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变调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汉语拼音的规则注意点1.声母韵母:汉语拼音中的每个字都由声母和韵母组成。
声母是汉字拼音的第一个音节,韵母是声母之后的音节。
要注意区分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掌握它们的正确发音。
2.声母的读音变化:在一些情况下,一些声母的读音会发生变化。
例如,“c”在“i”前发音为/ts/,在“e”前发音为/ɿ/;“z”在“i”前发音为/ts/,在“e”前发音为/ʦ/。
这些变化要特别留意。
3.韵母的读音变化:一些后鼻音合韵母的拼音会根据不同的声母发音发生变化。
例如,“ian”在“zh、ch、sh、r”前发音为/ian/,在其他声母前发音为/ɪɛn/。
掌握这些变化规则能帮助我们正确发音。
4.声调:汉语拼音中的声调是表示语调的符号,共有四种声调:1声(平声)、2声(仄声)、3声(上声)和4声(去声)。
声调的正确使用对于准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5.声调的变调:在拼音中,有些字在使用时会发生变调。
例如,“一”在一声时发音为/yī/,在四声时发音为/yí/。
这种变调规则要特别注意,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6.拼音的合并:在一些情况下,拼音中的声母、韵母会合并成一个音节。
例如,“ui”在拼音中发音为/uei/;“un”在中间和后面位置发音为/wən/。
这些合并规则要注意掌握。
7.特殊音节的拼写: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音节需要特别注意拼写。
例如,“ü”在拼音中用"u"和两点(¨)的组合表示;"ng"用来表示鼻音/n/。
特殊音节的拼写要正确掌握。
8.拼音的语调:在说话时,不仅需要正确拼写汉字的拼音,还需要注意语调的运用。
语调的不同会影响词语的意思。
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语调。
9.多音字的拼音:汉语中有一些字有多个读音,这些字的拼音需要根据具体的读音进行选择。
在学习中要充分了解多音字的读音规律,加以运用。
10.练习和巩固:学习拼音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巩固。
可以通过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朗读拼音等方式不断进行练习,使拼音变得更熟练。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上声读轻声机会比读211、24的机会少。
变调一、上声变调上声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前都会产生变调,只有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才有可能读原调。
1、上声在非上声前,调值由214变为211。
上声+阴平:火车警钟保温上声+阳平:祖国旅行改革上声+去声:讨论感谢挑战上声+轻声:奶奶耳朵伙计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阳平调值35,后一个不变。
懒散手指广场古典粉笔减少3、三个上声相连(1)当词语结构是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时,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调值变为阳平35,末尾音节不变。
展览馆勇敢者水彩笔(2)当词语结构是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时,开头音节处在被强调的逻辑重音时,开头音节调值变为21,当中音节调值变为35,末尾音节不变。
纸老虎小拇指冷处理二、“一”、“不”变调1、“一”的单字调是阴平55,在单念或处在词句末尾时不变调,作序数时不变。
“一鼓作气”2、“一”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阳平35。
一半,一定,一共3、“一”在非去声前,调值变为去声51。
阴平前:一般,一生阳平前:一直,一同,上声前:一起,一口4、“不”的单字调是去声51,在单念或处在词句末尾时不变调。
只有一种变调,就是在去声音节前调值变为阳平35。
不必,不要,不但,不错三、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轻声音节的读音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音节的调值有两种形式:1、当前面一个音节是非上声时,后面的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音长非常短。
阴平·轻声:桌子,先生,哥哥阳平·轻声:房子,萝卜,头发去声·轻声:丈夫,豆腐,漂亮2、当前面一个音节是上声时,后面的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音长非常短。
上声·轻声:耳朵,口袋,姐姐,马虎3、通常读作轻声:(1)语气词:吧,啊,吗,呢等(2)助词:的,得,着,了,过(3)名词后缀:子,头(4)表示复数的“们”。
(5)方位词:家里,地上,东边(6)趋向动词:回来,走开,出去(7)夹在动词中的“一”和“不”:走一走,信不信(8)叠音词的末一个音节:太太,谢谢四、儿化儿化韵音变规则:使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带上卷舌色彩,卷舌到位,卷舌自然。
汉语拼音发音口诀及方法汉语拼音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界推出的一种标音方式,用来表示汉字的读音。
它的发音规则相对简单,可以通过一些口诀和方法来学习。
一、拼音声调口诀:声调一下抑上去二三四声只用记。
平声一降不变调入声三抑四升公。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声调一音调向下抑扬,二、三、四声只需记住声调的模式。
平声一声降调不变,入声三声是降调,四声是升调。
二、韵母口诀:aeiouü跟在后头,轻轻唱。
完美音响oh打头ai ei ui围心跳。
ao ou iu摇摇头ie üe〜饿。
y和uya yi ye yao你you yuan yin yang够。
这个口诀是用来记忆韵母的发音。
a、e、i、o、u的发音是相对固定的,ü要跟在后头并轻轻唱。
ai、ei、ui的发音相对特殊,类似于围心跳的声音。
ao、ou、iu的发音是类似于摇头的声音。
ie、üe发音类似于饿的声音。
y和u的发音则需要根据前面的声母来决定。
三、声母口诀:bpmfdtnlg k hb是靠。
jqx双子模zh ch sh是兄弟rzcs给力耶yw只发音。
这个口诀的意思是:b p m f、d t n l、g k h是以b为基础的,jq x是以j为基础的,zh ch sh是以zh为基础的。
r z c s只有在其他字母的前面才发音,y w只有在韵母前面才发音。
四、拼音方法:1.学习声母时,可以通过了解声母的发音特点来记忆,比如b、p、m、f都是双唇音,d、t、n、l都是舌尖音,g、k、h都是取杀音。
2.学习韵母时,可以通过和母语拼音的发音进行对照记忆。
3.声调的记忆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来熟悉,比如多听标准的发音,并跟随发音进行模仿。
4.在学习拼音时要多加练习,可以通过朗读和听力练习来提高口语。
5.在学习拼音时,可以通过使用拼音输入法来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性。
总结:学习汉语拼音需要多练习和重复记忆。
掌握拼音的口诀和发音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拼音知识。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 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 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 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 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 馆、管理/ 组、手写/ 体、举手/ 礼、蒙古/ 语、讲演/ 稿第一个音节21 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 老虎、水/ 产品、苦/ 水井、小/ 组长、党/ 小组、好/ 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 (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上声读24机会多,仅次于半上211,24的机会少。
上声读轻声机会比读 211、24的机会少。
普通话的变调普通话共有四种声调,音高分为五级(1最低,5最高),每种声调都有固定的调值。
那么阴平为高平调,调值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51。
在词语和句子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发音时,有些音节的调值会发生变化,就叫变调。
普通话的变调主要分为:①、上声变调②、“一”“不”变调③、轻声④、儿化⑤“啊”的音变一、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
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处理,具体分为:1、“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上声+阴平(211+55)首都火车礼花雨衣省心警花捕捞老师主编把关贬低饼干补充打针产生取消法规反思感激(2)上声+阳平(211+35)古人祖国补偿乞求可能厂房起床品尝旅行举行火柴海洋典型导游表达狠毒打球改革抢夺简洁(3)上声+去声(211+51)本质法律北部百货小麦讲话美术狡辩稿件保证保护宝贝女士尽量理发美丽法院跑步野兔鼓励(4)上声+轻声奶奶嫂嫂马虎打扮本钱耳朵底下里面主子影子本事姐姐讲究点心暖和骨头伙计买卖2、“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保险保养党委尽管老板本领引导古老敏感鼓舞产品永远语法口语岛屿保姆远景北海首长母语小姐懒散3、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
①、双音节+单音节(“双单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演讲稿跑马场展览馆管理组水彩笔蒙古语选取法古典舞虎骨酒洗脸水往北走草稿纸②、单音节+双音节(“单双格”结构)。
前一个变半上,第二个变阳平。
史小姐党小组好小伙跑百米纸老虎李厂长老保姆冷处理很友好旅党委小雨伞缓减免③、单音节+单音节+单音节(“单三格”结构)。
前两个变阳平软懒散稳准狠④、更多上声音节相连时,按语意分若干二字组或三字组,然后按以上变调规律处理,停顿之前的音节都读半上声,最后音节读完整。
变调的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变调这神奇的玩意儿。
你说这变调啊,就像是音乐里的魔法,能让同一个音符变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咱先来说说汉语里的变调。
就好比“一”和“不”这俩字,那可真是调皮得很呢!“一”字啊,在不同的情况下,读音能变得五花八门。
比如说,“一”在单独念的时候,那就是“yī”,可要是碰到后面是四声的字,它就变成“yí”啦,像“一个”。
要是后面是一声、二声、三声的字呢,它又变成“yì”,“一天”“一年”就是这样。
这多有意思啊,就像个会变脸的小家伙!再说说“不”字,它也是个爱变脸的主儿。
“不”在单独念的时候是“bù”,可要是后面是四声的字,它就成了“bú”,像“不是”。
这变调就像是生活中的小惊喜,时不时地给你点不一样的感觉。
你想想,要是说话都平平淡淡的,那多无趣呀!变调就像是给语言加上了调料,让它变得有滋有味儿。
你看那些唱歌的人,他们不也经常利用变调让歌曲更动听嘛。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变调,就能让整首歌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就好像一道菜,加一点盐和不加盐,那味道能一样吗?咱平时说话的时候也可以多注意注意变调呀,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有韵味。
比如说,你说“我去买本书”,和“我去买本儿书”,感觉是不是就不太一样啦?这就是变调的魔力呀!而且变调还能让语言更有节奏感呢。
就像打拍子一样,一下一下的,多带劲!你可以试着把一些句子用不同的变调方式说出来,感受感受那种变化。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变调可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
只要我们多留意,多尝试,就能发现它的奇妙之处。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变调,它能给我们的语言带来好多乐趣和变化呢!让我们一起在变调的世界里尽情玩耍吧!。
四声变调规律
四声变调规律,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一种语音形式。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而且也是中国语言学及其派生学科(如文字学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四声变调规律由五种音调组成: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其中,阳平字以平声音读,阴平字以上声音读,上声字以上声音读,去声字以去声音读,入声字以入声音读。
阳平字的结构清楚,音调也定了,读起来更加自然。
阴平字有两类读音,一类是像“《金瓶梅》的王宝钏”这样的字声,另一类是望读法,即分别把每个字的音发出来,所以读起来是比较平缓的。
上声字读法以落脚从句为主,落中既拉长短音,又抑扬顿挫,有助于营造更加饱满的节奏感。
去声字声音从上而下,入声字声音从下而上,读时带有一定的疾速,使节奏更加生动有致。
四声变调规律也被称为“四声九变”,有它的历史渊源。
古汉语声调,渊源于“唐韵”,是在六朝时期高句丽地区(今河南、河北、湖南、山西等地)形成的一种声调文字,由于表达文学诗歌、民间故事、歌谣、侠义和神话传说中丰富的情感,它成为华人文学文化最为典型的体现。
古汉语音学家们发现,在古汉语中,可以将四声变调抽象化,形成“四声变调
规律”,也就是“四声九变”的论述。
四声九变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语言发展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最终成为汉语语言系统的一部分。
总之,四声变调规律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语音形式,它对汉语的历史、音韵、书写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意义与影响。
古汉语的声调发展形成了四声九变,它为今后汉语系统框架中培育规范与多彩的汉语文字提供了帮助。
一的变调规则【原创版】目录一、变调规则的概述二、变调规则的具体内容三、变调规则的应用实例四、变调规则的意义和作用正文一、变调规则的概述变调规则是指在中文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在不同语境下,为了表达特定的意义和语气,需要改变其原有的声调,从而形成不同的读音。
这种规则广泛应用于各地方言以及不同语境下的表达,使得中文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二、变调规则的具体内容1.变调规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上声变调:上声字(即第三声)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第二声。
例如:“好”(hǎo)在表示疑问或反问时,声调会变成第二声,变为“好?”(hǎo ma?)。
(2)去声变调:去声字(即第四声)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第三声。
例如:“了”(le)在表示完成的动作时,声调会变成第三声,变为“了了”(le le)。
(3)入声变调:入声字(即第一声和第二声)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第四声。
例如:“吧”(ba)在表示推测或商量的语气时,声调会变成第四声,变为“吧吧”(ba ba)。
2.变调规则在各地方言中的应用也有所不同,如粤语、闽南语等方言中的变调现象较为明显。
三、变调规则的应用实例在日常交流中,变调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语气。
例如,当我们表示疑问时,通过变调可以使语气更加婉转;在表达反问时,变调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语气的表达。
四、变调规则的意义和作用变调规则在中文语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丰富语言表达:变调规则使得中文语言在表达上有了更多的变化,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
2.强化语气表达:通过变调规则,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语气,如疑问、反问、肯定、否定等。
3.体现地域特色:变调规则在不同地区有各自的特点,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为字的读音和变调规律
“为”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wéi 和wèi。
- 当“为”读wéi 时,有以下几种含义和用法:
- 表示做、干、当等意思,例如“为人”、“为难”、“为首”等。
- 表示成为、变成的意思,例如“化为乌有”、“变为现实”等。
- 表示是、认为等意思,例如“以为”、“认为”等。
- 当“为”读wèi 时,有以下几种含义和用法:
- 表示替、给、对的意思,例如“为人民服务”、“为你鼓掌”等。
- 表示目的、原因等意思,例如“为何”、“为了”等。
- 表示被的意思,例如“为敌所俘”、“为大家所喜爱”等。
“为”字的变调规律如下:
- 在单念或在句末时,读wéi。
- 在去声前,读wèi,例如“为何”、“为了”等。
- 在非去声前,读wéi,例如“为人”、“为难”等。
需要注意的是,“为”字的读音和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理解和运用。
【读音变调规则】
【1】“不”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前,一律读第二声(阳平,b ú)。
为方便起见,本文均标注为第四声(去声,bù)。
【2】“一”字在不同的情况下读音会发生改变,为方便起见,本文均标注为第一声(阴平,yī)。
变音的具体情况如下:
①读第一声的情况:“一”字独用、作为词或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使用时,读本调第一声(阴平,yī)。
②读第二声的情况:“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yí)。
③读第四声的情况:“一”字用在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第三声(上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四声(去声,y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