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商业发展与商业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912.50 KB
- 文档页数:26
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领域,涉及到多个朝代和时期。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1. 农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许多政策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的收入。
例如,实行土地改革,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和种植作物。
这些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
2. 商业政策:在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相对有限。
政府通常实行一些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如征收重税、限制贸易路线和商品种类等。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朝代逐渐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鼓励商业活动的发展。
这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税收收入。
3. 货币政策: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
政府通常会控制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范围,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和价值。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
一些朝代还实行了货币政策来支持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发展,如铸造带有特殊图案或文字的货币来促进手工业或贸易的发展。
4. 税收政策:税收是古代中国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政府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以平衡收入来源并促进经济发展。
一些朝代实行了轻税政策,以鼓励商业活动和农业发展;而另一些朝代则实行重税政策,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或支持特定的项目和行业。
5. 土地政策:土地问题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府实行了一些土地政策来控制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如土地分封、土地买卖和土地税等。
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兼并和权贵阶层的影响。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促进农业、商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平衡政府的收入来源,并应对各种经济问题。
这些政策的影响因朝代和时期而异,但也为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现代中国,经济政策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驰道,更加促进商业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先后发生了畜牧业、农业、手工业的分工,产品有了剩余,为了互通有无,不同部落间的交换活动成为经常的现象。
这种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换是最原始的商业活动。
传说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原始商业的反映。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不从事生产、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
《尚书•酒浩》记载有殷人“肇牵牛远服贾”,意思是说商代有人专门用牛车到远处做买卖。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代后期出现了铜币。
但是,当时商业行为主要发生于方国部落之间,并且是为奴隶主贵族服务的。
商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只起着微小的作用。
西周时,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
但是,商业由奴隶主官府垄断,并没有专门的职官来管理市场。
《周礼•地官•质人》记载:“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亻卖者质剂焉。
”“质人”就是管理市场的经纪人。
市场交换的商品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宝等,凡成交的商品都要由“质人”给买卖双方立书契券约。
那时的商人和百工一样,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称为“工商食官”,他们主要是替奴隶主贵族经营,为奴隶主贵族的需要服务。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私商兴起,有的大商人周游列国做生意,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和各国之间的交际,能和诸侯“分庭抗礼”。
弦高假借郑国君命犒秦师的故事是很出名的。
可见当时大商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了。
到了西汉,“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都城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等大城市,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各中等城市均设有市,连军队驻地、屯戍地区也设有军市。
当时城市的市场有固定的地点,叫做“市井”。
中国古代对商业的支持政策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虽然大多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也会根据形势对该政策进行调整,实行一定程度的“惠商”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以下是部分具体的政策措施:
- 统一货币:各朝代都有统一流通的货币,如秦朝的圆形方孔钱、唐朝的开元通宝等。
- 开放政策:唐朝对外开放,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商人,使商业得到快速发展。
- 扶持政策:统治者实行相对宽松的扶商政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繁荣的经济。
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随着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但始终是以农业为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历史二轮复习学案(4)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专题讲解】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商周:出现职业商人,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2、春秋战国:城市兴起(基本上是政治中心),商业兴盛,私商取代官商,政府重农抑商。
3、秦汉前期: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大都会,长安城有东西九市,集中贸易,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
(空间限制、时间限制)4、南北朝:“草市”出现;5、隋唐:商业也呈现繁荣景象,长安、洛阳盛极一时,长安城布局严整,有东市、西市,实行“市坊分离”,时空限制仍比较严格,后期扬州、益州(成都)繁华,“扬一益二”。
夜市产生。
“柜坊”(早期银行)、5、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坊制度被打破,出现晓市、夜市。
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
对外贸易发达。
④出现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6、明朝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丁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⑤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思维拓展】1、中国古代“市”的规律性变化地域从城市扩展到乡镇和农村空间唐代以前有明确的空间(市坊分离),宋代打破限制时间唐代以前有严格限制,宋代突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管理逐渐放松,政府宋代不再直接监管服务设施由单纯的商品买卖场所,发展为服务设施齐全的商业区2、比较唐宋商业活动。
唐朝宋朝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空间、时间限制,“市坊分离”,“日中为市”,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市”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城市市坊界限打破,沿街开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夜市、晓市出现。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夏代的商国人就开始了经商行为,商国第七任君主王亥为中国商业始祖。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度(长短)量(容积)衡(轻重)不一的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
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的发展。
3、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
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转移到东南海道。
越州是东南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外国商船的聚集之地。
唐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4、两宋时期商业繁荣
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
商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商业的继续繁荣。
5、元代商业继续繁荣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明清徽商与晋商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
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广泛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方面。
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多种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进行探讨,以了解这些政策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农业政策古代中国一直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为了鼓励农民生产,统治者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首先,他们采取了农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农民,确保他们有足够的土地来种植粮食和蔬菜。
其次,他们实施了减税和免税政策,以减轻农民的负担,鼓励他们增加农作物的种植。
此外,统治者还颁布了农业技术和灌溉政策,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土地的利用率。
二、商业政策古代中国的商业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商业发展,古代中国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商业政策。
他们设置了交易市场和商业中心,为商人提供了交流和贸易的场所。
此外,他们颁布了商业法规,以确保商人的财产和权益得到保护。
还规定商业税收和关税政策,既融资国家开支,又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三、税收政策税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统治者通过税收来融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事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包括苛捐杂税、农业税、商业税和人头税等。
这些税收政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税收加重了农民和商人的负担,导致了社会不安和经济萧条。
另一方面,税收又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支持,促进了政府的运作和社会的发展。
四、贸易政策古代中国的贸易政策主要集中在海外贸易和丝绸之路贸易两个方面。
在海外贸易方面,统治者通过设立港口和贸易站点,鼓励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同时,他们还实施了海禁政策,限制外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
在丝绸之路贸易方面,统治者积极倡导和支持丝绸之路的发展,通过这条贸易路线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涉及农业、商业、税收和贸易等多个领域。
这些政策为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然而,也有一些政策对农民和商人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高中历史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0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1)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
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战国时期,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城市繁荣。
0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1)重农抑商政策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2)商业的艰难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1:秦汉时期商业有所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3)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0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1)原因: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2)表现: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2: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核心是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一政策始于战国时期,并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得到了延续。
政府通过征收重税、限制商业贷款等手段来抑制商业的发展,同时鼓励农民努力耕作,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2.专卖制度: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中国古代政府实行了各种专卖制度,即对某些商品实行垄断经营。
例如,盐、铁、酒、茶等商品只能由官方销售,禁止私人经营。
这些专卖制度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
3.限制城市规模: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城市的大小和布局都有明确的规定。
政府通过限制城市规模和商业活动范围,来控制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规模。
4.统一度量衡:为了方便商业交易和税收征收,中国古代政府实行了统一的度量衡制度。
这不仅促进了商业交易的公平性和便利性,也为政府征收税赋提供了便利。
5.重视市场管理:中国古代政府重视市场管理,制定了一系列市场管理的规定和制度。
例如,规定商品质量标准、价格标准、交易方式等,以确保市场的公平和秩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商业政策的特点是以重农抑商为核心,通过专卖制度、限制城市规模、统一度量衡和重视市场
管理等手段来控制商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这些政策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给商业发展带来了制约和限制。
古代中国商业的开展与经济政策【根底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开展1.商业开展历程(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汉:商业开展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开展。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得到开展;______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贸易开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________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轻巧识记] 古代商业开展的"三先〞"三后〞2.市的变迁(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___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开展起来。
②唐朝: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__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
③南宋:海外________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一处,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图示总结] 古代城市的开展演变[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制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