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第二章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6.06 MB
- 文档页数:7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生态旅游强调在旅游活动中保护自然环境,尊重当地文化,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本文旨在概述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探讨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实践模式、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旨在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概述部分,本文将首先介绍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明确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区别。
然后,将回顾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分析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背景和发展现状。
接着,本文将重点梳理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生态旅游的理论框架、目的地选择、游客行为、环境影响、社区参与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异同点,本文旨在揭示生态旅游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本文将展望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进展和现状,为深入研究和实践生态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生态旅游的定义与发展背景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强调对自然和文化环境的尊重与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近十几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对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追求,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旅游的定义涵盖了多个方面。
从地理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区域,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
在旅游方式上,生态旅游强调对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体验,倡导游客以非破坏性的方式进行游览,如徒步、观鸟、摄影等。
生态旅游还注重与当地社区的互动,鼓励游客参与当地的文化活动,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文化交流与融合。
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主要受到全球环境问题和旅游业发展趋势的影响。
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作者:————————————————————————————————日期: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相关理论基础毋茜杨哲张子俨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如何可持续的运用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实现当地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课题。
本文运用相关文献搜集的方法,分析总结出生态旅游一些相关的重要理论基础,以期对生态旅游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性借鉴。
一、理论基础(一)可持续发展1、经济社会背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上个世纪,世界经济呈现出有史以来最好的状态,从1950年到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了6倍”。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口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预计到2050年,人口将达到96亿。
这种改变会导致很多资源供应不足。
然而,这些问题不能完全被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解决。
现实是,我们已经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破坏了环境和生态。
截止到2002年,人类已经消耗了50亿吨的自然资源,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到2020年,我们将需要80亿吨的自然资源。
在2030年我们对能源的需求将比现在高出50%。
如果每个人利用资源的方式不改变,我们将至少需要三个地球,但不可改变的是,我们却只有一个地球。
因此,如何能够在不牺牲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实现长期经济发展,既能够适应当前的资源需要而又不损害未来的需求,这个课题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2、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长期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保持平衡的发展方式,我们称作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目标,它还是人类发展尤为重要的方法。
很多机构已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则。
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提出至今已经有几个世纪了,但直到1987年,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才定义可持续发展为“以不损害后代的需求而适应当前的需求”(Our Common Future, 1987, p. 43)。
生态旅游的科学理论及可持续发展实践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其目的是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并提供经济和社会福利。
生态旅游的科学理论主要包括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社会文化和经济观念等方面,并通过实践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可持续性是生态旅游的核心理论。
可持续性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需求。
生态旅游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遵循永续经营原则,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以确保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生态系统理论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理论是对地球上生物群落、环境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旅游行业应该尊重、保护和维护这些生态系统。
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社会文化观念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理论之一、生态旅游应尊重当地社区和文化,避免对当地传统和价值观的侵害。
旅游活动应该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机会,促进当地社区的繁荣。
同时,旅游业应重视社会责任,通过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经济观念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理念。
生态旅游应该通过提供具有经济效益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需要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和有效的管理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旅游活动中平衡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实践是生态旅游理论的实际应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实践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制定和实施旅游规划和管理计划,确保旅游活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游客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此外,鼓励旅游企业与当地居民和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当地居民的经济和社会参与,共同分享旅游发展的利益。
总之,生态旅游的科学理论及可持续发展实践是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遵循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社会文化和经济观念,以及实施规划和管理措施、加强环境教育和培训,生态旅游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生态旅游总复习1.生态旅游的概念、理念及理论基础2.生态旅游审美3.生态旅游者总结国内外相关生态旅游者的论述,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定义。
对生态旅游者众多的概念进行归纳,得出其概念中的四个公共认同点:一种强调合作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和学习是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要素;生态旅游应具有可持续性。
广义的生态旅游者指的是到生态旅游区的所有游客。
这类界定具有统计上的可操作性,但只是对旅游者行为现象的部分概括,并不能真正体现生态旅游的内涵;狭义的生态旅游者,仅指来到生态旅游区的对环保与经济发展负有一定责任的那部分游客。
本文就生态旅游者的制定、特征进行分析。
4.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5.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指凡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光的自然事物和具有生态文化涵义的人文事物,或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并对游客起到教育反思作用的其它客观事物。
“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概念,它既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回归自然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客体,又是一个发展生态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生态旅游资源是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吸引物,满足生态旅游者生态体验的、具有生态化物质的总称。
杨桂华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指以生态美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为旅游业利用,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客体,其内涵包括4个基本点:吸引功能、效益功能、客体属性、保护需要。
6.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时尚,一、世界自然联盟专家墨西哥的谢·贝洛斯·拉斯喀瑞,1988年,给出了定义,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形式,旅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旖旎的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生态旅游的理论和实践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形式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那么,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的理论和实践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是以旅游为手段,通过对自然、生态和文化景观进行观赏、体验、学习、交流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以促进自然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从生态旅游的定义来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既要让游客获得舒适愉悦的旅游体验,又要不破坏自然环境和文化传承。
这一点对于广大游客和旅游从业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生态旅游的最显著特点是以生态为核心,融合了自然、生态和文化景观,是一种旅游和自然保护的结合体。
其次,生态旅游的目的是多元化的,除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再次,生态旅游的活动方式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观光、休闲之外,还有诸如森林浴、徒步登山、滑雪等运动型活动,可以在草原、森林、湖泊等不同环境中开展;此外,生态旅游的参与人群也不限于年龄、性别和职业等因素,只要有对大自然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兴趣,都可以参与其中。
三、生态旅游的实践案例1、乐山大佛景区乐山大佛景区是四川省最大的旅游景区之一,由乐山大佛、报国寺、乌尤洞、凌云门、峨眉山等著名景点组成。
其中,峨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和历史资源,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近年来,峨眉山风景区也在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实行限流措施,加强景区管理,并且推广当地的生态农业和生态餐饮,力争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相处。
2、黄山风景区黄山风景区是世界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
黄山以奇险陡峭、云海日出和四季景色变幻著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在保护、开发和利用黄山旅游资源的过程中,黄山风景区管理局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采取生态旅游的方式,引导游客从传统旅游模式向文化、科学、环保、自然体验、人文关怀等方向转变。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旅游产生一、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一)空气不洁(二)水体污染——水质不净(三)食品不绿(四)噪音污染(五)垃圾围城二、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一)此起彼伏的“环境公害事件1.水俣病事件2.米糠油事件3.马斯河谷事件4.痛痛病事件5.伦敦烟雾事件6.多诺拉事件(二)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保护自然1.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
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
2.对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考•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号召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奋斗3.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行动——绿色运动•一些关心人类目前对地球造成破坏的人组成不同的团体,争取施行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
4.绿色消费潮•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三、传统大众旅游的反思(一)传统旅游观的反思传统的旅游存在的不足:1、旅游管理不当:景区的超负荷、旅游设施安置不当2、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践踏、折枝、乱扔垃圾、乱投喂动物、乱写乱画、乱蹬攀(二)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例如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蓬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对象的影响降至最低。
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组织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建成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