + 2b2 - 8c2 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A. 2 ( a + b - 2c )B. 2 ( a + b + c )( a + b - c )C. ( 2a + b + 4c )( 2a + b - 4c )D. 2 ( a + b + 2c )( a + b - 2c )4 . 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an + 2÷an - 1 = a3B. 2a2 + 2a3 = 4a5C. ( 2a - 1 ) 2 = 4a2 - 1D. ( x - 1 )( x2 - x + 1 )= x3 - 15 . 将 4a - a2 - 4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 ).A. a ( 4 - a )- 4B. -( a + 2 ) 2C. 4a -( a + 2 )( a - 2 )D. -( a - 2 ) 26.不论 x , y 取什么实数, x2 + y2 + 2x ⼀ 4y + 7 的值( ).A. 总不⼩于 7B. 总不⼩于 2C. 可为任何实数D. 可能为负数。
沪科版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前言《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下册的第五章。
本章主要涉及到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和因式分解,这是初中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初中生而言,初步掌握整式的基础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方法,以及能够灵活运用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等基本技能,将对他们后续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也需要提供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因此,本文将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介绍一份教案并反思教学效果。
二、教案内容第1课时整式的定义和运算1. 整式的定义•整式是由有理数和变量经过加、减、乘、幂运算构成的代数式,其中变量的次数均为非负整数。
•整式中,有理数和常数项均可看作是次数为0、无变量的整数次幂项。
2. 整式的运算•加法和减法:将同类项合并,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乘法:将每一个乘数依次与另一个整式相乘,然后将所得到的结果相加,最终得到的就是原来的两个整式的积。
•幂运算:将一个整式乘以自己任意多次,这样的运算方式叫做幂运算。
第2课时整式的乘法1. 整式的乘法•乘法运算的基本要点是先用第一个整数的每一个单项式去乘以第二个整式的所有单项式,然后将所有所得的结果相加,最终得到乘积。
•乘法中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初中数学中的普通数学的运算法则相似。
2. 整式的乘法法则•乘积法则:将两个单项式相乘,就是将它们的系数相乘,同时将它们的字母部分相乘。
•同底数幂相乘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就是将单项式中的每一项依次与多项式中的各项相乘,然后将所得结果相加。
•根据乘法分配律,一个整式乘以整式和多项式时,可以先分配后相乘。
第3课时整式除法1. 整式的除法•除法运算中,被除式是可以整除除式的,而整除结果则是叫做商。
•整数除法可以转化为十进制小数除法。
•整式除法的步骤是:先确定商的首项和被除式的首项有关,然后将商的首项乘以除式,将所得积从被除式中减去,然后在下一个步骤中再求商的下一个项。
青岛版七下数学12.3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说课的是青岛版七年级下的数学,第12.3节内容,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整式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因式分解是解决代数方程和不等式的重要方法,也是后续学习多项式乘法、分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对因式分解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进行因式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因式分解的思路和方法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一是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如何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其中,如何判断和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是教学的难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因式分解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练习、总结、布置作业。
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整式的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因式分解的规律,然后讲解如何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我会引导学生总结因式分解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布置作业:我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公式因式分解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也是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因式分解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一部分。
因式分解是指把一个多项式按照其因式进行乘法分解,从而简化表达式,使计算更加方便。
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讨论七年级下册中常见的因式分解公式。
一、提取公因式把4a+8b的因式分解公式中,4a和8b都能被4整除,所以提取出4,得到4(a+2b)。
二、因式分解的基本原理在因式分解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几个基本的公式,这些公式是因式分解的基石。
下面是七年级下册常见的因式分解公式:1.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公式:二次三项式就是指有三项的二次多项式,常见的形式是ax^2 + bx + c,其中a、b、c分别是系数。
当二次三项式的系数a不为1时,通常我们采用求解二次方程的方法来因式分解,公式为(mx + n)(px + q)。
把4x^2 + 12x + 8的公式因式分解为(2x + 2)(2x + 4)。
完全平方式是指一个多项式可以写成两个平方式之和的形式,常见的形式是a^2 + 2ab + b^2,其中a、b为变量。
3. 因式分解的常见技巧:除了以上基本原理,我们在因式分解中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技巧,以便更快、更准确地进行计算。
(1)合并同类项:在因式分解中,我们经常需要合并同类项,即把相同变量的项合并在一起。
把2x + 3x的合并同类项为5x。
(2)利用减法求和差: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减法求差来进行因式分解。
把x^2 - 9的因式分解为(x+3)(x-3)。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因式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仅是代数中的一部分,也是思维训练的一部分。
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更好地掌握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