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运输现状5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6.66 MB
- 文档页数:53
中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中国铁路运输现状分析一,中国铁路发展史中国是自19世纪起,随日本及印度之后第三个修建铁路的亚洲国家。
早在1865年,中国的国门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以炮舰外交打开后,英国商人杜兰德为了向清政府宣传铁路的优越性,在北京宣武门外自资修建了0.5公里长的一小段“展览铁路。
虽然在当时的中国仅仅作为了一种展示,但是却让封闭的中国人第一次看见了马车以外的新型交通工具。
而中国的第一条真正营运的铁路,是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由英国怡和洋行擅自铺设的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
因当时无论是清政府还是民众对铁路都十分保守顽固,视铁路如洪水猛兽,通车营运一年后(1877年)就被清政府以28万5千两白银赎买,即被拆除。
中国的第二条铁路,也是第一条清廷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中国的标准轨矩铁路,是光绪七年(1881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铺设的唐胥铁路,全长9.2公里。
为了将唐山附近开滦煤矿的煤运出去,这是第一条用于货运的铁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从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各种利益和权利,当中也包括了修筑铁路的“路权”,虽然当时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这段时期中国铁路发展大大加快,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铁路经过了1865-1911,1911-1949,1949至今三个阶段。
二,中国铁路的发展趋势提速前,中国铁路各种普通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120 km/h,全路旅客列车平均技术速度不超过60 km/h,旅行速度不超过50 km/h,运输质量和运行速度的低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很不适应。
1994年12月,建成开通广州至深圳准高速铁路,为中国铁路提速至160 km/h 开创了先河,并为后来既有繁忙干线的提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1995年6月,铁道部做出关于分步骤立即开始在繁忙干线上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到140~160 km/h,货物列车也相应提高速度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