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樊志勇-企业专利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1
华为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华为公司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秉承“创新第一”的理念,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华为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业界备受关注,以下是对该模式的介绍和分析。
一、华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概述华为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其知识产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华为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覆盖:华为公司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保护,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等。
2.严格的保密措施:华为公司高度重视信息保密,采取了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保密措施,保证知识产权不被泄露。
3.加强管理:华为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侵权维权等工作。
4.多管齐下:华为综合运用法律、技术和市场等手段进行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法庭诉讼、技术防范和谈判协商等途径实现知识产权保护。
二、华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优势1.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华为公司可以保护自己的研发成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使自己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2.促进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鼓励员工进行研究开发,积极推动科技进步。
3.增加企业收益:通过合理使用知识产权,华为公司可以获取更多的收益,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三、华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不足1.企业技术出口受限:由于一些国家对华为公司的技术出口进行了限制,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2.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加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也在加大,需要不断加强技术防范。
四、结语华为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标准必要专利作者:谭增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3年第11期华为公司于2011年12月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对于IDC公司的反垄断诉讼,历时近两年,该案终于落下帷幕。
2013年10月2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终审判决,判定美国IDC公司构成垄断,赔偿华为公司2000万元。
近几年来,苹果和三星两大智能手机巨头因专利问题几乎打遍世界各地,从2011年开始,仅两年时间,两家公司在全球各地已进行了26起诉讼;微软和摩托罗拉之间就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纠纷在美国法院打的不可开交;HTC和苹果之间就标准必要专利的使用费达成和解;我国两大通信兄弟华为和中兴就标准必要专利在家门外也掐了起来。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其实可以嗅到引发混战的导火索——标准必要专利。
随着技术进步及创新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标准和专利作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的结合到了一起,这尤其体现在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领域。
因此,标准与知识产权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同时随着标准必要专利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既要尊重和维护标准化下的知识产权,又要解决标准中必要专利在专利运营中的权利平衡、政策规制及司法审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我们经常会听到“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其中所谓的标准是指拥有标准必要专利。
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是指包含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且在实施标准时必须使用的专利,也就是说当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某些标准时,部分或全部标准草案由于技术上或者商业上没有其他可替代方案,无可避免要涉及到专利或专利申请。
当这样的标准草案成为正式标准后,实施该标准时必然要涉及到其中含有的专利技术。
不难看出,标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方向乃至话语权,是专利中的战斗机。
标准建立之后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标准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扩散作用,标准在产业升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标准在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专利信息是重要的竞争情报资源。
当前,我国专利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如何从众多专利中快速有效地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专利情况,得到有用的信息,从而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确定重要技术发展方向等,就需要用到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工具。
本文设计了一种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从国家知识产权网站进行数据收集、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构建,然后对专利情况进行多角度分析。
本文设计的系统采用Access开发,SQLServer作为辅助。
设计与实现内容分为四步。
首先,采集专利信息。
信息来自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专利数据库,本文针对该网站设计了专利信息采集模块,根据用户输入的检索条件,获取该检索条件查询结果页面的源代码,然后根据此源代码使用正则匹配的方法解析出各专利页面的地址,再根据此地址向数据库发送请求,获取专利详细信息页面的源代码。
其二,处理专利数据。
从专利分析的各个角度出发设计了多个事实存储表和维度存储表。
先把所搜集的专利数据进行清洗、提取,装载到专利数据库中。
其后构建多维分析模型,又在模型上设置一些专利分析指标。
其三,分析专利数据。
首先,设计数据管理模块结构,数据库,然后设计Deep Web查询接口,进行信息采集和文本挖掘。
再运用信息抽取技术,对专利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把开发完成后的知识产权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应用,分析以"DVVT"技术申请的专利为研究对象,包括申请人分析、发明人分析和代理机构分析。
通过统计专利的基本信息,反映申请人的年度申请量、年度授权量和专利类别分布,和年度发明人数、发明人申请量、发明人专利权重以及代理机构代理量和区域分布等情况,从而得到申请人的专利申请规律和科研技术实力。
实验测试和初步运行表明,设计的系统能够实现预定的功能。
标准必要专利作者:谭增来源:《中国知识产权》2013年第11期华为公司于2011年12月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对于IDC公司的反垄断诉讼,历时近两年,该案终于落下帷幕。
2013年10月28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终审判决,判定美国IDC公司构成垄断,赔偿华为公司2000万元。
近几年来,苹果和三星两大智能手机巨头因专利问题几乎打遍世界各地,从2011年开始,仅两年时间,两家公司在全球各地已进行了26起诉讼;微软和摩托罗拉之间就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使用费纠纷在美国法院打的不可开交;HTC和苹果之间就标准必要专利的使用费达成和解;我国两大通信兄弟华为和中兴就标准必要专利在家门外也掐了起来。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其实可以嗅到引发混战的导火索——标准必要专利。
随着技术进步及创新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标准和专利作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不可避免的结合到了一起,这尤其体现在信息产业和通信产业领域。
因此,标准与知识产权在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同时随着标准必要专利产生的纠纷逐渐增多,既要尊重和维护标准化下的知识产权,又要解决标准中必要专利在专利运营中的权利平衡、政策规制及司法审裁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我们经常会听到“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其中所谓的标准是指拥有标准必要专利。
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是指包含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且在实施标准时必须使用的专利,也就是说当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某些标准时,部分或全部标准草案由于技术上或者商业上没有其他可替代方案,无可避免要涉及到专利或专利申请。
当这样的标准草案成为正式标准后,实施该标准时必然要涉及到其中含有的专利技术。
不难看出,标准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的发展方向乃至话语权,是专利中的战斗机。
标准建立之后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在诸多方面:标准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扩散作用,标准在产业升级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标准在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