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程报表计算列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513.50 KB
- 文档页数:18
采油工程技术动态月报表填写说明工艺所二00一年四月采油工程技术动态月报填写说明一、生产参数(一)泵径、泵深、筛管、冲程、冲次,按月末生产状态填写;(二)油(回)压、套压按综合记录选值填写;(三)杆、柱组合按月末生产状态逐级填写抽油杆规格和长度;(四)抽油杆折算应力,指悬点抽油杆实际使用折算应力计算公式:δ折= δ大〃δa=1/f〃1/2P大(P大-P小)式中:P大、P小为实测示功图上的最大、最小负荷值,KNf:为悬点抽油杆截面积 mm2折算应力每年六月、十二月份必须全部进行计算。
但检泵加深泵挂、调整抽油杆组合、泵径、冲程、冲次后要及时计算,其他可照前月数据填写。
(五)动液面:一口井一月测动液面两次以上的选取最末一次动液面值、间歇抽油井动液面值取关井前测得的动液面值;下有封隔器封上采下的油井不填动液面数据,而是在动液面栏注明“封上采下”字样;(六)沉没度:单井沉没度=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平均沉没度=平均泵挂深-平均动液面深二、产量(一)月配产:按采油厂地质部门对该井当月配产计划量值填写;(二)月产液量:月产液量=月采液量-月掺水量(指井下掺水量);(三)月产油量:按综合记录数据填写;(四)含水比:按综合记录数据填写。
三、泵效(一)折算日产液量,更确切地说实际应力折算日采液量。
折算日产液量=月实际采油量/(月实际生产时数×混合液比重)×24 (方/日)月实际采液量:对于非井下掺水井,月采液量=月产液量对于井下掺水井,月采液量包括井下掺水量(二)混合液比重(按图表查得或计算)γ液=(1-fw)×γ油+fw×γ水式中:fw为含水重量百分比γ油不含水原油比重,尽量采用近期油井原油全分析比重。
(三)泵效1、单井泵效:η=Q折/Q理Q折——折算日产液量 m3/dQ理——泵理论排量 m3/d(1)有杆泵:Q理=1.1310×10-3×S×N×D2式中:S——冲程(米)N——冲次(次/分)D——泵径(毫米)(2)螺杆泵如GLB-33Q理=K〃N〃1440式中:K——排量系数(毫升/转)N——转数(转/分)(3)电潜泵理论排量:泵实际工作扬程对应排液量(查特性曲线)η=单井计量折算日采液量/电潜泵理论排量×100%(4)调参的理论排量应为加权平均理论排量,即Q理加权=(调参前理论排量×调参前生产天数+调参后理论排理×调参后生产天数)/(调参前生产天数+调参后生产天数)2、平均泵效η=(单井折算日采液量之和/单井日理论排量之和)×100%四、检泵周期(一)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在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在数值上等于本次停抽检泵日期减去上次停泵日期)(措施作业除外)(二)本次检泵井应填写检泵原因检泵原因包括:1、油井措施作业检泵按措施种类填写;2、测试换泵按起泵测压、装偏心井口、测井温等;3、维护性作业:详细填写具体原因,为杆断、杆脱、管断、管脱、管漏、泵断、泵脱、泵漏、脱接器断、脱、防脱器断脱、砂卡、砂堵、蜡卡、蜡堵,其它卡泵,未发现问题等。
采油指标统计方法鉴于各单位存在采油指标计算和统计方法不尽一致的情况,有必要进行统一规范。
下面根据股份公司的统计规范(黑色字部分)介绍几个主要指标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红色字部分为附加说明)。
一、抽油机平衡率(一)定义1.平衡度:抽油机上、下行电流最大值(或功率)的比值,比值在80-110%为平衡。
2.统计井数:参与该项目统计的井数,要求统计井数不低于开井数的95%。
3.平衡井数:平衡度在80%-110%之间的井数。
4.平衡率:平衡井数与统计井数的百分比。
(二)统计方法1.月平衡率:月平衡井数与月统计井数的百分比。
2.(1-n月)年累统计平衡率:与当月统计值相同。
(说明:目前的采油月报中没有该项指标,但各作业区的报表应包括平衡率,作为考核采油队的指标。
)二、检泵周期(一)定义1.单井检泵周期: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特指井下带泵的油井)(1)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2)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3)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全天关井的天数扣除;(4)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检泵周期统计方法: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本单位或本区块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本单位或本区块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5)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是:a、截止统计之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b、凡进行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改层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期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
第一章 机械采油1.油井运行效益指标计算方法⑴油井利用率%100K ⨯-=∑∑∑yzx c nn n (1-1)式中:C K 一油井利用率,%;∑xn —开井生产井数,口; ∑zn 一总井数,口; ∑yn —计划关井数,口。
注1:开井生产井数是指在统计期内月连续生产24h 以上且当月累计产油1t 以上的油井;间歇抽油机井有间歇抽油制度的井。
注2:计划关井是指经厂总地质师审定报开发部批准关井的井。
⑵油井时率%100⨯=∑∑rw rTT f (1-2)式中:r f —油井有效生产时率,%;∑w T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h ; ∑rT —统计期内统计井实际生产时数之和,h 。
注:间歇采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是按间歇井制度规定的时数计算,每天上报的时数不能超过制度规定的时数;当月新投的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为投产之时起至本月结束之时的累计时数。
⑶油井检泵率%100k ⨯=∑∑czcjcj nn (1-3)式中: cj k —油井检泵率,%;∑cj n —油井截止统计之日的年累检泵井次,口; ∑czn—统计之日油井总井数,口;注:当月检泵井次是指当月作业验收定性为检泵作业的油井井次;年累检泵井次是指统计日当年的累计油井检泵作业井次;同一口井一年内多次检泵,算为多井次;检换泵按检泵统计。
⑷检泵周期①股份有限公司单井检泵周期计算方法单井检泵周期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c)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e)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1)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2)凡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次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日期,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检泵周期的开始;3)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
第一章 机械采油1.油井运行效益指标计算方法⑴油井利用率%100K ⨯-=∑∑∑yz xc n n n(1-1) 式中:C K 一油井利用率,%;∑x n—开井生产井数,口; ∑z n 一总井数,口; ∑yn —计划关井数,口。
注1:开井生产井数是指在统计期内月连续生产24h 以上且当月累计产油1t 以上的油井;间歇抽油机井有间歇抽油制度的井。
注2:计划关井是指经厂总地质师审定报开发部批准关井的井。
⑵油井时率%100⨯=∑∑r wr T Tf (1-2)式中:r f —油井有效生产时率,%;∑w T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h ;∑rT —统计期内统计井实际生产时数之和,h 。
注:间歇采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是按间歇井制度规定的时数计算,每天上报的时数不能超过制度规定的时数;当月新投的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为投产之时起至本月结束之时的累计时数。
⑶油井检泵率%100k ⨯=∑∑czcj cj n n (1-3) 式中: cj k —油井检泵率,%; ∑cj n—油井截止统计之日的年累检泵井次,口; ∑cz n —统计之日油井总井数,口;注:当月检泵井次是指当月作业验收定性为检泵作业的油井井次;年累检泵井次是指统计日当年的累计油井检泵作业井次;同一口井一年内多次检泵,算为多井次;检换泵按检泵统计。
⑷检泵周期①股份有限公司单井检泵周期计算方法单井检泵周期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c)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e)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1)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2)凡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次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日期,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检泵周期的开始;3)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
采油工程技术动态月报表填写说明工艺所二00一年四月采油工程技术动态月报填写说明一、生产参数(一)泵径、泵深、筛管、冲程、冲次,按月末生产状态填写;(二)油(回)压、套压按综合记录选值填写;(三)杆、柱组合按月末生产状态逐级填写抽油杆规格和长度;(四)抽油杆折算应力,指悬点抽油杆实际使用折算应力计算公式:δ折= δ大·δa=1/f·1/2P大(P大-P小)式中:P大、P小为实测示功图上的最大、最小负荷值,KN f:为悬点抽油杆截面积mm2折算应力每年六月、十二月份必须全部进行计算。
但检泵加深泵挂、调整抽油杆组合、泵径、冲程、冲次后要及时计算,其他可照前月数据填写。
(五)动液面:一口井一月测动液面两次以上的选取最末一次动液面值、间歇抽油井动液面值取关井前测得的动液面值;下有封隔器封上采下的油井不填动液面数据,而是在动液面栏注明“封上采下”字样;(六)沉没度:单井沉没度=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平均沉没度=平均泵挂深-平均动液面深2二、产量(一)月配产:按采油厂地质部门对该井当月配产计划量值填写;(二)月产液量:月产液量=月采液量-月掺水量(指井下掺水量);(三)月产油量:按综合记录数据填写;(四)含水比:按综合记录数据填写。
三、泵效(一)折算日产液量,更确切地说实际应力折算日采液量。
折算日产液量=月实际采油量/(月实际生产时数×混合液比重)×24 (方/日)月实际采液量:对于非井下掺水井,月采液量=月产液量对于井下掺水井,月采液量包括井下掺水量(二)混合液比重(按图表查得或计算)γ液=(1-fw)×γ油+fw×γ水式中:fw为含水重量百分比γ油不含水原油比重,尽量采用近期油井原油全分析比重。
(三)泵效1、单井泵效:η=Q折/Q理Q折——折算日产液量m3/dQ理——泵理论排量m3/d(1)有杆泵:Q理=1.1310×10-3×S×N×D2式中:S——冲程(米)N——冲次(次/分)D——泵径(毫米)(2)螺杆泵如GLB-33Q理=K·N·1440式中:K——排量系数(毫升/转)N——转数(转/分)(3)电潜泵理论排量:泵实际工作扬程对应排液量(查特性曲线)η=单井计量折算日采液量/电潜泵理论排量×100%(4)调参的理论排量应为加权平均理论排量,即Q理加权=(调参前理论排量×调参前生产天数+调参后理论排理×调参后生产天数)/(调参前生产天数+调参后生产天数)2、平均泵效η=(单井折算日采液量之和/单井日理论排量之和)×100%四、检泵周期(一)单井检泵周期指油井在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在数值上等于本次停抽检泵日期减去上次停泵日期)(措施作业除外)(二)本次检泵井应填写检泵原因检泵原因包括:1、油井措施作业检泵按措施种类填写;2、测试换泵按起泵测压、装偏心井口、测井温等;3、维护性作业:详细填写具体原因,为杆断、杆脱、管断、管脱、管漏、泵断、泵脱、泵漏、脱接器断、脱、防脱器断脱、砂卡、砂堵、蜡卡、蜡堵,其它卡泵,未发现问题等。
油水井班报表的填写油水井班报表的填写油水井资料的录取及整理是油水井生产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油田开发能否持续稳产、高效,与我们采油工录取填写好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是不可分的。
所以填写油水井日报表虽然是天天做的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日常工作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1、日产液量公式:Th D Q 均水标液ρπ2486400=Q 液--日产液量t/d (吨每天) h 水--分离器量油标高 m(米) ρ水--水的密度 t/m 3(吨/立方米) d--分离器直径 m(米) t- -平均量油时间 s(秒) 2、日产油=日产液×(1-含水)3、水量=日产液-日产油4、分离器常数的由来:用分离器常数计算油井产量比较方便,用常数直接除以量油时间所得结果为班产量。
分离器常数由来,以直径为800毫米的分离器,量油标高40cm 的分离器为例。
分离器常数=32486400ρπ水标h D =314.08.0414159.38640022=5790.6h 标 D T 均5、日常工作中我们常用计量分离器的常数计算油井产量其公式为:以直径为800毫米量油标高为40CM 的分离器为例:班产液量=量油时间量油时间分离器常数6.5790=6、计算油井日产气量的公式:TQP VA 均气10)1.0(86400?+=Q 气-油井日产气量m3/d (立方米每天) V-分离器体积m3(立方米)V=h D 标24πh 水-分离器量油标高m(米) d -分离器直径 m( 米) P 分-分离器分压 (MPa) T —平均量油时间 (s)A -温度校正系数一般取0.91 7、气油比的计算气油比:是指每采出1吨的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在数值上等于产气量与产油量的比值。
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 3/t) 气油比=日产气量/日产油量油井正常情况下报表填写练习例1:义3-3-4井,层位S3-41,井段1546.0- 1555.0米,参数ф83×3.0×9,三次量油时间分别为1分15秒、1分、1分21秒,温度46℃/55℃,电流38/42A ,分压0.6Mpa ,回压0.7Mpa ,分离器量油标高40㎝,分离器直径800㎜,含水71%,标 T 均 D含砂〈0.01,分别求出该井的日产液量、油量、水量、班产油量。
①总关井数=计划关井数+停产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开井: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24小时以上,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生产井的井数停产井:指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的井②月油、气、水井开井率(%)=〔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100%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开井率(%)=(∑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100%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生产时间 / 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日历时间〕*100%③油井综合利用率(工程)=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计划关井日历小时之和—待报废井日历小时之和)×100%=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100%油井综合利用率(油藏)=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100% =油井开井率×生产时率*100%④油、气、水井月躺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油、气、水井(季度、半年、年)躺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平均检泵周期=单井检泵周期之和/统计井数之和(天)作业频次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 ∑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油井躺井说明:(1)抽油机井躺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油设备故障以及电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抽油井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环空测压、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2)电泵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井下泵机械故障、电缆故障、卡泵、地面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地面设备维护等)。
(3)自喷井:指正常生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停喷,或由于结蜡、砂垢、井口设备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在24h内未能开始上举升措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关井测压、清蜡、地面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4)工艺实验井,因实验设备、工具出故障停产超过三天不能恢复生产算躺井。
第一章 机械采油1.油井运行效益指标计算方法⑴油井利用率%100K ⨯-=∑∑∑yzx c nn n (1-1)式中:C K 一油井利用率,%;∑xn —开井生产井数,口; ∑zn 一总井数,口; ∑yn —计划关井数,口。
注1:开井生产井数是指在统计期内月连续生产24h 以上且当月累计产油1t 以上的油井;间歇抽油机井有间歇抽油制度的井。
注2:计划关井是指经厂总地质师审定报开发部批准关井的井。
⑵油井时率%100⨯=∑∑rw rTT f (1-2)式中:r f —油井有效生产时率,%;∑w T —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h ; ∑rT —统计期内统计井实际生产时数之和,h 。
注:间歇采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是按间歇井制度规定的时数计算,每天上报的时数不能超过制度规定的时数;当月新投的油井统计期内统计井的日历时数之和为投产之时起至本月结束之时的累计时数。
⑶油井检泵率%100k ⨯=∑∑czcjcj nn (1-3)式中: cj k —油井检泵率,%;∑cj n —油井截止统计之日的年累检泵井次,口; ∑czn—统计之日油井总井数,口;注:当月检泵井次是指当月作业验收定性为检泵作业的油井井次;年累检泵井次是指统计日当年的累计油井检泵作业井次;同一口井一年内多次检泵,算为多井次;检换泵按检泵统计。
⑷检泵周期①股份有限公司单井检泵周期计算方法单井检泵周期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
a)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b)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c)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天数计算,扣除全天关井的天数; d)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生产的井,从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本厂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e)凡已进行过检泵作业的井,若到统计之日止仍继续生产,其检泵周期统计方法:1)连续生产天数大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反之,若本次连续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2)凡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换泵、补孔和动管柱测压等,到措施之日止,若本次生产天数大于该井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本次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本次生产天数小于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则上一次的检泵周期即为该井的检泵日期,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检泵周期的开始;3)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者,按检泵算。
一、采油工艺技术指标计算方法(一)采油时率采油时率(%)=月内各油井生产天数之和/(当月日历天数×开井数)×100%说明:①月内各油井生产天数之和:是指用采油综合记录中的“月生产天数”相加算得,统计井数与“分母”的开井数一致。
②间开井等待液面上升时间应加在生产天数中。
如:假设1-2井采用开12小时、停12小时的间开制度,在统计月生产天数时应按照全天开井(24小时)计算。
③新投产井应从投产之日起计算日历天数,或投产的第一个月不予统计。
如:假设1-2井11月20日新投开井,若当月统计这口井,其日历天数应该是11天;若不统计,则生产天数和开井数都不计入,下月按照正常井情况统计。
④修井、试井、停电、设备故障以及其它原因造成停井的时间均不能计入生产时间。
(二)躺井率躺井率(%)=月内躺井停产天数之和/(当月日历天数×月开井数)×100% 说明:①躺井:是指正常生产的抽油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或油管漏失、砂卡、蜡卡、抽油设备故障、停电、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均属于躺井范围。
油井躺井后直到油井恢复正常生产之间的全部持续时间为躺井停产天数,包括修井占用时间、修井返工时间、开抽后生产不正常的时间、抽油机未停而产量为零的时间。
②油井大修占用时间,测压、措施、新工艺试验占用时间,均不计入躺井时间内。
③单井月躺井天数=当月日历天数-开井天数。
④用躺井小时数计算躺井率=月躺井小时数/(24小时×当月日历天数×开井数)×100%。
假设某单位月开井10口,当月日历天数30天,这10口井当月累计停井天数是10.5天(252小时),则该单位躺井率(%)=10.5/(30×10)×100%=3.5%(或躺井率(%)=252/(24×30×10)×100%=3.5%)。
(三)抽油机井月平均抽油泵效1、单井月平均抽油泵效(%)=月平均日产液量/Q理×100%说明:①月平均日产液量:直接用月采油综合记录上的数据(m3/d)=1.1304×10-3S•N•D2(m3/d)②Q理S-光杆冲程(m),保留一位小数;N—冲数(r/min),保留一位小数;D—泵径(mm)③月内地面、地下调参的井,以生产时间较长的工作制度计算泵效,如果两种工作制度生产时间相同,以最后一次工作制度计算泵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