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doc2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ecco2r操作流程引言:ecco2r(也称为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是一种先进的技术,用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ecco2r的操作流程,帮助读者了解这一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ecco2r的原理ecco2r是一种通过电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过程。
它利用电解池中的电极将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气和碳酸盐离子,然后通过反向电化学反应将碳酸盐离子还原为二氧化碳,并收集产生的氧气。
这样,ecco2r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和氧气的生产。
二、ecco2r的操作步骤1. 准备电解池:首先,需要准备一个电解池,其中包括阳极和阴极。
阳极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用于二氧化碳的分解,而阴极则用于二氧化碳的还原。
2. 填充电解液:将电解液注入电解池中,电解液通常由溶液组成,可以促进电解反应的进行。
电解液的选择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反应条件进行。
3. 施加电压:通过连接电源,将一定的电压施加在阳极和阴极上。
电压的大小应根据电解反应的特性和电解液的浓度来确定。
4. 收集氧气:在阳极处,二氧化碳被分解为氧气和碳酸盐离子。
氧气可以通过收集装置收集起来,并作为有用的副产品。
5. 还原二氧化碳:在阴极处,碳酸盐离子被还原为二氧化碳。
这一步可以通过调整电压和电流密度来实现。
6. 循环操作:ecco2r可以连续进行,通过循环操作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持续减排和氧气的生产。
三、ecco2r的应用领域ecco2r技术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应用于工业废气处理、碳捕获与封存、气候调节等领域。
通过ecco2r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
结论:ecco2r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技术,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和氧气的生产。
通过详细介绍ecco2r的原理和操作流程,本文希望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并认识到它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我们期待ecco2r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为构建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edoc2文档管理解决方案随着知识电子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档知识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企业或组织对其最重要的累积资产——文档信息(如项目文档、档案、电子文件、合同、ISO 9000质量控制文件等)统一管理,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机关认识到这一需求的迫切性。
文档存放无序:无论是政府机关、设计院、企业等单位,工作体现在大量的文档中,包括项目文档、公文、图纸、票据、文件等。
这些都是人们知识劳动的结晶。
然而,这些文档无论是电子文档还是纸质的文档大多被杂乱地存放着。
文档存储与管理分散:目前公司文件分散地存放在各同事个人电脑中,以临时共享文件夹的方式进行传递与共享。
这样的文件的分散存储与共享存在极大的弊端,比如安全没有保障、共享不太方便、权限无法控制、利用效率低下、业务流程受阻等等。
信息检索困难:由于文档存放无序,大量的文档只能够依靠手工的硬盘备份存放形式或纸质存放形式进行管理,无法从这些海量的文档中快速得到所需要查看的文档。
常常还有遗失的现象,查找起来十分麻烦。
信息可复用程度低下:由于文档信息无法共享,查询检索及其困难,还有许多纸面传真信息的存在,可重复利用的价值几乎没有。
保密性差:由于文档存放无序,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更不可能存在权限的管理,文档的安全性无从谈起。
资源浪费严重:由于信息重复利用率低,增加了大量的重复而繁琐工作,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edoc2图文档解决方案针对企业在图文档管理中那面对的许多问题,edoc2系统都在图文档管理方案中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1.为解决文档管理分散的问题,edoc2系统采用集中存储管理的应用模式,将所有图文档集中存放在服务器的电子仓中,所有企业内网中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对服务器进行访问,让用户在处理文件时,无论何时何地,都觉得在自己的电脑中工作一般,也减少了企业数据管理的难度。
2.为解决用户对信息检索困难的问题,edoc2管理系统把所有保存在服务器的文件都在数据库中建立索引表,大大加快了数据检索的速度。
英特矽尔发表新数位音效处理
英特硅尔(Intersil)推出新D2Audio DAE-3HT 12-channel数位音效处理器和放大控制器,其具高效能与成本效益特性,符合消费者对音响系统的高音质音响要求。
并已于2012年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展示其数位音效引擎(Digital Audio Engine)处理器和放大器技术。
DAE-3HT是特别为重视价格的条型音箱(Sound Bar)与蓝光家庭剧院系统提供高品质音响而设计,可接受多达八个数位输入声道和支援多达十二个脉冲宽度调变(PWM)输出讯号,以驱动Class-D功率放大器。
这款系统单晶片(SoC)采具成本效益的七十二接脚QFN封装,提供弹性的系统介面,包括四个I2S输入、一个I2S输出、S/PDIF输入/输出、I2C埠和串列周边介面(SPI)埠。
此外,DAE-3HT相容于Audio Canvas III设计工具,支援开发客制化的音讯路径组态,包括支援D2Audio SoundSuite音讯路径强化与虚拟化。
十二个PWM输出各提供整体音讯效能,以驱动包括功率与小讯号输出。
二层交换机原理总结一.背景知识以太网这个术语通常是指由DEC 、Intel 和Xerox 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它是当今TCP/IP 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CSMA/CD 的媒体接入方法。
在TCP/IP 世界中,以太网IP 数据报文的封装在RFC 894中定义。
以太网采用广播机制,所有与网络连接的工作站都可以看到网络上传递的数据。
通过查看包含在帧中的目标地址,确定是否进行接收或放弃。
如果证明数据确实是发给自己的,工作站将会接收数据并传递给高层协议进行处理。
以太网采用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 )媒体访问机制,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网络。
在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二.标准以太网帧结构46-150026648前导码:由7字节的前同步码和1字节的帧起始定界符构成。
这个字段有7个字节(56位)交替出现的0和1,它的作用就是提醒接收系统有帧的到来,以及使到来的帧与计时器进行同步。
前同步码其实是在物理层添加上去的,并不是(正式的)帧的一部分。
前同步码的目标是允许物理层在接收到实际的帧起始符之前检测载波,并且与接收到的帧时序达到稳定同步。
这个字段用1字节(10101011)作为帧开始的信号,表示一帧的开始。
最后两位是11,表示下面的字段是目的地址。
目的地址(DA ): 48位,表示帧准备发往目的站的地址,共6个字节,可以是单址(代表单个站)、多址(代表一组站)或全地址(代表局域网上的所有站)。
当目的地址出现多址时,表示该帧被一组站同时接收,称为“组播”(Multicast )。
目的地址出现全地址时,表示该帧被局域网上所有站同时接收,称为“广播”(Broadcast ),通常以DA 的最高位来判断地址的类型,若第一字节最低位为“0”则表示单址,第一字节最低位为“1”则表示组播。
CCD/Super CCD EXR/背照式CMOS全解析前言感光元器件之争一直都在CCD和CMOS之间默默的进行着。
几年前,我们在购买数码产品时总会首选CCD,因为那时候的CMOS几乎就是画质表现差的代名词,只有低端相机或者摄像头上才会出现CMOS的身影。
而在今天,CMOS在数码单反中已经大行其道,现在在可购买到的数码单反相机中采用CCD的只有尼康D3000一款;但是在便携类DC中,CCD仍然还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采用传统CMOS的便携类DC屈指可数,而背照式CMOS的出现,将有望打破便携类DC市场的格局。
背照式CMOS发布之后,让传统的便携性DC相机在画质上又有了一个崭新发展,尤其是在夜景拍摄、高感光度噪点控制方面,是之前CCD和传统CMOS所无法企及的!在CCD中,还有一种类型的产品一直独树一帜——富士的Super CCD EXR,它虽然也是CCD的一种,但是在设计原理上与传统CCD有很大不同,在动态宽容度、感光度及噪点控制方面都要好于传统的CCD!在如今的便携类DC市场中,背照式CMOS、CCD、Super CCD EXR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传感器解决方案,那么目前这三种传感器在DC中画质表现到底谁更优秀,这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CCD——成本高、耗电量大说到CCD和CMOS,我自己都会很头疼,因为他们都太过专业,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根本不需知道他们的工作原理,但是为了大家能够读懂我们要表达的意思,我们还是要从他们的原理说起,请相信我,你会看的懂!首先要说的是CCD今后将很有可能被CMOS完全取代,无论单反(几乎已是CMOS的天下)还是便携类DC,其原因并不是CMOS画质更好,而是CMOS够便宜!这是市场的法则,当然归根结底最终还是我们消费者让CCD走向了灭亡,因为我相信没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效果相差无几的CCD产品。
CCD、CMOS工作方式那么CCD为什么要比CMOS贵呢?CCD和CMOS都是存储由光产生的信号电荷,CCD传感器中每一行中每一个象素的电荷数据都会依次传送到下一个象素中,由最底端部分输出,再经由传感器边缘的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而在CMOS传感器中,每个象素都会邻接一个放大器及A/D转换电路。
RODE CLASSIC Ⅱ电容话筒产品简介:特色原先的RODE Classic以其独特的风格、温暖清澈的声音及灵敏度而著称,而Classic II 则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优秀品质。
使用“Classic”录音,不管录制人声还是器乐,Classic II都能满足最严格录音师的要求。
Classic II的包装里附送电源、10米(30英尺)电缆、SM2悬挂式防震架,M2固定件,装在特制的铝制话筒盒中。
技术指标●极头:双重梯度压强传声器频率响应: 20Hz-20kHz 噪声: 22dBA●灵敏度: 13mV/Pa●最大SPL: 130dB●输出阻抗: 250 ohms●供电:专用外接电源●TBA 电子管前置放大器,使用6072双电子三级管新型一英寸压边镀金振膜特别设计的Jensen变压器 -10dB和-20dB触垫 (通过外接电源切换) 2位置高通滤波器(通过外接电源切换) 9种指向性(通过外接电源切换)双屏蔽无氧铜多芯电缆,特别设计的高性能插头插座 Classic II的包装里一应俱全,附送电源、10米(30英尺)电缆、SM2悬挂式防震架,M2固定件,装在特制的铝制话筒盒中。
作为人声话筒,K2听起来的确非常的出色,它不得不让人想起很多经典的录音室话筒,但K2却比它们更加安静,而且倘若想到Rode电容话筒并不属于濒临灭绝的种类,其服务也更加便宜。
如果你想让声音更加饱满或使高音部分更加圆润,这款话筒将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同时我也将该话筒用于常规的原声吉他或打击乐器的拾音,其表现非常稳定,声音听起来非常温暖,音色也很均衡。
我非常喜欢用该话筒对以流行的风格漫不经心演奏的原声吉他进行拾音,其声音听起来强劲有力,似乎略带压缩但并没有散的感觉。
技术参数:●传声原理:外部极化25mm (1")电容器主动电路●电路活动原理:带双极输出缓冲指向性热电子阻抗转换器●拾音指向性:多指向性●频率响应:20 Hz ~ 20 kHz●输出阻抗:200 Ω●灵敏度:-36 dB re 1Volt/Pascal (16 mV @ 94dB SPL) +/- 2 dB●等值噪声:10 dBA SPL (per IEC651, IEC268-15)●最大输出:> +30 dBu (@ 1% THD into 1kW)●动态范围:150 dB (per IEC651, IEC268-15)●最大声压电平:162 dB (@ 1% THD into 1kW)●信噪比:> 81 dB (1kHz rel 1 Pa; per IEC651, IEC268-15)●供电要求:外部供电 110 ~ 120V/220 ~ 240V, 50/60HzM3指向性小震膜电容人声录音话筒∙重载金属机身∙可开关的高通滤波器@80Hz 12dB/Qctave ∙10和-20dB衰减∙9伏电池或24-48伏幻像供电∙在澳大利亚悉尼设计和制作∙10年质保NT-1A这款专业的大震膜录音话筒不但继续了NT-1原有的优秀性能和品质,并且还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使得NT-1A在信噪比方面又有了更大的提高——降低了噪音,提高了最大声压级的参数。
O2Micro
新时代的照明——LED 照明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5 个春秋。
在LED 光源应用方面已经日臻完善,作为LED 背光龙头的O2Micro 公司(凹凸科技公司)在照明方面当然也有令人惊艳的驱动方案,OZ8022 就是一款令你怦然心动的芯片。
OZ8022 是一款非隔离型高效率精准恒流的驱动芯片,它采用buck 架构来实现高效率精准恒流。
但是它最令人心动的功能却是用墙壁开关来实现的三
段调光功能。
这样可以使用户不用对家居做任何改变就能使用到可以调整最
适合自己的光源亮度的照明产品。
以下就是针对高效率精准恒流解决方案---OZ8022 芯片的特点作一些介绍。
l 谷底切换技术实现高效率
OZ8022 内部采用了谷底检测技术近似零电流开通有效提高了转换效率(如图1),Gate 为OZ8022 输出波形;Vds 为MOSDS 两端电压;IL 是输出电感的电流波形。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Gateon 时Vds 两端压降很小为低电平同时输出电感电流开始增加当Gateoff 时输出电感开始放电当电感放电完成MOS 的Vds 出现谷底,此时OZ8022ZCD 脚通过辅助绕组侦测Vds 谷底Gate 将再次开启此时的切换损耗是最小的。
通过试验假设做一款5~8W 的LED 驱动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效率。
图1
l 高精准度恒流
在传统的Buck 线路中电流检测是如图2,当Gateon 时形成电流I2,I2 流经。
浅谈Edoc2
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对于电脑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了,而今,电脑办公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了。
随着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信息的处理。
我相信你在工作中肯定遇见这样的问题,大量的纸质文档要进行存放、整理、分类、等等繁杂的工作。
你也许会说只要把纸质文档电子化,就可以解决了。
是这样么?我们电子化同样也遇见这样的问题。
250G的硬盘,存放着各式各样的文件,当你要查找某个文件,或者某个内容时,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仅是对个人而言。
我们在思考一下公司,就我目前经验而言,会遇见一下问题:
1.公司大量的资料如何存放?
2.如何保证资料安全性?
3.如何实现流程化管理?
4.如何实现经验的积累和传承?
就这以上4个问题,我结合Edoc2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
第一个问题,资料如何存放?在我们所接触到的资料,基本上分为2类,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
先说纸质资料,我们要想高效的存储,只要先对其进行电子化,这些办法很多,我就不一一鳌述;电子文档,也有结构化的、和非结构化的。
基本上我们在工作时,80%所接触到的都是非结构化的数据,这是edoc2的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他能够存储海量数据,并且能够支持在线预览和在线编辑。
而且更便捷的是他还有一个叫做Vdriver虚拟硬盘的功能。
这里我简单解释一下功能,edoc2之所以有海量存储的功能,是因为edoc2V4修改了文档在服务器上的存储规则。
你可以为edoc2系统中不同文件夹设置不同的物理磁盘存贮路径,文件的存储路径与磁盘存储路径一一对应。
这样可以无限量的扩展edoc2所管理的磁盘空间。
同时对于系统的负载性能和安全性的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这样对于数据量很大的企业,这无疑解决了他们一个很头疼的问题。
在线预览的功能不多说了,因为很多系统也有这个功能,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它不仅支持常用的office文档的预览(Word、Excel,PPT),PDF的预览,还支持绝大部分视频和音频格式文件的在线预览。
另外图片预览功能也是edoc2V3的一个新特性。
它可以自动将一个文件夹下的所有图片格式的(bmp,jpeg,jpg,png,gif,tiff )文件组织成一个电子相册,供用
户非常方便的查看。
这些新特性将极大的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而在线编辑无疑是edoc2的一个亮点。
在大多数文档管理系统中,对文件的编辑和保存是相当麻烦的事情,你需要先下载,然后在本地编辑,编辑完了之后再上传回服务器保存。
现在edoc2V4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扩展编辑器”. 扩展编辑器可将edoc2和桌面编辑器集成起来,简化文件的下载、编辑、上传流程。
你可以直接在edoc2服务端打开文件,编辑完之后可以自动保存会服务器,同时会保留前一个版本的文档内容。
这样,对于数据量很大的企业,这种功能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当然非常值得一提的功能便是vdriver虚拟硬盘这个功能。
它是嵌在资源管理器中的客户端浏览器,可直接通过拖放上传文档,支持edoc2远程服务器文档目录浏览;无需每次都登录edoc2系统,在本地操作即可以映射到edoc2中。
这种便捷的存储方式,存储理念,在存储利于无疑是很贴心和方便的一种方式。
那我们edoc2是如何做到安全性的呢?
像类似于windows中权限设置这样的功能edoc2已经具备,当然他还有自己的特色。
在他的安全性上,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
这个功能就是DLP功能。
这个功能能做到不管是在线的还是离线的,不管是客户端还是服务器、不管是应用系统还是数据文档,它都能做到安全策略的控制。
只要你设置的没有问题,在企业中,他基本上能够做到绝对的安全。
当然,你要是拿着相机拍照,这个我们的edoc2就无法防范了。
第三个问题:它能够对流程进行管控。
在企业中,做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是有他的流程的,但是是否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流程管控呢?肯定不是!
但是很多流程还是需要控制的,比如说:财务流程、审批流程、采购流程等等,一个企业工作效率高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流程的监管是否到位,流程的执行是否坚决。
而在很大程度上,流程也设计的很合理,执行流程的人也很有执行力,可是很多东西就是推行不下去,或者不能迅速的贯彻,关键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流程管控。
我们的edoc2是怎么做的呢?在edoc2内容管理系统中,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内容引擎及workplace等为辅能够实现业务流程及应用系统的动态整合,以实现在不同企业/事业单位间基于规则的智能化业务流转和应用系统集成。
edoc2工作流是在异构的应用系统环境下实现业务流程整合与流程再造的强大引擎,同时也为快速、灵活地适应不可预知的未来业务要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这个图示,就是edoc2中流程管控的界面,在edoc2中,可以建立公司的各个流程,通过部署,最终可以使公司的流程在edoc2中进行管控。
你可以看到公司中流程情况,也可以监控到每一个环节,当然,我们经常说对事情进行控制,往往是对事前和事后进行把控,而edoc2就可以把事中也控制起来,这也就杜绝了企业中很多推诿事件的发生,提高的工作的效率。
最后一个也就是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了。
一个企业,只要他在发展,就必定会有很多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有的是脑海中的,有的已经形成了文档,但是如何能更好的运用这些经验在企业中高效的发挥作用呢?这也是企业感觉到困难的事情。
就拿最简单的带新人来说,很多公司就都会采用老人带新人的方式。
当然,这样的方法的确好,但是很多情况下却显得很低效。
因为带新人的数量受到很大的制约,老人的时间和精力也被大量占用。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就需要edoc2的一个功能了——知识地图。
这个功能可以让任何一件陌生的事情不再陌生,只要前期做好了积累,工作就可以靠它进行指导。
经验也就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Edoc2功能还有很多很多,我也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功能进行了简单介绍,它确实很强大。
宋毅畅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