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二年级数学单元《测量》.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0.43 KB
- 文档页数:3
通过一年级“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
教材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通过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的结果不相同,进而产生认知冲突,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观念,使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进而可以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单元安排了测量线段和按要求画线段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巩固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测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也为今后研究直线打下了基础。
学生之前已经学会了对实际物体的长短比较,掌握了“比长短”的基本方法,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厘米或米表示物体的长度。
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还要了解每一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且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2.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度,所以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线段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再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线段的特征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同一物体时,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也不相同这一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分米和千米。
表1:《测量》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主要认识和感受分米、毫米、千米实际长度,会根据具体情境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进一步发展测量和估测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2:《测量》单元学习内容表(一)学科性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过程,认识1分米和毫米、1千米各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下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1分米”“1毫米”的事物和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创新性目标1.在测量、想象等活动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的体验。
2.结合估测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三)教育性目标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会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在测量估测活动中,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测量》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量》2.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1.自主阅读教材,初步领略本单元的基本内容(测量),建立结构性知识。
2.知道每一课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每个小绿点要我们做什么;能找到学习工具,找到学习方法等,初步能读、会读数学教材。
3.具有初步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育性目标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测量》过关测试卷测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2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B卷总分得分A 卷基础训练(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18分)1.(2020·广东二年级期中)毫米、厘米、分米、米,后一个单位是前一个的()倍关系。
A.10 B.1 C.1002.(2020·辽宁二年级期末)下图笔的长度是()。
A.53毫米B.53厘米C.53分米3.(2020·全国二年级期中)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千米、米、毫米、厘米B.米、千米、厘米、毫米C.千米、米、厘米、毫米D.毫米、厘米、分米、米4.(2020·全国期中)5千米﹣100米○4000米相比在圆圈中应填()A.= B.<C.>5.(2021·辽宁二年级课时练习)运动场跑道是400米一圈,明明想跑1千米,他已经跑了一圈,还要跑()米才是一千米.A.200 B.1400 C.6006.(2020·辽宁二年级期末)爸爸为小丹买了一个学习桌,桌面长10分米,宽7分米。
按图所示摆放,她的学习桌离东面墙的距离还剩()。
A.2分米B.20分米C.23分米D.30分米7.(2020·辽宁二年级专题练习)汽车每时行驶约80()。
A.分米B.米C.千米8.(2020·辽宁二年级期中)10枚硬币的厚度约是1()。
A.厘米B.分米C.毫米9.(2019·辽宁二年级期中)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测量操场的长和宽一般选用(_____)作单位,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般选用(_____)作单位.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10.(2019·辽宁二年级单元测试)—只蜗牛先向前爬了30毫米,接着向后爬了60毫米,最后向前爬了20毫米才停了下来。
这时蜗牛停在起点的(_____)面,与起点的距离是(_____)毫米。
A.前B.后C.10 D.2011.(2020·山西二年级期末)一条绳子,比5分米长得多,比1米短一些,这条绳子的长度是()厘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解读一、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度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
针对本单元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4个小点:(一)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二)使学生理解与把握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对测量结果有很好的感悟(三)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恰当地选择度量单位、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四)重视估测及其简单应用估测或估计是《课程标准(2011年版)》突出强调的内容。
二、本单元在学段、本领域的地位作用,编排特点《测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长短”,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之上,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本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根据测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结合儿童学习测量过程的观察与研究,有效的测量长度的教学可以参照“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单位测量”的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顺序有助于引导学生对测量本质、标准长度单位和测量结果的理解。
因此,教科书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的测量活动,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积累基本的与测量活动相关的活动经验。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丰富了对测量工具、测量手段和实际测量结果的认识,同时切实体会到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操作和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对它们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现实材料做支撑。
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目录二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二年级数学测量学习方法二年级数学测量学习技巧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1、1米21厘米=( )厘米 53厘米-18厘米=( )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 )米( )厘米。
3、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测量引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条长20厘米的尺子,并开启这节课的主题:“长度测量”。
老师问学生们,有没有想过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测量长度吧。
引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发散一下,问问学生们有没有使用尺子、卷尺、尺、尺码这些工具。
接着问问学生们,他们是否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
教学重点:一、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和换算。
长20厘米的尺子是什么意思呢?在测量长度时,我们把长度的数量分为许多等分,每一个等分的长度就叫做长度的一个单位。
使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并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计算它们的差别。
选取一个等分长度,确定一个长度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关系。
1千米= 1000米1米= 100分米1分米= 10厘米换句话说,1千米等于1000米,1米等于10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这是我们常用的长度换算。
现在,老师给学生们展示一张图,上面有不同长度物体的图片。
要求学生们使用尺子测量图片上的物体长度,并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然后计算它们的长度差异。
让学生们用上述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二、认识最大量程、读数以及测量误差。
老师从一个实际例子来讲述最大量程是什么。
例如,一条尺子最长可以测量100厘米,这条尺子的最大量程就是100厘米。
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数个实例,并问学生这些尺子的最大量程是多少。
接着要讲解读数的方法。
使用尺子去测量一段长度时,读数就是指这段长度占据尺子上的哪几个刻度。
请学生使用尺子来测量出不同长度的图片上物体大小,并向老师报告长度的单位和读数。
此外,老师也需要告诉学生,在使用测量工具时可能会出现误差,这就是测量误差。
误差的大小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工具的准确度、人的眼力等。
三、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掌握了长度单位以及换算方法后,我们现在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长度计算。
老师要求学生使用加、减法混合计算方法来解决下列问题:例子1:我们有一条3米的绳子,现在要将它分成5段,每一段长度相等,那么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多少?例子2:长方形的长是7米,宽是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们在进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度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评必刷卷第6章《测量》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B卷总分得分A 卷基础训练(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2020·辽宁·二年级期末)露露的手臂伸直后,两手之间的长度约是().A.120米B.12厘米C.120厘米【答案】C2.(2021·北京市平谷区二年级期末)我们的教室的高度大约是()A.4米B.10米C.4分米【答案】A3.(2021·全国·二年级单元测试)淘气家离动物园有120米远,周末他想去动物园,请你为他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A.步行B.乘火车C.乘飞机【答案】A4.(2021·辽宁·二年级期末)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要把()对准物体的左端。
A.0刻度B.尺子最左端C.1刻度【答案】A5.(2021·四川成都·二年级期末)下图中的这只铅笔长()厘米。
A.4 B.3 C.2【答案】B6.(2021·福建南安·二年级期末)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把剪刀长13米B.淘气走一步大约是30米C.100厘米比1米长D.课桌高是80厘米【答案】D7.(2021·全国·二年级单元测试)下面哪条线的长度正好是3厘米。
()A.B.C.【答案】C8.(2020·辽宁·二年级期中)1米的木棒同100厘米的铁丝相比,()。
A.1米的木棒更长些B.100厘米的铁丝更长些C.它们同样长【答案】C9.(2021·辽宁·二年级期末)两条彩带,一条长58厘米,另一条长42厘米,两条一共长()。
A.50厘米B.1米C.10米【答案】B10.(2020·辽宁·二年级专题练习)把一根12米长的绳子对折两次后,每段长()米。
A.6 B.3 C.4【答案】B【分析】把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平均分成2段,再对折一次就平均分成4段,由此用绳子长度除以平均分的段数即可求出每段的长度。
4测量
项目内容
1.填一填。
1米=( )厘米40厘米=( )分米
2.估一估,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少米。
(1)估一估。
教室的长和宽比较长,用“米”估计比较简便。
先确定1米的长度,然后用这个标准看看教室的长和宽能有几个这样的标准。
(2)量一量。
①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工具是卷尺。
看一下卷尺的最大长度是几米。
②从卷尺的0刻度开始量,用最大长度量,量几次就把几个最大长度相加。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 )。
4.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宽60( ) 长1( ) 长28( )
5.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对的画“ ”,错的画“✕”。
把错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数学书长26米。
( )
(2)灯管长50厘米。
( )
(3)房子高3厘米。
( )
(4)字典厚6米。
( )
(5)大树高8米。
( )
(6)教室长10厘米。
( )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直尺和卷尺一个。
知识准备:米和厘米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1004
2.略
3.卷尺
4.cm cm m
5.(1)✕厘米(2) (3)✕米
(4)✕厘米(5) (6)✕米。
2020 小学二年级数学单元《测量》
(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2)1 米=100 厘米 ,可以写成()。
( 3)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或()作单位。
(4)测量跳绳的长度、门的高度 ,可以用()作单位 ,测量开关盒的宽度、铅笔盒的
长度可以用()作单位。
(5)手掌的长度大约是()分米。
(6)儿童乘坐火车时 ,身高达到()厘米时需要买票。
(7)我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厘米。
(8)我的橡皮厚度大约是()厘米。
(9)电灯开关盒边的长度大约是()分米。
(10)我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
(11)课桌的宽大约是()个数学书的长度。
(12)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铅笔的一端对着直尺的“ 0”刻度 ,另一端对着“ 9”,
这支铅笔的长是()厘米。
2.在这把直尺上画一条长4cm 的线段。
3.在括号里填上 cm、dm 或者 m。
数学课本长 24()单元门高2()矿泉水瓶高22()
小孩身高130()树高8()铅笔盒长24()学校旗杆高16()我的身高大约是130()跳绳的长度大约是2()我的小床长2
()
4.判断
( 1 )课桌高约70 分米。
()( 2 )我比妈妈矮40 厘米。
()
( 3)一座 7层楼高约 23米。
()( 4)汽车每小时行60 厘米。
()
(5)旗杆高 16 米。
()(6)笛子长 40 分米。
()
(7)茶几长 130 分米。
()
5.我会换
1米=()厘米 3 米=()厘米9 米=()厘米800 厘米 =()米100 厘米 =()米 5 米=()厘米 2 米=()分米()厘米 =3 分米90 厘米 =()分米()米 =50 分米
30cm + 20cm =()cm18cm + 30cm =()cm
5m -40dm =()m3m + 20dm =()m
6.我会比较 :
在○里填上“>”“﹤”或“=”
1m○100cm8cm○8dm32cm○3dm
3cm○3m5cm○50cm79dm○80dm
7.( 1).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米30厘米6分米70厘米4分米
(2)将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27cm 7m 7dm50cm6m
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跳皮筋 ,两条 6 米长的皮筋绑在一起 ,接头处长 20 分米 ,接在一起的皮筋有多长?爸爸拿一根 4 米长的竹竿测量鱼塘的深度,露出水面的竹竿长 1 米,鱼塘水深几米?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