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方案

一、课程背景

在以“升学”为目标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纯数学”类型所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题海式”的灌输和训练,使数学作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被淡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被忽视。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者就应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这也符合我们遵循我国实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结合本校“学生用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以及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我们特开设此课程作为我校校本课程之一。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重视发挥数学文化强大的教育功能,在数学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内涵,并能把它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

二、课程标准

本课程属于数学学科中的应用型课程,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识和以数学为主要工具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新数学提

出的四个目的(实用的目的、公民的目的、职业的目的、文化的目的)融为一体,让受教育者“学大众化的数学”。其具体目标为:

1.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善于用数学的思维分析身边事物

3.知道有关的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4.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知识,形成数学建模的基本素质(即有一定的建模意识,建模的心理品质,建模能力和建模知识结构)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计划

本课程拟在本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开设,计划两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包

括课堂学习、社会调查和建模实践。其中初一年级的重点是学数学、用数学的意

识的培养,初二、初三年级以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为主。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七年级)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培养

第一讲:数学PARTY

(1课时

第二讲: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

(1课时)第三讲:队列操练中的数学(1课时)第四讲:立方体的影子(1课时)第五讲: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1课时)第六讲:股市中的数学(1课时)第七讲:7.打折销售(1课时)第八讲: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盒(1课时)第九讲:七巧板(1课时)第十讲:瓷砖的铺设(1课时)第十一讲:生活中的轴对称(1课时)第十二讲:三阶幻方(1课时)第十三讲:对平均数等数说三道四(1课时)

(1课时)

第十四讲:心率与年龄(1课时)第十五讲:学习习惯巧测试(1课时)第十六讲:文学中的数学游戏(1课时)

第二阶段(初二年级)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第一讲:几何就在你身边(1课时)第二讲:巧用数学看现实(1课时)第三讲:商品调价中的问题(1课时)第四讲:九树十行问题(1课时)

第五讲: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测内径、平分角的仪器)(1课时)第六讲:勾股定理的应用(1课时)

第七讲:分式方程的应用(2课时)第八讲:趣味数学题,数学典故(5课时)第九讲:黄金分割的应用(1课时)

第十讲:设计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案(1课时)

第十一讲:高建筑物的高度的测量方法(1课时)

第三阶段(初三年级)

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一讲: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建模)(3课时)第二讲: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最优化问题)(3课时)第三讲: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测量不能达到顶部或底部的物体的高

(2课时)第四讲: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课时)第五讲:镶嵌(2课时)第六讲:数学综合题(4课时)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实践为主线”。课程的每一章节都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目标。基本教学模式为初一以活动形式为主,初二、初三以教师的建模示例和学生的建模实践为主要形式。同时本课程的教与学应以课堂之外为素材和学习场所进行社会调查和数学建模的实践,并组织数学

建模兴趣小组参加各种形式的应用数学类竞赛等。

五、实施措施:

1、组建兴趣班,配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进行课题研究。

2、通过家庭、教师了解学生。

3、上实验研讨课,课题组内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研究水平,力求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4、学习课改理论、方法,动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获取资料、积累资料,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研讨、交流,拿出阶段性成果。

六、学习评价

1.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由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实践评价三部分组成,分优、良、中、合格等等。

学期成绩:以“课题报告”形式出现,要求学生提供一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

活中的问题的书面报告,设计“课题报告”评价表进行评价。同时进

行小论文汇报交流。

2.评价目的

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建模意识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