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区域地理 第3单元 第10讲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7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达标训练(第1课时)1.2021年12月26日,随着兰州到乌鲁木齐高速铁路的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已经全程高速。
兰新高铁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千米。
据此完成问题:关于兰新高铁说法正确的是()A.途经我国人口稠密地区B.途经甘肃的行政中心西宁C.途经四川盆地D.推进了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A.干旱B.湿润C.寒冷D.湿热3.小明从呼和浩特去乌鲁木齐看到植被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B.热量C.降水D.生产活动4.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往西的植被变化大致表现为()A.森林→草原→荒漠B.荒漠→森林→草原C.森林→荒漠→草原D.草原→森林→荒漠5.不符合我国“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少”这一分布规律的是()A.水资源的分布B.人口的分布C.降水的分布D.太阳辐射热量的分布6.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湿润B.半湿润C.半干旱D.干旱7.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草原8.关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B.欧洲西部热带农产品种类丰富,多分布在地中海沿岸C.青藏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小麦D.东南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柑橘产量居世界首位9.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干旱原因的是()A.纬度位置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C.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D.深居内陆,距海较远10.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A.深居内陆B.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C.太阳辐射强D.降水少11.图1是西北地区略图,图2是塔里木盆地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西北地区一半以上的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且蒸发量大,因此,成为本区最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同步练习第一课时某大学生骑自行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线路的旅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该同学旅行的目的地位于我国的( )A.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2. 该同学骑行至呼和浩特时,看到体现当地风俗习惯的活动是( )A. B. C. D.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的环境景观是( )A. 南方丘陵地区B. 西北沙漠地区C. 北方山区D. 西北草原地区4.下图为大兴安岭东西两侧的地形剖面示意图,①②③地的自然景观依次可能为( )A. 荒漠-草原-荒漠草原B. 草原-荒漠-荒漠草原C. 荒漠草原-草原-荒漠D.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5.下列四幅景观图位于西北地区的是( )A. B.C. D.6.干旱是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下列内容与此无关的是()A.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B.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C. 河流很少,且多为内流河D. 以平原为主,多水田下面是新疆人们赞美自己家乡的一段歌词:“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 当人们为“戈壁沙滩变良田”而喜悦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防止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荒漠化②土壤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9.将新疆塔里木盆地丰富的能源通过管道输送到东部地区的重点工程是( )A. 西气东输B. 青藏铁路C. 西电东送D. 南水北调综合题10.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①,②。
矿产及地:,④。
(2)山脉A ,B ,其中发展山地牧业的是。
(3)C北侧有著名的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4)D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5)河西走廊是历代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部分,现为西北地区的主要农业区,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的冰雪融水。
(6)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有许多著名的乳制品企业集团,该地区乳制品业发达的原因是。
中国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选择题下图地处我国新疆某地,L湖原为淡水湖,近年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东部沿岸几乎没有。
读图回答1~2题。
) (1.湖泊周围浅滩,面积较小的是.南岸和西岸BA.东岸和南岸.北岸和东岸DC.西岸和北岸) 2.影响湖泊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的最小因素是( B.沿岸坡度A.湖水盐度D.主导风向C.土壤肥力题,图中湖泊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线即等高线,其疏密程度反映该第12.【解析】1~题,湖泊东地地势陡缓,湖泊东岸和南岸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陡,因此浅滩面积较小。
第2部坡度陡、湖水深,不适宜芦苇生存,因此芦苇面积小;湖泊西岸坡度缓,有河流注入,盐影响较大。
D、B、度小,沉积物丰富,土壤肥力高,适宜芦苇生存,因此西岸芦苇面积大。
A 。
C影响小,选D 风向与芦苇生长关系不大2.D1.A【答案】年间,20092001年~下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
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4题。
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3~50湖面扩张超过) 3.纳木错湖地处( .高原B.山地A .丘陵D C.平原) (4.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A.降水增多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全球气候变暖C .湖泊下陷D米以上且等高线稀疏,结5 000第3题,读图可知,大部分地区海拔在【解析】~34.题,读图可知,湖泊西北部和西南部合海拔根据经纬度定位可知该地只能在青藏高原。
第4多米,由此可判断纳木错湖泊的主要补给是由0005 有两条河流注入湖泊,加上此处海拔达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补给,因此湖泊面积不断扩张是由于融雪增加,融雪增加是因为气温上升。
【答案】 3.B 4.C下图是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②等值线的数值是()A.50 B.400C.200 D.8006.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5~6.【解析】第5题,②处位于祁连山的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大于周边地区,结合与之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应为400 mm。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达标(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下列几组地形是西北地区地形的是[ ] A.天山、秦岭、阴山、四川盆地B.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秦岭、大兴安岭C.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D.天山、阿尔泰山、阴山、塔里木盆地2.下列几组组合是关于西北干旱气候的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b.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c.气候干旱d.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e.深居内陆,距海遥远3.小明乘火车从呼和浩特出发到乌鲁木齐去旅游,他在旅途中能见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草原、荒漠、森林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森林、草原、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4.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B.喜马拉雅山C.天山D.青藏高原5.青藏高原耕作业主要分布在[ ] A.海拔较低的河谷谷地B.山地、高原中水源条件较好的河谷、绿洲地区C.绿洲分布区D.高原土壤条件好的草原区6.西北地区农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 ] A.当地以肉食为主的生活习俗B.降水较少,草场广布C.发展畜牧业能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D.当地拥有许多优良的畜牧品种7.下列区域中是青稞生产区的是[ ]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西北地区(二)连线题请用直线将我国主要牧场(地区)与其特有的畜种连接起来:A.内蒙古温带草原牧场a.细毛羊B.新疆山地牧场b.滩羊C.宁夏平原c.牦牛、藏绵羊D.青藏高寒牧场d.三河牛、三河马提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西北地区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水源及灌溉条件较好的绿洲、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植被因素D.土壤因素2.下列结果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势特点造成的是[ ] A.这里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B.这里拥有面积广阔的耕地C.这里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D.这里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3.在我国同一纬度的甲、乙两地气候差别很大,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判断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因素B.地势高低因素C.寒潮影响因素D.台风影响因素4.下列几组关于民居——蒙古包(或毡房)与生产方式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蒙古包(或毡房)适合于游牧畜牧业生产方式B.蒙古包(或毡房)适合于养殖畜牧业生产方式C.蒙古包(或毡房)适合于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生产方式D.蒙古包(或毡房)适合于高寒地区的畜牧业生产方式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以下区域最合适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B.山东丘陵地区C.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D.塔里木河下游地区(二)读图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河流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以上河流中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的是:________(填字母);最长的内流河是:________(填字母)。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1课时西北地区1.关于西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整个自然区均属于内流区域B.地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C.整个自然区都属于非季风区D.是我国陆地边界最长的地区读图,回答2~4题:2.图中甲所在的地形区是( A )A.塔里木盆地B.四川盆地C.准噶尔盆地D.云贵高原3.图中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C )A.地形因素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我国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B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②深居内陆,加之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③②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5~6题:5.图中有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它是( B )A.茶马古道B.河西走廊C.梅岭古道D.九省通衢6.该要道最主要的特色农业是( D )A.水田农业B.旱作农业C.河谷农业D.绿洲农业7.下列矿产地与其主要矿产的组合,正确的是( A )A.白云鄂博—稀土B.甘肃金昌—钨C.克拉玛依—煤炭D.霍林河—石油8.(2021烟台)对图中绿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绿洲成片连在一起B.绿洲多分布在山麓或河流沿岸C.绿洲水源多来自山地冰雪融水D.绿洲是该地区重要的农业区读图,回答9~10题:9.西北地区的人口和城镇的分布特点是( D )A.多呈放射状分布B.多呈方格状分布C.多呈圆圈状分布D.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10.图中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号称“塞外江南”,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区,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 )A.黄河B.大气降水C.塔里木河D.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11.暑期时,某旅行社推出了从锡林郭勒经河西走廊到吐鲁番盆地的旅游线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条旅游线路全部穿行在西北地区(区域),所经之地的年降水量基本都在400 毫米以下,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
WORD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中国地理练习题——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练习参考答案1-5 ABDCC 6-12 ABADBDA13.(17分)(1)水源(1分)土地沙漠化(1分)土壤盐碱化(1分)(2)内蒙古中西部(1分)自然原因: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干旱,多大风天气;(1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
(1分)(3)兰州以下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而且少支流汇入(2分);沿途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水灌溉,耗水量大;(1分)沿岸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
(1分)(4)水土流失(1分)自然原因: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多暴雨;(2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等。
(2分)(5)全流域统一规划,节约用水,防治污染。
(2分)(6)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大风日数多。
人为原因: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14.⑴大兴安岭东北-西南地势第二、三阶梯(或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等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或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内流区与外流区⑵温带大陆性气候湿润地区⑶ A温带森林 B温带草原 C温带荒漠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逐步减少⑷引黄灌溉(有灌溉水源) ABD⑸第一产业下降,第二产业大幅上升(第三产业略有下降)⑹ B ⑺ A15.⑴喜马拉雅山印度洋⑵青稞有利条件: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平坦。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
⑶图中峡谷地区为雅鲁藏布大峡谷,这里是西南暖湿气流进入青藏高原腹地的重要水汽通道,西南季风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
⑷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16、(1)西宁拉萨格尔木拉萨;滇藏铁路: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多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工程难度大。
青藏铁路:位于青藏高原,地势平坦,工程难度较小,工期短,且已修建一期工程。
2020年高二地理下学期专题训练:中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 居民生活B. 工矿建设C. 交通建设D. 农业生产2. 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②④【答案】1. D 2. B【解析】1. 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农业生产,耕地扩大,破坏地表植被,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荒漠化,D错。
居民生活、工矿建设、交通建设不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A、B、C错。
2. 图示地区土地荒漠化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活动,所以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①对。
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保护生态环境,②对。
在沙漠地区水资源缺乏,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③错。
区域水源短缺,不适宜扩大水稻种植面积,④错。
B对,A、C、D错。
河套灌区位于阴山与黄河之间,是引黄河水灌溉形成的农业区。
黄河水经农田灌溉后流入乌梁素海占其入湖水量的79.7%,而湖泊水体的减少主要是乌梁素海泄水闸排入黄河以及水体蒸发等。
下图为河套灌区地形图和乌梁素海面积及明水面积变化示意图(明水面积即无水生植物被覆盖的水域),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图中所示阴山地区的地理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 山顶终年积雪B. 山地北侧河流最终可入北冰洋,南侧河流最终可入太平洋C. 北坡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南坡受流水侵蚀作用强D. 山地北麓为温带草原带,南麓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 根据图文资料,关于乌梁素海湖泊面积变化原因可能是①为减轻凌汛大量蓄水②泥沙淤积③湖泊水体富营养化④过量灌溉后过量排放入湖使湖水增多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答案】3. C 4. C【解析】3. 据左图可知,阴山以北为沙漠,风力作用强,以南为河套平原,流水作用强。
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
读图完成1、2题。
1.马帮运输是滇、藏、川之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B.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D.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2.在建设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其原因是()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③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④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1选D,2选D。
第1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山高谷深,道路建设困难;当地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影响道路建设;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
第2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
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4.图中河流()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C.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解析】3选C,4选C。
第3题,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
第3单元第10讲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2014·西安模拟)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2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
2.有关森林的砍伐导致的环境变化,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物种资源减少
B.水土流失加重
C.全球变暖
D.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增加
答案:1.C 2.D
解析: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环境功能。
第1题,“三北”防护林主要针对我国北方地区的荒漠化扩展,故其主要功能为防风固沙。
第2题,森林减少,则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则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储量减少。
(2014·安徽省合肥八中月考)读某区域图,回答3~5题。
3.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风力侵蚀作用强
D.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4.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分别是( )
A.地下水、夏季B.冰雪融水、冬季
C.冰雪融水、夏季D.地下水、秋季
5.下列有关该地区农业与农产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用水少,单产高
B.瓜果、蔬菜含糖量特别高
C.土壤贫瘠是制约因素
D.农作物分布在山坡地区
答案:3.D 4.C 5.B
解析:本题组借一副区域图和一副湖泊水位变化图,考查西北地区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农业生产。
第3题,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到消失,正是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生动体现,其成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即: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
D项正确。
第4题,该地区属于内流区,大气降水较少,且N湖的水位夏季(7月份)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因素:潜水位的高低、蒸发量的大小,M绿洲潜水位夏季最高,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易在表层集聚,故土壤盐碱化严重。
C项正确。
第5题,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农作物用水多,A 项错误;农业的制约因素是水分,C项错误;山麓地带有冰雪融水是农作物主要分布区,D 项错误;这里的气候十分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和糖分的积累,B项正确。
(2013·湖南省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16日,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
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6~7题。
6.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B.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答案:A
解析: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生态脆弱。
7.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湿地的作用主要为生态功能。
它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源地,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方式是雨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节区。
8.(2014·余姚三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读下图,回答下题。
根据图上反映的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 )
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该区域包含经度位于95°E-96°E,纬度36°N -36.5°N,图示区域有河流,耕地,草地和稀疏灌木等。
所以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地表形态可以确定这里是青藏高原。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014·重庆一中模拟)读“某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1题。
9.该地区的所有山脉总称为( )
A.阿尔泰山B.祁连山
C.秦岭D.昆仑山
10.与西南侧相比,该山脉东北侧发育的河流多、流程长,下列对此理解不合理的是( )
A.东北侧冰川条数多,冰川面积大
B.山地降水东北侧多于西南侧
C.山地垂直高差东北侧大于西南侧
D.东北侧比西南侧地势平坦
11.图中A地区附近多湖泊,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其流域状况的是( )
答案:9.B 10.D 11.A
解析:第9题,根据经纬度、山脉走向等信息判断该地区的所有山脉总称为祁连山。
第10题,东北侧河流多、流程长与降水、冰川补给量、垂直高差有关;地势平坦不利于河流发育,与事实不吻合。
第11题,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湖泊为内流湖。
(2014·田阳高二月考)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P、Q两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P地位于山地,所以P地1月等温线向北凸出
B.1月气温:P>Q;降雪量:Q<P
C.Q地降雪日数有可能为12天
D.Q地降雪的水汽来源为太平洋
13.有关鄂尔多斯内流区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区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蒸发旺盛
C.地形较封闭,降水少,蒸发旺盛
D.该地荒漠化严重
答案:12.C 13.C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这是宁夏平原及其附近地区,P处位于宁夏平原,因地势低,故气温偏高。
Q处位于贺兰山区,气温较低,又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多降雪。
再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Q地降雪日数有可能为12天。
故选C。
第13题,鄂尔多斯地区周围虽有黄河流经,但该地地形封闭,气候较干旱,地表径流较少,从而形成了内流区。
故选C。
14.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C.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原和独特的高寒气候
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外流区与内流区界线均通过本区
答案:D
解析:青藏高原的主要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地热能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A错误;西藏的江南包括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林芝察隅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兼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共同影响,气候宜人,B项错误;全球面积最大的高寒气候位于南极洲,C项错误;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的南端都经过青藏高原内部,D项正确。
读某区域图,回答15~16题。
15.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
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
16.丙地区与乙地区相比,其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是( )
A.灌溉条件较差B.日照时间太长
C.气温较低D.土壤盐碱化严重
答案:15.C 16.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第15题,结合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山脉、河流等事物的位置判断,甲位于河西走廊,为半干旱地区,故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强;且有来自高山的冰川融水和地下水,利用农业生产。
第16题,图示丙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故热量不足限制该地区的农业生产。
二、综合题
17.(2014·改编题)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拉萨河流域图。
材料二拉萨水文站河流水文特征值表。
多年平均流量(m3/s) 288
最大洪峰流量m3/s 2 830
最枯流量m3/s 8.95
年降水量(mm) 457
7月均温(℃)14
1月均温(℃)-12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0.98
材料三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
下图表示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土地利用状况。
(1)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拉萨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简述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拉萨市产生的有利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实现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答案:(1)流量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有冰期,含沙量小。
(2)为拉萨市提供电能;减少洪涝对拉萨的危害;提供充足稳定的城市用水。
(3)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观光农业等);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城镇工矿交通建设少占耕地);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科技兴农、集约化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营造防护林,兴修水利等)。
(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大小及变化)、含沙量、汛期和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其中结冰期要看最冷月的温度。
第(2)题,水利枢纽工程主要起到发电、防洪、供水、养殖等功能。
第(3)题,可以从保护耕地、调整农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水利建设等角度分析。