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6
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集电子书目录1. 目录 (2)2. 历年真题 (3)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3)2.2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6)2.3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9)2.4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13)2.5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15)2.6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19)2.7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21)3. 相关课程 (22)1. 目录历年真题()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相关课程()2. 历年真题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学前游戏论试卷课程代码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A. 拜敦代克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2.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按物体的社会意义来使用材料,这是游戏动作的【】A.非常规性 B.重复性 C.灵活性 D.随意性3.将儿童游戏分为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消遣性游戏、模仿游戏和宣泄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 B.儿童游戏的活动动机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4.4岁以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达到【】A.独自游戏的阶段 B.平行游戏的阶段C.联合游戏的阶段 D.合作游戏的阶段5.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包括游戏的【】A.人口密度和场地密度 B.人口密度和材料密度C.室内场地密度和室外场地密度 D.场地密度和材料密度6.划分活动区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内容延伸至另一个活动区的需要,这是考虑【】A.各活动区之间的独立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7.3—4岁的幼儿,主要选择【】A.感官玩具 B.体育玩具 C.结构玩具 D.形象玩具8.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适合采用的策略是【】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A.表演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10.亲子游戏的特点之一是【】A.教育性 B.情感性 C.交往性 D.交互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游戏的宣泄说12.游戏性体验13.场地结构14.领导游戏策略15.有规则游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 游戏具有哪些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17.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学前游戏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游戏?学前游戏是指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的以游戏为主要方式的教育活动。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积极探索和体验,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学前游戏的特点有哪些?学前游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发性和自主性:儿童在游戏中自发地表达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自主选择游戏的方式和内容。
(2) 活动性和体验性:游戏通过身体和感官的活动来进行,让儿童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
(3) 综合性和整体性:游戏能够综合地促进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各个方面。
(4) 轻松和愉快:学前游戏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让儿童享受到快乐的学习过程。
3. 学前游戏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学前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1) 促进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发展语言能力:游戏中的交流和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升。
(3) 培养社交技能:学前游戏能够让儿童与他人进行合作、沟通和分享,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塑造情感态度:游戏中的角色和情境可以让儿童体验各种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5) 促进身体发展:学前游戏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二、综合题1. 描述一个你参与的学前游戏活动,并谈谈你觉得它的教育意义。
我参与过一个名为“探险乐园”的学前游戏活动。
这个活动是在室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探索和发现自然的乐趣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被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导师引导和指导他们。
我们先是到了一片小树林,导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树木的基本知识,然后我们就开始了探索之旅。
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树木上的昆虫和蚂蚁,用收集袋收集了一些落叶和小动物的样本,还有一些儿童专用的工具,如小铲子、放大镜等。
学前游戏论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A. 工作B. 学习C. 娱乐D. 社交答案:A2.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具有以下哪种功能?A. 娱乐放松B. 认知发展C. 社交互动D. 以上都是答案:D3.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角色游戏B. 建构游戏C. 竞技游戏D. 学习游戏答案:D4. 儿童在游戏中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可以促进其()的发展。
A. 语言B. 社会性C. 想象力D. 创造力答案:B5.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对儿童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A. 身体B. 心理C. 情感D. 认知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___。
答案:工作2. 儿童在游戏中通过_________来探索世界。
答案:模仿3. 游戏可以帮助儿童发展_________能力。
答案:社交互动4.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_________的重要途径。
答案:学习5.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_________的发展。
答案:认知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答案: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可以探索环境,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记忆和注意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2. 描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可以帮助儿童表达和理解情感,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互动,儿童可以学习控制情绪,发展同理心,增强自我意识。
3. 阐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贡献。
答案:游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合作、竞争、分享和遵守规则,这些都是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技能。
4. 举例说明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身体发展的作用。
答案:游戏中的跑跳、攀爬等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促进身体发育。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A. 仅是娱乐- B. 促进身体发展- C. 促进认知、情感、社会技能的发展- 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A. 自主性- B. 目的性- C. 规则性- D. 强制性3. 学前儿童游戏的类型包括哪些?- A.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体育游戏- B. 角色游戏、数字游戏、体育游戏- C. 建构游戏、数字游戏、智力游戏- D. 角色游戏、建构游戏、智力游戏答案:1. D2. D3. A二、填空题1.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认识世界、发展自我的重要方式。
2.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通过______来达到学习的目的。
3. 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______,是他们自然发展的一部分。
答案:1. 基本活动2. 模仿和想象3. 内在需要三、简答题1. 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答案: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社交技能: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儿童学习如何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 培养角色意识: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理解社会角色和期望。
- 增强同理心:在游戏中,儿童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培养同理心。
- 学习社会规则:游戏通常有规则,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遵守规则,理解社会秩序。
四、论述题1. 论述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答案:学前儿童游戏与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游戏是儿童的自然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探索环境、尝试新事物、解决问题。
其次,游戏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儿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尝试和犯错,从而促进认知发展。
此外,游戏还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学习的重要驱动力。
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发展。
最后,游戏还能够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通过与同伴的互动,他们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和共处。
学前游戏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主要研究的是哪个年龄段儿童的游戏活动?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岁以上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基本功能?A. 娱乐性B. 教育性C. 社交性D. 竞争性答案:D3. 学前儿童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哪些能力?A. 语言能力B. 社交能力C. 思维能力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哪种类型的游戏被认为是学前儿童最主要的游戏形式?A. 角色扮演游戏B. 建构游戏C. 规则游戏D. 动作技能游戏答案:A5.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对于儿童的哪方面发展最为重要?A. 身体健康B. 心理发展C. 道德观念D. 知识学习答案:B6. 在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环境的创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A. 安全、适宜、多样性B. 单一、固定、统一性C. 复杂、多变、随机性D. 简单、统一、一致性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学前游戏论中提倡的教师角色?A. 观察者B. 指导者C. 参与者D. 评判者答案:D8.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活动中儿童的主导地位应该如何体现?A. 完全由儿童自主B. 教师引导下自主C. 完全由教师控制D. 家长指导下自主答案:A9.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因素?A. 材料的安全性和教育性B. 材料的成本和美观性C. 材料的新颖性和多样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在学前游戏论中,如何评价游戏活动的成功与否?A. 儿童是否遵守规则B. 儿童是否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C. 儿童是否表现出兴趣和快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分类包括哪些?A. 角色游戏B. 建构游戏C. 体育游戏D. 数学游戏E. 规则游戏答案:ABCE12.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A. 社交技能的挑战B. 解决问题的能力C. 遵守规则的挑战D. 材料使用的挑战E. 语言沟通的挑战答案:ABCDE13.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对儿童的哪些方面有积极影响?A. 身体健康B. 情感发展C. 认知发展D. 社交能力E. 道德观念答案:ABCDE14. 在学前游戏论中,游戏活动的设计应该包括哪些要素?A. 明确的目标B. 适宜的材料C. 安全的场地D. 教师的指导E. 儿童的反馈答案:ABCD15.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活动的组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A. 儿童的兴趣B. 游戏的难度C. 时间的分配D. 儿童的参与度E. 家长的参与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学前游戏论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发展阶段,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A.斯宾塞B.格鲁斯C.维果茨基D.霍尔2.福禄培尔设计的恩物主要有()A.12种B.6种C.20种D.15种3.给幼儿提供一些具有发射能力的枪炮、弓箭等玩具,这违背了玩具、材料选择与提供要求中的(A.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B.经济适用C.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D.符合艺术要求4.“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这属于游戏现场指导中间接的言语方式中的A.评论B.建议C.描述D.询问5.20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种游戏理论分别是()A.剩余精力说、活动论、发泄论B.发泄论、认知发展论、活动论C.认知发展论、生活预备说、觉醒论D.活动论、发泄论、元交际论6.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的游戏论点被称为()A.发泄论B.松懈说C.复演说D.剩余精力说7.最早将游戏引进儿童情绪困扰的治疗的心理学家是()A.佩勒B.蒙尼格C.埃里克森D.安娜·弗洛伊德1)))((8.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欧文C.福禄培尔B.斯宾塞D.蒙台梭利9.和成人游戏相比,儿童的游戏具有的三个特点是()A.地位、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例外B.时间、主体情况、内容各有例外C.地位、发展情况、形式各有例外D.时间、发展情况、形式各有例外10.从表情角度区分,可以用来判断儿童不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是()A.茫然发呆C.夸张变形B.专注认真D.平易松懈11.将儿童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例外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为六种的学者是()A.比勒C.戴伊B.帕登D.萨顿·史密斯12.我国学前教育界,习惯把幼儿园游戏分为()A.经验、模仿、练习等三种游戏B.接受、想象、机能、制作等四种游戏C.角色、结构、表演、体育、智力、音乐等六种游戏D.角色、结构、表演、体育、智力、音乐、娱乐等七种游戏13.我国学前教育界认为,游戏是幼儿的()A.基本活动C.生活活动B.学习活动D.娱乐活动14.激发儿童探究性动机的主要是()A.智力游戏C.合作性游戏B.象征性游戏D.运动性游戏15.心理学家辛格夫妇研究认为,能提供一个新的刺激场,使儿童改变受挫的情绪状态,从而间接实现对行为的控制是()A.练习游戏的主要优点C.规则游戏的主要优点B.运动游戏的主要优点D.想象游戏的主要优点16.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儿童使用装束打扮用的材料、玩具小汽车和其他大型运输工具时,则更多玩()A.社会性假装的游戏B.社会性建构游戏2C.非社会性游戏D.技能性游戏17.有学者研究发现,相比传统游戏场地,在创造性的游戏场所,经常可以看到()A.象征性游戏C.练习性游戏B.机能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18.亲子游戏包括两种性质例外的游戏,即嬉戏性游戏和教学性游戏,下面不属于嬉戏性游戏的是()A.藏和找B.挠痒痒C.猜谜D.举高19.亲子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展性和()A.教育性B.随机性C.长期性D.情感性20.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是()A.亲子游戏B.教学游戏C.智力游戏D.体育游戏21.早期的理论研究中,一直深刻影响后来人们对游戏的理解的观点是(A.非自觉性理解B.社会性本质观C.生物性本质观D.生物-社会性理解22.游戏性体验可以分为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成就感体验以及(A.幽默感和信任感B.幽默感和驱力欢愉C.安全感和驱力欢愉D.安全感和信任感23.我国的游戏理论研究,长期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也坚持认为这样的观点(A.游戏是儿童的自觉性活动B.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C.游戏是儿童的自发性活动D.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24.从材料角度区分,能判断儿童是否正在游戏的一个指标是()A.在玩逼真性程度高的玩具B.有许多玩具C.有无玩具D.在玩玩具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25.觉醒理论26.规则游戏的规则27.专门化玩具28.游戏的教育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29.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及其局限。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学前游戏论自考试题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2.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A.拜敦代克B.艾里康宁C.霍尔D.斯宾塞3.从表情角度区分,可以用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是( )A.茫然发呆B.平和轻松C.专注认真D.夸张变形4.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
这种角色属于( )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6.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 )A.感觉运动性B.象征性C.规则性D.社会性7.玩具的教育性取决于( )A.玩具的复杂程度B.玩具的新颖性C.玩具的装潢D.一物多用,富于变化,有启发性8.教师鼓励儿童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如“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等,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 )A.建议B.评论C.描述D.询问9.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式是( )第 1 页A.平行游戏 B.共同游戏C.旁观者D.评论者10.评价游戏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儿童是否是游戏的( )B.主人C.参与者D.合作者11.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 )A.精神分析学派B.认知发展学派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D.元交际理论12.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蒙尼格C.埃里克森D.伯勒13.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个过程是( )A.同化B.顺应C.平衡D.协调14.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对儿童游戏的作用的学派是( ) A.经典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15.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A.形象玩具C.结构造型玩具D.体育玩具16.以下玩具中,适合1岁以内婴儿的有( )A.医疗玩具、塑料炊具B.塑料插片、拼板C.带声响的摇铃和八音盒、不倒翁D.积木、积塑17.教学游戏也称作( )A.目的性游戏B.本体性游戏C.手段性游戏D.自选游戏18.将游戏划分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C.按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19.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A.外驱力学说B.内驱力学说第 2 页C.活动学说D.情绪学说20.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A.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B.游戏的功能可以由教学来替代C.教学的功能可以由游戏来替代D.游戏与教学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A. 工作B. 学习方式C. 娱乐活动D. 社交手段答案:B2. 游戏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A. 身体B. 认知C. 情感D. 所有选项答案:D3. 学前游戏论中,游戏的()是游戏的核心要素。
A. 规则B. 角色扮演C. 互动D. 创造性答案:A4. 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一种方式。
A. 探索世界B. 表达自我C. 应对压力D. 所有选项答案:D5. 学前游戏论强调游戏对儿童()的影响。
A. 社会性B. 情感C. 认知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游戏是儿童自发的、自主的活动。
()答案:√2.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唯一途径。
()答案:×3. 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答案:√4.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逃避现实的手段。
()答案:×5. 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答案:√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学前游戏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学前游戏论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也是他们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式。
游戏论强调游戏的自发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表达自我和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
2. 描述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游戏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
其次,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新知识,发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游戏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表达情感,学习情绪调节。
最后,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社会规则,发展社交技能。
自考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促进社交技能B. 提高身体素质C. 增强语言能力D. 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A. 增强自信心B. 培养竞争意识C. 促进情感表达D. 改善亲子关系答案:B3. 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A. 游戏的主导者B. 游戏的旁观者C. 游戏的引导者和伙伴D. 游戏的裁判答案:C二、判断题1. 所有儿童都应该参与有组织的集体游戏活动。
()答案:错误。
儿童的游戏活动应当根据个体差异和兴趣进行,不必强迫所有儿童都参与集体游戏。
2. 教师在儿童游戏过程中不应该干预,以免破坏游戏的自然性。
()答案:错误。
教师可以适当干预,以确保游戏的安全性和教育性,但应尽量减少对游戏自然流程的干扰。
三、简答题1. 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和解决冲突。
游戏中的互动帮助儿童理解社会规则,培养团队精神,并发展领导能力。
此外,游戏还能增强儿童的同理心和社交技能,为其未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
2. 描述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答案: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选择适合儿童年龄和发展水平的游戏,确保游戏既有教育意义又具有趣味性。
- 鼓励儿童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 在游戏中融入语言、数学、科学等教育元素,使游戏成为学习的媒介。
- 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优势,以及需要进一步发展的领域。
- 引导儿童进行游戏后的反思,帮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
四、论述题1. 论述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影响。
答案: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庭提供了游戏的物质基础,如玩具、游戏空间等。
自考00399《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集电子书目录1. 目录 (2)2. 历年真题 (3)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 (3)2.2 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 (6)2.3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 (9)2.4 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 (13)2.5 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 (15)2.6 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 (19)2.7 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 (21)3. 相关课程 (22)1. 目录历年真题()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8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0399学前游戏论2009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004()0399学前游戏论201010[福建]()0399学前游戏论201110()相关课程()2. 历年真题2.1 0399学前游戏论200710[福建]学前游戏论试卷课程代码039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A. 拜敦代克 B.格罗斯 C.霍尔 D.拉扎鲁斯2.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不按物体的社会意义来使用材料,这是游戏动作的【】A.非常规性 B.重复性 C.灵活性 D.随意性3.将儿童游戏分为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消遣性游戏、模仿游戏和宣泄游戏,这是【】 A.儿童游戏的体验形式分类 B.儿童游戏的活动动机分类C.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D.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4.4岁以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达到【】A.独自游戏的阶段 B.平行游戏的阶段C.联合游戏的阶段 D.合作游戏的阶段5.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包括游戏的【】A.人口密度和场地密度 B.人口密度和材料密度C.室内场地密度和室外场地密度 D.场地密度和材料密度6.划分活动区时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的内容延伸至另一个活动区的需要,这是考虑【】A.各活动区之间的独立性 B.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C.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 D.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7.3—4岁的幼儿,主要选择【】A.感官玩具 B.体育玩具 C.结构玩具 D.形象玩具8.教师指导幼儿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适合采用的策略是【】A.平行游戏策略 B.合作游戏策略 C.领导游戏策略 D.指导游戏策略9. 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A.表演游戏 B.智力游戏 C.结构游戏 D.角色游戏10.亲子游戏的特点之一是【】A.教育性 B.情感性 C.交往性 D.交互性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游戏的宣泄说12.游戏性体验13.场地结构14.领导游戏策略15.有规则游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6. 游戏具有哪些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17.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物理环境因素。
浙江省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游戏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9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
A.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B.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C.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
D.游戏的历史性本质观
2.游戏复演说的提出者是( )
A.拜敦代克
B.艾里康宁
C.霍尔
D.斯宾塞
3.从表情角度区分,可以用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一个客观指标是( )
A.茫然发呆
B.平和轻松
C.专注认真
D.夸张变形
4.游戏中儿童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当“医生”,就得有人当“病人”)。
这种角色属于( )
A.机能性角色
B.互补性角色
C.想象的角色
D.虚幻性角色
5.下棋、打牌、拔河这些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是一种(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6.婴儿阶段(特别是2岁前)游戏的基本特征是( )
A.感觉运动性
B.象征性
C.规则性
D.社会性
7.玩具的教育性取决于( )
A.玩具的复杂程度
B.玩具的新颖性
C.玩具的装潢
D.一物多用,富于变化,有启发性
8.教师鼓励儿童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如“你能给老师讲讲你画的是什么吗?”“你在做什么?”等,这种语言指导策略属于( )
A.建议
B.评论
C.描述
D.询问
9.教师通过模仿学前儿童的游戏来对学前儿童游戏施加影响,这种游戏指导方式是( )
A.平行游戏 B.共同游戏
C.旁观者
D.评论者
10.评价游戏教育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儿童是否是游戏的( )
A.旁观者
B.主人
C.参与者
D.合作者
11.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的游戏理论是( )
A.精神分析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
C.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D.元交际理论
12.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蒙尼格
C.埃里克森
D.伯勒
13.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这个过程是(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协调
14.认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强调成人与教育影响对儿童游戏的作用的学派是( )
A.经典学派
B.认知发展学派
C.精神分析学派
D.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15.按照玩具的功能特点划分,拼图、拼板、魔方、棋类玩具、纸牌等属于( )
A.形象玩具
B.智力玩具
C.结构造型玩具
D.体育玩具
16.以下玩具中,适合1岁以内婴儿的有( )
A.医疗玩具、塑料炊具
B.塑料插片、拼板
C.带声响的摇铃和八音盒、不倒翁
D.积木、积塑
17.教学游戏也称作( )
A.目的性游戏
B.本体性游戏
C.手段性游戏
D.自选游戏
18.将游戏划分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其划分的依据是( )
A.按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
B.按游戏的教育作用分类
C.按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
D.按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分类
19.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 )
A.外驱力学说
B.内驱力学说
C.活动学说
D.情绪学说
20.关于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
A.是现代学前教育实践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有密切的联系
B.游戏的功能可以由教学来替代
C.教学的功能可以由游戏来替代
D.游戏与教学相互独立,没有任何联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以下学说中,坚持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的有( )
A.游戏的剩余精力说
B.游戏复演论
C.游戏成熟说
D.精神分析学派
E.游戏的主体性活动说
22.场地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A.场地的空间密度
B.场地的地点(户内或户外)
C.场地的结构特征
D.游戏设备在游戏场地中的位置
E.场地的豪华程度
23.为小班儿童选择的玩具,正确的说法是( )
A.玩具的种类可以少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一定要充足
B.玩具的种类应该多一些,但是每一种玩具的数量可以少一些
C.应以成型的形象玩具为主
D.应提供发展抽象思维的智力活动成分较多的玩具,如象棋、拼板
E.多设未成型的材料即非专门化玩具
24.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包括( )
A.角色的扮演即以人代人
B.对物品的假想即以物代物
C.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
D.内部规则
E.明确的游戏任务
25.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第三层次的需要即社会性与自我发展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三种需要,分别是( )
A.身体活动的需要
B.社会性交往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敬(认可)的需要
E.认知水平的需要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6.亲子游戏
27.学前游戏评价
28.情景转变
29.象征性游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0.简述以认知发展为主线的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几种水平。
31.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32.简述影响学前儿童游戏的个体环境因素。
33.简述教师对学前儿童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的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4.联系幼儿园实际,谈谈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
3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贯彻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教育性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36.为了让儿童学会分辨几种动物的叫声,某幼儿园小班设计了《听听谁在叫》的有规则游戏。
请一个儿童站在前边,由教师给他戴上一个动物头饰,其余儿童按动物头饰发出该动物的叫声,由戴头饰的儿童猜自己头上戴的是什么动物头饰。
戴头饰的儿童不能看头饰,其他儿童只能发出动物的叫声,不能说出动物的名称。
猜对了得胜,可戴着头饰回到座位去。
请你:(1)结合案例说明有规则游戏的四个基本因素。
(2)分析如何对该有规则游戏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