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出国访学进修人员申请表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上海理工大学教职工申请出国预审表申请人签字:填表日期:提交人事日期:附件1:外方邀请函及翻译件(自行提供)附件2:出国(境)访学培训告知事项附件3:出国(境)访学(合作等)资助协议书附件4:出国(境)访学(合作等)目标任务及工作计划附件5: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出国、出境备案表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出国(境)访学培训告知事项一、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及主权,增强大局意识。
二、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不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
三、严格遵守中国法律和外事纪律,不违反出访国家、地区的法律。
四、抵制一切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不违反保密纪律;不参与赌博活动;不出入色情等场所;不携带、不传播反动和淫秽书刊、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
五、对于被他人接触、询问敏感问题或要挟、人身攻击等重要情况,应及时向我驻外使领馆、境外侨办和派出单位报告,并妥善处置。
六、尊重当地文化习俗,恪守公德,注重礼仪,保持尊严。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人身、财产及证照安全。
七、定期(每三个月一次)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所在部门汇报思想、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
本人已知晓上述事项,并将遵照执行。
出国(境)人签名:年月日出国(境)访学(合作等)资助协议书本出国(境)访学(合作等)资助协议书(以下简称“本协议”)由以下双方于【】年【】月【】日在上海市杨浦区上海理工大学签署。
甲方:上海理工大学住所地: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法定代表人:丁晓东乙方:(工号:)性别: ;身份证号码:住址(户籍所在地):现住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以下甲方和乙方单独称为“一方”,合并称为“双方”)鉴于:甲乙双方已于【】年【】月【】日签署了《上海理工大学聘用合同》(“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现甲、乙双方就乙方作为甲方【公派】出国(境)访学(合作等)人员赴国(境)外访学(合作等)相关事宜,签订如下协议:第一条甲方根据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需要,同意乙方赴【】进行访学(合作等),期限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为【】个月( 年月至年月)。
**大学“乘风计划”境外研修候选人申请表姓名:工作部门:从事专业:所在学科:申请日期:**大学人事处制二〇二〇年三月一、申请人选简况二、境外研修简况三、所在部门评议推荐组意见五、学校审定意见附件一:姓名境外研修计划(供参考)一、研修机构或合作导师的基本情况(黑体三号)从学科契合度、学术水平与地位、与我校前期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仿宋_GB2312三号,设置行距:28磅)二、研修工作计划(黑体三号)(一)科研合作(楷体_GB2312三号)从拟合作研究项目的科学意义与创新性、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派送人员已具备的前期基础、研修机构能提供的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二)学术交流(楷体_GB2312三号)学术交流计划(三)其他工作计划(楷体_GB2312三号)在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计划。
三、研修目标任务(黑体三号)(一)基本任务(楷体_GB2312三号)1.以负责人身份有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或国家级、省部级国际科研合作项目;2.与境外合作导师共同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SCI二区及以上论文、或SSCI、A&HCI检索论文,或发表在本学科公认的高水平期刊上的论文,且**大学为第一单位或共同第一单位)至少2篇;或申请国际专利2项;3.参加2次及以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二)人才引进任务(楷体_GB2312三号)在人才引进方面,完成下列任务之一:1.推荐引进1名及以上境外优秀青年博士;2.推荐引进1名境外高端人才,通过我校有效申报上海市东方学者(含青年东方)、上海千人或中组部国家千人等人才项目;3.推荐1名相关学科国际知名学者通过我校平台申报上海市境外名师项目。
(三)各类人才计划/项目申报任务(楷体_GB2312三号)“乘风计划”境外研修人员应对接以下上海市与国家各类人才计划和项目的申报条件,积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回国后有效申报1项及以上。
1.上海高校特聘教授岗位计划、青年拔尖、上海市曙光学者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
2024年访学类别申请材料列表及说明
2024年访学类别申请材料列表及说明如下:
1.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访学类)。
2. 单位推荐意见。
3. 有效身份证。
4. 国外单位正式邀请信。
5. 外语水平证明。
6. 获奖证书(不超过5页)。
7. 职称证书、最高学历、学位证书。
8. 外方合作者简历。
请注意,应按材料说明顺序准备一份纸质申请材料,并按国家公派留学管理信息平台上的说明将相关材料扫描并上传至信息平台(单位推荐意见无需扫描上传)。
如提供的材料中有英语以外语种书写的,需另提供中文翻译件。
申请材料一律使用A4纸打印或复印,请在申请表第一页粘贴申请人近期彩色照片(一寸免冠、光纸正面)。
申请人需向受理单位提交一套书面申请材料留存(留存期限为3年),受理单位无需向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交纸质材料。
申请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间
和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因申请材料原因导致的责任和后果由申请人承担。
申请人上传材料模糊不清、无法识别的,视为无效申请。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要求和细节可能会因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有关部门获取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