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450.06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导入:欣赏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中去过的代表性地方的图片引出四大地理区域过程: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PT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中国四大区域的名称、位置、分界线及划分依据。
学习目标2知道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代表大声朗读目标学生自学课本P4-5“四大地理区域”,完成学案预习任务一:任务一:读课本P4-5“四大地理区域”回答:在中国地图上,按照、、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地区、地区、地区、地区。
活动探究-----根据提供的地图和材料,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主导因素)图1 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2 中国气候类型图图3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图4 中国地形图对比图1、图2,分析划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主要依据是;对比图1、图3,分析划分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主要依据是;对比图1、图4,分析划分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依据是。
阅读P5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回答: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与两大部分。
东南半壁受影响明显,雨热同期,以为主。
西北半壁地处内陆,大多数地区降水,或者配合不够协调,是中国重要的区。
小组内先交流讨论,把没解决的问题解决,师适当补充做预习诊断一学生自学课本P2图5-1和P3阅读《秦岭和淮河》完成预习任务二第1题:1.秦岭的走向,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有、、;秦岭是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南侧是狭窄的。
淮河的流向,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有、、。
学生代表回答,师补充。
老师点出:秦岭与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播放视频出示答案,学生快速订正做预习诊断二老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四大地理区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中国有四大地理区域它们分别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知道了它们大分界线及其划分以及,同一个区域内在自然环境、地理景观、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上往往具有相似性。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秦岭、淮河位置和流经省区♦ 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差异。
♦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归纳法、启发式讲述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伴随音乐,解说PPT上的课前图片,让学生在优美的氛围中感受地理课堂的愉悦,并让学生在中国的壮丽山河中而陶醉,从而来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
(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有一名外国友人同一个季节到我们中国旅游,从西北到西南他沿途拍下了不同的景观,今天他想了解一下,我们同一个国家为什么会这样?他真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你能帮他解释么?大家看他的沿途照片,看看我们的中国有多美!放PPT:我们祖国有绿洲与黄沙相伴,飞鸟伴驼玲起舞的广袤的大漠,有碧草青青,白云朵朵的无垠草原,有四季椰林摇曳,绿水青山的海南,有终年雪山连绵,号称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有郁郁葱葱,层层梯田的江南茶庄,有依山而居,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有烟雨轻拂,翠色凝波的水韵江南。
前面我们从整体上学习了中国的部分内容,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分区域详细的学习中国地理。
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
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八、课后反思本节是上、下册的承转部分。
要点秦岭淮河线上册已有过较为细致的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也非完全陌生的知识,本节只是深入和系统了一些,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完全掌握本节重要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需要加强练习。
针对课堂沉闷的问题,今后要多从教学方法上调动学生积极性。
还要加强普通话训练。
三、学情分析本节是上、下册的承转部分。
要点秦岭淮河线上册已有过较为细致的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也非完全陌生的知识,本节只是深入和系统了一些。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界线,即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在八年级上册就已经了解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可进行简单的复习提问,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六、果分效析本节是上、下册的承转部分。
要点秦岭淮河线上册已有过较为细致的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也非完全陌生的知识,本节只是深入和系统了一些。
通过评测练习,大部分同学对本节知识把握较好,个别同学因基础较差,对知识掌握不牢,对这部分同学再加强一些基础知识训练,相信他们一定也能掌握本节的重要知识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地理区域”两部分内容:(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2、四大地理区域教材通过“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的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
为帮助学生理解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差异,教材采用列表比较这种简明扼要的形式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在“四大地理区域”部分,教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及其划分,并附有一幅“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
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的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案设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基本概况2、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分界线及大致范围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及四大区的范围。
情感与价值观: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孕育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义情操。
【预习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预习难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差异。
2、我国四大分区的分界线与范围划分学习过程:(相信自己,永不言败)一、预习检测(任务一)秦岭与淮河从图4-1可以看出,秦岭山脉为走向,淮河的流向为,所以说,秦岭与淮河的走向大体一致。
秦岭——淮河一线自西向东通过甘肃、、、、五个省区。
湖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山西六省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有。
3、秦岭是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北侧是肥沃的平原,南侧是狭窄的谷地。
4、淮河发源于,向东流经、注入湖。
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使淮河灾害频繁,淮河两岸经济的飞速发展又使淮河面临严重的问题。
(任务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与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和居民的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2、填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柿、枣、柚、茶叶主要经济林木传统的交通方式预习质疑:(也许你还有疑惑,大胆提出来吧!)二、探索提高:(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勇于展示!)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A与B的界线是我国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干湿地区中的与的分界线。
(2)A与C的界线大致是以季风区与,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
(3)D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级阶梯与第阶梯的分界线。
其主导因素是高低。
(4)B和D两个分区分界线处的山脉是,C、D两个区域分界线处的山脉是和。
(5)塔里木盆地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区,四川盆地位于地区,柴达木盆地位于地区,内蒙古高原位于地区,云贵高原位于地区。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别第一节——“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教课目的】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 - 淮河,并说明秦岭 -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地区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别3.说出各地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课要点】1.认识不一样的地理地区2.四大地理地区的区分3.培育学生的读图能力,收集办理资料能力和剖析问题的能力【教课难点】四大地理地区区分的依照【教课方法】议论法、启迪概括法等【教课准备】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教课过程】教课进度教课内容教课方案新课引入假期中有的同学出门探亲或跟父亲母亲一同出门设疑思虑旅行,哪位同学能够从中国地图中大概确立你去的地区,你看到的景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没有不一样,详细有哪些差别?激发情味讨论各自出门的见闻出示中国地形图,指引学生从图中获得地理学生活动信息。
教材为我们供给的四位同学描绘的地理地区有何不一样?我们能够描绘家乡的地理地区小节板书教师叙述学生活动承转板书教师叙述吗?依据不一样的需要,可区分出不一样的种类地区一、不一样种类的地理地区1、认识不一样种类的地理地区2、不一样地理地区的区分举例说出各样种类的地区,如行政区、地形区、天气区、农业区、工业区等,并说明区分这些种类地区的主要依照。
选用学生熟习的家乡让学生议论它有多种身份。
教材第三页活动一落实对地区区分的理解(1)第一率领学生阅读图中等高线、河流和农作物及居民点的散布。
(2)分组,在同一张地图中,由一部分同学的代表区分出山区的范围,另一部分同学的代表区分出平原的范围,说明区分的原因。
3)持续模仿上边的方法,由一部分同学划林区,另一部分同学划农耕区,并分别说明原因。
活动二模拟打长途电话或是寄信写地点和邮编,领会不一样尺度和不一样的级其余地区。
我国地区辽阔,跨经度和纬度都很大,各地区的差别很大,有必需进行地区的区分。
由此我国区分四大地理地区。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②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③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①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我国的北方雪景,南方的水乡,西北的沙漠,内蒙古的大草原等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些地区。
〈承转〉地理区域的内部具有相似性,地理界线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二)、新授课一、秦岭与淮河1、阅读课本P3“秦岭与淮河”,思考下列问题:(1)秦岭是哪两个水系的分水岭?秦岭南北两侧分别是什么地形区?(2)淮河发源于哪个省?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回答。
2、读图P“秦岭与淮河”(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4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
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则降温幅度强烈。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合作探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课件演示〗:展示课堂小结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晏子春秋》有这么一段文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一)秦岭—淮河线1、活动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读八年级下册32页图2-22、34页图2-24、35页图2-25、37页图2-27、38页图2-28等,找出那些重要的界限通过?师生总结。
3、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课件展示几幅图片。
总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0℃>0℃河流封冻状况封冻不封冻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植被类型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耕地类型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经济林木苹果、柿、枣柑橘、茶叶、油桐主要运输方式公路、铁路公路、铁路、水运4、角色扮演:两位同学分别代表秦岭淮河两侧的居民介绍各自地理景观和生产生活特点。
(二)、四大地理区域1、观看视频。
2、活动:(1)找到“秦岭—淮河线”,确定主导因素是什么?(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3、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5篇通过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本节教学,自己感慨万分颇觉身上压力大,任务重,需要我继续探索研究的地方太多了。
我必须加大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力度,彻底转变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传统的地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及能力的培养。
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薄弱,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这种状况在我教学中大量存在,我也试图改变,而不能彻底改变。
所以要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标准和新材料的基本理念:要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地理教学: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等。
因此,我必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等方面,都应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己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实施教学,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世界都在转变,我为什么不能转变呢?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引入新课时对24节气“小满”做了简单的介绍时学生想不到的,感到意外。
讲授时间正好在五月二十一日附近,时令节气本来就是气候的因素在农业生产,生活上的反应,而对于不同的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又有所不同。
学习完不同的地理区域一目,对区域类型以及区域的划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实践。
我又设计了一个给本校划分区域的活动,很有实践性。
利用生活中现成的材料学习地理,来印证地理原理,不正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吗。
身边的例子更直观更生动更易于理解,不必舍近求远,非举千里之外的例子。
活动结果是学生积极参与。
有按院落划分的:有按学习区活动区划的;有按平房楼房划的。
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也深刻理解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下面小编为您推荐3篇关于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的范文,赶紧一起来学习吧。
初中地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反思一《中国的区域差异》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是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其中《四大地理区域》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是: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结合本人本节教学实例,教学反思如下:一、反思教学过程:引入自然,承转过渡连贯,层层推进。
创设的情境、问题都较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如:1、从复习上学期的章节目录开始,到打开新课本浏览目录,既使学生了解本学期所学内容,又启迪学生目录说明与上学期有何不同?让学生清晰认识:上学期内容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今个学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
而本节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2、在“认识不同的区域”教学中,按照“感受区域的存在”,“尝试划分区域”、“认识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区域”顺序逐步推进,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
如设计有以下问题情境: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区域的存在,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找。
(如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2)长途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邮政编码,让我们更多感受行政区域的划分,其实区域的划分有许多,想一想,有哪些?(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三级阶梯的划分、干湿地区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内外流区域的划分)。
同学们会划分地理区域吗?3)让学生完成第三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地理区域的划分,体会划分地理区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