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土地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35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特点和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分布及人与土地的矛盾。
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三维目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空白中国轮廓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民以食为天”、“食在广东”(图片展示)发菜、农民挖发菜、荒漠化、沙尘暴(教师)这都是吃“惹出来”的祸。
人类的一些不合理行为使孕育我们的大地伤痕累累。
是可再生资源的土地资源是否能经受我们人类的“折磨”,源源不断地满足我们人类不断的需求?除了刚才所见的不合理行为,还有哪些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现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
(教师)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华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对土地不断开发利用,慢慢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地。
(图片展示)耕地、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图片(教师对不同图片进行解说,让学生直观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地给我们人类不同的贡献)(学生活动1)认识不同的土地类型(板书展示知识结构)(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四类,并学会了如何来判断土地的利用。
下面我们来学习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板书)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师)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家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评价出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课件展示)材料一:我国国土辽阔,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教师)从材料一,可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学生)土地特点: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中国的土地资源导入:同学们,你们使用过支付宝吗?知道里面有一个公益项目叫“蚂蚁森林”吗?人们可以通过低碳行为积攒“绿色能量”来认领保护地或种树。
这节课就让我们化身为“土地小卫士”,学习《中国的土地资源》,开启土地保护之旅吧!新课讲授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环节一:初识保护地——赞土地,知用途土地是山川之根,是万物之本。
下面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视频,大家通过视频来了解土地的用途。
(视频《大地之声》)过渡:我们通过视频感受到了四季流转之美,了解到了土地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那么土地资源又包括哪些类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保护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类型。
环节二:走近保护地——认土地,知类型1、读图,猜猜它们属于什么类型的土地资源?答:草地、林地、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
结合图片和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类型齐全。
过渡:虽然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是这些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之间的比重又存在很大的差异!2、读下图,描述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重点观察草地、林地、耕地难以利用地的比例)结论:草地面积较广,比重大,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难以利用土地比重大。
过渡:为什么我国各种土地资源的比重会呈现如此大的差异呢?(提示:受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环节三:认领保护地——看分布,析差异【合作探究1】讨论环节(5分钟)(将全班分成四大组,组长可以下座位收集信息;最后一分钟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学案相应的表格里面。
)1、请对照书本67页图3-12,说出你们认领的保护地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土地资源?2、介绍该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分布原因。
(提示:结合地形与气候请各组代表上台,介绍本组保护地是属于哪种土地类型,并说出它的分布规律及分布原因。
教师补充: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由分布,析差异:东部季风区:耕地、林地为主(平原丘陵地形为主、气候雨热同期)西北内陆:草地、荒漠为主(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气候干旱)青藏高原区:草地、荒漠为主(高寒)过渡: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四个环节:环节四:守护保护地——忧土地,话对策过渡: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除了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土地资源的重要性,还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中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中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
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林地亿亩,占%,草地43亿亩,占%,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内陆水域亿亩,占%,宜农宜林荒地约亿亩,占%。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世界人均耕地公顷,中国人均仅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公顷,中国为公顷。
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中国已解决了世界 1/5人口的温饱问题,但也应注意到,中国非农业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土地的人口压力将愈来愈大。
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中国地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其中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合计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温度条件比较优越。
从东到西又可分为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半湿润地区(占土地面积%)、半干旱地区(占土地面积%)、干旱地区(占土地面积%)。
又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各类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区域差异明显,为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开发利用的。
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戈壁占%,石质裸岩占%,冰川与永久积雪占%,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
此外,还有一部分土地质量较差。
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盐碱地占%,水土流失地占%,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各类低产地合计亿亩。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土地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2. 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可持续发展等。
3. 中国土地资源面临的挑战:耕地减少、污染、城市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原则和政策、面临的挑战。
2. 教学难点: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原则和政策、面临的挑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阐述土地资源的利用原则和政策,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土地资源保护的资料,加深对土地资源利用原则和政策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土地资源基本情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地理教科书》、《中国土地资源》等专业书籍。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土地资源类型及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2.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 难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2. 结合地图、图片、实例等,进行生动讲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土地资源的类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功能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土地资源问题。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2. 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3. 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2. 难点: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分析。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 利用互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3.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土地资源保护的最佳实践。
九、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前节课的内容,引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2. 案例分析:介绍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如过度开发、土地荒漠化等,让学生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法律法规讲解:讲解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法律框架下的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实践案例,探讨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
2.在地图上指出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3.知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1.树立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
2.知道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1.“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2.理解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如何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各地土地资源的水、光、热、土配合状况。
疑点:如何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
【教学安排】1课时【方法和过程】应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掌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复习提问〗1. 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哪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中国土地资源。
讲一讲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并问: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人口多,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板书:人多地少通过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清下列内容:学生观察分析3-10。
①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面积不到中国1/3,人口比中国略少,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国多山区,平原仅占12%;而美国平原占1/2以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土地资源约是中国的6倍;印度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耕地占一半,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倍。
②学生计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草地世界(60℅)林地世界(25℅)③通过计算草地、林地占世界的百分数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