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81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节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人是自然人,但人的自然是社会中的自然,是被人能动地改造的自然,是包含了人的类本质的自然。
人是社会的人,但人的社会以自然为基础,是自然对人来说的生产过程。
人必须首先作为自然同时又在社会中,人才能现实地生成自身。
人改造着自然,人生产着社会,自然和社会同时也生成着人,人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一、社会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人首先作为自然的肉体存在,这是人之为人的物质前提。
但人的自然不是纯粹的自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人的自然是社会的自然,是社会的产物。
只有在社会中,自然才成为人的自然,人才成为现实的人。
社会是人从自然生成为人的必要前提。
1、人自身自然的社会化人具有与自然完全相同的一面,或者说,在这一层面上人就是自然本身。
但社会生活使人的自然存在、人的物的存在逐渐发生不同于纯粹的物的变化,使人从自然生成为人。
社会不仅使人具有自由有意识的活动,从而与物产生本质不同,社会也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人的自然属性,发生属人的变化。
人的许多生理活动走出自然的周期性,人吃熟食喝开水而不是茹毛饮血等等。
直立行走是人的自然属性,这当然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但对现实的个人来说,直立行走更多、更直接的是社会化的结果,狼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化反映着人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人。
“男人对女人的关系是人对人最自然的关系。
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行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的行为,或者,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为自然的本质,他的人的本性在何种程度上对他来说成为自然。
”1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就在于他在社会中发生何种程度上属人的变化,在于“他作为人的存在在何种程度上同时是社会的存在物。
”2自然成为人的自然只有在社会中才是可能的。
“我们知道,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至于在自己的对象中丧失自身。
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社会的对象,人本身对自己来说成为社会的存在物,而社会在这个对象中对人来说成为本质的时候,这种情况才是可能的。
什么是人类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自然属性是指人类先天就具备的特质和能力。
人类的自然属性是多维度的,包括生理特征、心理特质、社会属性、文化认同等方面。
这些自然属性不仅是人类个体生命发展的基础,也是决定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的探讨人类自然属性的影响,下面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生理属性对行为的影响1. 基因特征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基因是影响人类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重要因素。
它不仅决定人类基础性格特质,还能影响个体对环境的反应。
例如,中性色素的分泌程度就与个体对环境威胁的反应,以及压力应对的能力相关。
2. 生理特征对行为的塑造人类的身体特征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征。
例如,男性荷尔蒙的分泌会影响人类敌意和进攻性,而女性体内的荷尔蒙则与人类的亲和力和合群性有关。
二、心理属性对行为的影响1. 个体的性格与行为个体的性格是决定人类行为的重要方面。
人类个体会在一定的遗传条件和环境因素作用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
例如,开朗、外向的人容易与周围人交往,而孤僻、内向的人则更容易退缩、避免社交。
2. 情绪对行为的影响情绪是人类的情感体验,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情绪能影响个体的注意力、行动、主观体验等。
例如,情绪低落的人会影响其工作、学习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表现。
三、社会和文化属性对行为的影响1. 社会阶层与行为社会阶层会对社会交往和经济状况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在社会阶层差异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
例如,上层社会更讲究礼仪和文化规范,而下层社会则更注重现实利益的追求。
2. 文化差异与行为文化是人类的共同信仰体系和价值体系。
不同文化的人群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行事风格和交往方式。
例如,西方文化偏重个人主义和自由观念,而东方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
综上所述,人类的自然属性对个体的行为和社会互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我们的成长与发展而言,了解自己的自然属性,以及如何利用自然属性,将对我们的行为和人际关系有更好的影响。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属性有两个,一个是社会。
我们知道人类是由无机物变成了有机生物,然后通过自身的进化发展,到了现在变成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所以人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和其他动物一样可以进行繁殖生育等生物活动。
这其实就是自然属性。
而人类社会又不同于其他动物,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财富积累和财富自由甚至权力占有从而来满足自己需求的实现,也就是社会属性。
人类所创造的科技文明等等都属于社会属性,也即人们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财富积累和社会权利的取得。
所以一个人如果不能不断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从而拥有权力和财富的话,那么这个人他就不适合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因为一个不能进行创造活动而只能依靠获取资源来满足自己需求的人他就不适合生存于这个时代。
浅析人类体质的双重属性摘要: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
在人类学发展过程中,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体质本是人的自然特征,但是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的范畴之下也变为一种极为明显和重要的族群认同因素,这是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事实。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从纯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待人类的自然体质特征,亦或是将人类的自然体质放置于人类社会与文化的背景之中,从民族学的视域审视人类学的双重属性,从自然和文化两个属性来解释人类自身及其发展过程。
关键词:体质人类学文化民族学从体质人类学的学科分类来看,主要有欧洲大陆和前苏联两个体系。
在欧洲大陆体系,体质人类学被称为人类学,是生物学门下的一个学科,包括人体形态、人类起源和人种学三个领域,它与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构成关系密切但又互相平行的学科集群,以前苏联为代表。
在以为典型的北美体系中,体质人类学则是整体的人类学这门学科中的四个分支之一,其他三个分支分为文化人类学(即民族学)、考古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
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回顾历史,以往的博物学家、进化论学者或者其他自然科学家,在他们探讨人类本能属性的时候都曾对人类社会性和文化性进行过思考。
众所周知,在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选择”,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繁殖,如果这种差别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则称其“自然选择”;如果是认为社会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则之为“人工选择”。
达尔文在关于人类的由来以及性选择问题的讨论中多次强调人类受到这两种选择的双重作用。
他指出:“人在数量上的增长率倾向于比他的生活资料的增长率为快,因此,他时常要受到一番严酷的生存竞争的折磨,而自然选择或自然淘汰就会在它威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建成它所能达到的效果。
在我们势不由己地达到这样一个关于人的起源的结论之后,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最大的难题是我们的高标准的理智能力和道德性情又是增养来的这一个问题。
论⼈的⼈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本质(1 )怎样理解⼈的本质⼈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根据这⼈含义,我们应对⼈的本质做如下理解:①⼈的本质不是先天的,⼈是在后天社会⼈活和社会实践尤其是⼈产实践中形成的。
②由于⼈的社会关系会发⼈变化,所以⼈的本质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③由于⼈的社会关系不同,所以⼈的本质也就不同。
这样,马克思以前的某些思想家所宣扬的⼈般的共同的⼈性或⼈的本质事实上并不存在。
④⼈的本质是多⼈⼈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产关系是其他⼈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在阶级社会中,⼈的本质主要表现为阶级性。
应当说明的是,关于⼈的本质可以做两个⼈⼈的区别:⼈是⼈与动物的区别,⼈是⼈与⼈的区别。
从⼈与动物的区别的⼈度上说,⼈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这是整个⼈类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从⼈与⼈的区别的⼈度上说,⼈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由于⼈们所在的社会集团不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因⼈⼈与⼈不同。
(2 )⼈的⼈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①从“⼈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观点出发,必然得出结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的社会性。
②⼈既有⼈然属性⼈有社会属性。
所谓⼈然属性是指⼈的⼈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社会属性是指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与⼈之间发⼈的各种关系。
⼈然属性是⼈存在的基础,但⼈之所以为⼈,不在于⼈的⼈然性,⼈在于⼈的社会性。
③⼈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的阶级性。
(3 )要批判抽象的⼈性论某些学者把⼈的本性说成是抽象的、天赋的、不变的,这是完全错误的。
“⼈私”、“善”、“恶”都不是天赋的、抽象的、不变的。
在⼈与⼈的关系上,⼈的本质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所处的社会地位、所在的社会集团不同。
⼈个⼈是奴⼈还是奴⼈主,是农民还是地主,是⼈⼈还是资本家,不由所谓的“天赋”决定,⼈由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
不同社会关系下的⼈具有不同的本质。
⼈的价值及其实现(1 )⼈的社会价值和⼈我价值①在⼈与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关系中,包括价值关系。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哲学之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性是人特有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
1.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在生物学上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包括生理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需要等。
这是人的生理基础。
人的自然属性的最基本表现是以人的生理结构为物质前提的食欲、性欲和自我保存等三种基本机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
2.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的关系属性。
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1)人类共生关系的依存性;(2)人际关系中物质、精神方面的社会交往;(3)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4)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的本质属性。
这种属性是在人的后天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和不断改变的,马克思所说的搬运夫和哲学家的鸿沟是由分工掘成的,也有这个意思。
3.人的精神属性:人的精神生活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社会交往中产生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三者的辩证统一,形成了不同于动物的人性。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人的三种基本属性
马克思的人性观认为“人有两种属性,一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社会属性。
人之所以为人,关键不在于人的自然性,而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社会劳动,人与人的本质区别在于社会关系。
”
“怀疑一切!”
请以真理的名义怀疑一切!
这是任何一个历史伟人都应该有的基本情操和胸怀。
而作为人类导师的马克思,他更是这种情操和胸怀的典范!
然而,人们能象马克思那样将“怀疑一切”做为自己的座右铭吗?你敢怀疑马克思理论吗?
其实,但凡头脑健全的人都有条件做到,只是,请以真理的名义怀疑马克思理论!请以真理的名义扬弃他、完善他!那是对伟大导师马克思最纯粹的追随,最高尚的敬仰!
在人类属性的认知上,《一体心理学》指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的统一体。
人之所以为人,不仅在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更为本质地表现为人的心理性。
人和其他物质的区别在于心理活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意识能动性,人和人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的个性。
个性是指个人一切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个人的感觉知觉、情绪情感、意志行动等等。
同时认识到,改变人的个性是实现个人本质改变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人生幸福的根本途径!个性的改变,除了综合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外,更为本质地在于运用心理活动的规律。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幸福等方面,宗教从来都不是依靠社会关系的改变来实现的,其理论和实践对心理活动规律的暗合及运用是导致宗教影响力的根本。
宗教走在了前面,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承前启后,发现规律,服务人类。
人是社会性动物之简论人作为一种动物,生存于社会之中,带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
人在社会中发生的一些行为往往也是一种生物性的行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同时,从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来看,人也具有其重要的社会属性。
因而,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据此,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入手,从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三个维度,运用社会心理学的7个基本观点,对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论点进行阐述。
标签:人;社会心理学;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亚里士多德曾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提到过:“人在本性上,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
”“凡隔离社会离群索居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
”人之所以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社会思维度(1)人们构建起社会现实。
人们喜欢归因,喜欢去解释他人的行为,使一切处于一个自己可以理解的世界中,并根据自己的解释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应,构建成社会现实。
以之前在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的“我爸是李刚”事件为例。
“2010·10·16”校园车祸案发生后,当事人李启铭的一句“我爸是李刚”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人们将这句话理解为当事人嚣张跋扈、仗势欺人,并想要逃避责任的意思,于是一时间社会上充满了对当事人李启铭的谴责声、谩骂声。
并有部分人对当事人的父亲李刚进行了人肉搜索,并迎合大众心理制造出了“李刚有5套房产”、“李刚岳父是某副省长”等等假新闻。
而学校保安以及受理案件的相关人员,根据事发现场情况及李启铭的态度,将这句话归因为,当事人在慌乱中为说明情况而讲出的一句中性的话语,这句话并没有其他任何不良意义,最终法院对李启铭做出了6年有期徒刑的判决。
对同一句话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人们对其的归因不同、解释不同。
同时,人们对自己的信念也一样重要,构建自己也是构建这个社会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人们的社会思维决定了人们做出的反应,从而构成一种社会现实。
人类自然属性与社会塑造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塑造人类作为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物种之一,拥有既独特又复杂的自然属性。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着思考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能够创造工具和改变环境。
然而,这些自然属性在与社会互动和塑造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转化。
首先,人类的自然属性使得人类成为社会化的生物。
与大多数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更强的社交本能。
从个体层面上看,人类天生就渴望与他人接触和交流,这种社交本能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得以展现。
从社会层面上看,人类创造了社会组织和制度,为人们的相互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框架。
其次,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塑造相互作用。
社会不仅仅是个体的集合,也是个体的互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社会中,人类的自然属性会发生转化和发展:个体的思考和语言能力会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得以加强和改善,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同时,社会也会通过塑造和规范个体的行为来影响人类的自然属性。
社会的价值观、道德准则和规则,以及教育和文化传承等,都能够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
然而,社会塑造也会对人类的自然属性产生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在社会中,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性受到制约,个体的行为和选择会受到社会和道德规范的约束。
此外,社会也会对个体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会限制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然而,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塑造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平衡。
人类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的物种,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人类不仅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条件,还能够通过创造和改变社会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往往是人类自然属性的发展和改善的结果。
综上所述,人类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塑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人类的自然属性使得人类成为社会化的生物,而社会塑造则对人类的自然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然而,人类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自然属性的物种,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能够通过改变和创造社会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一、人的自然属性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恩格斯指岀:“人来源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这里所说的兽性,就是指人的生理本能,人的生物性。
而本文所说的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指人的生理或生物方面的属性。
人总是先作为一个自然的人而存在的。
作为从大自然走岀来的一种高级动物,人必然有与其他动物相同的自然性,有由生理本能而产生的动物所共有的种种欲望,如食欲、情欲、贪欲等等。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论述人的本质。
如尼采认为;“构成人的天性的不是意识、精神或理性,而是无意识的不受拘束的生命、纵横溢流的精力以及过于蒙昧和混乱的本能。
”柏格森认为:“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冲动,它经常创造者层岀不穷的新形式,从一个创造向另一个创造前进。
”爱德华奥威尔逊断言:“生物学是理解人类本性的一把钥匙。
” 以上主张,把人的生物性,人的由生理本能产生的欲望归结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进而把人混同于动物,这自然是错误的。
但是,这些学说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一个客观存在,即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作为人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自然属性在人所具有的全部属性中占有何种地位,对此,本文从人的需要构成的层次性分析而得岀一个较合理的结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层次高低可划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组中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这五种需要体系中,层次越低,就越具有动物性,就越和人们的生存本身相连;层次越高,就越远离动物性,就越能体现岀人的超自然醒和人的社会本质。
尽管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构成理论有很多缺陷,但他从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需要提岀了人的本性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体现岀人的社会本性。
可见,人的自然属性是构成人的本质的物质前提。
承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客观存在,在理论上,就可以克服一些把人的本性、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单一的社会性、阶级性的片面观点;在时间上,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可以做两个方面的区别: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二是人与人的区别。
1、社会属性:是一定区域经济基础下的社会属性与上层建筑的结合体随着自然社会的变化而形成的自然形态所反映的东西,同时社会属性也是动物与植物的重要区别之一,它是由自然属性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当然,特别低等的动物也没有社会属性。
2、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是对自然界事物面貌、规律、现象以及特征的本质的描述说明。
是不受人的思想意志支配、调整来改变的部分说明。
3、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关系: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
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
离开了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就不可能存在。
恩格斯认为,人来源于动物界决定了人们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即自然属性,问题只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人的社会属性又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并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浅析
一、人的自然属性
就人的自然属性而言,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这里所说的兽性,就是指人的生理本能,人的生物性。
而本文所说的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指人的生理或生物方面的属性。
人总是先作为一个自然的人而存在的。
作为从大自然走出来的一种高级动物,人必然有与其他动物相同的自然性,有由生理本能而产生的动物所共有的种种欲望,如食欲、情欲、贪欲等等。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许多哲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论述人的本质。
如尼采认为;“构成人的天性的不是意识、精神或理性,而是无意识的不受拘束的生命、纵横溢流的精力以及过于蒙昧和混乱的本能。
”柏格森认为:“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冲动,它经常创造者层出不穷的新形式,从一个创造向另一个创造前进。
”爱德华∙奥∙威尔逊断言:“生物学是理解人类本性的一把钥匙。
”以上主张,把人的生物性,人的由生理本能产生的欲望归结为人的本性、人的本质,进而把人混同于动物,这自然是错误的。
但是,这些学说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一个客观存在,即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人作为人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自然属性在人所具有的全部属性中占有何种地位,对此,本文从人的需要构成的层次性分析而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按层次高低可划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组中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这五种需要体系中,层次越低,就越具有动物性,就越和人们的生存本身相连;层次越高,就越远离动物性,就越能体现出人的超自然醒和人的社会本质。
尽管马斯洛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需要构成理论有很多缺陷,但他从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需要提出了人的本性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体现出人的社会本性。
可见,人的自然属性是构成人的本质的物质前提。
承认人的自然属性的客观存在,在理论上,就可以克服一些把人的本性、人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单一的社会性、阶级性的片面观点;在时间上,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四人帮”横行时期,他们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甚至连人的吃、喝、住等基本需要都得不到保证。
这种举动的理论根源就在于把人简单地视为纯社会性、阶级性的抽象物。
再如,社会上一些犯罪、越轨行为的出现,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人的理智与贪欲、情欲的冲突,后者压倒前者所造成的。
对此,仅仅用人的社会学、阶级性就不能完全说明这些问题的原因。
应当指出,人的属性,无论是其社会属性还是自然属性,都必然有着与动物像区别的特殊性。
当人从自然界走出时,人的生理属性就带有了其他动物所不可能具有的特点。
认识社会性动物,人的自然属性也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因此,应当明确人的自然属性绝不是一种纯自然性,人的自然属性只是相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自然性。
相对与客观物质世界的纯自然而言,人的自然属性又是带有社会意义的自然属性。
因为人的自然属性已经不再像动物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生理需要,它已经时时受到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和束缚。
二、人的社会属性
救人的社会属性而言,马克思说:“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人总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决定人的本质的不在于人的自然特征而在于人的社会本性。
人的社会属性就是人的社会关系及表现这人的社会关系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活动的属性。
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区别人与动物时的作用看,人的社会属性更鲜明地体现了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它也是使人的自然属性区别于动物的生物性之根源所在。
正如马克思所言:“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人的机能。
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
比如,人们的吃喝已不再以填饱肚子为目的,而讲究色、香、味,讲究营养;人们的婚姻已不再以满足性欲为单一目的,而讲究是否相互理解,是否有共同语言,是否有爱情等等。
至于人们的社会属性,如语言、劳动、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等,更是人所独具。
人的社会属性是诸多社会因素的综合。
首先,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人们之间关系到社会性。
人的社会关系是人的社会属性中的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我们知道,人们对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如:阶级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工人与农民的关系、亲朋关系等等,但其中最本质的是人的生产关系,其他各种社会关系莫不是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只有把全部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站在生产关系的高度来说明其他社会关系,才能把握住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才能理解人的社会属性乃至人的本质。
其次,人的社会属性包括人的事件的社会性。
我们知道,社会实践决不能由孤立的的个人来进行,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从事社会活动的,人们活动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无论从人们活动的目的、条件、手段、结果来看,无一不是社会性的。
此外,人的社会属性还包括人的行为的社会性,人们的思想意识的社会性等等。
承认人的社会属性在规定人的本质中的重要作用,就同一些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的生理本能的自然性的错误观点划清了界限。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好多哲学家从生物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主张:“我所吃所喝的东西是饿哦的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我的本质……,”“完全和动植物一样,人也是一个自然本质”。
爱尔维修认为:“肉体感受性乃是人的唯一动力。
”柏格森讲生命冲动,弗洛伊德讲性本能等等。
他们的共错误在于他们否认人的自然属性中的社会因素,以生物性、自然性代替人的社会属性今儿去小人的社会性存在,这种貌似唯物主义的观点实则是历史唯心主义在人的属性、人的本质问题上的反应和表现。
三、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
人既离不开自然属性,又离不开社会属性,两者统一于人的现实存在之中。
具体来说,“认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这一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
首先,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基础。
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指人的生理本能方面的属性。
就人的生理需要而言,它是维持人的存在所不可缺少的,它是人的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需要,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其次,人的社会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人的自然属性已不像动物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生物性,它处处渗透着人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的自然属性不是一种纯自然性,而是相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自然属性,是一种被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
再次,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
人的自然属性是相对于人的社会属性而言的,离开了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无所谓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相对于人的自然属性而言的,离开了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无所谓人的社会属性。
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条件。
人的自然属性又是渗透着社会因素的。
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就是发展了人的自然属性,而人的自然属性,也就是继承了以往社会历史成果的人的社会性。
总之,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统一于现实的人之中:任何人都是弃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承认并正确认识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它是正确理解人的本质的理论前提。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中内在地包含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因为人们是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中体现着自己的本质的,在实践中发生着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更多地体现着人的自然属性,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满足的是人们的吃、穿、住等生理需要。
人与人发生关系时则更多地体现着人的社会属性,充分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之中。
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的人的本质,
既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带有社会意义的关系。
人的本质既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哲学抽象和概括,也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哲学抽象和概括。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其次,它是同一些在人的本质、人的本性问题上出现的错误观点划清界限和尺度。
历史上,对人的本质、人的本性问题的观点纷杂多样,有的偏执于人的自然性,把人等同于野兽;有的偏执于人的社会性进而把人的社会性做了形而上学的抽象;也有人以单一的阶级性代替人的本质。
这一切,都是对人、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的片面性理解。
而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明确人的本质中内含着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就为我们同以上错误认识划清界限提供了科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