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6
结构动力学思考题made by 李云屹思考题一1、结构动力学与静力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结构的运动方程有什么不同主要区别为:(1)动力学考虑惯性力的影响,静力学不考虑惯性力的影响;(2)动力学中位移等量与时间有关,静力学中位移等量不随时间变化;(3)动力学的求解方法通常与荷载类型有关,静力学一般无关。
运动方程的不同:动力学的运动方程包括位移项、速度项和加速度项;静力学的平衡方程只包括位移项。
2、什么是动力自由度什么是静力自由度区分动力自由度和静力自由度的意义是什么动力自由度:确定结构体系质量位置的独立参数;静力自由度:确定结构体系在空间中的几何位置的独立参数。
意义:通过适当的假设,当静力自由度数大于动力自由度数时,使用动力自由度可以减少未知量,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3、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以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它们所采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4、在结构振动的过程中引起阻尼的原因有哪些(1)材料的内摩擦或材料变形引起的热耗散;(2)构件连接处或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摩擦;(3)结构外部介质的阻尼。
5、在建立结构运动方程时,如考虑重力的影响,动位移的运动方程有无改变 如果满足条件: (1)线性问题;(2)重力的影响预先被平衡;则动位移的运动方程不会改变,否则会改变。
思考题二1、刚度系数k ij 和质量系数m ij 的直接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直接用m ij 的物理概念建立梁单元的质量矩阵[M]k ij :由第j 自由度的单位位移所引起的第i 自由度的力; m ij :由第j 自由度的单位加速度所引起的第i 自由度的力。
依次令第j (j=1,2,3,4)自由度产生单位加速度,而其他的广义坐标处保持静止,使用平衡方程解出第i 自由度上的力,从而得到m ij ,集成得到质量矩阵[M]。
2、如何用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以矩阵的形式表示多自由度体系的势能和动能{}[]{}1=2TT u M u {}[]{}1=2TV u K u3、建立多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直接动力平衡法和拉格朗日方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直接动力平衡法:优点:概念直观,易于通过各个结构单元矩阵建立整体矩阵,便于计算机编程。
动力学课后习题习题1某溶液中反应A+B →Y 开始时A 与B 的物质的量相等,没有Y ,1h 后A 的转化率为75%,问2h 后A 尚有多少未反应?假设: (1)对A 为一级,对B 为零级; (2)对A ,B 皆为一级; (3)对A ,B 皆为零级。
习题2某反应A →Y +Z ,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当t=0,c A,0=1mOl ·dm -3时,测定反应的初始速率υA,0=0.01mOl ·dm -3·s -1。
试计算反应物A 的物质的量浓度c A =0.50mOl ·dm -3及x A =0.75时,所需时间,若对反应物A (i)0级;(ii)1级;(iii)2级;习题3已知气相反应2A+B →2Y A 和B 按物质的量比2:1引入一抽空的反应器中,反应温度保持400K 。
反应经10min 后测得系统压力为84kPa ,经很长时间反应完了后系统压力为63kPa 。
试求:(1)气体A 的初始压力p A,0及反应经10min 后A 的分压力p A ; (2)反应速率系数k A ; (3)气体A 的半衰期。
习题4反应2A(g)+B(g)Y(g)的动力学方程为-tc d d B=k B A 与B 的摩尔比为2∶1的混合气体通入400K 定容容器中,起始总压力为3.04kPa ,50s 后,总压力变为2.03kPa ,试求反应的反应速率系数k B 及k A 。
习题5已知反应2HI →I 2+H 2,在508℃下,HI 的初始压力为10132.5Pa 时,半衰期为135min ;而当HI 的初始压力为101325Pa 时,半衰期为13.5min 。
试证明该反应为二级,并求出反应速率系数(以dm 3·mol -1·s -1及以Pa -1·s -1表示)。
习题6某有机化合物A ,在酸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
在50℃,pH=5和pH =4的溶液中进行时,半衰期分别为138.6min 和13.86min ,且均与c A,0无关,设反β]H [d d A A A )(+=-c c k tc a(i)试验证:α=1,β=1 (ii)求50℃时的k A(iii)求在50℃,pH=3的溶液中,A 水解75%需要多少时间?习题7在定温定容下测得气相反应的速率方程为:A p A 720K 时,当反应物初始压力p A,0=1333Pa ,p B,0=3999Pa 时测出得用总压力表示的初始反应速率为-t=0=200Pa -1·min -1。
第一章 质点动力学1-3 解:运动方程:θtan l y =,其中kt =θ。
将运动方程对时间求导并将030=θ代入得34cos cos 22lk lk l y v ====θθθ938cos sin 2232lk lk ya =-==θθ1-6证明:质点做曲线运动,所以质点的加速度为:n t a a a +=,设质点的速度为v ,由图可知: aa v v y n cos ==θ,所以: yv v a a n =将c v y =,ρ2n va =代入上式可得 ρc va 3=证毕 1-7证明:因为n2a v=ρ,va a v a ⨯==θsin n所以:va ⨯=3vρ证毕1-10解:设初始时,绳索AB 的长度为L ,时刻t 时的长度 为s ,则有关系式:t v L s 0-=,并且 222x l s +=将上面两式对时间求导得:0v s -= ,x x s s 22=由此解得:xsv x 0-= (a )(a)式可写成:s v x x 0-= ,将该式对时间求导得:2002v v s x x x=-=+ (b)xoovovFNFgmyθ将(a)式代入(b)式可得:3220220xl v xxv xa x -=-== (负号说明滑块A 的加速度向上)取套筒A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根据质点矢量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有:gF F a m m N ++=将该式在y x ,轴上投影可得直角坐标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N F F y m F mg x m +-=-=θθsin cos其中:2222sin ,cos lx l lx x +=+=θθ0,3220=-=yxl v x将其代入直角坐标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可得:23220)(1)(x l xl v g m F ++=1-11解:设B 点是绳子AB 与圆盘的切点,由于绳子相对圆盘无滑动,所以R v B ω=,由于绳子始终处于拉直状态,因此绳子上A 、B 两点的速度在 A 、B 两点连线上的投影相等,即:θcos A B v v = (a )因为x Rx 22cos -=θ (b )将上式代入(a )式得到A 点速度的大小为:22Rx x Rv A -=ω (c )由于x v A -=,(c )式可写成:Rx R x xω=--22 ,将该式两边平方可得:222222)(x R R x x ω=-将上式两边对时间求导可得:x x R x x R x x x 2232222)(2ω=--将上式消去x2后,可求得: 22242)(R x xR x--=ω (d)由上式可知滑块A 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其大小为 22242)(R x xR a A -=ω取套筒A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根据质点矢量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有:gF F a m m N ++=将该式在y x ,轴上投影可得直角坐标形式的 运动微分方程:mg F F ym F x m N -+=-=θθsin cos其中:xR x x R 22cos ,sin -==θθ, 0,)(22242=--=yR x x R xω将其代入直角坐标形式的运动微分方程可得2525)(,)(225222242R x x R m mg F R x xR m F N --=-=ωω1-13解:动点:套筒A ;动系:OC 杆;定系:机座;运动分析:绝对运动:直线运动;相对运动:直线运动;牵连运动:定轴转动。
结构动力学思考题made by 李云屹思考题一1、结构动力学与静力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结构的运动方程有什么不同?主要区别为:(1)动力学考虑惯性力的影响,静力学不考虑惯性力的影响;(2)动力学中位移等量与时间有关,静力学中位移等量不随时间变化;(3)动力学的求解方法通常与荷载类型有关,静力学一般无关。
运动方程的不同:动力学的运动方程包括位移项、速度项和加速度项;静力学的平衡方程只包括位移项。
2、什么是动力自由度?什么是静力自由度?区分动力自由度和静力自由度的意义是什么?动力自由度:确定结构体系质量位置的独立参数;静力自由度:确定结构体系在空间中的几何位置的独立参数。
意义:通过适当的假设,当静力自由度数大于动力自由度数时,使用动力自由度可以减少未知量,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3、采用集中质量法、广义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以使无限自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自由度体系,它们所采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4、在结构振动的过程中引起阻尼的原因有哪些?(1)材料的内摩擦或材料变形引起的热耗散;(2)构件连接处或结构构件与非结构构件之间的摩擦;(3)结构外部介质的阻尼。
5、在建立结构运动方程时,如考虑重力的影响,动位移的运动方程有无改变?如果满足条件:(1)线性问题;(2)重力的影响预先被平衡;则动位移的运动方程不会改变,否则会改变。
思考题二1、刚度系数k ij和质量系数m ij的直接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直接用m ij的物理概念建立梁单元的质量矩阵[M]?k ij:由第j自由度的单位位移所引起的第i自由度的力;m ij:由第j自由度的单位加速度所引起的第i自由度的力。
依次令第j(j=1,2,3,4)自由度产生单位加速度,而其他的广义坐标处保持静止,使用平衡方程解出第i自由度上的力,从而得到m ij,集成得到质量矩阵[M]。
2、如何用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以矩阵的形式表示多自由度体系的势能和动能?{}[]{}1=2TT u M u {}[]{}1=2TV u K u3、建立多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的直接动力平衡法和拉格朗日方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直接动力平衡法:优点:概念直观,易于通过各个结构单元矩阵建立整体矩阵,便于计算机编程。
动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动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运动的原因和规律。
在学习动力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动力学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力学知识。
1. 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秒,求物体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位移=速度×时间=5m/s×10s=50m。
2. 一个物体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了8秒,求物体的位移是多少?答: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位移=初速度×时间+0.5×加速度×时间²=0×8s+0.5×2m/s²×(8s)²=64m。
3.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向上抛出,经过2秒后落地,求物体的最大高度是多少?答:物体的最大高度等于初速度的平方除以2倍的重力加速度,即最大高度=(初速度²)/(2×重力加速度)=(10m/s)²/(2×9.8m/s²)≈5.1m。
4. 一个物体以20m/s的速度水平抛出,求物体在2秒后的水平位移是多少?答:物体在水平方向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水平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水平位移=速度×时间=20m/s×2s=40m。
5.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水平抛出,求物体在2秒后的竖直位移是多少?答: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竖直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0.5倍的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即竖直位移=初速度×时间+0.5×重力加速度×时间²=10m/s×2s+0.5×9.8m/s²×(2s)²=19.6m。
动力学思考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2)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的正整数(3)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4)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反应机理(5)反应分子数只能是正整数,一般不会大于三(6)某化学反应式为A+B=C,则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2、阿累尼乌斯经验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实验活化能Ea对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有何不同?3、平行反应AE1>E2,若B是所需的产品,从动力学角度定性的考虑应采用怎样的反应温度?4、对1—1级的平行反应,若要改变两产物的浓度[B]、[C]的比,采用改变反应时间的办法行否?为什么?5、平行反应的速控步骤是快步骤;连串反应的速控步骤是慢步骤。
对吗?6、阀能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阿累尼乌斯经验活化能在数值上的关系如何?7、为什么在简单碰撞理论中,要引入概率因子P?8、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0%,当加入某催化剂后,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不变,反应速率增加了10倍,问平衡转化率将是多少?9、某反应反应物反应掉5/9所需的时间是它反应掉1/3所需时间的2倍,该反应是几级反应?10、半衰期为10天的某放射形元素8克,40天后其净重为多少克?11、某反应速率常数的量纲是[浓度]-1[时间]-1,则该反应是几级反应?12、催化剂能极大的改变反应速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B)催化剂降低了反应历程(C)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使转化率提高了(D)催化剂同时加快了正向与逆向反应13、在一连串反应A→B→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为得其最高产率应当采用哪种做法?14、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温度变化主要是改变下列哪一项?(1)活化能;(2)反应机理,(3)物质浓度或分压;(4)速率常数;(5)指前因子动力学思考题答案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2)反应级数不一定是简单的正整数(3)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是基元反应(4)不同反应若具有相同级数形式,一定具有相同反应机理(5)反应分子数只能是正整数,一般不会大于三(6)某化学反应式为A+B=C,则该反应为双分子反应答:(1),(3),(4),(6)错;(2),(5)对2、阿累尼乌斯经验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实验活化能Ea对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有何不同?答:适用于温度区间不大的基元反应和具有明确反应级数和速率常数的复杂反应。
第三章 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思考题)3.1试表述质量的操作型定义。
解答,kgv v m m 00 ∆∆=式中kg 1m 0=(标准物体质量) 0v∆:为m 与m 0碰撞m 0的速度改变 v∆:为m 与m 0碰撞m 的速度改变这样定义的质量,其大小反映了质点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速度改变的难易程度,或者说,其量值反映了质量惯性的大小。
这样定义的质量为操作型定义。
3.2如何从动量守恒得出牛顿第二、第三定律,何种情况下牛顿第三定律不成立? 解答,由动量守恒)p p (p p ,p p p p 22112121 -'-=-'+='+' ,p p 21 ∆-=∆ t p t p 21∆∆-=∆∆ 取极限dt p d dtp d 21-= 动量瞬时变化率是两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
,a m )v m (dt d dt p d F 111111 === ,a m )v m (dt d dt p d F 222222 === 21F F -=对于运动电荷之间的电磁作用力,一般来说第三定律不成立。
(参见P 63最后一自然段)3.3在磅秤上称物体重量,磅秤读数给出物体的“视重”或“表现重量”。
现在电梯中测视重,何时视重小于重量(称作失重)?何时视重大于重量(称作超重)?在电梯中,视重可能等于零吗?能否指出另一种情况使视重等于零?解答,①电梯加速下降视重小于重量; ②电梯加速上升视重大于重量;③当电梯下降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时,视重为零;④飞行员在铅直平面内的圆形轨道飞行,飞机飞到最高点时,gR v ,0mg R v m N ,N mg R v m 22==-=+=飞行员的视重为零3.4一物体静止于固定斜面上。
(1)可将物体所受重力分解为沿斜面的下滑力和作用于斜面的正压力。
(2)因物体静止,故下滑力mg sin α与静摩擦力N 0μ相等。
α表示斜面倾角,N 为作用于斜面的正压力,0μ为静摩擦系数。
第七章化学反应动力学一.基本要求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速率的定义、反应级数、速率系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机理等。
2.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的共同特点,特别是一级反应和a = b的二级反应的特点。
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判断反应的级数,能熟练地利用速率方程计算速率系数和半衰期等。
3.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4种表达形式,学会运用Arrhenius经验式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4.掌握典型的对峙、平行、连续和链反应等复杂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合理的近似方法(速控步法、稳态近似和平衡假设),从反应机理推导速率方程。
学会从表观速率系数获得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5.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内容,会利用两个理论来计算一些简单反应的速率系数,掌握活化能与阈能之间的关系。
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优缺点。
6.了解催化反应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催化剂之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本质。
7.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与热化学平衡的区别,了解光敏剂、量子产率和化学发光等光化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化学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热力学不同,它没有以定律的形式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经验规律,反应的速率方程要靠实验来测定。
又由于测定的实验条件限制,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可能会得到不同的速率方程,所以使得反应速率方程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使动力学的处理变得比较复杂。
反应级数是用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指数和来表示的。
由于动力学方程既有幂函数型,又有非幂函数型,所以对于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反应级数可能有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或小数之分。
对于非幂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现其级数。
对于初学者,要求能掌握具有简单级数的反应,主要是一级反应、a = b的二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法及其特点。
第八章动力学思考题参考答案1.用自己的语言来定义或解释下面的名词和符号:(1)[A]0;(2)k;(3)t1/2;(4)零级反应;(5)催化剂答:(1)A的起始浓度,即t=0时的浓度;(2)k为反应速率常数,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特征常数,即k是由反应的性质和温度决定的,与浓度无关;(3)将反应物消耗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的反应称为零级级数反应。
(5)参与化学反应,但在反应前后自身没有发生变化,用来加速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2.简单描述下面的名词、现象或者方法:(1)初始速率法;(2)活性复合物;(3)反应机理;(4)多相催化;(5)决速步答:(1)反应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就是化学反应在这一时刻的瞬时速率,斜率;反应起始点t=0时刻曲线的切线的斜率就是该反应的初始速率。
初始速率法简称初速法是测定反应级数的一种方法。
利用初始速率和初始浓度定级数可以避免反应后期不确定的干扰。
(该内容在本课文中没有讲解,建议删除该问题)。
(2)“活性复合物”是“活化络合物”的别称。
过渡态理论认为在反应物和产物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态,这种过渡态是一种活化络合物。
该活化络合物是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可以重新分解成原始的反应物,也可以形成产物分子的的复合物;。
(3)反应机理就是对反应历程的描述;(4)反应中催化剂(固体)和反应物不在同一物质相中的催化反应(5)对于非基元反应,可以拆非为若干个基元反应,其中整个反应的反应速率最慢的基元反应决定取决于某一步的慢整个反应过程的快慢,这一反应过程称成为决速步3.解释下面两个名词之间的主要差别:(1)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2)(微分)速率方程和积分速率方程;(3)活化能和反应的焓变;(4)基元反应和总反应;(5)酶和底物答:(1)一级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二级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二次方成正比;在一级反应中,ln[A]和t呈线性关系,在二级反应中,1/[A]和t呈线性关系(2)如一级反应的(微分)速率方程为,其积分速率方程为ln[A]-ln[A]0=-kt(3)反应物分子必须经过一个中间态才能转化为产物,从反应物分子到中间态需要吸收的能量成为活化能;反应的焓变是某个反应的等压热效应,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差。
结构动⼒学思考题解答结构动⼒学思考题made by 李云屹思考题⼀1、结构动⼒学与静⼒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结构的运动⽅程有什么不同?主要区别为:(1)动⼒学考虑惯性⼒的影响,静⼒学不考虑惯性⼒的影响;(2)动⼒学中位移等量与时间有关,静⼒学中位移等量不随时间变化;(3)动⼒学的求解⽅法通常与荷载类型有关,静⼒学⼀般⽆关。
运动⽅程的不同:动⼒学的运动⽅程包括位移项、速度项和加速度项;静⼒学的平衡⽅程只包括位移项。
2、什么是动⼒⾃由度?什么是静⼒⾃由度?区分动⼒⾃由度和静⼒⾃由度的意义是什么?动⼒⾃由度:确定结构体系质量位置的独⽴参数;静⼒⾃由度:确定结构体系在空间中的⼏何位置的独⽴参数。
意义:通过适当的假设,当静⼒⾃由度数⼤于动⼒⾃由度数时,使⽤动⼒⾃由度可以减少未知量,简化计算,提⾼计算效率。
3、采⽤集中质量法、⼴义坐标法和有限元法都可以使⽆限⾃由度体系简化为有限⾃由度体系,它们所采⽤的⼿法有什么不同?4、在结构振动的过程中引起阻尼的原因有哪些?(1)材料的内摩擦或材料变形引起的热耗散;(2)构件连接处或结构构件与⾮结构构件之间的摩擦;(3)结构外部介质的阻尼。
5、在建⽴结构运动⽅程时,如考虑重⼒的影响,动位移的运动⽅程有⽆改变?如果满⾜条件:(1)线性问题;(2)重⼒的影响预先被平衡;则动位移的运动⽅程不会改变,否则会改变。
思考题⼆1、刚度系数k ij和质量系数m ij的直接物理意义是什么?如何直接⽤m ij的物理概念建⽴梁单元的质量矩阵[M]?k ij:由第j⾃由度的单位位移所引起的第i⾃由度的⼒;m ij:由第j⾃由度的单位加速度所引起的第i⾃由度的⼒。
依次令第j(j=1,2,3,4)⾃由度产⽣单位加速度,⽽其他的⼴义坐标处保持静⽌,使⽤平衡⽅程解出第i⾃由度上的⼒,从⽽得到m ij,集成得到质量矩阵[M]。
2、如何⽤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以矩阵的形式表⽰多⾃由度体系的势能和动能?{}[]{}1=2TT u M u && {}[]{}1=2TV u K u3、建⽴多⾃由度体系运动⽅程的直接动⼒平衡法和拉格朗⽇⽅程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1)直接动⼒平衡法:优点:概念直观,易于通过各个结构单元矩阵建⽴整体矩阵,便于计算机编程。
发动机动⼒学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题1、“内部平衡”当考虑曲轴为柔性转⼦,发动机机体也是弹性体时,由于曲轴和机体承受惯性⼒及其⼒矩后产⽣周期性变形,此时即使发动机已达到完全的外部平衡,但变形的结果仍会有⼀部分⼒和⼒矩回传到机座,引起发动机振动并向外传递,发动机的这种平衡称为“内部平衡”。
2、“外部平衡”当假定曲轴为刚性转⼦发动机机体也是绝对刚体时,把内燃机当成⼀个整体,来分析曲柄连杆机构惯性⼒及其⼒矩对发动机⽀承、⽀架等外部构件作⽤时,所达成的平衡称为外部平衡。
3、何谓功率平衡?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和功能原理,在结构上或机构设计⽅⾯采取相关措施,将机器的速度波动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称为功率平衡。
4、何谓质量平衡?调整构件的质量分布及在结构上采取特殊的措施,将各惯性⼒和惯性⼒矩限制在预期的范围内,叫做质量平衡。
5、倾覆⼒矩作⽤于机体,产⽣使发动机沿阻⼒矩⽅向翻转倾覆的趋势。
6、静平衡在垂直于轴线的同⼀个平⾯(径向)内,如果分布在回转件上各个质量的离⼼惯性⼒合⼒为零或质径积⽮量和为零,称为静平衡。
7、曲轴回转不均匀性⽤曲轴的旋转不平均度δ来表⽰8、动平衡分布在回转件上各个质量的离⼼惯性⼒合⼒为零;同时离⼼⼒在轴向所引起的合⼒矩也为零,这样的平衡叫做动平衡.9、质量代换实际机构具有复杂的分布质量,但可以根据动⼒学等效性原则⽤⼏个适当配置的集中质量(质点)代替原来的系统,这样的⽅法叫做质量代换。
10、扭矩不均匀性为了评价内燃机总转矩变化的均匀程度,通常⽤转矩不均匀度µ来表⽰,即11、什么叫发动机稳定⼯况?在⼀个完整的曲轴总转矩变化周期内,内燃机曲轴输出的有⽤功与作业机具的阻⼒功相等。
12、过量平衡通过加⼤曲轴平衡重来部分平衡⼀阶往复惯性⼒的⽅法对旋转惯性⼒的平衡叫做过量平衡法13、部分平衡通过加⼤曲轴平衡重来部分平衡⼀阶往复惯性⼒的⽅法对⼀阶往复惯性⼒的平衡叫做部分平衡法14、转移平衡通过加⼤曲轴平衡重来部分平衡⼀阶往复惯性⼒的⽅法对整机的平衡叫做转移平衡法⼆、填空题1.正置式曲柄连杆单缸机活塞位移在上⽌点后90°曲轴转⾓之前(请填“前”或者“后”)到达⾏程的⼀半,λ越⼤,活塞达到⾏程之半的时刻越提前(请填“提前”或者“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