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简版)
- 格式:ppt
- 大小:483.00 KB
- 文档页数:32
散文阅读热点题型及答题技巧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常见题型: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要点:1、尽可能利用原文词语;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关键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常见题型:(1)线索。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2)顺序。
考题形式:①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②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方法:(1)如何找线索。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温馨提示:根据散文中心的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2)怎样把握顺序。
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
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
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
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
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品味语言常见题型: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
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1)字词含义。
考题形式:让你根据语境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方法:(1)在品味词语含义及作用时,要结合语境,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推知其语境义和表达作用.1、词语本意+句意+表达情感 2、修辞+修辞作用+表达情感(2)品味句子含义及作用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结构上的作用。
散文的阅读题型和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形式自由、主题广泛的文体,阅读散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有以下几种。
1.主旨题。
考查散文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阅读时要重点抓住散文的主线思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答题时,可以通过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重复出现的关键词或主题词等来确定散文的主旨。
2.主题思想题。
考查散文的深层思想或主题。
阅读时要注意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心理活动,以及与社会、人生等大题材相关的主题思想。
答题时,可以根据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词语的含义等来推测作者的主题思想。
3.推理题。
考查根据散文中的细节和线索进行推理和判断。
阅读时要注重细节,留意作者的描述和描写,细致分析散文的内容和情节,从而进行合理的推理。
答题时,可以根据散文的内容进行推断,或者根据散文的情节进一步展开思考。
4.归纳总结题。
考查对散文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概括能力。
阅读时要抓住散文的关键信息,确定重点,理顺散文的线索和逻辑。
答题时,可以根据散文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或者归纳出散文的主要观点和主题。
可以将散文的重要内容以提纲或大纲的形式呈现出来。
5.对比题。
考查对散文中不同观点、情感或表达方式的对比和分析能力。
阅读时要留意散文中的不同观点和情感,对比和比较不同情节之间的异同。
答题时,可以通过列出不同观点的对称性、使用对比词语来表达散文中的区别、使用对比手法来分析散文的优缺点等方式进行回答。
阅读散文时,除了注意题目的考点和要求外,还要注重整体的把握、细节的理解和归纳总结等能力。
同时,灵活运用一些阅读技巧,如标注关键词、划线重点句、段落划分等,有助于更深入有效地理解散文的内涵和意义。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运用散文语言进行叙述的文学形式,旨在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考查学生对于文本理解和思辨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散文阅读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词语理解题词语理解题要求读者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并运用生词和词组。
在回答此类题型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上下文:学生需要结合句子前后的语境,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整体意思,这样才能确保对词语的理解准确无误。
2. 掌握常用词义:学生应熟悉常见的词义,如词语的基本义项、引申义和比喻义等,以便对难词进行准确的理解。
3. 使用词表和上下文线索:在解读生词时,可以参考词表和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尽量推测生词的意思。
二、意义理解题意义理解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细节和大意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情感和主题。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意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把握文章的大体内容和脉络,找出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理解段落的观点:每个段落通常都有一个主题句,该句明确表达出段落的核心观点,通过理解主题句,可以对段落的意义进行准确理解。
3.运用上下文分析:通过上下文提供的线索,包括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来推断出生词或短语的意思。
三、段意理解题段意理解题要求学生理解并概括段落的基本内容。
在回答此类题型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注重段落的主题句:主题句是段落的核心句,通过理解主题句可以快速把握段落的重点。
2.分析段落的逻辑关系:段落中的句子和句子之间通常存在着明确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对比关系等。
通过分析这些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段落的含义。
3.全面了解段落信息: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应通读整个段落,以便对段落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四、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要求学生根据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整体把握文章: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主题与脉络,明确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题型及解题思路•一、思路结构类试题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
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
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3.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4.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或在开头,或在中间〕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1.全文内容要点概括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
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
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
语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阅读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散文阅读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它能够培养我们的语感、修炼我们的情操。
在散文阅读中,不同的题型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散文阅读题型,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一、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是考查我们对整篇散文的把握和概括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首先要综合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并能准确地将其表达出来。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整体把握: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脉络,找出主题句或者主旨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注意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我们需要理解每个段落的重点,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
3.主题归纳:将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整合成整篇文章的主题,即可准确回答主旨大意题。
二、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是考查我们对散文细节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并能够准确找出相关的细节。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通读全文,关注每个细节的描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标记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将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行标记,方便我们回答问题时快速定位。
3.沉淀细节:抓住文章中的关键细节,并进行分类和归纳,帮助我们准确回答细节理解题。
三、观点态度题观点态度题是考查我们对文章观点和态度的理解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透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依据。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几点:1.把握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表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2.寻找依据:在文章中寻找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表现,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具体事例等。
3.理性判断:根据文章的整体语境和逻辑关系,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比喻和象征题比喻和象征题是考查我们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我们需要仔细理解比喻和象征的含义,并能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例子。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②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运用……手法,描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2)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④照应上文的…内容、转换话题。
⑤或衬托作用(在行文中为了彰显叙述主体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具有衬托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3)结尾:①升华感情;②点明中心,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或含蓄的表明主旨(往往借助象征性的景物描写)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1、常见题型1)文章的主线思路是什么?请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
或者除了以某个主题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
2)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3)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文章的特点?4)为什么从这里开始写?为什么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个内容?2、解题思路: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按照先后顺序组合层意。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1)时间上组织材料;2)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3)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4)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5)由实到虚,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1)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2)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
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
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推荐5篇)第一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题型归纳文学类阅读总体建议: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
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
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
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
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散文思路:缘起——描述——联想——感悟一、散文的主要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二、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1.树立主题意识2.树立整体意识3.树立思路意识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4.树立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
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1.概述1.1 简介在散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包括主旨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词语理解题、作者态度题和修辞手法题等。
1.2 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型,有一些应对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2.主旨题2.1 题目特点主旨题要求读者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2.2 解题方法-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核心内容。
- 其次,注意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可以找到关键信息。
- 最后,结合文章的语气、观点以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等,进行推测和判断。
3.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要求读者根据文中具体的细节信息做出判断。
3.2 解题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和相关段落,找出需要关注的细节。
- 其次,将题目和段落进行对照,找到相应的细节信息。
- 最后,根据细节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
4.推理判断题4.1 题目特点推理判断题要求读者通过推理和归纳,从文中暗示的信息中做出判断。
4.2 解题方法- 首先,综合考虑文中提供的信息和推理过程,进行推理判断。
- 其次,注意文章中的转折、因果关系和隐含意义等线索信息。
- 最后,根据推理的逻辑和文章的整体意思,选择正确答案。
5.词语理解题词语理解题要求读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5.2 解题方法- 首先,仔细阅读上下文,了解词语所处的语境。
- 其次,根据语境、词性和词义等特征,推测词语的意思。
- 最后,选择与上下文语境相符的词义作为答案。
6.作者态度题6.1 题目特点作者态度题要求读者根据作者的观点、语气和修辞手法等判断作者的态度。
6.2 解题方法- 首先,分析文章中作者表达观点和态度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等线索。
- 其次,注意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色彩等,推断作者的态度。
- 最后,根据推断的作者态度,选择正确答案。
7.修辞手法题修辞手法题要求读者根据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目的和效果。
7.2 解题方法- 首先,分析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
散文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散文)是一种抒发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散文题型(总结)及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散文阅读理解技巧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悟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进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
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化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经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经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化体会文章内容。
散文阅读理解怎么答散文结构作用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比如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1、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2、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3、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一、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二、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三、概括文章主题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2、方法(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
(若是比喻句,找出本体代入句中;)(2)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即感受词句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回答时注意紧扣文章或段落中心。
)(3)如果句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先弄清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根据这种修辞的特征、功能,结合具体语境,琢磨句子的含义。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一、题目设题类1.题目的含义答题格式(思路):表层含义是……,深层含义是……,(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暗示)揭示了……的主旨。
2.题目的作用答题格式(思路):内容上的作用,即题目含义(答题格式(思路)同上);结构上的作用,是否是线索。
3.为文章拟一个题目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4.寻找线索答题格式(思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标题(2)文中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抒情议论语句(4)作者思想感情(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二、情节设题类1.概括全篇情节答题格式(思路):人物+事件(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小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记叙文)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题格式(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提示性填空;只有几个空,没有任何提示。
三、人物形象设题类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答题格式(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评价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答题格式(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