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地域分异规律
- 格式:ppt
- 大小:8.03 MB
- 文档页数:10
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1.关于以下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一样,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2.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
有关冰川与雪线,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D.一个地区假如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以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下面两题。
3.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4.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以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 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假设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 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C. 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 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6.假设山顶有永久性冰川,那么山麓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 T冬<0℃B. T夏>18℃C. T冬<18℃D. T夏<18℃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 660米,有许多顶峰海拔超过6 000米,终年积雪。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安第斯山脉不同纬度地段雪线示意图7.图中能分别表示安第斯山脉在10°S和45°S雪线分布的是()A.甲、丙B.乙、丁C.乙、丙D.甲、丁8.关于安第斯山在10°S和45°S雪线东、西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10°S山脉西侧受海洋影响强,降水多,雪线低B. 45°S山脉东侧受巴西暖流影响,降水多,雪线低C. 10°S山脉东侧为东南信风,枯燥,降水少,雪线高D. 45°S山脉西侧迎西北风,降水多,雪线低假设甲乙丙为55°N沿线的三座高度相近的山地,且山顶都有冰川分布。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版专题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一、单选题兰渝铁路途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22个市县(区),为客货共线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兰州至重庆全长886公里,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小明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据图完成下题。
1.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C.热量D.水分2.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D.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76倍。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
下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
据此完成下题。
3.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 )A.甲、乙、丙B.丙、甲、乙C.丙、乙、甲D.乙、丙、甲4.图中甲地区内部干旱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土壤、水源B.坡度、水源C.海拔、植被D.热量、光照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
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6.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季风因素7.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A.森林草原—森林—草原B.森林草原—荒漠—草原C.森林—草原—森林草原D.森林—草原—荒漠下图中M表示绿色植物。
读图回答下题。
8.图示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呼吸作用B.生产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9.关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地理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B.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D.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掌握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规律,熟识全球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地理环境分异分异规律,学会判断并能举例说明【课前预习】1.自然带的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和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代表性的和,并在地球上呈带状的分布,构成自然带。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备注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经、纬)度方向的更替、纬度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纬)度方向的更替纬度较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海拔高度方向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3.在右图中填出对应的自然带4.垂直分异规律与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海拔越,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读课本P61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①珠峰南坡的自然带比北坡多,为什么?②珠峰南坡的雪线比北坡的低,为什么?③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④一般情况下,如何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带谱判断山体所处的南北半球?5.举例说明影响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因素有哪些及对应的典型地区?【考点对练】考点一:自然带分布一.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理想模式图(右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②,③,④,⑤。
(2)图中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
(4)没画出的自然带是,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A BC DE F(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
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富铝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
其在我国分布广泛,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A.赤红壤B.砖红壤D.黄壤2.B1题,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分解,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影响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B项正确。
第2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
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气候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
(2021·天津高三二模)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
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的海拔信息,该山脉可能为()A.盘山B.天山C.秦岭D.南岭4.图中甲处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A.植被类型相似B.人类活动相似C.水热条件相似4.B3题,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海拔1000~3000米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度较高。
海拔2000米以下,南坡大部分植被覆盖度比北坡高,说明在2000米以下的同海拔处,南坡水热条件好。
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B项错误;盘山主峰挂月峰海拔864.4米,盘山平均海拔400~600米,不符合本山的海拔,A项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度高,且秦岭海拔接近4000米,南岭海拔较低,海拔仅千余米,C项正确,D项错误。
课时规范练3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3·山东泰安二模)新疆乌恰康苏地区位于天山山脉的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 600毫米。
下图示意新疆乌恰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A.草地ⅠB.草地ⅡC.草地ⅢD.草地Ⅳ2.图中M处为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高,蒸发旺盛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3.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A.草地ⅢB.草地ⅣC.人工防风林D.农田区(2023·山东济南二模)针茅为多年生禾草,有发达的须状根系,具有耐牲畜践踏的特点,能忍受大气和土壤的长期干旱。
针茅春季萌发稍晚,冬季枯草保存良好,放牧利用时间较长,且再生性强。
下图为天山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在天山的垂直带谱中,针茅主要集中分布在()A.1B.2C.3D.4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针茅年净生产量(净生产量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减去消耗后的有机物质量)的变化是()A.逐渐上升B.逐渐下降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2023·山东淄博二模)苔藓植物是喀喇昆仑山区地被层植物主要的建群种,垂直分异明显。
为了更好地利用草场资源,该地牧场采取轮牧方式。
下图示意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垂直分布地带及其种数垂直分布规律。
据此完成6~8题。
6.喀喇昆仑山山麓地带苔藓植物种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不足B.光照较弱C.人类干扰D.风力强劲7.喀喇昆仑山苔藓植物种数峰值区()A.以灌丛草甸植被为主,植被覆盖度高B.分布下界受热量因素影响大C.腐殖质层较薄,土壤分层差且贫瘠D.降水较多,坡面水分条件好8.该区域夏季牧场适合选择在()A.①②B.③④C.④⑤D.⑤⑥(2023·广东佛山二模)多样性指数是衡量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的重要指标,气候和土壤是其主要影响因子。
[最新考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解读][思维导图]1。
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3。
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考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区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思维建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安徽文综,232015·天津文综,52015·广东文综,32014·大纲全国文综,4~5该考点往往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或相关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其分布规律.考向一自然带类型的判断(2014·大纲全国文综)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答案 1.A2。
C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并没有种源优势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植被恢复迅速的优势因素.但K岛火山爆发带来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矿物质丰富,利于植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