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知识点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注意如果左边砝码,右边放物体,结果会怎样??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密度单位是kg/m³,(还有:克/厘米3),1g/cm³=1000kg/m³;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m³。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千万注意:密度不随着m成正比,也不随着V成反比。
(电阻,比热容,热值都类似)9.水的密度ρ=1.0×10³kg/m³尤其注意m³与cm³的换算关系1m³=10^6cm³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12.必须强记各种基本物质的密度:酒精=0.8;水=1;石头=2.5-3;铝=2.7,铁=7.9;铜=8.9等。
初二物理知识点下册苏教版初二物理学问点下册苏教版1一、分子世界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制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初二物理学问点下册苏教版2一、物体的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换算关系为:1t=1000㎏1㎏=1000g1g=1000mg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使用说明①、使用天平常,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平常,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整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心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心的刻度线。
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留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值。
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平与砝码应保持枯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推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心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心刻度线左右摇摆的幅度相等。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三篇】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积极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肝益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灵气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质点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星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球体运动方向是否淡化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声誉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白线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彼此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热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篇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位移时发生形变,不应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纹路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塑性,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弹簧秤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时钟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探测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圆周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个数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难的量,投资思路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策略。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篇一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4、比热容(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苏教版5篇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5、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单位:Pa。
1Pa=lN/m2。
4、(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压强由液体重力产生,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产生,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存在,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P0=1.013Xl05Pa=760mmHg。
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杠杆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3、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苏教版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4.2某103J/(kg·℃)。
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某103J。
4、比热容(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5、说明(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6、热量的计算:Q=cmΔt。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30℃-lO℃=2O℃,物体温度升高了20℃,温度的变化量Δt=20℃。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什么叫做质量?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
(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苏教下册知识点
【导读】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八年级物理苏教下册的知识点,包
括运动和力、机械能、热学、光学和电学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信
各位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本文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运动和力
1.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匀速、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力的描述:力的概念、力的单位、重力、弹力、摩擦力。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
二、机械能
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机械能的守恒。
2. 运动中的机械能变化:自由落体、机械能转化、工作、功、
功率。
三、热学
1. 热量和温度:热的概念和单位、温度的定义和单位、热平衡
和热传递。
2. 热量的传递: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常见的实例分析。
3.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三态、相变的规律、气体的压强和
温度。
四、光学
1. 物理光学: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色散、反射和折射
的应用。
2. 波动光学:惠更斯原理和杨氏双缝干涉、衍射现象。
五、电学
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概念、电场的概念、电势差。
2. 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流的应用、电能的传递。
总之,八年级物理苏教下册的知识点分为运动和力、机械能、
热学、光学和电学五个方面。
相信只要同学们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就能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为今
后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苏科版初二下学期物理知识点汇总
1.光的反射和折射
2.光的像
3.镜子和透镜
4.光的色散和光谱
5.电荷、电场和电势差
6.电流、电阻和电功率
7.磁场和磁力
8.电磁感应和发电
9.变压器和电动机
10.电磁波和光波的关系
11.声波的特征和传播
12.共振和波的干涉
13.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4.酸碱反应和离子的电离
15.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16.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17.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特性
18.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19.原子和元素周期表
20.分子和化合物的性质和构造
21.生物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作用
22.细胞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23.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24.生态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5.社会生物学和人类进化的基本知识。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3、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大小:G=mg,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四、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二力平衡1、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产生的条件:①两物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间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有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4、(1)增大摩擦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方法:①减少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加润滑油。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压强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基本元件1.1.1 电源电源分为电化学电池和电动机两种。
电化学电池一般使用干电池,电动机则使用直流电源。
1.1.2 导体导体是电流通过的通道。
低阻率的材料,如铜、铝等,都是较好的导体。
1.1.3 电灯泡电灯泡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的电器。
在电路中,电灯泡通常作为电路中的负载。
1.1.4 开关开关是用来关闭或打开电路的元件。
电路开关的常见种类有单极开关和双组合开关。
1.2 电路基本概念1.2.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运动。
电流的强弱单位是安培。
1.2.2 电压电压则是电荷受到的电势差。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1.2.3 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一个物体时所形成的阻力。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
第二章电路的工作原理2.1 电流路线电流通路是一个电路中电流通过的路径。
在电路中,通常会有多条电流通路。
2.2 电阻的不同类型2.2.1 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固定电阻不可更改其电阻值,而可变电阻可以通过简单的转动或滑动进行电阻值的改变。
2.2.2 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串联电阻是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而并联电阻是多个电阻平行连接在一起。
2.3 电路电压的分配在串联电路中,由于电阻值不同,电压也会分配得不同。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因为所有的电阻都是连接在电源的两个分支上。
第三章电能的变化3.1 电功率电功率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3.2 电压的作用电压可以改变电荷的位置。
电压越高,所能提供的电能也就越大。
3.3 电路能量的转化电路能量的转化通常表现为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动能等。
其中,最常见的电路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
第四章电路的应用4.1 直流电路直流电路是电流方向始终不变的电路。
4.2 交流电路交流电路是电流方向随着时间周期性地改变的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电源的极性会不断改变。
4.3 电源的选择电源的选择通常可以根据所需电压、电流大小来进行。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质量: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常用单位有国际单位制单位kg,以及常用单位t、g、mg。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感性认识来了解质量,例如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
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测量质量时,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是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以用“看放调称记”的方法来记忆。
2.密度: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常用单位有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以及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可以通过换算关系进行转换。
例如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密度公式为ρ=m/v,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时,密度不变;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密度小;不同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大。
摩擦、接触、感应等。
⑶电荷有正负之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⑷电荷可以通过导体传递,静电不会在导体内部停留,会在导体表面堆积。
⑸静电可以产生电场和电势差,可以对周围物体产生影响。
⑹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
3.原子⑴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⑵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云中则存在电子。
⑶原子的性质由其电子层数和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数量决定。
⑷原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合和分解,但不会改变其基本结构。
⑸原子核的稳定性受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静电斥力的影响,不稳定的原子核会发生放射性衰变。
4.分子和化学键⑴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梳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1.质量:⑴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⑵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⑶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⑷测量: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
具体如下:A.“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B.“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D.“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E.“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F.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③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质量方法 B、特殊测量:液体质量方法、微小质量方法。
偏大偏小: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砝码磨损,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砝码沾有油污或其它小物体,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游码没有移到0刻度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大的值就是游码的读数。
2.密度:⑴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公式:mvρ=mvρ=⑶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
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kg。
第8章力8.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两种。
平衡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非平衡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计量: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可以用牛顿(N)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4. 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5. 牛顿的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是力学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所产生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大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是F=ma,其中F是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6. 牛顿的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7. 惯性:物体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被称为惯性。
8.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物体之间的力,它阻碍物体相对滑动。
9. 弹力:弹力是一种恢复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弹力使其回复原状。
10.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它使物体向下运动。
11. 斜面上的力:当物体沿着倾斜的平面移动时,斜面的垂直分力和平行分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
12. 压力:压力是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
它的公式为P=F/A,其中P是压力,F是力的大小,A是力作用面积。
13. 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浸没其中的物体向上的力,它的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14. 阻力:阻力是物体运动时由于碰撞空气或液体而产生的力。
15. 质量和重量: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东西的数量,并且是一个常量;重量是物体由于引力而受到的力。
这些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下面为您推荐苏教版8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知识点一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二、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定律解读
1.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一直、不变。
4.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
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
6.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惯性概念解读
1.惯性没有条件。
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2.惯性没有方向。
物体只是保持之前的运动状态。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知识点二一、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简记: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
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
如,一个物体只受拉力和重力作用时。
静止:F=G 匀速向上:F=G
匀速向下:F=G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已知物体状态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求重力大小;已知拉力大小求重力大小;已知物体受力可知物体运动状态。
知识点三一、摩擦力(F摩)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c.接触面不光滑。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三、摩擦的利用和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事例: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2、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隔开(例如打油)
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