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树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20
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
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
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
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
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共四部分22项131点。
用知识树总结知识点一、算法与数据结构1. 算法(1)基本概念:输入、输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通用性(2)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最优、最差、平均情况;常见算法的复杂度分析(3)排序算法:冒泡排序、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4)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5)递归算法:概念、实现、应用(6)动态规划算法:概念、解题思路、应用场景(7)贪心算法:概念、解题思路、应用场景2. 数据结构(1)线性表:数组、链表、栈、队列(2)树:二叉树、二叉搜索树、平衡二叉树、堆、哈夫曼树(3)图:邻接矩阵、邻接表、图的遍历、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4)哈希表:散列函数、解决冲突的方法、哈希表的实现与应用二、数据库与数据挖掘1. 关系型数据库:SQL语法、基本操作、事务处理、索引、视图、存储过程2. 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概念、常见类型(键值、文档、列族、图形)3. 数据挖掘: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聚类、分类、关联规则、异常检测4. 大数据:Hadoop框架、MapReduce、Hive、Pig、Spark、Flink三、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基础概念:进程、线程、调度、同步、死锁、存储管理、文件系统2. Linux操作系统:基本命令、文件系统、进程管理、用户管理、网络配置3.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注册表、服务管理、网络配置四、网络与通信1. 计算机网络基础: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UDP协议、HTTP协议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网关、防火墙、负载均衡器3. 网络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VPN、SSL/TLS加密五、编程语言与开发技术1. C/C++语言:基本语法、指针、引用、面向对象编程、模板、STL库2. Java语言:基本语法、面向对象编程、异常处理、集合框架、多线程3. Python语言:基本语法、函数、模块、面向对象编程、常用库(numpy、pandas、matplotlib)4. Web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jQuery、Bootstrap、Vue.js、React5. 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开发、iOS开发、React Native、Flutter6. 数据库开发:MySQL、Oracle、SQL Server、MongoDB、Redis7. 其他技术:Git版本控制、Docker容器、微服务架构、区块链、人工智能六、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2. 质量管理:测试策略、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缺陷管理3. 敏捷开发:Scrum、XP、Kanban、Lean4. 项目管理:项目启动、项目规划、项目执行、项目监控、项目收尾5. 软件架构: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SOA架构、事件驱动架构以上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知识树第一单元:基础数学概念
知识树:
自然数和整数
1.1 自然数的定义
1.2 整数的概念
1.3 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区分
数的比较与排序
2.1 数的大小比较
2.2 使用符号“>”、“<”、“=”进行比较2.3 数的排序和排列
加法与减法
3.1 加法的基本概念
3.2 减法的基本概念
3.3 用数轴表示加法和减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4.1 乘法的基本概念
4.2 乘法的运算法则
4.3 乘法表的学习
数的倍数与约数
5.1 倍数的定义
5.2 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5.3 约数的定义
5.4 寻找一个数的约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6.1 分数的基本概念
6.2 分数的表示与读法
6.3 分数的加减法初步
数学问题的解决
7.1 阅读和理解数学问题
7.2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7.3 分析和检验解决方法的正确性
这是一个基础数学概念的知识树,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自然数、整数、加减法、乘法、倍数、约数和分数等基本数学概念的初步认识,并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
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知识树构建方法一、啥是知识树呢?嘿呀,知识树就像是一棵长满各种知识果实的大树呢。
它有一个树干,这就是最核心的主题,然后从树干上伸出好多树枝,这些树枝就是不同的分类,树枝上再挂满树叶,树叶就是具体的知识点啦。
比如说,要是树干是“美食”,那树枝可能就有“中式美食”“西式美食”“甜品”之类的,“中式美食”这个树枝上的树叶又可以是“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开始构建的准备。
在构建知识树之前呢,你得先确定好这个树干,也就是你要整理知识的大主题。
这就像你要决定种一棵啥样的大树一样。
是关于历史的,像“中国古代史”这样的树干?还是关于科学的,比如“物理知识”呢?确定好了这个大主题,你心里就有底啦。
然后呢,你要把自己已经知道的关于这个主题的知识都搜罗出来。
这就像是在大树周围收集种子一样。
你可以回忆自己学过的内容,看过的书或者文章。
三、构建树干和树枝。
树干确定好后,就开始想树枝啦。
这时候你可以头脑风暴一下。
比如说你的树干是“文学”,那树枝可能有“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
这一步呢,就是把大主题进行分类,让知识变得有条理。
你可以把相似的知识归到同一类树枝下。
四、填充树叶。
五、不断完善。
知识树可不是建一次就完事儿的。
你要不断地给它浇水施肥,也就是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
你可能会发现新的树枝分类,或者给已有的树枝添加更多的树叶。
比如说你对“现代文学”的了解更多了,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流派可以作为新的树枝,或者有新的作家作品可以作为树叶添加上去。
构建知识树其实就像是打造自己的知识小花园,只要按照这样的方法慢慢来,你就能拥有一棵非常茂盛又有用的知识树啦。
知识树的四个作用1.有利于表达教学的整体性。
“知识树”是在综观学段教材的基础上画出来的。
他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了学科的知识结构,表达了从整体着眼的教育教学思想。
“学生能够根据这张图,一个层次,一个类别地实现学习的目标,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这种从总体上理解知识结构,而后分部分学习,最后在理解部分的基础上再把握整体的学习方法,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方法,就是整体性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使用”。
2.有利于寻求教学的序列性。
知识树试图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
能协助教师准确处理知识规律,建立知识体系,使教学从无序到有序。
他摈弃传统的就文教文,就知识讲知识的陈规,努力寻求知识之间的联系,按照知识规律,打破常规,有时‘跳讲’,有时一课讲几篇课文,不拘一格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规律”。
3.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因为“知识树”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它一改知识的庞杂繁芜,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4.有利于.教学目标的科学定向。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特别是语文教学是教育长期存有的一个问题,很多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确立,往往是凭经验或照抄参考书,“所定目标不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就是或高或低,胸中无数。
所以,在语文知识的体系中确立目标,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另外,使学生理清学科知识结构,以提升学习的自觉性,进而也有助于学生自学水平的培养。
总来说之,绘制知识树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学科教材,能教会学生疏理、归纳、总结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整体构建、系统掌握。
二、知识树的绘制知识树的类型●学段知识树:课标对学段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体例、内容构成(展示并详解历史学段知识树、展示其它科目学段知识树)●课本知识树:本册书的教学目标及知识框架、编排体例(展示详解八地理下册课本知识,展示其他课本知识树)●单元(主题)知识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结构(展示详解八年级数学一个单元,其它单元展示)●课文知识树:本节课教学目标及知识组成(展示课文知识树)●片段知识树(一个片段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知识树的绘制注意:“树”是形式,知识是内容,形式为内容服务。
知识点总结归纳知识树引言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
知识树作为对知识整体结构及内在联系的描述模型,旨在将知识的许多分支和领域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组织知识并帮助人们寻找和理解知识。
本文将对知识树的概念、功能、建设和应用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
一、知识树的概念1. 知识树的定义知识树指的是对知识及其关联领域的结构和内在联系进行描述和组织的一种模型。
它可以以图形或树状形式展现,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体系结构和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联系。
2. 知识树的特点知识树具有层次性、分支性、网络性的特点,能够清晰地呈现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总体架构。
3. 知识树的形式知识树可以以树状结构、图形结构、网络结构等形式呈现,用以展示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
4. 知识树与知识图谱的关系知识树是知识图谱的一种简化形式,是对知识图谱中部分信息的提炼和整合,更加注重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
二、知识树的功能1. 知识整合和梳理知识树可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和梳理成为系统的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组织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 知识传承与价值链拓展知识树将知识以系统化的结构形式呈现,有助于知识的传承和价值链拓展,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3. 知识共享和交流知识树可以成为知识共享和交流的基础,帮助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找到各领域的知识。
4. 决策支持和问题解决知识树可以为决策者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和决策支持的信息,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知识树的建设1. 知识体系的构建知识树的建设需要先进行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对知识的各个领域和分支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
2. 结构化和整合知识树的建设需要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和整合,形成具有层次性和分支性的结构,包括对知识的分类、归纳和整合。
3. 技术支持和工具应用知识树的建设需要借助技术支持和工具应用,包括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可视化等技术手段,以更好地展现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墨菲定律知识树一、墨菲定律概述(一)定义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主要内容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简单来说,事情往往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二)起源它源于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的一次实验。
在1949年,他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MX981火箭减速超重实验,其中需要将16个加速度计安装在支架上。
结果发现,竟然有人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了错误的位置。
墨菲由此得出这一著名论断。
二、墨菲定律的相关理论(一)与概率的关系1. 小概率事件- 墨菲定律中的灾难事件往往在发生之前被视为小概率事件。
虽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并不代表它们不会发生。
例如,飞机失事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就是灾难性的。
-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小概率事件必然会发生。
就像抛硬币,虽然连续抛出正面10次是小概率事件,但只要抛的次数足够多,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也会出现。
2. 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 主观概率是人们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主观估计。
在墨菲定律中,人们往往会低估某些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观概率。
很多人在出门时认为自己不会遭遇交通事故,因为他们主观上觉得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低。
- 客观概率则是基于大量数据和事实得出的事件发生的真实概率。
墨菲定律提醒人们要重视客观概率,不能仅仅依靠主观感觉。
(二)与心理学的联系1. 心理预期- 人们的心理预期会影响对墨菲定律的感受。
当人们预期事情会顺利进行时,一旦出现小问题,就会感觉墨菲定律在起作用。
例如,一个人精心准备了一场演讲,预期会完美无缺,但如果突然投影仪出了问题,他就会觉得墨菲定律应验了。
- 负面的心理预期也可能导致墨菲定律的发生。
如果一个人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这种消极的心态可能会影响他的行为,从而增加失败的可能性。
2. 注意力偏差- 人们往往更关注不好的结果。
在众多可能的结果中,一旦出现负面结果,就会被放大并与墨菲定律联系起来。
物态变化知识树
固态,特点: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存有状态及特点液态,特点: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物质的状态气态,特点: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概念:物体的冷热水准用温度表示
温度
2.温度的测量
用途: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温度计测温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种类及使用方法: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
晶体特点: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1)熔化和凝固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特点:虽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且温度一直升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且温度一直降低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条件:任何温度下
蒸发影响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
方式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2)汽化和液化沸腾影响因素: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3.物态变化液化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特点:吸热
(3)升华和凝华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特点:放热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高压锅原理: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生活技术中构造: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
的物态变化电冰箱原理: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冷凝器中液化放热
燃料:压缩液化,减小体积
航天技术中返回舱:外表涂易熔化、汽化、升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