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电子版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3.77 MB
- 文档页数:66
小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附目录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小学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目录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2.不同材料的餐具3.书的历史4.神奇的纸5.椅子不简单6.做一顶帽子科学阅读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材简析】教科书在单元首页展示了一幅在浩渺宇宙中的地球的图片,隐含着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地球。
同时,图片也暗示地球不是孤立存在的。
本单元从宏观上观察地球上的事物和现象,也关注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关系。
这里要说明的是,阳光、空气、云等属于地球家园的事物,而太阳、月亮和星星不属于地球家园的范围。
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也是学生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获得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学习理解地球家园的有关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为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学生对于我们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应该是很熟悉的。
在提出聚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学生添加的内容多种多样,可能是天然的,也可能是人造的,可能是有生命的,也可能是没有生命的,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类。
从具体物体到组成物体的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具体的物体抽象为几个主要的类别,如土壤、岩石、水等,从而形成地球家园中有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的认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2.科学探究目标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相应内容。
能就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参与讨论,表达自已的观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1.7做大自然的孩子教材分析:《做大自然的孩子》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课通过两个活动,希望让学生更多的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秘密。
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
教材从“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生活在地球家园中。
亲近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孩子,会让我们了解更多大自然的奥秘”这段话聚焦到本课的研究主体。
探索环节的第一个活动是“寻找动植物和我们的联系”,这个活动帮助学生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聚焦到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同样生活在地球家园上的我们和动物、植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概念,并认识到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个活动“爱护小动物”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了解了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之后,通过给小鸟建一个家和做个“小鸟餐厅”来尝试力所能及的保护动植物。
在研讨环节,说说“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与动植物有哪些联系”两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从具体的衣、食、住、行方面会用到动植物的认识,上升到动植物与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有联系的。
拓展环节让学生到野外了解更多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更加全面的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的联系。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动植物和我们是有联系的”是有一定认识的。
对于具体到衣、食、住、行方面的联系,学生回答起来是有困难的。
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些例子做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对于制作小鸟的家或小鸟餐厅的活动,学生是非常有兴趣的,但是在选材和制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制作之前,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的步骤,老师或家长都要给学生细致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能力目标:1、能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
2、能参与制作一个爱护小动物的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为小动物建个家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与珍惜动植物、热爱大自然、关爱地球家园的意识。
教科版⼩学⼆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科版⼩学⼆年级上册科学第⼀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对地球家园形成⼀个整体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分析】学⽣本就⽣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常熟悉的。
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画⼀画。
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来说难度不⼤。
另外,作为低年级学⽣,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的所见所闻。
然⽽,对低年级学⽣来说,⽐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有意识的分类。
学⽣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造的,有可能是有⽣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命的,教师在学⽣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进⾏分类。
【教学⽬标】科学概念⽬标1.地球家园中有空⽓、⼟壤、岩⽯、⽔、动物、植物、⼈等。
2.阳光、空⽓、⽔、植物、动物等⾮⽣物和⽣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不可。
科学探究⽬标1.会⽤图⽂的⽅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然资源与⼈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的语⾔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标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懂得地球是地球⽣命共同的家园,⼈类的⽣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然资源。
【教学难点】知道⼈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然资源。
【教学准备】为学⽣准备:学⽣活动⼿册、⼤⽩纸(⼤⽩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主要围绕“神奇的纸”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三章第三节《纸的神奇变化》,详细内容涉及纸的来源、种类、性质以及纸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种类和性质,认识到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探究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3.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用纸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的性质和变化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纸的来源、种类和性质的认识,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实验器材(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引发学生对纸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白纸,思考纸是如何来的,它有哪些神奇之处?2. 知识讲解:(1)纸的来源:介绍纸是由树木等植物纤维制成的。
(2)纸的种类:展示不同种类的纸,让学生了解纸的多样性。
(3)纸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纸的吸水性、透光性、韧性等。
3. 例题讲解:以一道有关纸的性质的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纸的性质,并完成相应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纸的来源:植物纤维2. 纸的种类:白纸、彩纸、砂纸、皱纹纸等3. 纸的性质:吸水性、透光性、韧性等4. 环保意识:节约用纸,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种你生活中常见的纸,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2)实验:将白纸剪成不同形状,观察其吸水性和透光性的变化。
2. 答案:(1)例:卫生纸、报纸、作业本纸。
卫生纸:用于日常生活擦拭;报纸:用于阅读、包装等;作业本纸:用于书写、画画等。
(2)实验结果:剪成不同形状的白纸吸水性和透光性有所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纸的神奇之处。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
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
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第一单元我们的地球家园第1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的起始课,在这个单元中的定位是让学生对地球家园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整个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地球家园有关的现象以及地球家园中的“居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分析】学生本就生活在地球家园上,对于地球家园中具体有什么,他们是非常熟悉的。
因此在聚焦问题之后,让学生“画一画。
在地球家园图上,我们可以添加什么?”,这个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另外,作为低年级学生,他们也很喜欢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
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的是在交流“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时能对自己所知道的地球家园中的“成员”进行有意识的分类。
学生在绘图时添加的具体物体有可能是天然的,也有可能是人造的,有可能是有生命的,也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教师在学生交流分享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来说缺一不可。
科学探究目标1.会用图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园图上添加一些物体。
2.能参与地球家园中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关系的讨论,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对探究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感兴趣。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地球是地球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教学重点】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离不开地球家园上的各种自然资源。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大白纸(大白纸上提前画好圆圈,代表地球)、彩笔。
教师准备:比较典型的在地球家园上能够看到的景观图片或视频、班级记录表、课后观察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PPT出示一幅地球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老师展示的这幅图中有什么?2.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就是我们的地球家园。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5单元《神奇的纸》,涉及第1课时《纸的神奇变化》。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探索纸张的吸水性、柔韧性和可塑性;了解纸张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及其优势;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利用纸张的特性进行创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纸张的基本特性,如吸水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并了解这些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方式,探究纸张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张特性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纸张吸水性、柔韧性和可塑性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纸张、水、盐、色素、玻璃棒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制品,引导学生思考纸的神奇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纸张的基本特性,引导学生了解纸张吸水性、柔韧性和可塑性的概念。
3. 实践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张吸水性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纸张吸水性的应用。
(3)进行纸张柔韧性和可塑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纸张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所学知识,回答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神奇的纸》一、纸张的吸水性二、纸张的柔韧性三、纸张的可塑性四、纸张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纸张吸水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谈谈你对纸张特性的认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进行创新。
2. 答案:(1)例:吸水纸巾、纸盒、纸袋等。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最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内容编写。
具体章节如下:1. 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 水的奥秘1.2 空气在哪里1.3 声音的传播2.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条件2.3 植物的光合作用3. 第三章:动物的奥秘3.1 动物的分类3.2 动物的身体结构3.3 动物的适应性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形状4.2 地球上的气候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的形状、宇宙的奥秘。
2. 教学重点:水的奥秘、空气的作用、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结构与生长、动物的身体结构与适应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践情景1:观察水的变化实践情景2:感受空气的存在实践情景3:声音传播游戏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点知识点。
例题1:水的三态变化例题2:空气的用途例题3:声音的传播原理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练习1:植物的结构填空题练习2:动物分类选择题练习3:地球与宇宙连线题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话题1:植物的生长条件话题2:动物的身体结构话题3: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按照教学内容,列出重点知识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课题1:水的三态变化课题2:空气的作用课题3:植物的生长条件课题4:动物的身体结构课题5: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PPT课件•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太阳的位置和方向》PPT免费下载,共10页。
探索: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上午,太阳从东边升起,位置较低中午,太阳的位置较高下午,太阳从西边落下,位置较低知识迁移:帮助这位朋友找旅馆小明下午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做一顶帽子》PPT免费课件,共9页。
各种各样的帽子这些是什么帽?它是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做?设计制作活动:两人合作完成一顶适合情境的帽子,并介绍拓展尝试: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为一位家人做一顶冬天戴的...•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做一顶帽子》PPT教学课件,共12页。
绒布:柔软、保暖泡沫袋:隔热、减震塑料薄膜:防水、透光太阳伞布:防晒、防水卡纸:折叠、不易断裂我要去打水仗我要去沙滩度假我要去工地干活我去冰雪世界 ... ... ... 关键词:做一顶帽...•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椅子不简单》PPT免费课件,共11页。
观察一把椅子要求: 1.看一看,坐一坐,搬一搬,向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2.音乐声起,活动结束。
改进椅子 1.请设计师们针对学校里用的椅子行改进和再设计。
2.写一写每个部分用到的材料,并想一想...•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椅子不简单》PPT课件下载,共9页。
这把椅子有哪几个组成部分?靠背坐垫椅脚扶手支架用单一材料制成的椅子和用多种材料制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看一看,不同场所的椅子也不相同。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 ... ... 关键词:椅...•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PPT优秀课件,共17页。
折纸要求 1. 组长把一张纸折成瓦楞状的造型。
2. 记录员把普通纸和瓦楞纸侧面的形画在在记录表上。
我们来比一比①按一按②放一放③摸一摸 1.分工合作、认真记录 2.小心热水烫手,注意安全 3.时间...•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PPT优质课件,共12页。
一起做个实验吧!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1.涂一涂 2.滴一滴 3.认真观察并记录你的发现小朋友们,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去设计一张神奇的纸吧! ... ... ... 关键词:神奇的纸PPT课件免费下载,.PPT格式...•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PPT精品课件,共25页。
2024年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纸》优秀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材料》第三节《神奇的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纸的来源、制作过程、种类、性质以及纸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种类,认识到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纸的性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纸的来源、制作过程和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神奇的纸课件、实验器材(纸、水、玻璃杯等)。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神奇的纸课件,引发学生对纸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过程:观看课件,思考纸的神奇之处。
2. 教学新课(1)纸的来源:讲解纸是由树木等原材料制作而成,让学生了解纸的来源。
过程:讲解、提问、回答。
(2)纸的制作过程:介绍纸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处理、打浆、抄造、干燥等。
过程:观看课件,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3)纸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纸,如打印纸、绘画纸、卫生纸等。
过程:展示不同种类的纸,让学生观察、识别。
(4)纸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纸的吸水性、强度等性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纸的性质进行创意设计。
过程:讲解、示范、学生尝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利用纸和学具进行创意设计。
过程: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来源:树木等原材料制作过程:原料处理、打浆、抄造、干燥种类:打印纸、绘画纸、卫生纸等性质:吸水性、强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纸制作一个创意作品,并描述其制作过程和用途。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纸的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还需加强学生对纸的环保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