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第五章流通加工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43.00 KB
- 文档页数:18
案例1:我国某食品包装的发展与现状(1)本案例的销售包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包装和包装要求,但包装仍然必须走标准化发展之路,你认为应如何解决包装标准化与包装特色发展的关系? (3)如何处理好包装环节与物流其它环节运作和管理的关系? (4)你认为应如何通过包装实现企业产品的价值增值?保护性包装与促销包装在实现产品价值增值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5)你认为企业包装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什么?怎样做好包装管理的规划和组织?包装管理在新的环境下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2013-12-25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31
案例2:某灯罩公司的包装合理化(个人作业)(1)一个联运集装箱中可以装载多少个A型灯罩?如果是B 型或C型灯罩呢,各可以装多少个?(2)考虑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将A型灯罩运往一个进口港的总成本是多少?如果是B型或C型灯罩呢,总成本各多少?(3)你建议采用哪种灯罩?设计目标是什么?说明理由。
2013-12-25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32
案例3:阿迪达斯的流通加工(1)通过本案例,阿迪达斯的流通加工具有什么作用,可以减少哪些费用?(2)通过本案例,阿迪达斯的流通加工属于哪种类型?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比较阿迪达斯流通加工的实例1和实例2,各具有什么特点和适用范围,从配送合理化的角度来说,哪一种方式更受欢迎,为什么? 2013-12-25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33。
流通加工合理化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工的最优配置,也就是对是否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在什么地方设置、选择什么类型的加工、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装备等问题做出正确抉择。
这样做不仅要防止各种不合理的流通加工形式,而且要做到最优。
1不合理流通加工形式1〕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流通加工地点设置即布局状况是决定整个流通加工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点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末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2〕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
流通加工方式确实定实际上是与生产加工的合理分工。
分工不合理,把本来应由生产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流通加工来完成,或者把本来应由流通加工完成的作业错误地交给生产过程去完成,都会造成不合理。
3〕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有的流通加工过于简单,或者对生产和消费的作用都不大,甚至有时由于流通加工的盲目性,同样未能解决品种、规格、包装等问题,相反却增加了作业环节,这也是流通加工不合理的重要表现形式。
4〕流通加工本钱过高,效益不好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有较大的投入产出比,因而能有效地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
如果流通加工本钱过高,那么不能实现以较低投入实现更高使用价值的目的,势必会影响它的经济效益。
2实现合理化的途径要实现流通加工的合理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加工和配送结合就是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中。
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作业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的重要一环,加工后的产品直接投入到配货作业,这就无需单独设置一个加工的中间环节,而使流通加工与中转流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同时,由于配送之前有必要的加工,可以使配送效劳水平大大提高,这是当前对流通加工做合理选择的重要形式,在煤炭、水泥等产品的流通中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第5章5.1节开篇案例:流通加工做一做:补充运输,包装,信息处理做一做:(1)50万(2)10万(3)B做一做:(1)飞机(2)火车(3)轮船(4)汽车(5)火车5.2节开篇案例: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基础知识回顾1.物流活动是指物流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
物流活动由物资的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流等项工作构成。
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其中:(1)运输是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2)仓储保护、管理、贮藏物品,为了调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而实行的(3)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动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4)装卸是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实行装上卸下或者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为产品的货物运输和保管的需要而实行的作业。
(5)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6)流通加工是为了提升物流速度和物品的利用率,在物品进入流通领域后,按客户的要求实行的加工活动。
2.物流结点又叫物流节点,是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结节之处,他包括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货运场站。
本章练习一、选择题1.物流活动是指物流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不包括(D)。
A.仓储B.运输C.配送D.销售2.在物流七大活动中,运输和(D)关联最为密切。
A.信息处理B.包装C.流通加工D.仓储3.物流配送中心的经营目的主要是(A )A.配送B.销售C.储存D.采购4.(A)是物流网络货流重要集散中心,是保证物流网络畅通、实施宏观调控的关键。
A.物流枢纽B.物流园区C.物流中心D.配送中心5.以最终消费者为主要客户群的物流结点是(D )。
⼀、流通加⼯的⽣产管理在物流系统和社会⽣产系统中,经过可⾏性研究确定设置流通加⼯中⼼后,则组织与管理流通加⼯⽣产是运作成败的关键。
流通加⼯的⽣产管理与运输、存储等⽅法有较⼤区别,⽽与⽣产组织和管理有许多相似。
流通加⼯的组织和安排的特殊性,在于内容及项⽬很多,⽽不同的加⼯项⽬有不同的加⼯⼯艺。
⼀般⽽⾔,都有如劳动⼒、设备、动⼒、财务、物资等⽅⾯的管理。
对于套裁型流通加⼯其特殊性的⽣产管理是出材率的管理。
这种主要流通加⼯形式的优势在于利⽤率⾼、出材率⾼,从⽽获取效益。
为提⾼出材率,需要加强消耗定额的审定及管理,并应采取科学⽅法,进⾏套裁的规划及计算。
⼆、流通加⼯的质量管理流通加⼯的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加⼯产品的质量控制。
由于加⼯成品,⼀般是国家质量标准上没有的品种规格,因此,进⾏这种质量控制的依据,主要是⽤户要求。
各⽤户要求不⼀,质量宽严程度也不⼀,流通加⼯据点必须能进⾏灵活的柔性⽣产才能满⾜质量要求。
此外,全⾯质量管理中采取的⼯序控制、产品质量监测、各种质量控制图表等,也是流通加⼯质量管理的有效⽅法。
三、流通加⼯合理化组织流通加⼯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of distribution processing)的含义是实现流通加⼯的配置,在满⾜社会需求这⼀前提的同时,合理组织流通加⼯⽣产,并综合考虑运输与加⼯、加⼯与配送、加⼯与商流的有机结合,以达到的加⼯效益。
1. 实现流通加⼯合理化的途径:(1)加⼯和合理运输结合。
在⼲、⽀线运输转运点,设置流通加⼯,既充分利⽤了⼲、⽀线转换本来就必须停顿的环节,⼜可以⼤⼤提⾼运输效率及运输转载⽔平。
(2)加⼯和配送结合。
将流通加⼯设置在配送点中,⼀⽅⾯按⽤户和配送的需要进⾏加⼯,另⼀⽅⾯加⼯⼜是配送业务流程中分货、拣货、配货之⼀环,加⼯后的产品直接投⼊配货作业,这就⽆需单独设置⼀个加⼯中⼼环节,使流通加⼯有别于独⽴的⽣产,⽽使流通加⼯与中转流通紧密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