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数学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7
摘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它是教学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否做好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教育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重点从反思成功之处、反思遗憾之处、反思学生见解和反思理解教材角度列举了备课组内的教学反思情况。
通过日常有效的组内教学反思,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更加有效科学。
关键词:教学反思组内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深刻的感受到备考组内教学反思具有重大意义:认真地完成教学反思,对提高整个备课组的课堂教学水平及其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下面我就来简单地谈谈我们组内的教学反思情况。
一、反思成功之举历史可谓是包罗万象,会涉及到诗歌、书法、绘画、戏剧等各类艺术形式。
历史必修三的第10课梨园春秋就是讲的戏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在戏剧方面我们绝对是十足的外行,可是作为历史老师还必须顺畅成功的传授相关的知识。
在讲到“昆曲”这个知识点时,姜老师的做法是在网上下载了一段《牡丹亭》的视频。
看完之后,学生印象深刻,了解到了昆曲的特点是“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宛转优雅的唱腔中”。
讲完这课之后,姜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成功的喜悦,我在别的班上课的时候也大胆的放了一段视频,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遗憾之处我们都知道,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失败往往是成功之母。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我在讲必修三的《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时,讲到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中的母亲是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时候。
我仅仅是给学生们呈现了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如果再插入中世纪的冷酷无情神情呆滞的母亲就更初谈高中历史备课组内的教学反思辽宁省抚顺市第六中学孙玉珊关键词:美术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的特点之一是生活化的数学。
美术中如何体现数学公式大全当说到绘画中的数学时,我们大多数人能想到“达芬奇密码”,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等等。
数学好并不意味着绘画就不好。
相反,好的数学基础对于绘画创作是有益的。
达芬奇将透视分为线透视。
就是大家常讲的“近大远小”。
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数学原理。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天才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
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在画布上的人像比例,完美呈现了数学中的“完美曲线、黄金正方形和完美三角形”,当然这不是巧合,人物比例与现实正常人体结构的比例也是高度相似的。
接近正常比例的人物画像,会给人强烈的真实感。
达芬奇利用两边的矩形通过梯度实现透视的效果,使后面得远景延伸到无限,而前排的人物以耶稣为中心,对称排开,却动作表情不一,使得画面既平静又动荡。
以达芬奇的一句话结尾:在科学中,凡是用不上任何一种数学的地方,凡是和数学没有联系的地方,都是不可靠的。
当把一条线段分割成两段,当短线段与长线段之比等于长线段与全线段之比时该比称为黄金比例。
黄金比例是一个无理数,大概等于0.618。
长久以来,人们发现当艺术、设计符合黄金比例时作品会显得格外优美。
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之所以经典,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墙高和宽符合黄金比例。
自然界中有光,光照在物体上都会呈现出色彩的差异性,面向光源的地方会显着浅一些,背朝光源的地方会显得深一些,这一浅一深的对比,带给视觉立体的效果,在平面上就呈现出物体的实物感。
素描就是最好的例证,一支铅笔就可以在纸上通过深浅线条的组合,表达活灵活现的几何图形,深浅明暗的表达是呈现自然的关键。
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最早是从自然数开始的。
这看似极普通的自然数里面,其实就埋藏着数不尽的奇珍异宝。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自然数很有研究,当他们将这数不尽的奇珍异宝的一部分挖掘出来并呈现于人类面前时,人们就为这数学的美震撼了。
其实,“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之美的一个高度评价。
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
数学在美术中的应用
美术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却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和文化融合,它不仅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同时它的形式也具有秩序性,而数学的概念对于寻求更多的美术创作灵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更加准确的描述和表达美术作品中的形状、比例以及配色等因素,从而使得美术创作更有趣、更具有创造性。
第一,数学概念能够帮助美术家创作出更加美观的作品:数学概念可以帮助艺术家创作出美观的作品,而这种美可以从视觉上感受到,比如,一幅像极简主义一样的画,它的比例是由数学的概念来支持的,它可以使得作品的比例非常协调,从而显得更加美观;
第二,数学概念能够帮助美术家创作出更有趣的作品:不同的数学概念可以帮助美术家创造出一些有趣的作品,比如,可以通过比例的概念创造出一些有趣的叠色效果,或者通过创造几何图案来体现对秩序的追求,从而使美术作品更具有创造性;
第三,数学概念可以帮助美术家在绘画中描绘出更多精细的图像:数学概念可以帮助艺术家在绘画中描绘出更多精细的图像,比如,在绘制一个圆形时,通过分析圆心位置和半径大小,可以更精准的绘制出圆的形状,这样就可以更加清晰的描绘出美术作品的细节,而这种技术也会让美术作品更具有艺术价值;
通过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数学在美术创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使用数学概念来推动其创作,比如,通过将数学中的图形和几何元素应用到美术中去,可以创作出更有趣、更具有
创造性的作品,而这也是数学在美术中的有价值的应用。
总之,数学在美术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美术家创作出更加美观、具有创造性的作品,也可以帮助美术家描绘出更为精细的图像,而这些都是美术创作的关键所在,所以,数学在美术中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知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不断发展,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各具特色。
美术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而数学知识因具有逻辑性、科学性、精确性和实用性等特性,也广泛应用于美术教育领域中。
本文就初中美术教学中数学知识如何运用展开探究。
一、数学知识在绘画技法中的运用1.几何知识几何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涉及到空间及其形态、大小、位置、方向等问题。
在绘画中,线条的构成和角度的把握都需要运用到几何知识。
如透视法是绘画中的基本原理之一,运用直线、角度等几何概念来描绘远近,使画面更有立体感和距离感。
如山景画,在画布上用相交的直线描绘出山脉和天际线,使画面透视感更强,场景更具象。
2.比例关系绘画也需要掌握比例关系,比如头、脸、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等。
如欧洲立体派艺术家毕加索的作品,他将轮廓线和面构成的部分视觉上计算重叠,运用到数学方面,其实就包括比例关系的掌握。
比例关系不仅在绘画中,也在装饰设计和环境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
3.颜色配比颜色配比也需要掌握数学知识,比如颜色的不同混合方式、颜色取值和比例关系等。
如何根据画面要表达的情感和主旨,合理配比色彩,能够起到加强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二、数学知识在美术史研究中的运用1.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一种在美术创作中广泛应用的比例关系,也是美学美术中的一个经典概念。
黄金比例指的是两个数之和与较大的数之比等于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之比。
这种比例关系在美术中很常见,如绘画中的构图、拍摄中的取景等。
黄金分割的数学意义和美学意义相结合,使得运用黄金分割构图的作品更具美感和吸引力。
2.美术技巧与数学计算结合美术技巧和数学知识结合,也是美术作品的创造和创新基础。
如超现实主义和梵高式画风,往往需要精确计算作品中每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等,让作品整体视觉效果更加完美。
三、数学知识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1.教学命题、设计在美术教育中,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可以应用于教学命题与设计。
数学与艺术美术音乐中的数学元素数学和艺术美术音乐是两个看似完全不相关的领域,然而在实际中,数学元素正以各种形式融入到艺术美术音乐的创作和表现中。
本文将探讨数学与艺术美术音乐中的数学元素,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一、数学在艺术美术创作中的应用1.几何图形:艺术美术作品中常常运用各种几何图形,如直线、曲线、圆形、方形等等。
这些几何图形不仅需要艺术家的审美眼光,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来确保几何图形的正确性和美观性。
2.透视原理:透视是绘画中重要的技法之一,它能够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而透视原理正是通过数学中的线性透视、等角透视等原理来实现的。
3.色彩运用:色彩的组合和运用在艺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
而色彩的组合往往需要依赖于数学中的色彩理论,如颜色的三原色和二次色的组合原理。
二、数学在艺术音乐创作中的应用1.音乐节奏:音乐的节奏是音乐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
而音乐节奏的构建常常依赖于数学中的节奏学理论,如拍子和节拍的分割、音符的时长等。
2.音高与频率:音高是指音乐中不同音符的高低,而音高的表达则依赖于音频信号的频率。
频率与音高之间的关系正是通过数学公式来描述的。
3.调式与和声:调式是音乐中的基本元素之一,而调式的构建和和声的和谐性又涉及到数学中的音程学理论和谐波学理论。
三、数学艺术的交汇数学与艺术美术音乐的交汇不仅存在于创作的过程中,而且也延伸到了作品本身的形式和结构上。
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赋予了艺术美术音乐更加严密和有序的结构,使作品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例如,数列和序列在音乐中经常被用来构建和声和旋律的结构,使得音乐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连贯性。
黄金分割比例在艺术美术的构图和设计中被广泛运用,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
此外,对称性和对调性在艺术美术音乐中也被广泛运用,给作品带来了平衡感和美感。
总结起来,数学与艺术美术音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补充。
数学为艺术美术音乐提供了创作的基础和表现的手段,而艺术美术音乐则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表现方式激发了数学的创新和发展。
数学知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通常与计算和推理相关。
然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数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并重点讨论数学概念对于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帮助。
首先,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
美术作品的构图和透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而几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构图规则,进而创作出更具视觉吸引力和艺术感的作品。
例如,在画室内景时,学生需要正确地运用透视原理,使画面更加逼真。
其次,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比例感。
在美术作品中,正确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中的比例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数学比例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描绘人物、建筑物等作品时的比例原则,使美术作品更加生动、逼真。
此外,数学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在数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和运用色彩的混合与对比规律。
同样,在美术创作中,运用正确的色彩搭配可以增强画作的视觉效果。
通过数学中对色彩规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搭配原则,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此外,数学还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不同的空间形体。
在美术创作中,正确地表现立体效果可以使画作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学习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立体效果的表现技巧,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立体饱满。
最后,数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数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创作过程,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
同时,数学中的规律和模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发现和表达自己的创造思想。
综上所述,数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意识、比例感、色彩感知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合理地运用数学知识,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具艺术感和美感的作品,提升自己的美术水平和创造力。
《美术中的比例》教案《美术中的比例》教案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中“比例”的巧妙之处,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在绘画和制作中加以运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体验等活动,使学生感知不同比例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从而掌握运用比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比例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比例关系,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巧妙地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表现生活,创作出更美的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图片、范画等。
学生:绘画工具(绘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欣赏作品,请学生思考:这些画有什么共同之处?2.学生回答,引出“比例”这一主题。
3.教师引导:比例在艺术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视觉效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
二、新课学习(20分钟)1.讲解什么是比例:长度、宽度和面积等在数学中所占的比重。
2.比例的分类:等比比例、不等比比例和调和比例。
(1)等比比例:各部分之间的长度、面积等相等,如正方形、圆等。
举例分析。
(2)不等比比例:各部分之间的长度、面积等不相等,但彼此成一定的规律,如黄金分割等。
举例分析。
(3)调和比例:各部分之间的长度、面积等既不相等,也不成一定规律,但是经过调整后可以形成一种协调统一的效果。
举例分析。
3.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比例(结合图片):(1)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作品中的比例关系。
(2)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家具中常用的比例。
(3)现代艺术作品中的比例创新。
4.学生活动:尝试运用比例的知识,画出不同比例的图形,感受不同比例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
5.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数学图形与美术的巧妙结合数学和美术是两门看似完全不同的学科,但当我们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时,就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数学图形与美术的结合在很多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比如绘画、雕塑、建筑和装饰等。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图形与美术结合的例子。
我们来看一下绘画方面的例子。
在绘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几何图形来构图和组织画面。
我们可以利用正方形、矩形、圆形等基本几何图形来创作抽象派绘画作品。
这些几何图形的排列、颜色的选择和形状的设计都要经过精心的计算和规划,以达到艺术家设定的效果。
数学中的对称图形也是美术中常用的元素。
对称图形是指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
我们可以利用对称图形来创作具有平衡美感的艺术作品。
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就是运用对称图形的原理来构图的。
除了绘画,数学图形与美术还可以在雕塑中得到体现。
在雕塑中,我们可以利用数学中的立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形状来创作立体作品。
这些几何形状可以通过雕塑师的巧妙构思和技巧来打破传统的形状和结构,创造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雕塑作品。
数学中的对称性和比例也可以用来设计雕塑作品的整体形态和比例关系。
在建筑和装饰方面,数学图形与美术的结合也非常明显。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需要运用数学中的平面几何知识来设计建筑物的轮廓、平面布局和立面比例等。
建筑物的装饰和细节设计也常常利用数学中的对称性、比例和几何图形来进行。
圆形的拱门、方形的窗户和正方形的台阶等都是运用数学图形来设计的。
数学图形与美术的巧妙结合可以在各种艺术形式中找到。
通过运用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对称性和比例等原理,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个性的作品。
数学图形与美术的结合不仅可以丰富艺术创作的形式与方法,还可以提高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希望我们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图形与美术的巧妙结合,创造出更加精彩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