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50 MB
- 文档页数:2
有机肥料亦称“农家肥料”。
凡以有机物质(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
包括人粪尿、厩肥、堆肥、绿肥、饼肥、沼气肥等。
具有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等特点。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实施方案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实施方案1篇随着人们对生活衣食住行的绿色健康生态的高声呼吁,对追求有机健康生活模式的心情越来越迫切。
生物有机肥项目建设可行性方案一、农业养殖业、及种植业的背景及现状为满足城镇及周边居民蛋、肉、奶的需求,养殖业在近年来迅速发展,集约化、高密度、大批量养殖企业数量也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每天都产生的大量粪便给养殖场及其周边地区带来非常巨大的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据diao查,目前我国养殖场规模在鸡22000只,猪650头的小型畜禽养殖企业的数量占养殖总量的70%以上,而这些中小型养殖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不能对粪便进行处理利用,因此所造成的粪便污染成为国内养殖业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
由于大量的粪便得不到及时处理,使苍蝇、蚊子大量滋生,一些有害菌群、bing菌也迅速繁殖,给养殖产业造成巨大威胁,使人和畜禽的健康存在潜在危险。
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一项diao查显示,1999年,我国畜禽粪便产生量达到19亿吨,是当年我国工业废弃物产生量的倍。
一些地区养殖总量已经超过当地土地负荷警戒值,大多数养殖场的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加速了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趋势。
据有关专家估算,到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粪便的排放量将达到45亿吨,这些粪便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占用和污染农田、污染水体、产生恶臭并造成生物污染。
鉴于此,国家环保总局于2001年先后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了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防治原则。
而国家环保总局同年发布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则提出了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求、场区布局与清粪工艺、畜禽粪便贮存、污水处理、固体粪肥的处理利用、饲料和饲养管理、bing死畜禽尸体处理与处置、污染物监测等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要求。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
一、设备的选择
在生产有机肥的运转中,设备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选择合适的设备是重中之重。
根据有机肥的特性,首先考虑以下几种设备: 1、粉碎机:粉碎机可以有效地将细小物料研碎成更细小的颗粒,以便提高有机肥的效果,增强其稳定性,是生产有机肥的必备设备。
2、混合机:混合机可以混合各种混合料料,以便有机肥具备良好的混合性,减少有机肥因混合不均而造成的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3、烘房:烘房是生产有机肥的关键设备,可以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有机肥,以增加有机肥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改善有机肥的发酵效果。
4、制粒机:制粒机可以将有机肥干粉制成规定大小的粒子,以便方便种植者施用。
5、包装机:包装机可以将有机肥分成一定大小的包装,在运输和储存中能够更好地保护有机肥的质量。
二、生产工艺
生产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配料:根据有机肥的特性和用户的要求,依次加入绿色植物固体弃料,动物废弃物,有机氮肥等不同的原料,进行配料。
2、研磨:将混合料料研磨成更细的粉状,以便提高有机肥的效果。
3、造粒:将研磨后的料料通过制粒机制成规定大小的粒状物,以便施用。
4、烘干:将造粒的物料经过烘干后,使有机肥拥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以便大大提高有机肥的效果。
5、包装:将有机肥进行包装,以便更好地运输和储存。
有机肥料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有机肥料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它能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土壤、改善农作物品质,保证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由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冲击,传统的以有机肥为核心的施肥制度正逐渐被化肥所取代,这样就出现了耕地营养失调、地力下降、环境污染等许多现实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重视有机肥料的使用,对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1 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有机肥料的最大作用是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
在南方,除潜育性土壤外,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一直是评价农田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而有机肥的投入是维持土壤较高有机质水平的重要途径。
研究资料表明,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在40g/kg以内时,与水稻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从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属性关系看,无论是自然土壤还是耕地,与其含氮和全磷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
对土壤结构、孔隙率等物理性质的改善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因此,大力增施有机肥(厩肥、秸秆、堆肥)和扩种绿肥(稻田绿肥和旱土绿肥),一直是农业增产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
1.2 有机肥料能丰富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大量试验研究表明,有机肥料能提供土壤养分,当它施入土中,有机物在矿化过程中源源不断地释放出作物所需的各类营养成份,包括氮、磷、钾、硫及微量元素,由于土壤中有机胶体物质的增加,大大地改善了土壤的胶体品质,增强了土壤保肥供肥能力。
作物吸收的大部分氮,1/2到1/5的磷,大部分钾均来自土地有机质。
根据资料报道:红壤有机碳每提高lg/kg则每公顷有效养分分别增加N12.1~47.3kg、即:6.4~8.6kg、K。
07.0~8.2kg;有机肥料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由于有机质是良好的土壤颗粒胶粘剂,能有利于形成水稳性团聚体,有研究证明:水田有机碳增加0.2gkg-1,则容量降低0.13g /cm3,孔隙度增加4.32,水稳性团聚体结构破碎率降低6.3%。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
一、生物有机肥原料
1、有机原料:青贮、木炭、沼肥、液体猪精、农作物饼等。
2、无机原料:氮、磷、钾、铵等。
二、生物有机肥制作工艺
1、原料配料:配料是按照有机肥的各种比例投放,以保证有机肥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有机物的比例一般为70%,无机物比例为30%。
2、搅拌:将配料放入搅拌机中,搅拌至颗粒均匀,以保证有机肥的质量。
3、提取:在搅拌之后,将有机肥置于蒸发器中,待有机肥的水分蒸发完毕,然后检验有机肥的质量,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将有机肥储藏起来。
4、包装:将有机肥装进袋子,分装为不同重量的袋子,以便销售。
三、生物有机肥的特点
1、有机肥具有深层滋养土壤的作用,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活性,促进土壤的营养和微生物活性。
2、有机肥可以调节土壤PH值,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能为植物提供有效的养分,减少农药的施用,降低植物的抗性和污染,有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
3、有机肥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减少土壤破碎,改善土壤的侵蚀
性和水分保留量,以及改善土壤的吸水性,提高土壤的回潮率,增加土壤的农业生产能力。
有机肥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施肥比重失调。
长久以来,因氮肥使用量较为高,钾肥比重较为低,所以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肥料,也加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甚至会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以及品质,在农作物之中,特别是在蔬菜之中,也会大量积累亚硝酸盐以及硝酸盐。
2、施肥结构缺失合理性。
对于许多地区来说,因未能够重视投入有机肥,重施化肥,致使土壤养分严重失衡,也会致使农作物的产量下降。
现如今,不少地区都出现了土壤盐化及酸化等方面的严重问题,而施肥结构缺失合理性则为导致此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3、监控有害物质的力度较为不足。
当前,所具备的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的设施还较为落后,处理水平也相对较低,缺失对于有害生物及物质的良好监管,因而则会使得农作物产生安全隐患问题。
4、治理措施较为滞后。
现如今,虽说我国肥料污染问题已然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但对于施肥是否会影响到农作物安全性、以及影响程度等方面的探析与研究还相对较少,也缺失系统性的分析,所运用的污染治理措施、以及手段均未能满足于当前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并且也会受到服务方式、资金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影响及限制,所以会使得当前农业生产领域施肥技术的巩固率相对较低。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
生物有机肥是指以动植物残渣、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和堆肥处理后制成的有机肥料。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筛选、堆肥处理、发酵调控和成品包装等环节。
原料筛选是生物有机肥生产的第一步。
在原料筛选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分类、清洗、粉碎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堆肥处理。
原料筛选的关键是要控制原料的水分含量和C/N比,保证后续的发酵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堆肥处理是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核心环节。
在堆肥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堆肥的湿度、通气性和温度,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通常情况下,堆肥处理的时间需要达到30-45天,才能够完全将原料转化为有机肥料。
发酵调控是生物有机肥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发酵调控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种和调节剂,以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
此外,还需要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通气等环境因素进行精细调控,以保证有机肥的品质和产量。
成品包装是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最后一步。
在成品包装过程中,需要对生产的有机肥进行筛分、配比、包装等处理,以便于销售和储存。
此外,还需要对有机肥的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控,以保证其安全和有效性。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进行精细的筛选、处理、调控和包装。
只有严格控制每个环节,才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肥料,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机肥推广工作完善与提高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策略现阶段,可持续理念与绿色健康食品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是就目前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情况而言,在技术、认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使得生物有机肥无法得到充分的推广与应用,应尽快进行解决,本文通过提出有效解决策略,以期推动生物有机肥更加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1生物有机肥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1对新型有机肥认识不足。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农业生产人员对于肥料的使用都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们认为化肥见效快,而有机肥见效较慢,因此他们在接受生物有机肥并将其应用在农业生产工作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物领域整体技术的提高,现如今的很多生物制剂肥料的见效速度并不低于化肥,而只是多数的农业生产者并未认识到,还是对有机肥的使用效果持存疑态度,不愿轻易更换肥料。
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为解决广大农业生产者对新型生物有机肥的认识不足问题,农技部门需要走到基层中,进行好示范推广工作,以实例验证,让生物有机肥的见效速度和应用效果更加直观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从而改变落后的用肥观念。
1.2认证把关不严。
现阶段我国对有机食品的监管工作仍旧较为薄弱,使得一些不法商家“趁机而入”,将未使用有机肥的农产品也打上“有机食品”的标签,同时还在市场上以低于真正有机食品的价格进行销售,使得市面上的“有机”产品价格高低有差,部分“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的价格并无太大差别,而又有些“有机”食品的价格又高于普通食品太多。
从而逐渐让消费者对有机食品产生不信任感,导致真正的“有机”食品无法打开市场,销售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使用有机肥的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2发展有机肥产业的对策2.1提倡有机肥的广泛应用。
为充分保障生物有机肥能够被更多的农业生产人员所接受,地方政府和农技部门应该立足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生物有机肥项目生产工艺介绍生物有机肥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植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和复合酶等工艺制成的一种天然肥料。
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植物养分吸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田种植、果园种植及花草栽培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生物有机肥项目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准备阶段:1.原料采集:收集农作物秸秆、果皮、废弃餐厨垃圾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
2.废弃物处理:将原料进行粉碎、除杂等处理,去除大块废弃物和其他杂质,以提高发酵效果。
二、发酵前处理:1.原料调配:按一定比例将粉碎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混合,以获得更好的发酵效果和养分配比。
2.调节水分:根据原料的含水率,适量添加水分,保持原料的湿度在50%-60%左右,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和发酵过程。
三、发酵阶段:1.堆肥装填:将处理好的原料装填到发酵堆肥堆中,一般采用长条形或宽低状的堆肥方式,保证堆肥体内的通风性和湿度。
2.发酵调控:通过翻堆、覆盖薄膜等方式,控制堆肥堆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性,促进有机废弃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分解,促使养分的释放。
四、发酵后处理:1.发酵期控制:一般情况下,堆肥发酵周期为30-45天,根据堆肥的温度、湿度和臭气等指标来控制发酵的过程,确保堆肥达到合理的发酵程度。
2.粉碎和筛分:将已经发酵完成的堆肥进行粉碎和筛分处理,去除大块和不利于肥料均匀施用的杂质,保证肥料的质量和均匀性。
3.错峰入库:根据市场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堆肥和成品肥料的入库,避免存储期过长造成营养损失。
五、包装与销售:1.包装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包装形式,一般采用编织袋、塑料袋等方式进行包装,并进行标注、防潮和防虫处理。
2.销售渠道:生物有机肥可以通过农资经销商、农田直销、电商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同时也可以与农产品和果蔬一起销售,提高产品附加值。
以上介绍了生物有机肥项目的主要生产工艺,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出优质的生物有机肥产品,为农田种植提供高效、环保的肥料。
生物有机肥营养元素齐全,能够改良土壤,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条垛式堆肥工艺,一种是槽式好氧发酵工艺。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平面条垛式堆肥工艺:
生产流程:原料处理--加菌--混合--建跺--翻堆--二次加菌--混合--检验--包装--出厂;
优点:投资小、工艺相对简单。
缺点:占地面积大、腐熟不彻底、二次污染严重。
二、式好氧发酵工艺:
生产流程:原料处理--加菌--混合--入槽--翻堆--二次加菌--混合--检验--包装--出厂;
优点:腐熟彻底、产品质量高、二次污染小。
缺点:设备投入大、投资大。
生物有机肥的这两种生产工艺各有各的有点,也各有个的缺点,具体使用哪种,还是需要生物肥厂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的。
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颗粒生物有机肥是一种以颗粒形式制成的有机肥料,它具有易于存储、运输和施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下面将介绍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一、原料准备颗粒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主要包括动植物残渣、农业废弃物、粪便等有机物质。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处理和处理。
首先,将原料进行粉碎,使其颗粒大小均匀;然后,将粉碎后的原料进行堆肥处理,加入适量的水分和发酵剂,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最后,将堆肥后的原料进行筛选和除杂,去除杂质和不利于颗粒形成的物质。
二、发酵处理经过堆肥处理的原料,需要进行发酵处理。
首先,将原料进行堆放,形成一定的堆肥体积。
然后,通过控制堆肥堆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发酵。
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翻堆,增加氧气供应,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发酵速度。
通过发酵处理,原料中的有机物质得以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料。
三、颗粒化处理发酵处理后的有机物质需要进行颗粒化处理。
颗粒化处理的目的是将有机物质制成颗粒状,方便存储、运输和施用。
颗粒化处理通常采用造粒机进行。
首先,将发酵后的有机物质进行研磨,使其颗粒大小均匀;然后,将研磨后的有机物质与粘结剂进行混合,增加颗粒的稳定性;最后,将混合物通过造粒机进行压制和成型,形成颗粒状的有机肥料。
四、干燥处理颗粒化处理后的有机肥料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处理的目的是降低颗粒的水分含量,提高颗粒的稳定性和储存性。
通常采用干燥机进行干燥处理。
将颗粒化后的有机肥料放入干燥机中,通过热风的作用,将颗粒内部的水分蒸发掉,使颗粒达到一定的水分含量。
干燥后的有机肥料可以长时间存储,不易变质。
五、包装和贮存干燥处理后的颗粒生物有机肥料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
通常采用塑料袋等密封包装材料进行包装,以防止水分和空气的进入。
包装后的有机肥料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
同时,应注意防潮防湿,防止有机肥料变质和失效。
颗粒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发酵处理、颗粒化处理、干燥处理和包装贮存等步骤。
商品有机肥生产及推广过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7期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是一种重要的肥料资源,包括农作物秸秆、人畜粪尿以及绿肥。
有机肥养分丰富,肥效持久,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通过培肥改土释放土壤养分。
然而由于肥料生产过程不科学、推广人员缺乏肥料运用基础知识,导致商品有机肥在生产以及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对商品有机肥的科学生产及推广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1商品有机肥主要生产问题及解决措施1.1发酵发酵工艺分为自然发酵、生物发酵、好氧发酵、厌氧发酵等,商品有机肥发酵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当前,大部分商品有机肥均采取好氧通气发酵方式,即在发酵场所地下或侧面铺设的通风管道等设施内,通过人工、机械翻堆等方式来进行好氧通气发酵。
首先,好氧通气发酵在通风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体,一些厂家并不具备专门的处理装置,直接将恶臭气体排放至空气中,严重污染了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需合理配置发酵材料,引入优良的微生物菌群,避免通风或降低通风次数,逐渐将好氧发酵转变为兼性发酵,并合理利用吸附材料。
当前,多数厂家宣称其发酵工艺较为先进,实现了发酵菌以及功能菌的共同发酵,提高了肥效,简化了发酵工艺。
但相关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功能菌为解磷、固氮及解钾功效的微生物,或植物根系促生菌,而商品有机肥的发酵主要是通过60℃以上的高温彻底杀灭蛔虫卵、大肠杆菌以及杂草种子等有害生物。
除了高温菌以及芽孢菌具备较强耐性外,在此阶段绝大多数微生物会死亡,或者形成芽孢、菌丝体等,功能菌很难有效存活。
因此,需首先进行发酵菌发酵,在发酵结束后进行功能菌发酵,以防浪费。
在商品肥发酵过程中,所使用的发酵菌种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实验室所培养活菌数含量已经超过了10亿/g,但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培养效果较差,活菌质量较差,同时存在杂菌污染情况。
因此,在实际生产前,生产厂家需保证菌种质量,选择发酵效果较好的发酵菌种。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生物有机肥是利用有机废弃物或资源通过一系列生物发酵和处理工艺而制得的一种有机肥料。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原料处理、发酵、熟化和加工几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原料处理。
生物有机肥的原料可以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废弃物等有机废弃物,还包括泥炭土、腐殖土等有机资源。
原料处理主要是将这些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处理,以提高有机质的含量和降解率,如压碎、混合蒸煮或者酸碱处理等。
这样能够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发酵,提高有机肥料的品质。
接下来是发酵过程。
发酵是生物有机肥生产中最重要的一步。
原料经过处理后,要进行发酵。
一般有两种发酵方式,一种是堆肥法,另一种是液态发酵。
堆肥法是将处理后的有机原料按一定的配比和层次堆放在发酵堆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利用原料中的有机物和能量进行分解和转化。
液态发酵是将处理后的有机原料与水混合,在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通过添加发酵菌种,利用菌群的作用进行发酵。
然后是熟化过程。
经过发酵的有机原料在一定的时间内要进行熟化处理。
熟化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后,将发酵好的物料进行充分的分解和成熟。
熟化的目的是提高有机肥料的稳定性和可用性,降低对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
熟化过程一般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时间,这样有利于降解有害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
最后是加工环节。
经过熟化的有机物料,需要进行筛选、分装和包装等加工工艺,以获得最终的有机肥产品。
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将有机肥料进行粉碎、过筛、研磨等工序,以提高利用率和便于施用。
总结来说,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发酵、熟化和加工几个环节。
通过这些工艺的处理和转化,能够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循环利用。
生物有机肥的优缺点生物有机肥的优缺点有机肥生物有机肥篇一:我国生物有机肥发展现状我国生物有机肥发展现状与普通有机肥相比,生物有机肥生产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除了在腐熟过程中加入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分解的生物菌剂,以实现定向腐熟、除臭等目的,并且在产品中加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以提升产品的作用效果。
至2010年在农业部获得产品登记证的生产企业达120多家,年产量约200多万t,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这些企业的生产起点较高,年设计生产能力多是中型(2万~3万t)或是大型企业(3万~5万t),也有部分超大型(5万t以上)生产企业。
吉林省及东北地区大约有20多个中小规模生物肥生产厂家,但由于各个厂家的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及生产工艺的差别,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尽相同,也还没有形成产业化,远远满足不了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的需要。
为适应机械化作业的需要,目前农业生产中应用的生物有机肥多为颗粒剂,主要应用于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上,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生物有机肥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有报道显示,生物有机肥可以使烟株及时由氮代谢为主转为碳代谢为主,为形成优质烟奠定了物质基础;增强烟株的生理代谢,增强烟叶香气。
在棉花上的研究也证明生物有机肥能提高棉花产量。
二、生物有机肥在蔬菜上的应用在蔬菜上研究表明:生物有机肥的施用能大幅度提高蔬菜根系活力,及提高豆类和瓜类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各种蔬菜食用部位可溶性糖含量。
利用菠萝叶渣生产生物有机肥,可提高蔬菜产量,缩短种植周期,提高蔬菜品质。
生物有机肥料在菠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菠菜施用生物有机肥料,长势旺盛,叶色鲜绿,叶片宽大、有光泽,耐储运。
在豆、辣椒、包菜上的研究结果指出生物有机肥可促进作物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硝酸盐的含量。
在茄子上的研究表明其增加了可溶性糖降低了硝酸盐,同时维生素C 也有上升。
也有报道指出生物有机肥有效地降低了觅菜与芹菜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与芹菜的粗纤维含量。
浅谈当前农民在施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前农民在施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合理施肥、使用化肥过量、生物有
机肥利用率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当前农民在施肥方面存在不合理施肥的问题。
有些农民只注重施化肥,忽视了有机肥
的重要性。
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指导,引导他们了解有机肥的好处,提高其使用意识。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
农民在施肥时常常使用化肥过量。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农民缺乏科学施肥知识,或者
是为了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
施肥能力。
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开展施肥指导工作,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
农民普遍存在生物有机肥利用率低的问题。
生物有机肥是一种优质肥料,但是由于制
作工艺和施肥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利用率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农
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生物有机肥的认识和使用技术。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农业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制作生物有机肥,从而提高其利用率。
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在施肥方面加强规范管理。
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施肥管理
机构,加强对农民施肥行为的监督和指导。
对违法行为要进行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生物有机肥加工项目实施方案生物有机肥项目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刚刚醒来的我脸上,眼前浮现的是一个个关于生物有机肥项目的画面。
思绪如潮水般涌来,我将这些零散的片段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资源丰富。
然而,长期以来,农业废弃物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大量资源被浪费。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物有机肥作为一种新型环保肥料,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
2.生产出高品质的生物有机肥,满足市场需求。
3.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原材料收集与处理原材料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废弃物等。
要对这些原材料进行收集,然后进行预处理,如破碎、发酵等,以消除有害物质,提高有机质的含量。
2.生物有机肥生产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将预处理后的原材料进行生物发酵,使其转化为有机质丰富、营养均衡的生物有机肥。
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发酵温度、湿度、氧气等条件,确保产品质量。
3.产品检测与包装生产出的生物有机肥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检测合格后,进行包装,便于储存和运输。
4.市场推广与应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对生物有机肥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
同时,加强与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合作伙伴的合作,将生物有机肥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四、项目实施步骤1.前期筹备成立项目筹备组,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
同时,办理项目审批、环评等相关手续。
2.建设阶段根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设计和施工。
主要包括原材料收集与处理设施、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3.生产阶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进行设备调试和生产线的试运行。
在试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浅谈现阶段化肥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作者:耿茂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09期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化肥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的产量,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
近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十分重视,化肥质量也一直备受全国关注,化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国家食品安全。
因此,提高化肥质量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只有社会高度重视化肥质量,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化肥;现状;质量;措施化肥行业经历了十几年发展变化,到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化肥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国家。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来源,是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物质保证。
化肥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增产增收和农业生产稳定。
1.化肥的现状我国是世界化肥第一生产、消费大国,化肥产能占世界31%,消费量占世界30%。
化肥行业总体供大于需,落后产能的淘汰速度慢,盈利能力弱,2011-2016年氮肥、磷肥行业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0.25%、2.6%;复合肥料施用比例不高,中微量元素、生物有机肥、有机肥施用不足,不合理使用化肥严重。
2.化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危害2.1有效养分含量的不足一些标识总养分为50%或更高的复混肥料或掺混肥料,实际测定总养分有时会比标注含量低的多。
在实际测定中,一般丢失的是磷、钾元素。
一些企业经营思路不端正、一味追求低成本是主要原因[1、2]。
2.2化肥中氯离子含量超标氯离子含量是化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对作物适用性选择的重要指标。
在GB/T 15063-2009和GB/T 21633-2008中规定:当产品中氯离子含量≤3.0%,产品可以不标识“含氯”;当产品中氯离子含量≤15.0%,产品标识“含氯(低氯)”;当产品中氯离子含量≤30.0%,产品标识“含氯(中氯)”;当产品中氯离子含量>30.0%,产品标识“含氯(高氯)”,标识“含氯(高氯)”的产品氯离子的质量分数可不做检验和判定[3、4]。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生物有机肥是一种由动植物废弃物经过发酵、腐熟等过程制成的肥料。
它具有丰富的养分成分和良好的肥效,对植物生长有益,同时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下面将介绍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
首先,生物有机肥的原料主要是动植物废弃物,并根据养分需求的不同,可以配比不同种类的原料。
常用的原料包括畜禽粪便、秸秆、鱼骨、豆饼等。
这些原料需要进行初步处理,如破碎、调湿等,以便于后续的发酵。
其次,原料经过初步处理后,需要进行发酵。
发酵是生物有机肥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发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快速发酵,二是稳定腐熟。
快速发酵主要是利用菌类的作用,将原料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分和稳定的有机质。
这个阶段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在55-65摄氏度,湿度为55-65%左右。
稳定腐熟的阶段是将发酵好的原料继续降解,减少有机物的含量,提高肥料的质量。
这个阶段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一般在35-45摄氏度,湿度为45-55%左右。
第三,发酵完毕后,需要对发酵好的物料进行后续处理。
这个阶段主要是分离和干燥。
分离是将发酵好的物料中的杂质和不利于植物吸收的成分去除,以提高肥料的纯度。
通常通过筛网把较大的杂质分离出去,再通过风机将较小的杂质和轻杂质吹走。
干燥是为了降低肥料的含水量,提高肥料的可保存性。
一般使用机械干燥的方式,将肥料烘干至含水量达到5-15%左右。
最后,经过分离和干燥后的生物有机肥就可以被包装出厂。
包装的方式主要有袋装、散装和液体装等。
包装好的生物有机肥可以销往市场,供农民或园林种植等领域使用。
总之,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处理、发酵、后续处理和包装等环节。
这些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生产出优质的生物有机肥。
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不仅能减少废弃物的污染,也能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料,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引言我国农作物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肥料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以往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出现过营养化,盐渍化等负面问题,同时长时间化肥的使用对农作物植株的品质和产量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
生物有机肥料的开发使用有效的避免了化肥施加所带来的负面效果,生物有机肥料主要是通过使用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副产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副产物等物质作为生物发酵的基质,再通过添加使用合适的发酵菌种对其进行发酵熟化处理后生产中含有丰富微生物的有机肥料。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畜禽养殖生产中存在大量的粪便,以往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也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通过生物有机肥料的开发使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同时增加我国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下文将对生物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以及发酵菌种的选择等发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生物有机肥料的科学生产以及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1.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及存在的问题1.1生物有机肥料的堆肥发酵工艺堆肥发酵处理是生产生物有机肥料中一种常见的工艺方式,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发酵处理生物肥料中的有机物质,使有机物腐殖化、矿质化的一个熟化过程中,在堆肥发酵的过程中,生物有机肥料的基质内会生成大量营养物质以便于植物的吸收利用,同时生成大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化合物。
其中腐殖质的产生对于农作物种植中土壤的肥力水平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堆肥发酵工艺使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的传统工艺,也是现阶段对于农业生产中废弃物,畜禽粪便等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的有效方式。
传统的堆肥发酵处理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是由于堆肥发酵处理的时间较长,对于生物有机肥料中基质的分解代谢速度较慢,生产周期的延长一定程度上也增加的肥料生产的经济成本。
同时堆肥发酵处理的方式会出现恶臭味,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阶段大部分堆肥发酵处理方式通常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容易受到气候天气的影响,同时堆肥过程中生产的氮元素会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导致氮元素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