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鉴花生新品种
- 格式:docx
- 大小:7.30 KB
- 文档页数:2
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远杂9102由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新友研究员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而成,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经营。
2002年该品种被列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并被指定为国家“十五”首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珍珠豆型,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
植株直立疏枝,一般株高30—35厘米,侧枝长34—38厘米,总分枝8—10条,结果枝5—7条。
叶片宽椭圆形,微皱,深绿色,中大;荚果茧形,果嘴钝,网纹细深,百果重165克左右。
籽仁粉红色,桃形,有光泽,百仁重66克左右,出米率73.8%,蛋白质含量24.15%,含油量57.4%。
高抗花生青枯病、抗叶斑病、锈病、网斑病、和病毒病。
产量表现1999—2000年参加全国花生区试:1999年平均亩产荚果247.8公斤,籽仁191.5公斤,分别比对照品种中花4号增产6.9%和14.5%;2000年11点平均亩产荚果271.06公斤,籽仁209.5公斤,分别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4.55%和12.1%。
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63.7公斤,籽仁203.8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花4号增产7.17%和14.9%。
栽培要点播期:6月10日左右密度:每亩12000—14000穴,每穴两粒。
田间管理:播种前施足底肥,生育前期及时中耕,花针期切忌干旱,生育后期注意养根护叶,及时收获。
适宜区域:适宜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及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等省份种植。
远杂9102是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远缘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集高油、高产、早熟、多抗于一体的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审定,2006年通过辽宁省认定,已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由河南豫研种子科技有限公司独家买断经营。
其突出优势有:1、早熟性好:夏播生育期100天,能适合各区域不同茬次种植。
2、品质优异:含油量高,平均脂肪含量57.4%,属于高油花生类型;外观品质优良,籽仁饱满,典型的白沙类型品种,符合出口要求。
花生新品种皖花14储 文 朱晓峰 姜 涛 王 嵩 倪皖莉(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肥230031)摘要:皖花14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鲁花14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进行杂交,F2种子进行氮离子束注入诱变,再经选育而成,具有结荚多而集中、适应性广等优点。
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花生(2022)340189。
对皖花14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征、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关键词:花生;新品种;皖花14;栽培技术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
近年来,我国花生播种面积与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花生播种面积超480万hm2,总产量达1830.78万t,单产达254kg/667m2[1]。
在主要油料作物中,花生的单产最高、产油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在保障我国植物油供给中作用突出[2]。
而优异品种的持续更新是保证花生高产、稳产的关键。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母本鲁花14、父本白沙1016育成花生品种皖花14。
其母本为疏枝直立型大花生,株高35cm左右,植株紧凑、矮壮,含油量52.2%,春播生育期130d,夏播105d。
父本疏枝直立型,株高35cm左右,含油量52.7%,适应性广,花期较长,春播生育期120d,夏播100d[3]。
2008年将鲁花14与白沙1016杂交并收获F0种子;2009年将F1自交;2010年在F2优选单株种子进行氮离子束注入处理进行辐射诱变;2011年将全部诱变种子进行种植;2012年优选单株;2013年优选单株和株系;2014-2015年优选提纯,形成品系;2016-2017年在合肥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8-2019年参加黄淮海中南片花生品种联合测试;2019-2020年在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通过DUS测试;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GPD花生(2022)340189。
皖花14具有适应性好、高产、稳产、结果集中、籽仁饱满均匀的特点。
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该品种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品种的栽培技术。
一、品种特点1. 高产:远杂9102具有较高的产量,平均每亩产量可达900-1000斤。
2. 生长周期短:该品种生长周期短,生育期为130天左右,适合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收。
3. 抗病虫害能力强:远杂9102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对常见的花生病害如炭疽病、晚疫病、花生红壳虫等有良好的抵抗力。
4. 良好的品质:该品种花生颗粒饱满、大而均匀。
油脂含量高,营养丰富,品质优良。
二、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花生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中。
酸碱度适宜在pH值5.5-7之间。
2. 地块准备:选取土地后,需进行彻底的翻松和杂草清除。
可在冬季进行翻浅耕,然后春季二次翻耕深耙,平整地表。
3. 种植方式:可以采用条播或穴插的方式进行种植。
(1) 条播:将种子平均分布在地表,然后进行覆土,每亩种子用量应根据地块大小和花生种子的大小而定,一般为40-50千克。
(2) 穴插:在地表用铁锹开沟,沟宽约30-40厘米,深度约6-8厘米,将花生种子平均分布在沟底,然后覆土,每亩种子用量为20-30千克。
4. 施肥技巧:(1) 基肥:在整地后,在每亩地表面撒施农家肥或有机肥5000-6000千克,然后进行耕翻均匀。
(2) 追肥:在花生生育期间,分3次进行追肥。
第一次追肥于花生抽出第1节叶子时进行,使用稀薄的尿素溶液进行喷洒。
第二次追肥在花期结束后进行,选择磷钾肥进行施用。
第三次追肥在开花前10天进行,使用稀薄的尿素溶液进行喷洒。
5.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花生田,并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
如发现花生病害,可使用草铵膏稀释后进行喷洒,每亩用量为30-40千克。
如发现花生虫害,可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6. 浇水管理:花生喜水,需保证充足的灌溉,特别是在生育期干旱天气时需注意及时灌溉。
超高产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杂交组合为台南12×粤油79。
2004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和国家品种鉴定。
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超高产,多抗、株型矮。
适宜于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
主要特征:1.超高产:在2000年春秋两造的品比试验中,亩产分别为370公斤和263.92公斤,比对照种汕油523分别增产27.83%和19.24%。
在2001-2002年度国家(南方区)花生区域试验中,干荚果平均亩产286.83公斤,比对照种增产28.55公斤/亩,增产率11.05%,增产达显著水平,产量居本年度区试第一位。
仁产量为201.35公斤/亩,比对照种增产20.04公斤/亩,增产率11.06%,增产达显著水平,仁产量居本年度区试第一位。
在2002年广东省区域试验中,十一个区试点平均产量为329.23公斤,比对照种增产16.07%,达显著水平,位居参试品种首位。
在省区试中最高亩产达到374公斤。
2003年参加广东省花生区域试验复试,干荚果平均亩产290.95公斤,比对照种增产48.99公斤/亩,增产率20.25%;仁产量为200.46公斤/亩,比对照种增产29.88公斤/亩,增产率17.52%,干荚果和仁产量均列首位并增产极显著。
在阳江生产示范中,荚果产量达403公斤/亩。
2.多抗:中抗青枯病,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的人工接种鉴定,粤油7号抗性率78.4%,接近高抗水平。
在人工接种和自然病地双重压力下,青枯病率54.1%。
抗叶班病和锈病。
在国家南方片区试中,叶班病和锈病分别为2.3级和2.2级,达到高抗水平。
在2002年广东省区试中,叶班病和锈病均为2级,均达到高抗水平。
此外抗倒性强,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3.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该品种为直立珍珠豆型花生品种,连续开花,疏枝。
该品种株高较矮、生势强,株型紧凑,主茎高51.2厘米,在国家区试和省区试中是参试品种中植株最矮的品种,分枝长53.7厘米,分枝性较好,总分枝数8.9条,有效分枝6.4条,主茎叶数16.6片,收获时主茎青叶数9.2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深绿,抗倒性强,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
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1. 引言1.1 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技术,对花生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远杂9102是一种优质花生新品种,具有高产高效的特点,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
本文将介绍远杂9102花生的品种特点、高产特点,以及高效栽培技术和栽培管理要点,同时也会探讨远杂9102花生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远杂9102花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可以更好地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推动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们能更加了解和重视远杂9102花生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1. 远杂9102花生品种介绍远杂9102花生是经过国家审定的新品种,具有高产高效的特点。
该品种生长旺盛,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生长在温暖气候下的土壤中。
远杂9102花生的主要特点包括:果实个大,果实皮薄,米白色,口感细腻;植株生长高度适中,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抗病抗虫能力强;果实呈椭圆形,果面光滑,果壳坚硬,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远杂9102花生在栽培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时施肥、浇水并进行病虫害防治。
在选择种植地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地,同时注意避免连作问题。
远杂9102花生的播种期一般在春季,播种前可进行适量调整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播种后应及时进行返青抽穗、中耕除草等措施,促进植株生长。
及时施肥,保证植株充足的养分供应,有助于增加产量。
远杂9102花生是一种值得推广和种植的新品种,其高产高效的特点使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通过合理的栽培技术和管理,远杂9102花生能够获得更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2.2 2. 远杂9102花生高产特点远杂9102花生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
该品种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的产量,且每公顷产量高达2000公斤以上,比传统品种有显著提高。
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日益增多的人口需要更多的粮食来维持生活。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土壤质量下降等多种原因,粮食生产面临巨大压力。
在这个背景下,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近日,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品种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抗逆性强,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种植效果。
远杂9102花生是由国家审定的极早熟、大粒、高脂肪、富含维生素E的新品种。
其主要特点如下:一、生长快速,早熟高产远杂9102花生生长快速,生长期只有100~105天。
因此,在生长期内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给,尤其需要注意及时施肥。
此外,花生的花期一般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时需要提高田间水分,加强宣叶处理,有利于提高产量。
二、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远杂9102花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可以在平原和山区等多种地形和环境下进行种植。
此外,对于常见的病虫害也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三、品质优良,高脂肪远杂9102花生粒大、皮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其中,脂肪含量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类食品。
其主要营养成分如下表所示:营养成分含量(每100克)热量 447千卡蛋白质 20.1克脂肪 36.5克碳水化合物 16.1克粗纤维 3.2克维生素E 21.8毫克远杂9102花生的高脂肪含量,使其在烹调、烘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还可以制作花生酱、花生油等多种食品。
四、栽培技术1.土壤要求:远杂9102花生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种植,要求土壤松软、能保墒,pH值在5.5~7.5之间。
2.施肥要求:花生在生长期内需要多次施肥,特别是在开花前后和结荚期间需要适量加强肥料的追施。
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为3:2:1。
花生新品种桂花17
一、品种介绍:桂花17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780281为母本,粤油9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5年10代选育而成的出仁率和含油量高的花生新品种。
该品种属珍珠豆类型,株型直立紧凑,叶色浓绿,生长势强。
株高57.7厘米,分枝6条,结荚集中、整齐、饱满,以双仁荚为主,种皮粉红色。
百果重140克,百仁重56.5克,0.5公斤果数389个。
出仁率73%,含油量54%,蛋白质含量27.4%。
全生育期115天。
抗旱性、抗病性中等。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规模一般采用大小行起畦种植,即每畦(包沟)78厘米(2.4尺)。
双行种植,株距16.5厘米双粒播种,每亩种植2万苗。
种植时每亩施农家肥1500千克,在4-5叶期每亩施尿素15千克。
中耕除草时适施磷、钾肥。
开花后15天进行培土,中后期注意防治病虫害;成熟后要及时收获。
桂花17自1997年以来开始在全区各地开始试种、示范和推广,目前统计面积约1.99万hm2。
桂花17于199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合格审定,审定号:桂审证字第117号。
二、经济效益:桂花17自1997年以来开始在全区各地开始试种、示范和推广,目前统计面积约1.99万hm2,取得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适用区域: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
四、推广方式:诚招各地蔬菜种子经销商。
m n m m / 2021.04玛莎莉原产于日本,g\近年来引人我国,是烘烤、1鲜食、加工兼用型蜜薯新品 种,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特征特性。
该品种植 株匍匐生长,茎长70~ 150 厘米,分枝6 ~ 8个,茎干粗 壮,节间短,生长势强,结 薯集中。
叶心形,叶柄浅绿 色,地上茎绿色。
薯块长纺 锤形,表皮光滑,薯块大小 ^*均匀、商品率高,出粉率^5 /19.5%左右。
薯皮紫红色,薯肉金黄色、无筋无丝。
鲜 薯粉面香甜,甜度在17度左右,蒸煮(烤)后气味芳香、口感软糯香 甜,食后回味悠长,堪称蜜薯珍品。
春薯 生长期150天左右,单株结薯3 ~ 5个,亩 产量2250 ~ 2750公斤;夏薯生长期120天 左右,亩产量1750 ~ 2000公斤。
种薯出芽 率局,易储藏。
该品种抗病性好,适应性新□□ □祌玛莎强,适宜在我国南、北方种植,2.栽培技术要点。
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疏松、养分全面的沙 壤土或黏壤土地块栽培。
每亩施优质 土杂肥2000公斤、硫酸钾型高钾复合 肥20 ~ 30公斤、生物有机肥100 ~ 150公 斤,深翻细耙,起垄栽植。
垄距75厘 米,水平栽植或斜插浅栽,采用地膜覆 盖,行距75厘米,株距22 ~ 24厘米,栽 深4 ~ 5厘米,每亩保苗3700 ~ 4000株。
春季栽植时间为4月15日至5月31日,夏 季栽植时间为6月10—30日。
栽植3天 后,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旺。
栽 后30 ~ 40天顺蔓;栽后50天,喷洒5%嫌 效唑500倍液防止徒长。
提倡提蔓,禁止 翻蔓。
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1 %的尿素 和0.3 %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霜降来临 前适时采收储藏或分级装箱销售。
(山东省郓城县绿思源生态农业种植专 业合作社葛记新邮编:274706 )花生新品种皖花7号皖花7号于2016年通过了国家品种鉴定。
1.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早熟花生品种,全生育期126天。
株型直立,连续开花。
花生新品种航花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花生新品种航花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一、选育过程航花2号是粤油13种子第22颗返回式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经多代种植系统选育而成。
第22颗返回式卫星于2022年8月29日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入轨,卫星返回舱于2022年9月16日返回地面,载荷装入的返回式卫星轨道高度距地面170-490km,舱内温度为15-25℃,在轨道运行时间18天,回收后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进行田间试验。
2022年春植田间种植SP1代,按单粒种植。
2022年秋植种植SP2代,按株系种植。
2022年春秋分别种植SP3选择变异株,SP4代按株系种植。
2022年选择优良株系进行鉴定圃、品比试验。
二、特征特性该品种高产稳产。
2022年度国家区域试验中,干荚果平均产量为265.58公斤/亩,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21.07公斤/亩,增产8.6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列参试品种第2位。
平均仁产量为185.37公斤/亩,比对照种增产10.65公斤/亩,增产6.0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仁产量列参试品种第2位。
在2022年度试验中,干荚果平均产量为300.40 公斤/亩,比对照种汕油523 增产26.97 公斤/亩,增产9.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列参试品种第4 位。
平均仁产量为204.08 公斤/亩,比对照种增产18.89公斤/亩,增产10.2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仁产量列参试品种第2 位。
该品种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为强。
区试田间叶斑病2.2~2.8 级,锈病2.0~2.39 级。
青枯病鉴定结果为高抗。
该品种含油率49.83~51.94%,蛋白质含量25.83~27.80%,油酸含量44.7~46.70%,亚油酸含量32.30~33.6%,油亚比为1.33~1.45。
该品种株型紧凑,生势强。
主茎高54.4cm,分枝长58.8cm,总分枝数7.2 条,结果枝6.3 条,主茎叶片数17.1,收获时主茎青叶数9.3,叶片大,叶色绿。
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各种新品种的研发也受到了广泛重视。
花生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品种改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审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就是其中的一种,它不仅拥有高产高效的特点,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远杂910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品种特点远杂9102是由国家审定的一种高产高效的花生新品种,其具体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性强:远杂9102适应性广,适合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珠三角、闽南地区等多种气候条件下进行种植,并且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均能取得良好的生长效果。
2. 产量高:远杂9102的单株产量较高,一般可以达到500~600g,而且具有较好的均衡根系,根系发达,具有较好的地下部分保水保肥能力。
3. 抗逆性强:远杂9102对干旱、病虫害有较强的抗逆性,比传统品种更加适应不良环境下的生长。
4. 油脂含量高:远杂9102的油脂含量一般在50%以上,属于优质花生品种。
5. 优质果实:远杂9102的果实色泽饱满,粒大饱满,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二、栽培技术为了实现远杂9102的高产高效栽培,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栽培技术。
1. 地力整理在进行花生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地力整理,包括耕耘、松土、施肥等工作。
如果土壤疏松、排水性好、富含有机质则有利于花生的生长发育。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远杂9102的种子进行处理,包括浸种、保护种、消毒等工作,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产量。
3. 高标准种植远杂9102的种植要求一定的行距和株距,一般行距为60cm,株距为20cm,这样既可以保证密植,也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达和地下部分的养分吸收。
4. 合理施肥在远杂9102的生长期间,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科学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追磷等,以满足花生的不同养分需求。
5. 病虫害防治花生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耐病性好的品种、合理轮作、合理施肥等措施进行防治。
4420023,0030,、。
0224-0-0-0-1N。
2007-2009,2010-2011,2012-2014。
2015-2016,2019。
44,,,、、,,。
1产量表现2012-2014,5356.12kg,249.28kg,1512.10%9.85%。
2015,19,346.09kg,245.55kg,1111,330.6%0.58%。
2016,19,358.43kg,252.93kg,44,338.79%7.44%。
2015-2016352.26kg,249.24kg,334.1% 4.01%。
2特征特性,128d。
94.64%,,,,,。
,。
,,、。
48cm,53cm,9,7,17,242.16g,99.28g,554,1138,70.57%。
;,,。
,,。
3抗病鉴定():44、、。
4品质分析2016(),54.06%,24.56%,44.5%,33.9%, 1.32。
:“”(:161100111000);(nycytx-19)。
:(1968-),,,,。
花生新品种濮花4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陈翠霞(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濮阳457000)摘要:濮花44号(原濮花0224)系濮阳市农科院,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
2019年4月已通过国家品种登记。
登记编号为:GPD 花生(2019)410015。
本文作者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品种推广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花生;濮花44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264--5栽培技术要点5.1播期45,5d 5cm ≥15℃,;520。
5.2密度、 1.0/, 1.2/,。
5.3田间管理。
,,,。
,,,10~15d 。
10d ,,,。
,。
、,,、,。
,740cm,100~150mg/kg ,。
,。
参考文献[1],,.[M].:,2007.[2].[M].:,2008.,。
,,,201816,4t。
,,,。
1漯河市大豆生产优势1.1地理优势,、,,,,,。
国鉴花生新品种
锦花15 号是锦州农科院花生课题组于2001年以高代品系
S2为母本、以外引系051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2006年从其后代分离材料中系选而成。
该品种于2009〜2011年参加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花生品种试验,2012 年2 月经全国花生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为国品鉴花生2012012。
1 锦花15 号的特征
锦花15号属于早熟中粒花生品种,生育期127d;株型直立,株高35.6cm,第一对侧枝长39.4cm,总分枝数7.0条,结果枝数6.0 条;
叶片呈椭圆形,叶色黄绿;连续开花,花为橘黄色; 荚果茧形,网纹浅,种仁呈桃圆形,种皮为淡红色,无油斑、无裂纹,千克果数733个,千克仁数1567个,百果重180.6g,百仁重73.0g ,出米率73.36%;粗脂肪含量53.27%,粗蛋白含量25.41%,油酸含量38.35%,亚油酸含量38.5%,油亚比1.00,出苗整齐,苗期长势强,植株直立、紧凑,生长稳健,开花量大,结实率高,双仁果率一般占90%以上。
锦花15 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好,该品种高产稳产,2009〜2010 年参加全国北方区小花生区试,2 年平均667?产荚果252.7kg 、籽
仁183.74kg ,荚果、籽仁分别比对照鲁花12 增产6.9%和7.0%。
在2011 年全国北方区小花生生产试验中,锦花15 号平均667?产荚果227.96kg ,籽仁平均667?产167.22kg ,分别比对照种花育20 号增产7.11%和7.99%,分别居参试品种第五位和第六位。
该品种抗逆性
强、耐涝性强、种子休眠性中等、抗旱性中等、叶斑病抗性中等,尚未达到抗性最好标准,重茬种植会降其抵抗性标准,所以要避免重茬种植,生育后期要做到保叶防衰。
该品种适宜在全国(北方区)花生产区种植。
2 栽培技术要点
(1)注意选地,精细整地。
锦花15 号适于在具有中等以上肥力的砂壤土上种植,要求坚持轮作倒茬、秋翻耙压,早春顶浆塌垄,做到防旱保墒。
(2)合理施肥,增施粪肥。
锦花15 号是高产型喜肥品种,所以要施足基肥,一般667?施农肥3000kg、花生专用肥25kg、二铵5〜10kg,生育期间追施尿素10kg。
注意防涝,不要种在涝洼地上,雨大要及时排水。
(3)合理密植。
锦花15 号属直立型品种,可适当密植,每667?保苗1 万〜1.1 万穴,以2.2 万株为宜。
(4)适时早播。
在辽宁省春播区一般与白沙1016播期一致,
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保叶防衰,以促丰产丰收。
5)成熟时要及时收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