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8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个人会员中心企业会员中心论坛快速通道会员帮助城轨新闻协会工作项目信息国际资讯会议信息城轨历史图片库登录企业注册个人注册忘记密码注销登录主题:搜索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7:10:04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3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15日学术园地期刊杂志建设管理设计与施工车辆及机电设备运营管理专利技术前沿技术信息技术院士大师专家推介企业及社团推介产品介绍论坛国外公司政策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国内图书国际标准国际图书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在本规范施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随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径寄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时参考。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 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 ( 露天矿除外 ) 分散的厂 ( 场 ) 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 露天矿除外 )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 场 ) 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 ( 场) 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 ( 车间) 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 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 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 ( 包括检修、安装 ) 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 ( 大件、重件 ) 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 包括道路服务年限) 、交通量 ( 包括行人 ) ,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一、引言厂矿道路是指连接工厂、矿区内部各个功能区域(如车间、矿井、堆场等)的道路。
良好的厂矿道路设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运输成本,确保安全运行。
本文将介绍厂矿道路设计的规范。
二、路网布局1.厂矿道路应根据道路运输量和流向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以满足工厂、矿区内的货物运输需求。
2.主要道路应首先考虑连接各个主要功能区域,次要道路则连接辅助区域。
3.路网布局应避免盲区或通行能力不足的拐弯,以确保车辆通行的顺畅和安全。
三、道路宽度和坡度1.道路宽度应根据车辆类型和运输需求进行设计。
2.道路宽度应满足运输车辆的通行安全要求,例如货车的标准宽度为3.5米。
3.道路应设置适当的坡度,以确保水流自然排除,避免积水。
四、水净化设施1.厂矿道路应根据国家环保政策和要求设置水净化设施,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
2.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能够快速排除道路积水,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交通标识和标线1.厂矿道路应设置合适的交通标识和标线,以指导车辆行驶和确保交通安全。
2.道路上应设置路口标志、车道标线和限速标志等。
六、路面材料和施工1.厂矿道路的路面材料应根据道路使用情况选择,例如重载区域应选用高强度的混凝土路面。
2.道路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确保路面平整、牢固和耐久。
七、安全设施1.厂矿道路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如护栏、照明设施等,以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2.弯道处应设置提示标志和反光镜,以提醒驾驶员注意交通安全。
总结:厂矿道路设计应根据具体需求和国家规范进行,以满足运输需求、确保交通安全和生产效率。
道路的布局、宽度、水净化设施、交通标识、路面材料和安全设施等方面都需要合理设计和设置。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道路的平稳运行。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3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15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在本规范施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随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径寄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1987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1989 北京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3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第字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 word资料可编辑.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15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在本规范施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随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径寄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1987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主要是为了保证厂矿道路的安全、顺畅和高效使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运输效益,减少事故和运营成本。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1.等级划分:厂矿道路一般可分为主干道、支线道和出入口道三个等级。
主干道用于主要运输、交通流量大的区域;支线道用于连接主干道与其他地方;出入口道用于车辆进出厂矿区。
2.设计速度:不同等级的厂矿道路应根据交通需求和道路条件确定设计速度。
主干道一般设计速度30-40公里/小时,支线道一般设计速度20-30公里/小时。
3.道路宽度: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宽度。
主干道宽度一般不小于6米,双向4车道不小于10米;支线道宽度一般不小于4米,双向2车道不小于6米。
4.车辆通行能力:根据车辆类型和道路条件确定车辆通行能力。
主干道车辆通行能力一般不小于400辆/小时,支线道车辆通行能力一般不小于200辆/小时。
5.道路标线和标志:道路标线和标志要醒目明确,包括路中心线、车道线、停车线、转弯标志、限速标志等,以指导驾驶员的行驶。
6.道路平整度:道路平整度要求良好,不得有严重的坑洼、凹凸不平等缺陷,以保证车辆的稳定行驶和避免发生事故。
7.排水设计:道路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道路积水,以免影响车辆通行和道路使用寿命。
8.路灯设计:厂矿道路应有必要的路灯,确保夜间驾驶的安全。
9.交通管制设施: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设置必要的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禁停标志等,维护交通秩序和安全。
10.道路可行性研究:在设计厂矿道路前,应进行道路可行性研究,包括交通需求、道路路线选址、土地征用、环境影响评估等,以确保道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以上是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一些常见要点,不同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可能有所不同,具体设计还需根据实际需要和环境条件进行细化和调整。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条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总则第1.0.1 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 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 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 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条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Codefordeignofroadinfactorieandminingarea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Codefordeignofroadinfactorieandminingare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年8月1日实施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3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15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交通部1987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第七章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第一节安全设施第厂矿道路在急弯、陡坡、视线不良等路段,应根据需要设置标志、柱式(墙式)护栏、分道墙(桩)、分道行驶路面标线、反光镜等安全设施;在桥头引道、高路堤、地形险峻等路段,应设置标志和护栏;在道路交叉口,应根据需要设置标志、栏杆;在严重积雪路段、漫水桥、过水路面,应设置标杆。
露天矿山道路,在急弯、陡坡、高路堤、地形险峻等路段,亦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设置挡车堆(但不得妨碍视线)、阻车堤、反坡安全线等安全设施。
柱式护栏外侧至路肩边缘的距离,可采用25~50cm。
墙式护栏,应建在挡土墙顶、岩石或坚实基础上。
路面边缘至墙式护栏内侧或挡车堆内侧坡脚的净距,不宜小于表分道墙(桩)、分道行驶路面标线,应设置在平曲线(不设置缓和曲线时,为圆曲线)的起点和终点范围内。
设置柱式(墙式)护栏、分道墙(桩)、挡车堆、阻车堤等安全设施路段的路基、路面宽度,应适当增加,并应符合厂矿道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第厂矿道路主标志宜划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各种厂矿道路主标志,应根据道路沿线具体情况采用。
一、二级厂外道路,应设置交通标线。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名称、图形、颜色、尺寸、设置地点等,应按现行的有关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标准执行。
第露天矿山道路,在固定的卸矿点(如溜井、溜槽、贮矿漏斗等),应设置坚固的车挡。
废石场和堆置段高较高的贮矿场的边缘,应设置防滑堆。
第夜间行车、行人较多的厂矿道路,应设置线路照明和反光标志。
经常有雾的露天矿山道路,应设置雾灯。
厂矿道路的装卸点、停车场、回车场、废石场、贮矿场、桥梁、渡口码头等地,可根据需要设置照明设施。
第厂矿道路道口安全设施的设置,应按现行的有关工业企业铁路道口的安全标准执行。
第二节附属设施第在汽车库、汽车站、修车场和有大批车辆的装卸点附近,应设置停车场或停车道。
停车场的面积,应根据停车车型、停放形式和停车数量确定。
停放形式宜划分为垂直式、平行式和斜角式。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第一节安全设施第7.1.1条厂矿道路在急弯、陡坡、视线不良等路段,应依照需要设置标志、柱式〔墙式〕护栏、分道墙〔桩〕、分道行驶路面标线、反光镜等安全设施;在桥头引道、高路堤、地势险峻等路段,应设置标志和护栏;在道路交叉口,应依照需要设置标志、栏杆;在严峻积雪路段、漫水桥、过水路面,应设置标杆。
露天矿山道路,在急弯、陡坡、高路堤、地势险峻等路段,亦可依照具体情形分别设置挡车堆〔但不得阻碍视线〕、阻车堤、反坡安全线等安全设施。
柱式护栏外侧至路肩边缘的距离,可采纳25~50cm。
墙式护栏,应建在挡土墙顶、岩石或坚实基础上。
路面边缘至墙式护栏内侧或挡车堆内侧坡脚的净距,不宜小于表7.1.1的规定。
分道墙〔桩〕、分道行驶路面标线,应设置在平曲线〔不设置缓和曲线时,为圆曲线〕的起点和终点范畴内。
设置柱式〔墙式〕护栏、分道墙〔桩〕、挡车堆、阻车堤等安全设施路段的路基、路面宽度,应适当增加,并应符合厂矿道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第7.1.2条厂矿道路主标志宜划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和指路标志。
各种厂矿道路主标志,应依照道路沿线具体情形采纳。
一、二级厂外道路,应设置交通标线。
交通标志和标线的名称、图形、颜色、尺寸、设置地点等,应按现行的有关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标准执行。
第7.1.3条露天矿山道路,在固定的卸矿点〔如溜井、溜槽、贮矿漏斗等〕,应设置牢固的车挡。
废石场和堆置段高较高的贮矿场的边缘,应设置防滑堆。
第7.1.4条夜间行车、行人较多的厂矿道路,应设置线路照明和反光标志。
经常有雾的露天矿山道路,应设置雾灯。
厂矿道路的装卸点、停车场、回车场、废石场、贮矿场、桥梁、渡口码头等地,可依照需要设置照明设施。
第7.1.5条厂矿道路道口安全设施的设置,应按现行的有关工业企业铁路道口的安全标准执行。
第二节附属设施第7.2.1条在汽车库、汽车站、修车场和有大批车辆的装卸点邻近,应设置停车场或停车道。
停车场的面积,应依照停车车型、停放形式和停车数量确定。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是指为满足生产安全、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确保道路安全等目的,对厂矿道路的设计进行规范的文件。
下面将从道路线形设计、道路几何设计、道路标识标线和交通设施、道路照明以及交通管理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一、道路线形设计1. 根据道路交通量、车型、车速等因素确定道路宽度,同时应保证道路两侧有足够的安全带,以及合适的道路坡度和曲线半径。
2. 设计道路的纵、横断面,并保证道路线形与厂矿场地的布局相协调。
3. 根据厂矿区域的地势、土壤条件等要素,合理选择道路路基和路面材料。
二、道路几何设计1. 根据道路类别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包括车道数量、车道宽度、路肩、行人道等。
2. 设计合理的曲线半径,以提供安全的车辆转弯条件。
3. 考虑到厂矿区域的密集设备和车辆运行情况,设立合理的交叉口和转弯弯道。
三、道路标识标线和交通设施1. 安排合适的道路标线,包括车道线、中心线、边线等,以提供清晰的行车指示。
2. 设置标牌和标志牌,包括限速标志、禁止停车标志、路口标志等,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3. 配置交通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岗亭、交通警示灯等,保障交通秩序。
四、道路照明1. 根据道路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设计合理的路灯布局,确保道路的照明充足,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
2. 配备合适的路灯类型和照明设备,保证其寿命和能效。
3. 根据不同天气和照明需求,配置适当的照明设备,如反光标志等。
五、交通管理1. 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人员等。
2. 制定交通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和车辆的交通安全意识。
3. 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路况检查和维护,保障道路的安全运行。
通过对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严格执行,可以保障厂矿道路的安全性和顺畅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降低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最终达到提升厂矿生产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的目标。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第 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 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 ( 露天矿除外 ) 分散的厂 ( 场 ) 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 露天矿除外 )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 场 ) 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 ( 场) 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 ( 车间) 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 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 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 ( 包括检修、安装 ) 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 ( 大件、重件 ) 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 包括道路服务年限) 、交通量 ( 包括行人 ) ,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第一节安稳举措措施第7.1.1条厂矿门路在急弯、陡坡、视线不良等路段,应依照须要设置标记、柱式(墙式)护栏、分道墙(桩)、分道行驶路面标线、反光镜等安稳举措措施;在桥头引道、高路堤、地势险峻等路段,应设置标记和护栏;在门路交叉口,应依照须要设置标记、雕栏;在严峻积雪路段、漫水桥、过水路面,应设置标杆。
露天矿山门路,在急弯、陡坡、高路堤、地势险峻等路段,亦可依照具体情形分别设置挡车堆(但不得阻碍视线)、阻车堤、反坡安稳线等安稳举措措施。
柱式护栏外侧至路肩边沿的距离,可采取25~50cm。
墙式护栏,应建在挡土墙顶、岩石或坚实差不多上。
路面边沿至墙式护栏内侧或挡车堆内侧坡脚的净距,不宜小于表7.1.1的规定。
分道墙(桩)、分道行驶路面标线,应设置在平曲线(不设置缓和曲线时,为圆曲线)的起点和终点范畴内。
设置柱式(墙式)护栏、分道墙(桩)、挡车堆、阻车堤等安稳举措措施路段的路基、路面宽度,应恰当增长,并应相符厂矿门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第7.1.2条厂矿门路主标记宜划分为警告标记、禁令标记、指导标记和指路标记。
各类厂矿门路主标记,应依照门路沿线具体情形采取。
一、二级厂外门路,应设置交通标线。
交通标记和标线的名称、图形、色彩、尺寸、设置地点等,应按现行的有关门路交通标记和标线的标准履行。
第7.1.3条露天矿山门路,在固定的卸矿点(如溜井、溜槽、贮矿漏斗等),应设置稳固的车挡。
废石场和堆置段高较高的贮矿场的边沿,应设置防滑堆。
第7.1.4条夜间行车、行人较多的厂矿门路,应设置线路照明和反光标记。
经常有雾的露天矿山门路,应设置雾灯。
厂矿门路的装卸点、泊车场、回车场、废石场、贮矿场、桥梁、渡口船埠等地,可依照须要设置照明举措措施。
第7.1.5条厂矿门路道口安稳举措措施的设置,应按现行的有关工业企业铁路道口的安稳标准履行。
第二节从属举措措施第7.2.1条在汽车库、汽车站、修车场和有大年夜批车辆的装卸点邻近,应设置泊车场或泊车道。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一、道路类型和标准1.道路类型应根据各类车辆通行需求和道路长度确定。
主要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
2.道路标准应根据交通量、车辆类型和通行速度确定。
主要包括道路宽度、净高、坡度、曲线半径等。
二、道路布局和结构1.道路应能够保证各类车辆的安全通行,并考虑到人和车辆的通行需求。
2.道路结构主要包括路基、路面、边沟、排水系统等。
路基应满足承载能力和排水要求,路面应具备良好的平整度和附着力。
3.道路应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警示设施,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行驶。
三、交通安全设施1.应设置警示标志、导向标志和禁止标志等,以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和限制交通行为。
2.应设置交通标线和斑马线等,以引导车辆通行和提示行人注意交通安全。
3.道路两侧应设置反光带或护栏,以减少车辆与行人的碰撞风险。
四、交通组织和管理1.应设置交通指示标志和信号灯,以引导车辆通行和控制交通流量。
2.应制定交通组织规程和道路使用管理制度,以保障道路秩序和交通安全。
3.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监管,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五、路灯和照明设施1.道路应设置路灯和照明设施,以确保夜间的通行安全和能见度。
2.路灯应设置在道路两侧,间距应合理,亮度应满足行车需求。
六、道路维护和保养1.道路应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保养,及时修补路面破损和排除交通障碍。
2.道路清洁和冰雪除冰工作应及时进行,确保道路的干净和通畅。
总结起来,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厂矿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安全生产,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和交通安全性。
其中包括道路类型和标准、道路布局和结构、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组织和管理、路灯和照明设施以及道路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和保障道路的通行安全。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3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15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在本规范施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随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径寄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1987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与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与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 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与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与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与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与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条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与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