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
- 格式:pptx
- 大小:563.68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5篇)小学语文教案《荷花》1 教学目的: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才能。
训练学生的观察才能,开展学生的想象才能,培养学生的美妙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络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梦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1、读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2、激情再读。
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欢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第1自然段。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1、翻开书,用心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交流。
【板书:叶花】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
【出示句子】(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2)交流:A、大① 指名说。
(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
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
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②指名说。
(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②指名说。
(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如今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
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活力的景象。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荷花》说课稿(精选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荷花》说课稿1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21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后小结等六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
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了解甚少。
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
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
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
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
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
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的说课稿一、说教材《荷花》是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第3课。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荷花的美景和作者的感受,以及荷花在文学中的意义。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比喻,描绘了荷花的多姿多彩和生命的顽强,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热爱和赞美。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理解、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理解作者对荷花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形容词,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荷花的美丽。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荷花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形容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 自主学习法:通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实践学习法: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通过朗读课文、讲解重点词句、分析比喻和形容词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巩固练习:通过背诵课文、填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背诵内容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描写作者观赏荷花时的所见所闻及丰富想象。
该作品现入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是第三课的课文,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出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
按照课标要求,课文第2、3、4三个自然段属于学生必背内容,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并把背诵段落标记成彩色字体。
荷花
叶圣陶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1篇】《荷花》的说课稿一、设计理念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一、设计思路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习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3、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二、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2、学生畅谈感受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三)、细读第二段1、课文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几句为什么(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3、指导背诵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五)、略读第一段(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说课第2篇】一、教材分析1、分析内容《荷花》这篇文章描写了夏日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
【导语】《荷花》是⼀篇写景抒情的⽂章。
课⽂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
再现了如诗如画的⼤⾃然美景。
全⽂共五个⾃然段。
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下册语⽂《荷花》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下册语⽂《荷花》原⽂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进门就闻到⼀阵清⾹。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个个碧绿的⼤圆盘。
⽩荷花在这些⼤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花瓣⼉。
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莲蓬。
有的还是花⾻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荷花,⼀朵有⼀朵的姿势。
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池荷花看做⼀⼤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仿佛就是⼀朵荷花,穿着雪⽩的⾐裳,站在阳光⾥。
⼀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的⾐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朵,⼀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舞蹈,静静地站在那⼉。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的快乐。
⼩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会⼉,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学三年级下册语⽂《荷花》教案 ⼀、教学⽬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然的情感。
2、学习本课⽣字新词,理解课⽂⽤词的准确,会⽤有的……有的……有的……说⼏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的读书⽅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然的情感。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
上节课,我们仔细观察了荷花图,看到画家笔下的荷花姿态是那么美!通过学习课⽂第1段,知道荷花的味是那么清⾹(板书:闻、⾹),吸引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么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板书:看)美丽的荷花引起作者哪些想象?(板书:想)你们愿意和作者⼀同去看看吗? (⼆)教学第⼆、三⾃然段。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课文《荷花》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课文,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课文-原文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课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3、完成练习册。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荷花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文字投影、课文录音、媒件展示图画。
教学内容: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作者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论一论。
①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读一读,哪几个词用得好?写出了何叶什么特点。
多色形②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3、出示挂图。
感受刚开的,全开的,将要开的三种荷花的不同姿态,并结合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勃勃生机。
3-《荷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特点,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展开想象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流程】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交流师:老师的家乡在哈尔滨,自从来到济南,老师就被这座美丽的全场所深深地吸引了,我想作为济南人的你们一定也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美丽的景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吗?生:对(出示趵突泉的景色)师:趵突泉人称“天下第一泉”里面古木葱茏,绿树成荫,让人顿生清凉之感,泉水清澈幽静、花草争艳,宛如人间仙境。
(示千佛山图片)师:千佛山石阶两旁有很多尊佛像,这些佛像千姿百态,姿态各异。
(示大明湖的图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三色半城湖”赞美的就是大明湖美丽的景色,这句诗写出了大明湖最具特点的两种植物。
生:柳树和荷花。
【设计意图】用自己家乡最熟悉的最美丽的家乡景色,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结合,让学生有一种“美”的感受。
为下位做铺垫。
一.欣赏美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图片太美了,荷花更美,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暇的荷花!冰清玉洁的荷花!含苞欲放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争奇斗妍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听!多美的一个词语。
荷花小学语文课文原文荷花小学语文课文原文小学语文荷花课文原文《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以“荷花”为题,直接揭示了全文续写、赞美的对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荷花小学语文课文原文相关内容,欢迎参考。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扩展阅读《荷花》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一池的荷花有什么姿态。
能够理解“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的意思。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和体会一池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大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具安排]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的。
(一)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21课《荷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闻花香,赏花姿,赞花美,想花舞)(三)接下来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读课文,体验和想象这一池荷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