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5.50 KB
- 文档页数:13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资源核心包括:足够的数量、强调水资源的质量水资源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更替周期: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总称水质型缺水:某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污染不能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我国水资源特征:时空变化极大,分布极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多冬少特点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水资源评价的意义: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径流系数a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比计干旱系数y:某一特定地区的湿润和干旱的程度岩石空隙中的水主要形式: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形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1.岩层要具有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2.具有储存和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按埋藏条件: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含水层: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6.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地表水资源量可以通过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进行估算组成水中物质组分按存在状态分: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地下水补给:地下水的流入、降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人工补给水质指标:物理、化学、生物影响地表水取水主要因素:径流变化、泥沙运动、河床演变、冰冻情况、水质、河床地质、地形锅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成垢作用、起泡作用、腐蚀作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目的: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要采取对供需双方严格管理来实现供需平衡,要从过去以需定供转变为在加强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基础上保证供水意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订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进行的行动,也是进行水源工程和节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依据需水量: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补给量:指天然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进入含水层的水量水源地选择原则: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源勘察2.水源的选用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3.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水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采用90%-97% 4.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使用5.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水资源管理、卫生防疫、航运等有关部门的书面同意根据泥沙在水中运动状态,可将泥沙分为床沙、推移质、悬移质河段分为:顺直型河段、弯曲型、游荡型、汊道型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1.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 2.取水点应尽量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3.取水点应设在具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地段,并有较好的地形及施工条件4.取水点应尽量靠近主要用水区5.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6.取水点应尽可能不受泥沙、悬浮物、冰凌、冰絮、支流和咸潮等影响7.取水点的位置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不妨碍航运和排洪,并符合河道、湖泊、水库整治规划的要求固定式取水构筑物包括: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泵房斗槽式取水构筑物由进水斗槽和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组成斗槽型式:顺流式、逆流式、侧坝进水逆流式、双向式进水管:自流管、虹吸管适合于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低坝取水、底栏柵取水、渗渠取水、开渠引水为防止进水孔格栅堵塞:1.降低进水孔流速2.加热格栅3.利用废热水4.其他泵房:平面有圆形、矩形、椭圆形等活动式低坝:橡胶坝、浮体闸管井:井室、井管、过滤器、沉砂管管井的井群系统:1.自流井井群2.虹吸式井群3.卧式泵取水井群4.深井泵取水井群节约用水涵义: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发展水平,通过法律法规、管理、技术与教育手段,以及改善供水系统,减少需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降低水的损失与浪费,合理增加水可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环境、生态、经济效益的一致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选择、填空、论述、简答(无计算题)1、水资源的定义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中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2、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表示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流量t Q 、径流总量t W 、径流模数M 、径流深度t R 、径流系数α径流总量t W 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3m ”。
径流深度t R 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深,单位为“mm ”。
径流模数M 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为“()23/km s m ∙”。
径流系数α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某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计。
4、地下水形成原因、条件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之为地下水。
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
5、潜水含水层与承压含水层的分类两者划分依据为埋藏条件,其中:潜水含水层特征为:含水层上面不存在隔水层,直接与包气带相接。
承压含水层特征为:含水层上面存在隔水层,含水层中的水具备承压性。
6、理论频率曲线(概念)理论频率曲线是为了综合反映水文变量的地区规律性,克服经验频率曲线外延的主观性,水文频率计算引入了能用数学方程式表示的频率曲线来配合经验频率曲线点距。
7、频率与周期性的关系(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PT 1= (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P T -=11 式中:T ——重现期,aP——概率,以小数计。
8、插补延展的原因与方法:原因: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收集到的资料数量比较有限,代表性差;或者资料系列中某些年代观测资料。
为了减少样本的抽样误差,提高统计参数精度。
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9、径流还原计算的定义径流还原计算是指消除人为影响,将资料系列回归到“天然状态”的一种方法。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1, 水资源的定义:狭义上水资源是指人类在必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必定得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样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拥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能够称为水资源2,水资源的特征:1,资源的循环性 2. 储量的有限性3,时空散布的不平均性4,利用的多样性 5,利,害的双重性。
3. 人们对水资源的认识的几个转变: 1,水是自然物质,无穷制讨取——人与环境和睦2,取之不尽——水资源有限3,重视水对人类的损害——同时,重视人对水资源的损害4,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对水资源配置保护5,重视水工程建设——同时,又重视非工程举措,特别是水资源管理6,以需供定——以定供需7,浇灌土地——浇灌农作物8,以为水是自然之物——水是商品9,分别管理——一致管理4,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依据其循环门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小循环是指陆地或大海自己的水独自进行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是最主要的物质循环。
5,水资源量评论:水资源评论是保证水资源连续发展的前提,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水资源评论包含水资源数目评论,水资源质量评论和水资源利用评论及综合评论。
6,频次计算的方法:1,用实测的某河流水文特色值作为随机样本,计算各特色值相对应的频次,并将各组数据点绘于二维坐标图上,用目估方法用过点群中心绘制一条圆滑的曲线,称为经验频次曲线。
2,依据概率论的原理,采纳某种由必定数学公式表示的频次曲线,称为理论频次曲线,并采纳适线的方法调整参数,找寻出一条与经验频次曲线配合最好的理论频次曲线。
3,以该理论频次曲线作为外延的工具,得出不一样频次下的该种水文特色值作为设计依照7,样本资料要求: 1,一致性2,代表性3,靠谱性 4,独立性8,尚难利用的地下水资源:1,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和储藏资源有限,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得不到保证2,建井区或水源地地点偏僻,输水工程耗费巨大3,含水层埋藏过深,施工水井耗费过高4,含水层导水性极不平均,施工水井的成功率过低5,地下水位埋藏过深,深取水的经济效益低。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一章1.狭义水资源: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水资源: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2.水资源的特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利、害的两重性,不可替代性,水量的相互转化性。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2)年内际分布不均匀。
3)地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不匹配。
4.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1)需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2)用水逐年增长,水的利用率偏低,浪费严重。
3)水污染加剧,江河湖库水质下降。
4)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过高。
5)水资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第二章1.大循环:水分由海洋到陆地,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到陆地,又回到陆地,或海洋到海洋,又回到海洋的循环过程。
2.水量平衡;地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3.决定区域水资源三要素:降水,径流,蒸发。
4.径流的形成:1)降水阶段。
2)蓄渗阶段。
3)坡地漫流阶段。
4)河槽集流阶段。
5. 岩石中的水: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6.地下水: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液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3)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7. 更替周期;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8. 河流径流的补给: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雪水补给。
9.河流径流表示特征值:流量Q,径流总量W=QT,径流模数M=1000Q/F,径流深度Y=W/(1000F),径流系数a=Y/X。
第三章1.区域降水的计算:1)算术平均值法。
2)泰森多边形法。
3)等雨量线法。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水资源:狭义上的水资源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上的水资源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
2.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之间的循环。
3.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的循环。
4. 径流: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后,经由地面和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
5.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6. 径流总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7. 径流深: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8. 径流模数:单位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9. 干旱指数: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
10. 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空隙中的水。
11. 渗透系数:水力坡度为一时的地下水流速。
12. 年径流量: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13. 设计年径流量:通过河流某指定断面对应于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14. 水质:水和其中所含物质组成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15.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时期可供水量与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16. 典型年法: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17. 径流系数:径流深与降水量的比值。
18. 可供水量: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
19. 供水保证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份占总年份的百分数。
20.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取水设施和泵房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二.填空题1.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是降水,径流 ,蒸发.2.我国河流的不给形式有: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积雪冰川融水补给。
3.蒸发主要有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
4.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5.河流水文现象的特征是周期性随机性与确定性区域性。
D.浪费性缺水2•将水库库容1.5X10s m 3换算成流量单位为7.设计洪水三个要素是A. 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时一、选择题 1.水污染会导致 A.资源型缺水B.工程型缺水C.水质型缺水 A. 49.52 (m 3/s) •月 B. 60.3 (m 3/s) •月C. 52.23 (m 3/s) •月D. 57.1 (m'/s) •月3.下列哪个库容系数P 下的水库需进行多年调节? A. 0〜2% B. 2%〜8% C. 8%〜30%D.大于30%4.某水库的总库容为5亿n )\则该水库工程规模为 A •大I 型 B.大II 型 C.中型D.小I 型5•某水库的总库容为0. 5亿nA 其主要建筑物的级别为 A. 1 B.2 C. 3D.46.下图为利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水库调洪类型,属于水工建筑物设计标准大于下游防洪标准的情况为(其中1线为入库洪水过程线;2线为下泄洪水过程线;3线为水库水位过程线) (B )B.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C.设计洪峰流量、1天洪量、三天洪量D.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二、判断题1•因为自然界中的水不断循环运动,水资源是可以再生的,所以一个区域中的水资源是无限的。
(X)2.水库防洪标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保证水工建筑物自身安全的防洪设计标准;第二类是保障下游防洪对象免除一定洪水灾害的防洪标准(V )3.当按照水库实际蓄水位在水库调度图屮查得位置在正常工作区时,水电站按保证岀力工作。
(V )4.水库调洪的起调线一般是防洪限制水位。
(V )5.当遇到大坝设计标准洪水吋,水库经调洪后达到的最高水位为防洪高水位。
(X )6.溢洪道无调节闸门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即防洪限制水位。
(X )三、填空题1.当遇到大坝设计标准洪水时,水库经调洪后(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称之为设计洪水位_______ 0它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库容称之为____________ 02.水库在汛期水位应不高于防洪限制水位_______________ ,到汛期结束后水库水位逐渐回升,供水期开始时水位需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水电站的主要动力指标有两个,即保证出力和平均年发电量°4.无闸门溢洪道自由泄流公式q=MBh 2 ,公式中B为溢洪道堰顶净宽,h为溢洪道堰上水5.干旱指数是用來反映干湿程度的指标,以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來表示。
二.简答题(4小题,共28分)1.水库群联合工作时可以相互补偿,补偿作用有哪些?补偿的目的是什么?(1)水文补偿:不同河流或干支流,因水文不同步性,起到相互补充水量(也称径流补偿),提高总供水量或出力。
(2)库容补偿:利用各水库调节性能的差异,而进行的补偿。
选调节性能好的水库作为补偿水库,调节性能差的水库作为被补偿水库。
改变补偿水库的运行方式,以提高总的保证出力或水量。
(3)电力补偿:水电站水库在电力系统中联合工作,共同满足系统用户出力和电量要求因相互补偿使系统的保证出力提高,或将季节电能转化为可靠电能2.电力系统为什么需要设置负荷备用容量?哪些电站适宜担任负荷备用?(1)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电力系统的日负荷是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突荷。
这是由于系统中总有一些用户的负荷变化是十分猛烈而急促,这种不能预测的突荷可能在一昼夜的任何时刻出现,也有可能恰好出现在负荷的尖峰时刻,使此刻最大负荷的尖峰更高,因此,电力系统必须随时准备部分备用容量。
当这种突荷出现时,不致于因系统容量不足影响供电质量。
(2)靠近负荷中心,具有大水库、大机组的坝后式水电站,应优先考虑;对于引水式水电站,应选择引水道比较短的电路;当缺乏水电站时,也可选择火电站。
3.何谓死水位(Z死)和死库容(V死)?为什么水库要设置死库容(或者说,死库容有何用)?为什么要设置极限死水位?死水位: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极限死水位:当遇到特殊枯水年份或者发生特殊情况(例如水库清底检修、战备、地震等)时,水库运行水位允许比设计死水位还低一些,被称为死水位。
设置死水位的作用:(1)垫底:保证兴利各种用水部门正常工作的最低要求。
水位——自流溢出,发电最小水头,航深,供水最低水位。
水量水域——养鱼、旅游、库区环境卫生。
(2)容纳水库使用期间的泥沙淤积,保证V兴正常运用。
4.简述绘制水库调度图的意义。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
题型:填空1分某20,不定项选择2分某8,名词解释3分某5,简答29,论述20分。
1绪论
掌握水资源的基本含义
掌握水资源的特性
2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了解地球水储量与分布
掌握全球水量平衡和流域水量平衡公式
了解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掌握中国水资源量概况
掌握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3水资源量评价
掌握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掌握河流径流的补给类型
掌握河流径流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掌握蒸发的分类
掌握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掌握水资源的分区原则和分区方法
掌握用典型年法进行径流的年内分配计算时,典型年的选择原则掌握可利用地表水资源量的定义及估算方法
4供水资源水质评价
掌握水质指标的项目分类
了解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掌握锅炉用水的水质评价内容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掌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典型年法的涵义
掌握可供水量的意义及相关因素
6取水工程
掌握河流泥沙的分类
掌握河床演变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
掌握地表水取水位置的选择地点
掌握固定式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及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掌握移动(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及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掌握地表水取水构筑物设计的一般原则
掌握取水头部设计的一般要求
掌握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类型和适用条件掌握管井、大口井的构造、特征及适用条件
7节水理论与技术
掌握节约用水的涵义
掌握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指标的定义了解各种节水技术方法。
水资源复习资料一、水资源的概念及特点1、广义: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2、狭义: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3、水资源的两种转化途径:1)、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并构成河川径流,通过水平方向排泄到区外;2)、以蒸发的形式通过垂直方向回归到大气中。
4、水资源的特点:流动性,可再生性,多用途性,公共性,利与害的两重性,有限性二、水资源状况1、我国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水汽充足,降水量丰富。
2、我国水资源特点的表现为: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3)、时间分布不均匀,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3、当今世界的水问题: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环境恶化。
4、我过面临的水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5、解决措施:1)、为水立法;2)、有偿使用或提高水价;3)、节约用水,整治污染;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5)、控制人口数量。
三、水资源的形成及转化关系1、水循环的定义: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下、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运输、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认识:大循环,小循环,自然水循环,社会水循环。
3、水资源的形成:蒸发(水分通过热能交换从固态火液态转换为气态的过程,是水分地球表面和水体进入大气的过程)→水汽运输(大气中的水汽由气流携带着从一个地区上空输送到另外一个地区的过程)→降水(水汽在大气中的微小周围进行凝结,形成雨滴,再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下渗(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内的运动过程)→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之和)→形成水资源。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绪论1、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 (名词解释)答: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2、水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3、构成水资源的三个前提(要素) :可使用性、可获得性、可天然性。
4、水资源的五个特征:循环再生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综合性)、厉害的两重性。
5、以水域地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或者说是赋存条件)来划分,水资源划分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
地下水资源有:补给量、储存量、消耗量。
第一章水资源开辟利用概况1、人类开辟利用水资源大致可划分为那三个阶段?答:(1)、初期单一目标水资源开辟,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2)、多目标开辟,以供定需,综合利用,重视水质,合理利用和科学管水阶段;(3)、与水协调共处,全面节水,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
2、全球水资源面临的两个问题是什么? 答:(1)、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 (1)、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2)、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偏低;(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4)、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界质问题突出;(5)、水资源开辟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4、水资源开辟利用规划有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解释。
答: (1) 、全面规划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管理的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水资源开辟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协调;(3)、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辟,在开辟中保护”的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的模式与对策,提供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辟、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的重点;(5)、依法治水原则;在国家法律框架范围内,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分析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6)、科学治水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5、水资源开辟利用规划类型有哪些?答: (1)、流域规划(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3)、区域水利规划(4)、专门水资源规划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供需平衡1、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类。
⽔资源利⽤与保护复习⽔资源利⽤与保护复习资料整理取⽔⼯程1.管井:由井壁和含⽔层中进⽔部分均为管状结构⽽得名(⼀般只⽤钻井开凿井⼝,⽤井管保护井壁的垂直地⾯的直井);管井分类:完整井和⾮完整井(按过滤器是否贯穿整个含⽔层);管井使⽤条件:a.含⽔层埋藏⽐较深,⼤约15m;b.含⽔层厚度⽐较⼤(5m以上);c.多个含⽔层。
2.过滤器的作⽤:a.⽀撑保护井壁;b.集⽔;c.允许细颗粒进⼊井内。
过滤器分类及适⽤条件:a.钢筋⾻架过滤器,⼀般仅⽤于不稳定的裂隙岩、砂岩或砾岩含⽔层;b.圆孔、条孔过滤器,可⽤于砾⽯、卵⽯、砂岩、砾岩和裂隙含⽔层,⽽较多地⽤作其他过滤器的⽀撑⾻架;c. 缠丝过滤器,适⽤于粗砂、砾⽯和卵⽯含⽔层;d.包⽹过滤器,适⽤于粗砂、砾⽯和卵⽯等含⽔层。
过滤器基本要求:应有⾜够的强度和抗蚀性;具有良好的透⽔性且能保持⼈⼯填砾和含⽔层的渗透稳定性。
3.管井施⼯过程:钻凿井孔、井管安装、填砾⽯、管外封闭、洗井等。
4.洗井⽬的:消除井孔及周围含⽔层中的泥浆和井壁上的泥浆壁,同时还要冲洗出含⽔层中部分细⼩颗粒,使井周围含⽔层形成天然反滤层。
洗井⽅法:活塞洗井、压缩空⽓洗井、联合洗井等。
洗井标准:当洗井达到破坏泥浆壁、出⽔变清、井⽔含砂在1/50000-1/20000以下时(1/50000适⽤于粗砂地层,1/20000以下适⽤于中、细砂地层),就可以结束洗井⼯作。
5.管井验收时,施⼯单位应提交的资料:a.管井施⼯说明书;b.管井使⽤说明书;c.钻进中的岩样。
6.管井出⽔量减少的原因:管井原因:a.过滤器进⽔孔尺⼨选择不当、缠丝或滤⽹腐蚀破裂、井管接头不严或错位、井壁断裂等原因,使沙粒、砾⽯⼤量涌⼊井内,造成堵塞;b.过滤器表⾯及周围填砾、含⽔层被细⼩泥砂堵塞;c.过滤器及周围填砾、含⽔层被腐蚀胶结物和地下⽔中析出的盐类沉淀物填塞;d.因细菌繁殖造成阻塞。
⽔源原因:a.地下⽔位区域性下降,使管井出⽔量减少;b.含⽔层中地下⽔的流失。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复习资料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人均占有量低;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内、年际变化;水资源与耕地、人口分布不匹配。
我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1、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2、加强技术开发,改进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3、确定合理的用水价格4、淡化海水和回收废水、雨洪水利用5、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
水资源评价定义: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水资源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状况所做出的分析和评估。
水资源评价的意义:•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和管理的基础;•水资源评价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是保证水资源持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评价的原则1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2水量水质并重3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水质:水和水中物质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
水质评价:根据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采用水质标准和计算方法,评价水质利用价值和水处理要求。
水质指标标识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物理性指标:感官性状:温度、色、臭和味、透明度其他:总固体、总浮固体、可沉淀固体、电导率化学性指标:一般指标:矿化度、ph、常规离子 (KNa/Ca/Mg/CI)有毒指标:重金属(铅、汞、铬、砷、镉》氧平衡: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化学需氧量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原细菌、病毒等。
常见供水水质评价生活饮用水:《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工业用水(锅炉用水):成垢作用定义:水沸腾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和化合物相互作用形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
第一章绪论1.简述水资源含义、分类及特征水资源含义: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按存在形式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水资源与其他固体资源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的流动性,它是在循环中形成的一种动态资源,具有循环性。
水循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天然水资源系统,处在不断地开采、补给和消耗、恢复的循环中,可以不断地供给人类利用和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2)储量的有限性:水资源处在不断的消耗和补给的过程中,具有恢复性强的特征。
但实际上全球淡水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
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大部分储存在极地冰帽和冰川中,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8%。
可见,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水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水资源的又一特性。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极不均匀性,如大洋洲的径流模数为51.0L/(s·km2),澳大利亚仅为1.3L/(s·km2),亚洲为10.5L/(s·km2)。
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数倍或数十倍。
我国水资源在区域上分布极不均匀。
总体上表现为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多,平原少。
在同一地区中,不同时间分布差异性很大,一般夏多冬少;(4)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是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广泛利用的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还用于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境改造等。
在各种不同的用途中,消费性用水与非常消耗性或消耗很小的用水并存。
用水目的不同对水质的要求各不相同,使得水资源表现出一水多用的特征;(5)利害的两重性:水资源具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的两重性。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水资源?2. 什么是我国的四大水问题?3.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水资源的形势?4. 什么是水循环?5. 降雨形成的径流包括哪两大部分?分别如何形成?6. 一般在水资源数量评价中,是否计入深层地下水?为什么? 7.什么是水文变量的重现期?它与频率有何关系?8. 对某河流断面年平均流量进行频率计算,适线时初次点绘的皮尔逊Ⅲ型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的关系如图3-1所示。
进一步配线时,应首先调整哪个统计参数?如何调整?注:图中╳为经图3-1 某河流断9. 什么是什么?10.简述人文分析计算时要11.什么是年径流量?年径流分析计算的成果主要包括哪些?12.当缺乏径流实测资料时,进行年径流分析计算可采用水文比拟法。
何谓水文比拟法?简述该法如何应用?13.什么是防洪标准?工程规划设计中防洪设计标准可分为哪两大类? 14.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进行产流计算时,可将产流概括为哪两种基本方式,简述其有何不同。
15.什么是水库的死水位和死库容?16. 什么是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什么是水库的防洪限制水位?什么是水库的共用库容(重叠库容)?17. 什么是水库的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 18. 什么是水库的设计洪水位和拦洪库容? 19. 什么是水库的校核洪水位和调洪库容? 20. 什么是水库的水量损失?它主要包括哪几部分?频率P流量Q21.什么是工作保证率?什么是设计保证率?22.什么是水量平衡原理?试写出水库兴利调节计算中的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式中各项的含义。
23.简述水库防洪调节计算的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的适用情况有何不同。
24.试绘出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水库泄洪建筑物有闸门控制,不考虑洪水预报,发生水库下游防护地区设计洪水时,水库设计洪水与下泄流量过程线的示意图(应标注坐标轴名称、过程线名称等),并说明水库在不同时段的运用方式和水库水位变化情况。
25.什么是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何谓保证电能?26.什么是电力系统的最大工作容量?27.什么是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它由哪几部分组成?28.什么是电力系统的重复容量?为什么选择重复容量需进行经济分析?29.什么是水电站装机容量年利用小时数?它有什么意义?30. 什么是水库调度?水库调度有何意义?31. 水资源综合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工作?32.水资源调查评价有哪些内容?33.什么是水权?34. 什么是水资源合理配置?35.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目标是什么?36. 什么是两部制水价?37. 什么是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38. 按照污染物的不同,可将水污染分为哪几大类?39.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可将水域划分为哪几类?各类水域具有怎样的环境功能?40. 什么是水功能区?水功能区划有何意义?四、计算题1.某地区有5个水文站,如图4-1所示,各水文站用虚线连接,其垂直平分线以细实线表示。
二.简答题(4小题,共28分)1. 水库群联合工作时可以相互补偿,补偿作用有哪些补偿的目的是什么(1)水文补偿:不同河流或干支流,因水文不同步性,起到相互补充水量(也称径屈补偿),提高总供水量或出力。
(2)库容补偿:利用各水库调节性能的差异,而进行的补偿。
选调节性能好的水库作为补偿水库,调节性能差的水库作为被补偿水库。
改变补偿水库的运行方式,以提高总的保证出力或水量。
(3)电力补偿:水电站水库在电力系统中联合工作,共同满足系统用户出力和电量要求因相互补偿使系统的保证出力提高,或将季节电能转化为可靠电能2. 电力系统为什么需要设置负荷备用容量哪些电站适宜担任负荷备用(1)在实际运行状态下,电力系统的日负荷是经常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时有可能出现突荷。
这是由于系统中总有一些用户的负荷变化是十分猛烈而急促,这种不能预测的突荷可能在一昼夜的任何时刻出现,也有可能恰好出现在负荷的尖蜂时刻,使此刻最大负荷的尖蜂更高,因此,电力系统必须随时准备部分备用容量。
当这种突荷出现时,不致于因系统容量不足影响供电质量。
(2)靠近负荷中心,具有大水库、大机组的坝后式水电站,应优先考虑;对于引水式水电站,应选择引水道比较短的电路;当缺乏水电站时,也可选择火电站。
3何谓死水位C Z)和死库容(V)为什么水库要设置死库容(或者说,死库容有何用)为什么要设置极限死水位死死死水位: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
极限死水位:当遇到特殊枯水年份或者发生特殊情况(例如水库清底检修、战备、地震等)时,水库运行水位允许比设计死水位还低一些,被称为死水位。
设置死水位的作用:(1)垫底:保证兴利各种用水部门正常工作的最低要求。
水位——自流溢出,发电最小水头,航屎,供水最低水位。
水量水域——养鱼、旅旃、库区环境卫生。
(2)容纳水库使用期间的泥沙淤积,保证V头正常运用。
4.简述绘制水库调度图的意义。
水库调度图不仅可用以指导水库的运行调度,增加编制各部门生产任务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各水利部门的工作可靠性和水量利用率,更好地发挥水库的综合利用作用;同时也可用来合理决定和校核水电站的主要参数以及水电站的动能指标(出力、发电量)。
水资源综合利用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绪论1、水资源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答: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
2、水资源的三个基本特征:有效性、可控性、再生性。
3、构成水资源的三个前提(要素):可使用性、可获得性、可天然性。
4、水资源的五个特征:循环再生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利用的多样性(综合性)、利害的两重性。
5、以水域地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或者说是赋存条件)来划分,水资源划分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储存资源。
地下水资源有:补给量、储存量、消耗量。
第一章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1、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大致可划分为那三个阶段?答:(1)、初期单一目标水资源开发,以需定供的自取阶段;(2)、多目标开发,以供定需,综合利用,重视水质,合理利用和科学管水阶段;(3)、与水协调共处,全面节水,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阶段。
2、全球水资源面临的两个问题是什么?答:(1)、水资源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2)、水源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突出。
3、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1)、需水增长,供需矛盾尖锐;(2)、水资源浪费,用水效率偏低;(3)、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4)、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4、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有哪些原则?并作简要解释。
答:(1)、全面规划原则;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2)、协调发展原则;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协调;(3)、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的模式与对策,提供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治理的重点;(5)、依法治水原则;在国家法律框架范围内,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突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分析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6)、科学治水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5、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类型有哪些?答:(1)、流域规划(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3)、区域水利规划(4)、专门水资源规划第二章水资源利用与供需平衡1、水资源的利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其利用方式可分为: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两类。
2、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涵义是什么?(名词解释)答:其涵义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资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3、可供水量的定义是什么?(名词解释)答:可供水量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的符合一定标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其有别于工程实际的供水量,也有别于工程的最大供水能力。
)4、请简述可供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答:(1)、与来水条件有关;(2)、与用水条件有关;(3)、与工程条件有关;(4)、与水质条件有关;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典型年(代表年)法知识?答:典型年法,是指对某一范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只进行典型年份平衡分析计算的方法。
水资源条件不同的地区,选择典型年的范围应有所不同。
我国规范规定:平水年频率P=50%;一般枯水年P=75%;特别枯水年P=90%(95%)。
6、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水平年)的三次供需平衡分析指的是什么?各阶段的目的是什么?答:(1)、水资源一次供需分析是指在区域(或流域)现状供水能力与外延式增长用水需求间所进行的平衡分析;其目的是确定水资源的缺口。
(2)、水资源的二次平衡分析是指在一次平衡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地水资源。
在需求侧,通过各项节流措施进一步压缩需求增长速度;在供给侧,通过当地水资源的开源建设进一步挖掘区域内供水平衡;其目的是再次找到水资源的缺口。
(3)、水资源的三次平衡分析是指在二次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既充分考虑节水和当地水、治污挖潜,进一步考虑跨流域调水补充当地缺水后,将当地水与外调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合理配置后的平衡分析;其目的是提供调水工程规模的依据。
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1、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分为: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
2、地表水开发利用工程有:河岸引水工程、水库工程、输水工程、扬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
3、河岸引水工程的引水方式有:自流引水(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提水引水(傍河抽水工程)。
4、无坝引水渠首一般由进水闸、冲砂闸和导流堤组成,取水口布置在凹岸;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进水闸、冲砂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傍河抽水工程主要由进水闸和泵房两部分组成,其形式有:合建式岸边取水建筑物和分建式岸边取水建筑物。
5、水库的作用是什么及特性有哪些?答:(1)、水库工程起到径流调节、兴利调节、防洪调节的作用。
(2)、水库的特性有:①特征水位:用来反映水库工作状况的水位特征库容:与特征水位对应的库容②死水位:水库的一部分库底作为淤沙使用,其他如灌溉、供水、发电等要求在水库运行时不能低于某一水位的水位。
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库容。
除遇特殊干旱年份外,一般是不能动用。
③正常蓄水位:为满足各部门枯水区正常用水,需在供水区开始时蓄满一定的水位。
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
消落深度: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深度。
④防洪限制水位:汛期洪水来临前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
结合库容:可兼做兴利与防洪之用,汛限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
⑤防洪高水位: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时,水库遇到相应于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按下有安全泄量控制进行洪水调节,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位。
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与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库容。
⑥设计洪水位:当水库遇到设计洪水时,水库自汛限水位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全部打开,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位。
设计调洪库容:设计洪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
亦称拦洪库容。
⑦校核洪水位:当水库遇到设计洪水时,水库自汛限水位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和非正常泄洪设施先后投入使用,此时水库达到的最高水位。
校核调节库容:校核洪水位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
⑧总库容:校核洪水位到库底的全部库容。
动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上的库容,是上游回水线形成的,一般不考虑。
6、水库特征水位及库容示意图(作图题)7、水库枢纽建筑物有:挡水建筑物、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
8、输水工程主要采用渠道和管道两种输水方式。
9、什么是经济流速?(名词解释)答:是指在确定管径时应采用适当的流速,使得修建投资与劳动费用的总成本最低的流速。
10、何为扬水?何为扬水工程?(名词解释)答:(1)、扬水是指将水由高程较低的地点输送到高程较高的地点,或给输水管道增加工作压力的过程。
(2)、扬水工程主要是指泵站工程,是利用机电提水设备及其配套建筑物,给水流增加能量,使其满足兴利除害要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
11、按照泵站在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取水泵站、送水泵站、加压泵站、循环泵站。
12、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型式一般可归纳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四种类型。
第四章多种水源的开发利用1、何为高含沙浑水?(名词解释)答:是指当浑水含沙量不断增多,水、沙及泥沙之间的作用不断加剧,使浑水流变性由牛顿体转变为非牛顿体,此时的浑水就是高含沙浑水。
2、高含沙引水淤灌的主要作用有哪些?答:(1)、扩大水源,缓解夏季干旱缺水,对农田起改土增肥作用。
(2)、改图造田扩大基本农田面积,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
(3)、淤沟治川进行河流整治,对中小流域沟道进行淤填改造,建设淤地坝,有利于河道整治,增加大量优质良田。
(4)、减少河道及水库的淤积,为根治黄河创造条件。
3、微咸水可利用的两前提条件是:水质指标与作物耐盐能力。
4、污水资源化利用有何意义?答:(1)、污水资源化利用克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2)、污水处理利用体现了水的“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
(3)、污水处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的综合经济效益。
5、污水资源化利用可行性有: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可行性、环境效益可行性。
6、雨水利用系统有: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处理系统、存储系统、加压系统、利用系统、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
7、海水利用途径有:作工业冷却水、城市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冲灰、烟气洗涤等其他用水。
第五章水害治理1、洪水的三要素是:洪水过程线、洪峰流量、洪水总量。
2、洪灾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不确定性、社会性、地域性、损失多样性。
3、洪水灾害的防治对策有哪些?答:(1)、防洪工程措施;包括增大河道泄洪能力、拦蓄洪水控制泄量、滞洪减流。
(2)、防洪非工程措施;包括蓄治洪区的土地合理利用、建立洪水预报和预警系统、洪水保险、抗洪抢险、水土保持。
(3)、现代防洪保障系统4、何为农作物的耐涝能力?何为农作物的耐渍能力?(名词解释)答:(1)、农作物的耐涝能力是指农作物在产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允许的受淹时间和淹水深度。
(2)、农作物的耐渍能力是指作物在不受害的前提下,忍受土壤的最大含水量的上限和历时。
5、干旱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三种。
6、农业抗旱防旱的重要措施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
答:(1)、农田基本建设;针对水土流失和干旱特征进行旱地农田基本建设,创造减少地表径流,尽量多接纳天然降水的良好条件。
(2)、改良土壤;改良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保墒能力,扩大了根系吸收水分的范围,提高了作物的抗旱能力。
(3)、抗旱耕作;在旱季里,土地经过耙地,切断了耙层与下层土壤毛细管的联系,使下层土壤水分不易由毛细管上升到土表,从而减少水分损失,减缓土层蒸发强度,保持深层土壤墒情。
(4)、少耕免耕;少耕、免耕是一种比较年轻的耕作方法,具有保持水土和抗旱效果。
起减少每年的耕作次数作用。
(5)、覆盖技术;可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增温保温,蓄水保墒,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获得稳产高产。
(6)、田间集水保墒;包括集水技术、径流农业、发展径流农业的意义和前景。
7、盐碱土的改良措施有:排水改良盐碱土、冲洗改良、种稻改良、渠井结合、引洪放淤、配合综合的农技措施。
8、盐碱土的类型有原生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
第六章灌溉1、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特点和农作物对灌溉排水不同的要求,可按降水量的大小把全国划分为3个不同的地带,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小于400mm的常年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400mm,小于1000mm的不稳定灌溉地带,年平均年降水量大于1000mm的补充灌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